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建设常州 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调研

2022-11-20章玺

中华建设 2022年10期
关键词:中轴常州长三角

章玺

一、引言

常州位居长三角地理中心,经济基础好,交通发展快,理应在交通强国建设中当尖兵、打头阵。在全国层面上,我们已经居于领先位置,但在“长三角一体化”层面,依然存在相当差距。借力于“长三角一体化”和交通强国建设,找准差距,统筹协调,补足短板,全力推进长三角交通中轴建设,早日建成交通强市、苏浙中轴和沪宁轴线交汇的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是我们必须承担起来的历史使命。

二、常州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起步早、现代化水平高

打开长三角地区地图,可以看出,常州地区正好位于长三角地区的地理中心,居于上海、南京两个特大城市中间位置。聚焦于江浙两省,常州北上过江到泰州、扬州往苏北,构成了一条江苏中轴;南下到溧阳、宜兴穿过杭嘉湖平原往东海;构成一条苏浙中轴。以南京、常州、上海合成为一条沪宁轴线。常州北枕长江,京杭运河穿城而过,沪宁铁路、沪蓉高速和沪武高速横贯东西,交通地理条件得天独厚。

1986年,奔牛机场正式通航,常州成为全省第一个有民航机场加持的地级城市;1996年,沪宁高速公路全线通车,常州成为全省第一批迈入“高速公路时代”的城市;1997年底,长江常州港万吨级通用码头投入生产;2004年,途经常州,全长4200km的西气东输工程全线建成投产,自此常州成为了公、铁、空、水、管交通运输方式齐全,并先后开放了水、空口岸的地级城市;2008年,京沪高铁、沪宁城际、宁杭客运专线3条高速铁路同年开工,常州从此进入“高铁时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跃居全省乃至全国领先地位。

公路方面,至2018年底,我市公路通车里程9331km,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306km,公路密度达213.43公里/百平方公里,位居全省第二;高速公路密度7公里/百平方公里,在全省领先,目前还有4条高速公路在建。全市已经形成“三纵三横两环”的高速公路网;“十一五”期间就实现了“村村通等级公路”,2012年全市实现“村村通公交”,并连续6年保持镇村公交开通率100%;公路管养质量持续位列全省前列,其中县道公路管养质量保持全省第一。铁路方面,如今常州辖区已坐拥“四横一纵”5条铁路,线路总长183km。2018年10月江苏南沿江城际铁路开工建设,为我市区域协调发展、城乡融合发展、茅山老区致富提供强有力的战略支撑;一举改变金坛“境无寸铁”、武进中心区没有铁路站的历史;为全市向东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向西接轨南京新增一条东西向铁路客运大通道。港航方面,“十一五”期间,我市在全省领先开展高等级航道整治,规划“三纵两横”三级航道主骨架,现已完成“两纵两横”“口”字形航道整治,千吨级船舶可以畅行其中。目前,我市交通部门正全力推进通江航道德胜河三级航道整治工作。常州长江港已建成万吨级泊位10个,最大靠泊等级达到10万吨级;随着内河“三级航道网”的形成,内河港口开发也循序渐进地建成数十个千吨级内河码头;2019年8月28日,金坛港至太仓港的内河集装箱班轮首航,拉开了这一全省最大内河港开展装箱河海联运,打造内河集装箱枢纽港的序幕。民航方面,也一直居于全省领先地位。2018年旅客吞吐量达到333万多人次,年增幅超过3成,稳居全省前三。新机场路快速化改造工程一期已经建成,奔牛国际机场新一轮改扩建工程已经启动。站场方面,客运中心已成为我市综合客运主枢纽;随着地铁1号线的开通,京沪高铁常州北站、沪宁城际常州站、新建南沿江城际武进站都已成为铁路客运、道路客运、公交、地铁、出租汽车“五位一体”综合客运枢纽;宁杭客专溧阳站地区枢纽地位凸显。无论种类还是数量、水平,常州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均居于全国领先方阵。

三、“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常州还有“五大短板”

从历史上、地理上、运输功能齐全上看常州打造交通枢纽城市完全顺理成章。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如此优越的交通地理位置,如此良多的高起点,并没有使常州成为现实中的“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其最大原因就是长江的阻隔,到目前为止,上游镇江五峰山公铁两用桥已建成通车,我市的常泰公铁两用桥和下游无锡的江阴公铁两用桥正在建设,但是常泰城际铁路直至2021年6月国家发改委印发的《长三角地区多层次轨道交通体系规划》才列入上位规划,但具体功能定位仍需进一步研究确定。

1.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结构不够合理

我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结构存在着明显的铁路“缺纵少货”、航道“盖好屋子没开门”、公路“高速断头”、民航“客重货轻”的结构失衡问题。

(1)目前,常州辖区虽已拥有“4横1纵”5条铁路,其中唯一的南北纵向铁路—新长铁路,作为单线内燃铁路,始终无法发挥功能;南北纵向客运“手无寸铁”;“4横”中也仅有沪宁铁路1条为客货混行铁路。(2)2020年12月28日,常宜高速建成通车,我市与省内苏南相邻县级城市将可实现高速公路直达。但因没有过江通道,高速路网与苏北高速路网只能“隔江相望”。溧阳是3省7县市相邻的“鸡鸣三省”,去往皖南郎溪、广德、宁国的溧广、溧宁两条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与浙北地区长兴、安吉地区的高速路网皆为“断头”。(3)唯一的三级通江航道—德胜河,尚处于工程前期报批准备阶段,高等级航道网发展“失序”。

以上三大短板使得综合交通运输系统东西发达,南北落后,结构失衡。

2.都市圈交通不均衡

上海、南京、杭州是长三角城市群中的三大中心城市,全都提出了各自的“都市圈”规划,如果将三大“都市圈”视为三大网络节点,常州正好位于“网孔”之中,实有被“边缘化”之忧!尤其突出的问题是,主城区至直线距离仅200km不到的杭州主城区,根据《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两个交通圈”建设要求,连起码的“都市圈2小时通达”要求都没有达到,更难谈实现“一小时通勤”。其次,苏州、无锡讨论、谋划轨道交通互联互通及与上海对接问题,已有多年;而我市地铁2号线与无锡地铁3号线连通还在研究阶段。

3.货运结构不合理

直至20世纪90年代初,借助于域内河汊纵横的便利,我市在货运结构一直以水、铁、公排序;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排序完全颠倒。货运结构的“倒三角”问题,徒增了物流成本和公路负荷,也给物流业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带来巨大压力。

四、关于建设苏浙中轴交通枢纽城市的几点建议

“长三角一体化”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的发布,更是为“长三角一体化”吹响了“冲锋号”。新时期、新目标、新任务,在建设高质量小康社会,加快长三角城市一体化进程中,给常州打造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提供了绝佳机会,常州使命在肩,理应挺身担当,不辱使命。

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要有大视野,大力打造三个“一体化城市圈”,解决“网孔之忧”。建议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要破除行政区划和“圈圈”思维束缚,建立“苏浙中轴交通走廊枢纽”思维;加速三个“三地”交通一体化(三个“三地”是指“苏锡常”“锡常泰”和“苏浙皖”)。

(1)借力南沿江城际铁路和苏锡常南部高速公路建设,加快苏锡常交通一体化推进步伐,充分利用现有公路条件,积极培育三地公交化班线和毗邻公交班线,加快推进苏锡常轨道交通网互联互通步伐。(2)以常泰过江通道开工建设为契机,将发展重点聚焦于“南北交通”,重点研究“苏浙中轴交通走廊”发展和布局,充分发挥过江通道功能,补齐南北纵向干线铁路短板。向南延伸,实现完善江苏中轴大通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融入京杭二通道、鲁苏皖赣闽大通道和沿海大通道,推动江苏中轴地区融入沿海发展轴,推动常州融入环渤海经济区、海西经济区和珠三角经济圈。同时解决常州城区至杭州城区直通高铁,解决一小时交通圈问题,放到最优先位置;加快“锡常泰交通一体化”发展研究和推进,建立起“苏浙中轴交通走廊”大江南北桥头堡之间的紧密联系;同时,加快溧阳到皖南、浙北路网、航道的互联互通,鼓励物流跨省地协同发展;积极推进溧阳与周边省内外地区之间公交化班线和跨省地毗邻公交班线培育,启动研究跨省地轨道交通研究,推动“江苏中轴”向浙北皖南延伸为“苏浙中轴”。(3)积极推进区域性轨道交通一体化研究,建立以铁路客运枢纽为节点的多模式一体化的轨道交通体系。根据已经公开的铁路建设规划,未来将有多条铁路线从常州经过,并且选线大多从常州主城区中、远郊通过。这种布局有对城市干扰小的优点,但也给客流的集散带来较大麻烦,提高了城市客流组织的成本。我市将形成“三主五副”铁路客运枢纽布局。据此,建议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修编,应以各铁路客运站点为节点,兼顾外接轨道交通网和换乘便利。以缩短市内交通耗时和保证准点率为目标。由于轨道交通建设投资巨大,线路安排和型式选择应本着经济实用、营运成本低的原则,一切依据预测客流和城市规划而定。

五、结语

总之,常州要以交通建设为先行,高度重视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立足自身优势,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找准站位,加快建设苏浙南北中轴和沪宁东西轴线的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打造能级更高、支撑更强的现代化常州,为常州市加快步伐,经济社会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打好基础。

猜你喜欢

中轴常州长三角
一线中轴,承古通今
常州的早晨
“1+1=7”凝聚长三角人大更大合力
百年辉煌
——长三角油画作品选之四
常州非遗 灿烂多彩
中轴文化的构建与塑造
2019长三角企业100强
短小便携,迷你稳定
“C”“S”方孔中轴互换
2014年七月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