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重度原发性移植物功能丧失再次心脏移植患者的护理
2022-11-19肖欢杨林杰徐芬刘兴红操婉柔翟忠昌尹灵鑫
肖欢,杨林杰,徐芬,刘兴红,操婉柔,翟忠昌,尹灵鑫
心脏移植是终末期心脏病患者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目前我国每年有接近400例心脏移植,与国际水平仍有较大差距[1]。原发性移植物功能丧失(Primary Graft Dysfunction,PGD)是心脏移植术后早期移植心脏无法满足受者的循环需要,引起单个或两个心室功能不全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低血压以及有足够的心脏充盈压时心输出量不足[2],是心脏移植术后早期严重的并发症,其中重度PGD患者30 d病死率高达30%[3]。早期将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作为重度PGD患者的机械循环支持治疗手段,可以改善患者结局[4],但由于移植供体功能恢复不良,仍有部分患者在机械循环支持后需要接受再次心脏移植。根据国际心肺移植协会统计,此类患者在欧洲、北美洲及其他地区占比分别为2%、8%、2%,尽管接受了再次心脏移植手术,患者术后第1年的病死率仍高达46%[5]。2021年4月我院为1例心脏移植术后1周重度PGD患者再次进行心脏移植手术,经积极救治与精心护理,患者康复出院。护理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男,47岁,因“活动后心慌、气短4年,加重2个月”入院。心脏彩超:左室壁运动弥漫性减弱、全心增大、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减低;左心室射血分数40%。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Ⅳ级。入院后多次出现室性心动过速,给予胺碘酮治疗后缓解,完善相关检查,完成心脏移植前评估。4月11日行第1次心脏移植术,术中见供心复跳后心肌收缩乏力,予静脉-动脉ECMO、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辅助,考虑重度PGD,延迟关胸返回ICU,给予抗感染、抗排斥、维持终末器官灌注及内环境稳定等治疗。术后第2天患者出现急性肾衰竭,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术后第6天床边B超示左室壁几乎无运动;右室收缩及舒张功能减低;左室壁增厚,左室腔稍高回声填充;右心狭小。考虑供心功能不可逆性改变,完善再次心脏移植术前准备,4月19日再次行心脏移植术,术中剪除初次移植的心脏,采用双腔法原位心脏移植术,体外循环180 min,升主动脉阻断41 min,术后继续ECMO、IABP、CRRT辅助。再次术后第3天撤除ECMO后关胸并经左股静脉行CRRT,第5天停用CRRT给予利尿治疗,第11天拔除气管插管给予温湿化氧疗,第17天转入普通病房逐步给予特级护理、一级护理。总住院135 d后步行出院,出院时复查超声左心室射血分数55%。出院后门诊定期复查,术后10个月一般状况良好。
2 护理
2.1再次心脏移植术前护理
2.1.1维持循环和内环境稳定 PGD临床主要依据心脏移植术后24 h内血管活性药物、血流动力学和机械辅助的情况进行诊断[6],根据受者恢复血流动力学稳定所需的循环支持治疗水平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7]。该患者术后采用ECMO辅助+左心引流和IABP辅助返回ICU,此时维持循环和内环境稳定为重点。①严密监护,维持平均动脉压60~80 mmHg,每4小时观察左心引流管颜色、温度,评估左心引流管是否通畅。患者术后ECMO转速2 600转/min,流量3.2 L/min,Swan-Ganz气囊漂浮导管监测心排血量仅2.4 L/min,全身循环主要依靠ECMO体外流量,术后10 h血压明显下降,平均动脉压50 mmHg左右。立即通知医生,遵医嘱加用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起搏器维持心率,将频率由78次/min调至90次/min,促进左心室射血以避免左心室静止,输注红细胞、血浆以补充血容量,最终维持平均动脉压60~80 mmHg。术后15 h心脏超声示心腔显著减小,左室壁明显增厚,左室壁未见明显运动。继续IABP辅助以加强左心室减压,每日或隔日行心脏彩超和胸部X线检查监测心肺功能。②保证ECMO管路安全运行,翻身期间要求体外循环医生在场。第1次术后7 h翻身时患者血压至79/30 mmHg,见ECMO管道抖动,为避免ECMO管路引血不畅导致负压过高(>-30 mmHg)造成血液细胞破坏,立即将患者平躺并检查管路无扭曲后遵医嘱补充白蛋白10 g,输血后未再见ECMO管道抖动。③改善组织灌注,积极外周复温。患者术毕返回移植室后四肢冰凉、花斑,末梢循环差,立即持续体温监测,肛温36.1℃,腋温35.3℃,给予四肢包裹毛巾,使用医用控温仪进行复温。每小时检查四肢末梢皮肤温度及肤色,避免低温烫伤,告知体外循环医生患者体温以便调节ECMO水箱温度,术后5 h患者腋温逐渐升高至36.2℃,四肢末梢变暖,花斑消失,末梢循环改善。④深度镇静,避免活动后增加心脏及各器官代谢负担。每班定时观察患者瞳孔大小、对光反射;每日晨停用镇静剂评估有无神经系统并发症,并检查肢体约束松紧合适,唤醒前给予吸痰,尽量减少醒后痰液刺激导致的呼吸机对抗及误吸风险;患者醒后轻拍其肩膀并与之交流,观察自主呼吸,评估患者睁眼反应和指令性肢体运动,之后遵医嘱给予枸橼酸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持续泵入,维持RASS评分-2~-3分。术后3 h患者频繁苏醒且躁动,排除痰液刺激后考虑胃肠道不适,立即遵医嘱留置胃管并行胃肠减压,之后患者躁动明显减少。术后当天及术后第1天患者血流动力学不稳,经积极处理后循环及内环境逐渐稳定,术后第6天床边B超示左室壁几乎无运动;右室收缩及舒张功能减低;左室壁增厚,左室腔稍高回声填充;右心狭小。考虑供心功能不可逆性改变,积极行再次心脏移植手术。
2.1.2肾功能监护 引起心脏移植术后早期急性肾衰竭的危险因素较多,术后30 h患者尿量逐渐减少,遵医嘱给予呋塞米20 mg后尿量80 mL/h,术后34 h,再次给予呋塞米后效果欠佳。术后39 h,尿量20 mL/h,中心静脉压逐渐升高达14 mmHg,遵医嘱立即给予ECMO联合CRRT治疗,采用膜后引血,膜前回血方式,早期维持血压为前提设置超滤量0~120 mL/h,循环稳定后中心静脉压维持8~10 mmHg,出入量维持负平衡;维持血清钾在4.0~4.5 mmol/L;每班定时评估患者皮肤弹性,关注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变化。患者CRRT至再次心脏移植术后第5天,辅助247 h后肾功能恢复。
2.2再次心脏移植术前准备和转运 ①医生开具术前准备医嘱,备齐术中用药并通知家属。②ICU护士立即停止肠内营养,进行管道维护、伤口换药、口腔护理、全身醋酸氯己定擦浴、备皮等措施。③护士长与ICU护士、体外循环医生、心外科医生共同评估患者转运至手术室途中的风险,并进行风险控制和制订应急预案。④制订转运路线[8],估计用时约20 min,计划直接推ICU病床并携带ECMO、IABP、监护仪、泵入手术室,ECMO与IABP并排放置床尾端进入手术梯,监护仪与泵则放置病床上。⑤转运前1 h CRRT下机,备功能完好且蓄电时间>1 h的微量注射泵5台,备ECMO氧源为10 L氧气瓶3个,呼吸球囊氧源为5 L氧气瓶1个,检查氧气瓶气压充足,转运前30 min更换2 h内即将用完的药物,再次检查管道刻度、通畅情况并妥善固定。给予四肢约束,充分吸痰并检查气囊压,避免转运途中患者苏醒后躁动引起循环不稳、误吸甚至管道滑脱。ICU护士提前与手术室全面沟通,告知所需用物如呼吸机、电源、氧源、微量注射泵等[9]。⑥待心外科医生通知转运时,ICU护士与巡回护士行手术患者安全核查并填写交接单,此次转运人员为5人,分别是体外循环医生2人(1人负责推ECMO并观察ECMO转速、流量等参数,1人负责推床并观察ECMO管路和IABP管路有无打折、渗血,氧源压力是否充足,电源是否充足),心外科医生1人(负责推IABP并注意患者病情变化),巡回护士1人(负责推床和呼吸球囊给氧),心脏移植专科护士1人(负责推床并观察病情、药物泵入、管路通畅情况),所有转运人员均具有ECMO院内转运经验。转运途中持续多巴胺、硝酸甘油、肝素、前列地尔、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泵入,维持循环稳定和镇静状态,此次转运历时20 min,过程顺利。
2.3再次心脏移植术后风险控制
2.3.1出血与血栓预防 患者二次手术前进行全身肝素化治疗,术中创面渗血严重,止血困难,术后延迟关胸返回ICU,为预防并及时发现出血及血栓,给予以下护理措施:①根据实验室检查及体征,及时调整抗凝方案。术后返回移植室早期未行肝素抗凝治疗,要求维持活化凝血时间(Activated Clotting Time,ACT)160~180 s,每4小时复测ACT,输入冷沉淀、血小板、血浆后30 min复测ACT。术后6 h查ACT 149 s,立即告知医生,在评估术后出血量减少后,给予小剂量肝素抗凝,调整剂量并维持ACT 180 s左右,每日复查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全套7项。②引流量多时,每15~30分钟挤捏引流管1次,保证管道通畅,并每小时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若心包纵隔或胸腔引流管引流量超过200 mL/h持续2 h,及时通知医生,必要时配合床边紧急开胸探查止血。③密切观察正中伤口渗液的颜色和量,保证透明手术巾与皮肤间的密闭,按需更换敷料。④密切观察氧合器和体外循环管路,关注CRRT运行中的压力变化,当压力较基础值持续升高时,注意氧合器内是否形成血栓、导管扭曲折叠贴壁。若无肉眼可见的出血与血栓,但血红蛋白明显下降,立即寻找原因,警惕体内血栓形成而消耗血红蛋白。为获得最佳血氧饱和度,血红蛋白应维持在80~100 g/L[10]。该患者术后未出现大出血和心脏压塞,术后3 d关闭胸腔后重新留置引流管,术后11 d拔除纵隔引流管,术后12 d拔除心包引流管。
2.3.2感染预防和控制 该患者术前普通病房入住长达60 d,术后行免疫抑制治疗,带气管插管ICU内入住8 d,期间留置管道多达8类,感染风险极大,故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感染防控。①环境消毒。移植监护室使用含3%过氧化氢的空气消毒器密闭消毒30 min后环境监测合格方可入住,床单元臭氧消毒,地面、床单元每日2次用1 000 mg/L有效氯溶液擦拭消毒,物品经含1%过氧化氢的消毒湿巾擦拭后方可入室。②感染监测。术中心脏灌洗液微生物培养,术后2周内每日痰培养或咽拭子培养,行药敏试验。③导管评估。每日评估拔除导管条件,如气管插管、引流管、留置针。④基础护理。用含0.12%醋酸氯己定溶液口腔护理,可自行刷牙后每日早晚牙膏刷牙,餐后依次2.5%碳酸氢钠和2万U/mL制霉菌素漱口水含漱3~5 min;每日用含0.02%醋酸氯己定的洗澡水擦浴。⑤管道维护。每日更换动脉加压包,中心静脉置管、动脉留置针每2天行导管护理,每7天更换压力传感器、呼吸机管道,保持导管连接端口干净。二次心脏移植术中更换气管插管和漂浮导管,术后第11天痰培养示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给予舒巴坦钠及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复合制剂治疗,并给予振动排痰仪排痰,每6小时1次,定时听诊呼吸音给予翻身叩背雾化,指导有效咳嗽和呼吸训练器训练呼吸。术后第17天痰培养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加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抗感染,并关注患者体温、降钙素原、痰培养、药敏试验结果等相关指标的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经过上述针对性的治疗护理,患者感染得到有效控制。
3 小结
因重度PGD行再次心脏移植手术的患者围术期病情复杂,病死率高,总结本例患者的护理经验包括维持循环和内环境稳定,全面分析血压波动的原因并及时干预;给予合适的镇静镇痛管理,避免增加各器官代谢负担;针对急性肾衰竭等并发症早发现、早干预;术前准备尽可能全面且详细,转运中团结协作,有效避免转运意外发生;面临出血与抗凝的艰难选择,严密监测凝血相关指标及密切观察引流与管路;规范执行系列感染预防措施,规范应用有效抗生素,促进肺功能早日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