小学数学课堂如何渗透德育
2022-11-20文/刘雪
文/刘 雪
引 言
怎样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德育,对小学数学教师而言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但是,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发展,小学数学教师应在课堂中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只有这样,学生的综合素养才可以得到提高,才能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走好每一步路、做好每一件事。
一、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德育的前提
(一)对教师的要求
小学生在上学期间,与其接触最多的就是家长和教师。要想让小学生从小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家长和教师就需要做出表率[1]。教师是直接传授学生知识的人,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直接的影响。这就对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自我约束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在学校,如果小学教师只依靠书本知识的讲解对学生进行德育,那么学生学习到的就仅仅是表面知识,在实际生活中遇到问题时,还是不懂得如何运用正确的方式处理问题[2]。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让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产生影响。小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模仿能力也是极强的。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控制好个人情绪,不要把自己的负面情绪带给学生。与此同时,教师也要注重自身道德素养的提高,要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到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不能因为某个学生比较淘气,影响了课堂氛围,或者是某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差,就对其漠不关心。教师要做到对每个学生都公平对待,树立自身良好形象,要让学生不会因为教师的差别对待而产生心理落差,从而对教师产生逆反心理。这也是一个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做到的。只有这样,教师才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
(二)教师要了解德育渗透的重要性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大多都以学生学习为重。无论教师还是家长,都会有一种只有学习好,才会发展好的思想。这对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是极其不利的,也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如果教师让学生一味地进行学习,学生的压力就会变大,心理也会承受不住。
在学生压力较大、不知道该怎样缓解时[3],如果教师和家长还一味地让学生学习,给学生灌输学习的重要性,忽视学生道德方面的教育,就容易使学生出现病态心理。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注重学生的心理问题。在学生出现问题时,教师要用正确的道德观去引导学生、疏导学生。
(三)教师要主动转变教学思想
教师的教学思想会对教学过程、方式及结果等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前,一定要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让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时代共同发展,这样才能够保证德育渗透的有效性,才能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主动接受德育,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4]。
在为学生讲解数学知识时,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编成故事讲解给学生听。这样既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也可以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形成正确观念。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让他们了解其研究成果对国家经济发展、现代幸福生活的影响等。这样既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培养创新与研究精神的重要性,也可以使学生在懂得珍惜生活的同时,励志成为像华罗庚一样的人。
二、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德育渗透意识差
受传统教学理念与方式的影响,大部分教师虽然改变了教学方式,但是并未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对学生全面培养的目标[5]。根据相关人员对这一问题产生原因的分析发现,部分教师在数学知识讲解中,并未注重对学生德育的渗透,而是把基础数学知识讲解作为主要教学内容。这不仅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负面影响,还限制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大部分数学教师认为,数学是一门理科,在这一学科的教学中学生的思维会变得更加理性,并不需要单独对学生进行德育。同时,部分教师认为小学课程中有安排相关德育课程,并不需要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并且这些不是自己的职责。在这一传统思想影响下,教师无法从不同方面看到数学教学价值,单纯认为数学教学主要就是传授学生解题方式、数学概念、公式等。此外,在改变教学方式时,部分教师习惯运用套用的方式进行教学。长此以往,这不仅会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负面影响,还会对学生数学思维形成、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产生不利影响。
(二)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观念陈旧
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教师的教学任务与方式等变得更加明确。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注重对学生知识技能的传授,还需要使学生成为课堂主体,使其在自主探究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形成正确情感观念与价值观念。但是,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已经形成自己的教学习惯,在面对教学改革时,并不愿意主动做出改变。这不仅导致自身教学观念与时代发展相脱离,也使学生失去了许多提升自我的机会。
(三)教师错误地认为数学课堂与德育渗透之间没有关联性
大部分数学教师不想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原因是其认为数学课堂与德育毫无关联性。他们认为如果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渗透德育,不仅会对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率的提高产生不利影响,还会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混乱,无法实现教学目标。例如,部分教师认为数学属于一门理科,德育属于文科,两门科目没有实际的关联性,如果在教学中强行渗透德育,不仅会让文科知识与理科知识混淆,还会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等产生不利影响。在这些问题的影响下,他们认为不应该在数学课堂上渗透德育。此外,数学教师认为数学是一门极为严谨的科目。数学中大部分知识点都很明确,并且在学生利用这部分知识点解决问题时,对与错也划分得十分明显。但是德育内容作为一个可以随意移动的“绳索”,如果将数学教学与德育渗透结合在一起,不仅会让数学中的“不正确、不可以、不能、正确、十分正确”等词语的表达受到影响,还很容易使小学阶段的学生出现观念偏差问题。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
(一)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引导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常常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开展数学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在生活中有更好的发展、更好地生活。所以,数学和生活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例如,在讲解“比高矮”这一节课时,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实践进行对比,让学生通过对身边事物的对比对长度有一个简单的认知。教师还可以把课程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如组织学生对在平时生活中,根据同学的高矮胖瘦给其“起外号”的这一做法是否正确进行探讨。
比如,小红的个子要比其他同学矮,于是有一些淘气的学生就给小红起外号——“小矮子”。教师可以让每个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和观点。然后,再进行引导,让学生意识到给同学起外号是错误的行为,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会影响自己在教师和同学心中的形象。在教师眼中,这个学生可能比较淘气、不好管教;在同学眼中,这位同学可能不适合和自己做朋友。教师可以让小红说说自己听到同学叫自己外号时的心情。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教师可以再把问题上升到道德层面,让学生知道自己的行为给同班同学带来了困扰,也会被其他同学和教师认为没有礼貌、道德素质低下。教师在指导学生时,既要让学生不产生被差别对待的错觉,又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同时,讨论的过程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二)通过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
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要想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数学知识,数学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拓展活动,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数学。
以“简单的计算”这一章节内容为例,在讲解书本知识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拓展活动,并通过课外拓展进行德育渗透,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环保小卫士”的活动,让学生在公园捡废品。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把捡到的废品都放在一个固定的地方,再让学生计算出自己捡了多少废品。随后,教师再让学生对废品进行分类,告知学生捡的废品都是因人们随手乱扔东西而产生的。这不仅会给环卫工人增加工作量,也给自己生活的地方带来危害。让学生认识到这样的行为是不对的,引导学生做一个有道德素质和自律的人。此外,教师也可以通过给学生分组,告知学生团体合作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团体合作时学会帮助他人,看到其他同学的长处,以弥补自己的不足。数学教师通过组织课外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知道在生活中数学是随处可见的,还能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自己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进而帮助学生提高道德水平,促使其全面发展。
(三)借助数学家的成长激励学生
小学教室总会张贴一些著名人物的照片和其成就的海报。学校也会收集一些历史名人的视频组织学生观看。学校这么做的目的,并不是让学生知道一些名人及其成就,而是让学生学习其精神,借助名人故事激励自己,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只要肯付出就会有回报的道理。
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如果单独地讲解教材中的内容,有时会让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讲。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学生喜欢的方式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比如,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因此,数学教师在上数学课时,就可以通过讲数学家的故事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教师要让学生学会主动探索和发现新知识,鼓励学生在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寻求数学教师的帮助。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还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让学生更高效地学习数学知识,同时知道当下的生活来之不易,学会珍惜和懂得感恩。
结 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师在小学数学课程中渗透德育,并不是单纯地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小学生全面发展,也有利于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让学生通过传统文化的熏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