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2022-11-20郑明钦

名师在线 2022年8期
关键词:德育教材阅读教学

文/郑明钦

引 言

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不仅要具有较强的个人能力,还应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这便是提倡立德树人的主要目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开展德育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小学语文教师要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充分理解先进的教学理念,改进和创新阅读教学方法,对学生开展德育。

一、小学德育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础。小学生缺乏人生阅历,道德观念尚未完全树立,如同白纸一般[1]。因此,我们必须在小学阶段加强德育,为小学生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这不仅有利于小学生道德观念的形成,还可以通过道德观念影响学生的日常行为,实现从小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目的。一个拥有高尚品德的人,将来无论处在怎样的环境中,都会受到更多人的尊敬和喜爱。

(二)有利于小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当今社会充满竞争,对人才的考量会从更全面的角度出发。人们的一言一行、待人处事都体现个人素质和道德修养,而德育正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全方位发展而存在的。学生的成长不仅仅要依靠学识的积累。即便一个人拥有过人的知识能力,如果没有道德品质作为支撑,也难以对社会做出贡献。小学是学生成长和学习的基础阶段。教师从小学开始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会对其终身发展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阅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对学生学习其他学科、今后工作和继续学习,对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都具有重要意义[2]。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无论是教师和家长,还是学生,都只注重学习成绩,从而逐渐形成了以分数衡量教学效果的思想。这导致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过于注重文化教育,而忽视了对学生德育的渗透,导致学生出现道德素养较差的问题。

(二)阅读教学与道德素质培养缺乏关联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教师应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没有熟练掌握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阅读教学与道德素质培养之间缺乏有效的关联。教师往往只是在学生阅读过程中笼统地融入德育内容,并没有深入剖析文本中的道德层面,且只注重阅读素材的理论教学,忽视了内涵教学,导致学生认为德育非常枯燥和无聊。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入德育的教学策略

(一)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

身正为师,德高为范。教师良好的道德形象和行为习惯的引导、示范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为了将德育更好地融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德育环境。学生常常以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这就要求教师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如果教师能够拥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具有以身作则的意识,学生便会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3]。比如,教师在邀请学生为自己提供帮助时,使用“请”和“谢谢”等词语,课堂上不随意打断学生的发言,在课堂中做到言行一致、举止有礼、活泼大方而又不失文雅。这些小小的细节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并逐步规范他们的言行。如果一个班级中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到这一点,就会在全班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和道德环境,整体的班级气氛也会有所改变。

此外,学校营造形式多样、内容高雅的德育环境同样会对学生高尚品德的养成发挥重要作用,如在校园宣传栏设置德育宣传窗,张贴文明标语、垃圾分类宣传页或者文学作品、伟人画像及名人名言等。这些德育元素也可以在教室的墙壁上进行宣传。学校还可以为学生搭建网络平台,开设德育公众号设置相关专题,供学生阅览;在语文课堂上为学生播放经典爱国影视剧;在课堂上以传统文化节日为契机,开展相关系列主题教育活动……这些德育环境的营造,都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品德教育。

(二)加强德育的渗透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包含了很多关于德育的渗透点。教师要利用这些渗透点有效开展德育,将立德树人当作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

1.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丰富的内涵,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小学语文课堂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教师可以凭借教材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每位学生都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也是学生的立德之源。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关于爱国主义的文本,教师应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以部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中的《青山处处埋忠骨》一文为例,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前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感悟失去亲人的痛苦,然后让学生阅读此篇文章。教师还可以以此为铺垫,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爱国主义情感。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个人只有道德素养实现质的提升,才能实现真正的修身。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教材的内涵、传递的精神对学生能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师一定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阅读,使学生能够在阅读中实现自我的思考与成长。例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孔融让梨》一文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思考:孔融为什么会有让梨这一举动?通过学习,你有怎样的感悟?这篇课文告诉学生一定要具有尊重长辈并且能够向他人分享美好事物的意识。由此,学生就会展开思考,如果每个人都愿意付出,世界将会变得更加温暖和谐。此时,教师要趁热打铁,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和感悟写成一篇读后感。在整个教学流程完成后教师会发现,学生的素质有所提升,原本较为自我的学生也更愿意与他人分享美好的事物,由此便实现了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2.渗透民族文化

中华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弘扬我国优秀民族文化正是对传统优良品德的宣传。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涉及民族文化的文章,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教育[4]。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一文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详细讲解我国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众多传统节日的历史起源和民间故事,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节日及其背后的意义,以体会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在教学部编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风筝》一文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风筝这一我国传统工艺品的起源、发展和传承情况,以及风筝所承载的各种美好寓意,让学生学习古代人民的智慧。在教学部编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一文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课前收集有关京剧资料的任务,让学生了解京剧是国粹艺术,其角色行当划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他们有不同的唱腔、不同的步伐、不同的表现形式,而且都很注重心理活动的展现。教学中,教师可以讲解“马鞭”的产生及作用,“亮相”的两种表现形式,即静态和动态的特点,培养学生对京剧的喜爱之情和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强烈自豪感。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要拓展学生的阅读面,提高题材的多样性,除了阅读古诗词、寓言故事、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外,还应增加《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等传统读物。这些传统读物是我国教育史上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其内容丰富,知识面广,文字精简易懂,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此外,这些传统读物也能使学生受到熏陶,得到精神的洗礼,还能给予学生强大的正能量,推动他们怀揣积极乐观的心态拥抱生活。

3.渗透责任意识教育

美国作家刘易斯说过,尽管责任有时使人厌烦,但不履行责任,只能是懦夫,不折不扣的废物。梁启超也讲过,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的乐趣。个别学生由于缺乏责任意识,在行为上表现出自私、任性的特点,这不利于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交友、学习,对其未来的发展也会造成不良影响。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语文阅读课堂中加强关于责任意识教育的渗透,让学生通过阅读懂得要做一个负责任的人。

以部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我不能失信》一文为例,虽然课文只是教育学生要信守承诺,但是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加以引申。教师可以收集关于信守承诺和失信毁诺的故事或真实事件,同时为学生讲解我国对失信人员的惩罚措施,还可以让学生讨论失去信用后,自己的生活会有怎样的改变。此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进行系统性的总结,让学生更加清晰、深刻地认识到对他人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

4.渗透劳动教育

中华民族是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热爱劳动是我们一直提倡的美德。新时代的学生要弘扬劳动精神,对劳动和劳动者怀有崇敬之情,并在生活中身体力行去实践劳动。小学语文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纠正一些学生不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错误行为。

例如,教师可以借助部编版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邓小平爷爷植树》这篇课文宣讲植树的意义,让学生明白身体力行的价值所在。在教学部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纸的发明》一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劳动者的辛勤和聪明才智,感受劳动者的伟大。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这告诉我们教材要向生活延伸,课内要向课外延伸。因此,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开展丰富多样的劳动实践活动,让学生多感官参与、多维度体验。这样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也就会逐渐内化为心中的理念。教师还应让学生在劳动中端正思想和态度,促使学生发自内心地热爱劳动。

5.渗透环保教育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也给予我们人类所必需的资源。当前生态环境不容乐观,因此,对学生渗透环保教育刻不容缓。语文阅读文本中也有许多关于环保教育的课文。教师要充分挖掘文本内涵,把环保教育有机融入语文课堂中。例如,在教学部编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只有一个地球》一文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了解地球外在的美丽可爱,再充分利用直观的视频和图片,使学生明白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水和土壤正遭受着严重的破坏。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爱护地球,是功在当代利及千秋的大事。教师要让学生从小树立环境保护意识,自觉保持环境卫生,为切实有效地为保护生态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结 语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是小学阶段开展德育的必然要求,也是为全方位提升小学德育水平所采取的重要教学措施之一。为了在立德树人的教育大背景下,做好小学生的阅读教学工作,小学语文教师要时刻紧贴阅读实践,不断拓宽小学生的文化视野。此外,教师还要重视阅读理解过程中的德育渗透,加强德育与阅读理解的结合,从而使学生的个人品德修养获得实质性的提升。

猜你喜欢

德育教材阅读教学
《中国德育》
教材精读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