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养牛技术及疾病预防

2022-11-19

今日畜牧兽医 2022年8期
关键词:排泄物圈养养牛

王 伟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海原县农业农村局畜牧产业发展服务中心 755200)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与几十年前有着较大的差别,同时牛肉成为了餐桌上常见的食品。为了提高牛养殖业经济效益,为消费者提供质量更好的牛产品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养殖技术以及疾病防控办法。

1 牛的经济价值

牛养殖业是现代畜牧产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牛的价值主要表现在牛肉以及牛骨在肉类市场上随处可见,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在重视健康的理论下比起猪肉更加愿意食用牛肉。其次,牛的产能较大,附加值也较高,牛的种类不同,其附加值产品也不同,最常见的是奶牛的附加值产品,也就是牛奶,而且牛奶不只是其本身具有很高的价值,深受群众的喜爱,同时牛奶生产出的酸奶以及其他乳制品在市面上的销售情况也较为良好。此外,牛本身就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在机械化农业没有出现的时期,黄牛一般会作为耕地的重要工具,对于农业生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在古代杀牛是一种违法行为[1]。

2 科学养牛技术要点

2.1 自然放养模式

大多数情况下,对于资金有限但是想实行大规模养殖的养殖户,可以采用自然放养的方式,选用大面积、无污染、水源清澈且充沛的草场实行放养,牛群不仅有充足的食物且能够有较大的活动空间,通风条件也要比养殖场内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疾病的发生,并且放养养殖的牛在肉质上会和集中饲养的牛有一定的差别,整体上品质较好。

2.2 圈养模式

不同阶段的牛有着不同的养殖特点,而养殖户需要针对不同阶段的牛开展不同的喂养办法。圈养能够更好地实现集中化科学养牛,不仅能够照顾到每个阶段的牛,也容易观察到每头牛的实际健康情况,一旦发现疫病,可第一时间隔离治疗,减少疫病对牛群的侵害。对于奶牛养殖来说,较容易快速生产出牛奶,及时将新鲜的牛奶通过加工之后制成奶制品用于出售[2]。

2.3 半圈养模式

半圈养模式是将自然放养和圈养相结合的模式,是指白天时间开展放养模式,晚上时间开展圈养模式。但是这种模式的危害就在于牛群可能会在外误食了什么东西,或者是感染了寄生虫,而晚上回到养殖场内之后会感染其他的牛。对此,养殖户需要在白天牛群放养阶段对养殖场内的环境开展细致的消毒驱虫工作,及时无害化处理牛群产生的排泄物,并且对养殖场内的通风设备以及温度控制设备进行改善升级,确保将环境对牛群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3 常见疾病预防措施

3.1 日常管理方面

首先,圈养的牛群活动范围十分有限,只能在养殖场内固定的环境下活动,而一旦养殖户饲养的牛数量过多致使养殖密度过大,就会导致牛群的活动空间更加狭窄并且通风性也较差,养殖场内大量排泄物堆积有可能产生病菌,长期生活在这种情况下的牛群,其中个别抵抗力较弱的牛就有可能出现患病情况,或者是因为饮水不干净导致牛身上出现寄生虫,同时,集中性较强的环境也会加快病毒的感染,对此,养殖户需要设置排气扇等设备帮助养殖场内部通风换气;牛群的养殖密度也不宜过大;还需要设置养殖场专用的消毒中心以及排泄物处理中心。消毒中心的工作主要是对进出养殖场的人员和车辆开展消毒工作,同时,每天进行养殖场内部的消毒工作。排泄物处理中心可以设置沼气池或者是堆肥处理场地,将牛群的排泄物消毒之后妥善处理,同时也提升了养殖场的整体效益。自然放养管理需要注意,牛群所在的草场内是否存在对牛群健康有害的植物,定期对牛群开展体内体外驱虫,做好免疫工作[3]。

3.2 季节性防护方面

春季和秋季是动物多发结核病的时期,这个时期由于昼夜温差较大,牛群的整体免疫力下降,一旦感染结核病,死亡率就会提升,因此,这两个季节主要是防治此类的疾病。流感病毒类疾病多发于夏季,这个季节主要是没有重视环境消毒而导致病毒传播速度加快,对牛群产生了威胁,需要养殖户重点在夏季做好日常消毒工作以及疾病排查工作,一旦发现有牛出现不适,要及时隔离并且对养殖场内的环境开展消毒[4]。

3.3 牛群运动方面

适当的运动是帮助牛群提升免疫力的有效办法,同时运动可以使肉牛的肉质变得更加优质,使母牛在生产时不容易难产,而适当的运动对于幼牛来说则是能够帮助其健康成长。

3.4 药物预防方面

药物预防是帮助动物提升免疫力的重要途径,养殖户可以在兽医或者是当地动物防疫站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将中药与西药配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预防效果。同时,药物的剂量不可随意更改,过多可能对牛群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而过少又会导致没有预防效果。

3.5 免疫接种工作方面

免疫接种工作是动物养殖业的重要保障,当前,大多数的动物疫病都有专业的疫苗可以使用,而免疫接种工作也为大多数的养殖户减少了动物疫病给养殖生产工作带来的困扰,帮助养殖户养殖出质量更高、安全性更高的产品。总体而言,接种过疫苗的牛群对相关疾病的易感性会大大降低,并且感染程度也会降低,即便出现感染后的治疗难度也会降低,并且后遗症也会较少。需要注意的是养殖户要积极配合当地动物防疫站的工作,要按照专业标准化程序给牛群接种疫苗,同时,在疫苗接种之后的几周时间里,要注意观察牛群是否出现应激反应,一旦出现不良反应,要及时上报动物防疫站,并且在指导下开展处理工作,切勿盲目解决牛应激情况[5]。

3.6 治疗方面

牛群中的疫病一般都会出现蔓延的情况,一旦有一头牛出现不适,在没有确定病症详细情况下极容易感染到周围的牛,对此,养殖户要做好隔离、治疗措施,并且要注意观察没有隔离的牛群中是否还存在病牛。治疗不能盲目,而是要在咨询过兽医之后开展,避免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期,或者是导致牛的病症越来越严重,最后给养殖户造成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

4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科学养牛技术已经成为牛养殖业中重要的一部分,并且科学养牛本身有利于改善食品安全状况。通过对牛群的疾病防治以及科学饲养管理,能够整体上实现养牛业的规范化、有序化生产,有效提升牛群的健康程度以及其肉质、口感的良好程度,为消费者提供质量更佳也更安全的食物,吸引消费者购买相关产品,带动养牛经济发展,同时,也为改善养殖户的经济情况做出贡献,为该地区的经济整体情况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排泄物圈养养牛
浅谈提高圈养野生动物福利的途径
两头牛的命运
养牛伯脱贫纪事
蜗牛的“便便”什么色
养牛屯里的“牛状元”
丹麦惊现700年前的厕所
牛排泄物制能源电池
阅读理解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