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老龄化背景下互助养老回溯与展望

2022-11-19曾雨荷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2年23期
关键词:老龄化养老研究

□文/曾雨荷

(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湖南·湘潭)

[提要]互助养老对于整合养老资源、实现老年人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文献计量学为基础,使用Citespace科学知识图谱可视化软件,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互助养老为主题的论文为数据样本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并绘制知识图谱。结果表明:自2009年以来,互助养老研究的主题文献不断增多,研究视角聚焦于“农村”、研究热点多为“模式”研究,并经历了萌芽、发展和成熟三个发展阶段。步入新时代,应构建顺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的互助养老本土理论框架,用中国理论解决中国问题,并且加快建立系统、科学的互助养老服务质量评估体系,以规范互助养老实践发展。

中国互助养老有关研究伴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而拓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26,402万人,占人口总数的18.70%,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问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要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互助养老倡导相同年龄段以及不同年龄段老人之间互帮互助、提供力所能及的养老服务,使老年人充分融入和参与社会。互助养老模式是积极老龄化理念的充分体现,是应对“银发浪潮”席卷而来的一种有效方式,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和深远的社会意义。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本文的论文数据来自中国知网(CNKI)学术期刊库。采用主题检索的方式对全库进行检索。以“互助养老”为主题词,年限设置为2000年1月1日至2021年10月1日,检索得到文献共计1,820篇,为进一步挖掘文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在搜索到的1,820篇文献中,剔除期刊征稿、会议通知及其他与本研究无关的记录后,共得到有效文献664篇,以这664篇文献为研究对象进行数据转换和下一步分析。

(二)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借助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首先,将收集到的文献的题目、作者、发表时间、期刊、研究机构等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分别得到互助养老研究成果的时间分布、机构与合作网络等,对互助养老研究领域进行整体上的概括。其次,借助文献可视化分析工具Citespace生成知识图谱,以网络图的形式发掘和揭示互助养老研究领域的热点、发展趋势和动态,梳理互助养老的研究脉络和路径,以期为互助养老体系建设提供参考意见。

二、积极老龄化背景下中国互助养老研究现状

(一)研究论文总体情况。互助养老的实践在我国历史上出现较早,如唐朝的“农社”和宋朝的“义庄”,但从学界角度进行研究是2009年开始的,且一直呈现增长势态。自1999年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以来,学界对于养老问题的关注度明显增长,而当时国内的互助养老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到2009年,学者们摸着石头过河,互助养老研究则处于译介和引入阶段,理论研究缺乏对实践的指导性。若以国务院办公厅2011年印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作为一个分水岭,互助养老研究在社会问题导向下迅速发展起来,相关研究人员逐渐增长,理论建设日益本土化,与制度建设形成良性互动,对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改革实践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2016年,我国第十三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与人口老龄化有关的经济和社会问题日益严峻,所需要的制度、政策和环境创新反应要快,这样才能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促进老年人的健康福祉。而互助养老理论研究的不断丰富和完善为养老服务政策建设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所以学界积极响应,研究活跃度达到高峰,相关研究成果呈现“井喷式”发展。时至今日,在政府的推动和社会自发行动的上下联动发展中,许多地区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互助养老服务模式,更为互助养老学术研究提供了许多新视角,互助养老已然成为一门社会高度关注的学术研究课题。(图1)

图1 互助养老论文年发表篇数统计图

(二)研究机构与合作网络分析。研究机构是互助养老研究工作开展的重要依托。基于CiteSpace软件中“Institution”的聚类分析功能,对互助养老领域的研究机构进行分析,得到机构合作分布图和机构发文量的统计结果。由表1可知,石家庄学院发文量最多,为15篇;其次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发文量为14篇。此外,华北电力大学、河北大学、杭州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在养老保障领域的发文量也较多。可见,高等院校及其研究机构已成为互助养老研究的主要力量。通过分析机构间的合作情况,印证了已有研究结论:当前人文社科平均合作率远低于自然科学论文合作率,这也是当前人文社科研究的一个普遍现象。由于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性质的特殊,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个人研究是其科研活动的基础,因而对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科研合作问题一直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处于不均衡的状态,不同区域老人的问题性质不一、现状程度不同、解决方式各异,不同研究机构和专业学者所关注的目标对象和切入视角也不尽相同,有着各自的学科特色和技能手段。互助养老问题存在普遍性和复杂性的特点,需要不同研究结构和专业学者之间加强学术交流合作。政府与社会组织要积极搭建起关于互助养老学术交流的平台,增加领域内学术研讨会议的频率;科研机构和学者可以建立跨区域、跨学科的合作机构,通过综合借鉴不同学科的理念和方法,发挥研究人员的技术特长,实现对研究资源的整合利用,促进互助养老研究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表1)

表1 中国互助养老研究机构发文量分布一览表

(三)研究热点分析

1、研究视角聚焦于“农村”。引文分析是对文献引用和被引用情况的高频统计,揭示该研究领域内的核心和影响较大的文章。本文根据Citespace统计的高被引文献,发现引用率最高的前10篇文献中有8篇聚焦在农村互助养老的研究上。伴随人地流动,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速度加快,会对传统的家庭养老体系造成冲击,老年人无人照护情况增加,精神无所依托,因此需要构建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进行补充。刘妮娜认为“互助型社会养老服务”这种养老服务形式,是与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的社会养老服务形式,是农村养老的发展方向和出路。金华宝认为由于农村的空心化现象,缺少养老的主力军,所以只有老年人才是村级党组织能够动员的力量,而且老年人也愿意这样的动员。在当下的中国,抱团式的互助养老可能是他们最好的选择。张彩华和熊春文通过探索美国“村庄”模式,提出对多数农村老年人而言,“住养老院是子女不孝”的传统观念一时难以改变,在自己家中养老依然是最理想的状态。互助养老,即是基于通过整合社区及周边各类正式及非正式资源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以达成“使老年人尽可能长久地在自己家中养老”使命的养老模式,可以很好地解决我国农村养老问题。纪春艳从新型城镇化建设视角下出发,发现在传统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弱化、制度化养老保障水平低、社会化养老服务相对缺失的背景下,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应运而生,以其社区性和互助性优势成为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创新之举和有效之策。互助养老作为当前一种“低成本、可复制性强、适用面广”的新型养老服务方式,是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巨大挑战的可能途径。因此,农村互助养老服务逐渐走进研究者的视野,并成为核心焦点。(表2)

表2 互助养老研究Top10CNKI被引文献一览表

2、研究热点多为“模式”研究。关键词是对文献主题的高度凝练和总结,对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有助于揭示研究的热点主题和研究趋势。将数据导入Citespace,得到节点75个、连线数160条、网络密度为0.0577。通过关键词共现分析,统计出排名前十的高频关键词。互助养老研究中频次Top10高频关键词分别为互助养老、农村互助养老、时间银行、养老模式、养老服务、互助幸福院、积极老龄化、社区互助养老、居家养老、多元化养老模式。由此可见,在互助养老的研究领域中,对互助养老模式研究是学者们关注的重点。这与我国老龄化加速势态下对互助养老模式的不断探索相契合。目前,我国各地都因地制宜地展开了互助养老试点,形成了多种多样的互助养老模式。“时间银行”是通过招募低龄老人担任志愿者,将其为他人提供服务的时间“存进银行”,等到自己高龄需要别人帮助时可以用存下的时间来兑换相应的一种养老服务模式。在上海虹口区、山西省晋中市等地都设置了“健康储蓄银行”互助养老试点。互助幸福院模式是政府支持倡导、村干部牵头、村民广泛参与的集中居住村民互助养老的一种方式。这一模式源于河北省肥乡县前屯村互助幸福院,采用集体建院、集中居住、自我保障、互助服务的形式。2008年,河北省邯郸市肥乡成立“互助幸福院”。河北省“互助幸福院”成效明显,引起了民政部的关注。2012年3月,民政部在河北省邯郸市召开了全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会议,推广肥乡农村“幸福工程”互助养老模式。目前,互助幸福院模式已遍布内蒙古、湖北、甘肃、陕西、宁夏、河南和黑龙江等省,同时也引起各地学者的广泛关注。社区互助养老指的是“居住在中心+供养在家庭+生活在社区+照顾在彼此”的部分社会化家庭养老方式。兼具家庭养老、社会养老、互助养老三重优势,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独特养老方式。(表3)

表3 中国互助养老研究高频关键词词频统计表

(四)研究演变路径分析。突现词是指某个关键词在短期内急剧增加或明显增长的关键性术语。农村养老研究的演变路径与突现词密切相关,利用Citespcae中的关键词暴发监测功能,可以利用关键词突现的频次反映特定时间内的研究主题和变化趋势。将关键词突现阈值调为0.8,突现时间最小单位调为1,共得到18个互助养老研究领域的突现词,突现词随年份的波动而变化,图中深色加粗线部分代表关键词突现的时间段,Keywords为节点类型,Year代表节点出现时间,Strength表示突现程度,Begin和End分别代表突现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从时间分布来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9~2011年):出现的关键词有养老模式、养老服务、老龄化、义庄等,结合前文发文量统计结果,在2011年以前互助养老仅被少数研究者关注,所以这阶段可以总结为互助养老的萌芽阶段。这一时期,随着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加剧,在传统家庭养老难以满足养老发展需要、社会机构养老还未步入正轨的背景下,一些学者开始探索互助养老的“前世今生”,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互助养老新模式,力图为养老模式的创新提供新视角。互助养老领域的第一篇学术论文发刊于《理论导刊》2009年第4期,该论文从社会资本的视角分析我国古代以义庄为载体的农村家族邻里互助养老模式得以成功运行的原因、实践及历史进程,但未引起学界关注。此后两年间,互助养老领域的学术研究未得到明显的发展。

第二阶段(2011~2016年):从关键词的数量和密集程度可以看出这一阶段有关互助养老的研究迅速发展起来,代表性的关键词有互助式养老、养老模式、未富先老、老有所为、乡村互助、互惠互助、路径、积极老化等。第二阶段的互助养老领域研究进程缓慢、主体分散,多为前期成果的进一步探索或延伸,探讨主要集中在概念厘定、经验引介、模式类型划分、功能定位与机制推进等方面。部分地区也开始在实践层面探索互助养老,山东省青岛市首创了家庭互助式养老模式,以解决空巢老人、独居老人的养老问题这一困扰子女的心病。截至2013年1月,青岛市已建立2,110处养老互助点,有效解决了老年人的护理和关怀问题。湖北省出台了《湖北省关于开展农村互助式养老服务工作试点的指导意见》的政策文件,并开创社区互助养老“百步亭模式”。互助式养老已在部分地区点燃了星星之火,火苗虽小,但却受到各地地方政府和学术界的关注。

第三阶段(2016年至今):此阶段互助养老领域的学术研究有了爆发式增长,理论界开始逐步整合现有研究结论,有针对性地突破难点问题。代表性关键词有:互助共同体、积极老龄化、互助行为、社会资本、社会支持、代际支持、参与意愿等。这一时期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第一,研究视角更加多元,主要集中于积极老龄化理论、多中心治理理论、社会交换、社会资本、社会网络理论等。第二,实证研究逐渐增多。各地在大力推行互助养老后,其开展的实践已有10年之久,为学者提供了丰富的实证调查案例。杨静慧、许加明等以江苏省为调查对象、张丽和毕红霞以山东省为例、于长永基于12个省的调查数据,通过对老人互助养老意愿以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总结,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推动互助养老有效运行。

三、顺应积极老龄化战略的互助养老新方向

人口老龄化是国家发展必然要面对的一道难关。互助养老作为新生事物,研究虽然起步晚,但是发展速度较快,在短短十多年里已经形成清晰的研究脉络。互助养老模式以其“老有所为、互助互爱、参与共老”等特质,为老年人营造了一个有尊严、有意义的生活共同体,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和客观要求,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充分体现,是促进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保障。从2020年到21世纪中叶,是中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将从老龄化社会迅速进入超老龄化社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将是前所未有的。“十四五”期间,中国互助养老建设研究着力在理论构建和实践探索两个方面进行研究突破。

任何新生事物的发展都要遵循一定的时间规律,需要在最肥沃的土壤环境里先去试验、培养、修正,进行理论探索,当其不断成长、成熟之后再去推广和迁移。所以,在理论研究上需要进一步加强,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互助养老理论研究体系。从现有文献看,互助养老研究的理论背景多集中于福利多元主义理论、多中心治理理论、社会资本理论、社会支持理论等,这些理论起源于西方各国,伴随其社会发展而形成。中国几千年的乡土社会衍生出的非正式互助养老文化,与西方社会带有宗教色彩的公益、慈善互助理念有所不同。所以,应该考虑这些理论的本土化运用。一方面深入挖掘从“积极老龄化”到“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中国内涵,突破已有的“健康、参与、保障”三维框架,转向“全龄健康+连续管理”“全民参与+多元共治”“全面保障+精准配需”的中国战略方案,站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待中国互助养老建设面临的问题,用中国方案解决中国问题。另一方面从互助养老研究的总体情况可知,其发展具有鲜明的政策指向性。在老龄化加速发展的势态下,产生的问题复杂多变,所以互助养老理论的发展应具有一种具有政策超前性和改革指引性,以推动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道路。

在实践层面,互助养老作为新生事物,在各地开展已有十年之久,但当前整体运行状况不尽如人意,存在服务质量不高且无法科学评判其运行效果的问题,所以建立系统、科学的分析与评估框架,客观评价当前互助养老服务的实施效果,提出进一步提升互助养老服务质量的可行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以互助文化为引领,以产业兴旺为根基,以创新社会治理体系为依托,营造互助互爱的氛围,壮大互助组织服务力量。同时,着力形成可持续化的资金来源,探索建立标准规范的服务管理评估制度,与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互联互通,最终建立圈层化、整合化、网络化、制度化的互助养老服务保障体系。

猜你喜欢

老龄化养老研究
健康老龄化十年,聚焦骨质疏松症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
健康老龄化与养医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