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阶段建筑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思考

2022-11-20夏微

中华建设 2022年10期
关键词:可行性研究报告单位

夏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城市化速度越来越快,原本就略有不足的建筑工程面积现在更显缺失,这使得我国的建筑工程施工规模和施工面积都进一步扩大,过去存在的一些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中的问题尤其明显。本文就从建筑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问题切入,对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问题成因和解决建议进行分析。

建筑工程具有施工规模大、施工难度大、施工周期长等一系列特征,这种特征决定了其可能因为很多影响因素而无法正常进行,为了有效规避停工问题,通常会在正式进行施工之前编制可行性报告,确定建筑工程施工方案是否存在问题等,以保证建筑工程能够按照计划如期进行施工。但是从目前来看,很多建筑可行性研究报告都不够完善,这显然不利于建筑工程顺利完工,因此有必要对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问题和解决建议进行研究。

一、建筑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问题

第一,由于市场需求等调查不足,无法确定施工规模。在正式进行施工以前,必须要确定本次建筑工程实际需求,再在此基础上确定施工规模等,这是建筑工程施工前期工作的必要流程,更是有关规定对施工的规范化要求。一般来说,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结合实际情况和供需关系等进行分析,明确工程需求,再对拟建项目规模与可研方案等内容进行适当调整。然而从目前来看,建筑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迟迟得不到重视,需求调查不到位、市场分析不深入,建设单位的功能需求和规模需求成为了建筑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编制依据。表面看起来似乎材料丰富、调查细致,实际上并不能反映出本次工程规模的具体需求,不具备参考价值。第二,建筑方案比选环节不到位。为保证建筑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质量,工作人员往往需要对建筑工程的施工方案进行研究,并确定各项投资数据等,在充分了解项目建筑规模、技术方案以及设备方案的基础上,选择最佳的建筑方案。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工作人员在编制建筑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时候,都忽略了比对建筑工程方案这一步骤,往往只对某个特定的工程方案进行优劣分析,这显然不符合建筑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要求,更不利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等。第三,投资估算缺乏准确性,使建筑可行性研究报告缺乏必要参考价值。根据国家规定,建筑工程的投资估算应出现在建筑可行性研究报告当中,可行性研究报告应根据投资主体、资金来源实行分类管理,交由有关部门进行审批或备案,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成后为核准项目编制项目申请报告提供依据;也为后续的投资决策、筹措资金、初步设计提供依据,而根据我国有关规定,建筑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概算超过可行性报告批准总投资估算的1/10时,应重新报批可行性研究报告,不难看出,建筑可行性研究报告当中的投资估算是否准确,直接决定了后续造价控制的质量,也就决定着相关方的利益,其重要性可见一斑。除此之外,党和政府的有关部门还强调了建筑可行性研究报告在估算深度、估算内容方面的相关要求,然而一些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往往认识不到投资估算的重要性,编制依据缺失、内容与费用不完善、估算标准不固定、项目缺失或遗漏等一系列问题比比皆是,这些问题无一不在影响着建筑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及建筑工程后续管理效果。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问题成因与解决建议

1.优化建筑可行性研究报告制度政策

建筑可行性研究报告指的是具有相关资质的机构和工作人员,在充分了解中国国民经济长期发展规划、地区经济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对建筑项目涉及的技术、资金、社会、环境等方面问题进行研究的文件。一般情况下,建筑可行性研究报告需在项目投资之前完成编制,且细致地囊括技术方案和建设方案等,从预测的角度出发对经济和社会效益进行分析,但是从目前来看,我国绝大多数建筑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都存在问题,制度政策方面的问题可以说是重中之重。结合建筑工程的相关规定来看,我国的建筑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质量较之前有了一定的提升,发展速度也比较快,然而与之相配套的政策制度仍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这些问题不解决,建筑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效果不可能得到解决。

2.扭转错误思维模式

建筑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质量和参考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编制单位的情况,编制单位具有工程咨询等方面的资质,是建筑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主体,现在还有一部分编制单位拥有工程设计资质,这都决定了编制单位在这个过程中的重要性。在过去的工作中,一部分工程咨询单位不负责任、专业素质不高,在编制建筑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时候敷衍了事,造成了严重的建筑工程问题。还有一部分编制单位为了获得更多机会,选择降低价格来吸引客户,这使得建筑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行业的竞争朝着不正当的方向发展,必然会造成建筑可行性研究报告质量大幅度下降的问题,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建筑可行性研究报告方面必须要扭转错误的思维模式,保证建筑可行性研究报告质量。

3.调整建设单位固有工作模式

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以及使用过程中,建设单位始终扮演着主体角色,因此必须要充分认识到建筑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价值,避免不良因素对建筑可行性研究报告产生负面影响。也就是说,必须要与那些具备行业资质、业内口碑非常好的工程咨询单位进行合作,确保建筑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质量和编制效率。除此之外,建设单位还需要有意识地明确建筑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重要性,认识到这一工作的特殊性,不能一味地为了节省资金而与不具备资质、工作效率低下的单位合作,确保建筑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效果。

4.编制单位做出调整

建筑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十分重要的建筑工程前期评估文件,保证其编制质量势在必行,然而在过去的工作中,更多人认识不到建筑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性,给建筑工程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在今后的发展中,必须要尽快从思想层面入手加强对建筑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关注,确保建筑工程项目资金能够得到妥善合理地应用,使建筑工程规模趋向于合理和科学。除此之外,建筑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人员也必须要重构思想,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承担应有的责任、提升建筑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公平公正性,尽最大可能规避人为因素的影响,编制出具有参考价值的建筑可行性研究报告。

5.可行性研究机构提前进入前期工作

现阶段来看,有一部分建筑工程的建筑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流程不合理,往往是在建设单位已经筛选、调查、征集过设计方案并确定以后,才进行建筑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在这种情况下编制单位基本失去了对建筑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调整和比对的机会,并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即使勉强给出建议和报告也不具有太大的实际意义。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要推动建筑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尽早进入工作,从而确保建筑可行性研究报告能够起到应有的作用。在编制过程中,工作人员需切实提升需求调查、方案征集等环节的质量,做好建筑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基础性工作,避免出现数据不准确等一系列问题。同时还需要和设计单位进行妥善沟通,保证建筑工程比对和筛选的有效性。

6.做好基础性工作

除了上文当中的一系列内容之外,加强基础性工作也十分重要。建筑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绝非易事,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严重疏漏,因此在后续的编制工作中,应将单位内拥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专业理论过硬的工作人员集合起来,保证建筑可行性研究报告基础性工作的质量,做好信息数据的采集工作,保证建筑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可参考价值。另外,建筑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也应该摆正心态,承担起应有的责任感,从自身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开展工作,并对建筑行业的短期发展情况、区域性发展特征等进行深入研究,从根本上保证建筑可行性研究报告专业性,确保我国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三、结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让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根本性提升,仅仅能够遮风挡雨的老旧建筑已经不再符合人们对居住条件的要求,我国的建筑行业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迎来新一轮发展契机。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建筑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的质量并不能尽如人意,报告的参考价值比较低、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建筑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必须要调整心态、做好基础工作、提前进入准备工作,而建设单位也应加强建筑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投入,并扭转错误思维,从根本上推动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猜你喜欢

可行性研究报告单位
空调冷冻水冷回收技术可行性研究
社区团购与本地农产品结合的可行性研究
歌剧艺术市场化运作的可行性研究
Theme Analysis on Pursuit of Friendship in Oliver Twist
长度单位
报告
报告
报告
An Account on “Yoknapatawp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