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产生原因与预防教育措施探究
2022-11-19高占祥甘肃省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
高占祥 (甘肃省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
近些年来,中小学教师心理压力越来越大。这不仅会关系到教师自身的身体健康,而且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为此,学校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并适时开展心理疾病预防和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极为重要。
一、教师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工作压力大
教师虽然有两个假期,但是一开学就忙得连轴转。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管理班级、组织活动,听课、评课、开会、抄写笔记……教育教学任务重、工作时间长、考勤考核严等,使教师在上班期间获得轻松愉悦的感受成为一种迫切需求。当这种基本的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的时候,无形之中导致教师心理问题的出现。
(二)个性比较强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受我国古代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自古以来我国的教师个性鲜明,颇具教育者的姿态或形象,都特别讲究“师道尊严”。“清高”而不与世俗同流的孤傲,好为人师而死要“面子”的至强自尊心,“胜人一筹”而较为严格的自我要求,不甘落后而自我价值较高的职业心理与认知等,都无不存在着事事追求完美的心理。但是,现代教育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并非单打独斗或一厢情愿就能充分彰显自身价值。学生思想教育更不是一方孤岛,需要教师继往开来、传承创新、与时俱进,切中时代对人才的培养需要,迎头赶上时代潮流。学生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升、情思的丰富也非一人一师而为,需要各科齐头并进,形成教学合力,收获综合成效,培养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虽然教师对自我的要求一般都严,但是缺乏创新思想,难以达到事事追求完美的心理需求。因此,在付出多而回报少的情况下,这部分教师往往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失落感。久而久之,就会对教师的心理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三)交往比较单纯
因为教师职业的特殊,导致教师人际交往单纯,除了学生就是同事,即使还有家长,交流的话题仍然围绕于学生。在这种状况下,教师习惯于人际关系的单纯环境,不习惯于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得到锻炼和磨砺,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的心理健康也造成了影响。
二、学校层面教师心理问题预防和教育措施
尽管教师也是教育者,但是教师在心理问题的解决上也需要学校和他人的帮助。一般而言,外部压力的排除就需要在学校的帮助下得到缓解或消失。
(一)建立以人为本、和谐、开放民主的管理制度
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不是口头上去说,而是从关键处去做,以以人为本、和谐、开放民主的制度建设健康学校运行,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获得成就感,体现自身价值,是解决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关键性举措。一是建立关心、关怀、关爱教师的校园礼仪制度,让全校上下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艰巨性、特殊性,崇敬教师品质,褒扬教师精神,尊重教师劳动,让教师真正感受到承担教书育人责任的自豪,实现教书育人价值的骄傲。二是建立科学和谐的评价制度,以褒扬教师精神为核心,淡化成绩评价,营造和谐的教书育人环境,把爱岗敬业作为评价教师工作的主要内容,建立注重教师职业道德的评价制度。三是建立教师建议、意见受理制度,以开放、民主形式畅通教师对学校的发展、学生的管理、教师的成长等方面提出合理的意见、建议,并通过行政会议研究,做出决定,对合理的成分予以接受。如此一来,用制度保障教师价值的体现、地位的提高、获得感的增强,就会从根本上解决教师心理“堰塞湖”的问题。
(二)彰显尊重教育教学规律的“师本意识”
教育教学有其自身的规律,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针对教育教学规律,彰显教师的“师本意识”。如果不顾教育教学工作自身的性质、特点,对教师的工作、生活、精神状况“捆而绑之”“重而压之”,那么,不仅不能提高教育教学成效,而且会促成教师心理问题的产生。为此,教育行政部门要多深入学校、教师之中进行调查研究,让出台的制度、政策、措施符合教育行业的自身规律,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被广大教师所支持和接受;而且在工作中既要做好上级的“参谋”,又为广大教师当好“靠山”,让教师的权利和地位得到维护;尤其要以师为本,要有“师本意识”,不可高高在上,更不能“瞎指挥”“乱施压”。学校要深入研究教师心理需要,根据不同对象的特点、不同发展时期和学校办学实际,满足教师业务提高、能力提升、学历进修、职称待遇、文化生活等需要;要严格按照工作量标准,合理安排工作量,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深钻细研、培养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提高综合素质;对于超工作量的教师,要进行待遇补偿,并时刻关注其身心健康。如此一来,上级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校就能有效发挥其职能作用,不仅能收获尊重教学规律的硕果,而且能有效阻断教师心理问题的产生。
(三)通过畅通交流、学习渠道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通过健全学校“年级组”“教研组”“教工会”“教代会”等,通过交流教育教学经验,畅通向组织提出看法或意见的渠道;通过微信朋友圈或其他社交平台,支持与帮助教师加强交流,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同时,学校要想方设法利用、创造各种机会或条件,让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开阔视野,提高综合素质,有效克服或化解工作中的困难或迷惑,找到自己应有的位置,才能获得心理上的工作安全感。尤其是要借助社会优质教育力量,邀请心理教育专家通过线上培训、专家讲课,有针对性地开展集体心理辅导、个案咨询等活动,增强教师心理健康意识、丰富心理健康知识,提高教师心理素质,引导教师保持一种健康良好的心态。
三、教师个人层面提高心理自我调适能力的策略
就个人层面而言,教师提高自我心理的调适能力,也是解决教师心理问题、保持教师身心健康的一条途径。
(一)认清形势,积极而为
面对社会的发展趋势和主流,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教师任何的不适乃至抱怨都会影响自身心态。为此,调整心态,与时俱进,适应现实,乘势而为,才会让自身思想与认知跟上时代步伐,随时代而前进,随社会而发展,随改革而变化。尤其在教师的思想观念上,要契合时代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在传承中发展,在坚守中转变,既要迎头赶上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趋势,又要立足现实,面对未来,迎接挑战,欣然竞争,积极进取,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愉快的美好心情装点教育事业,高尚教师身份,更新教育思想,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牢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真正做到心怀国家发展,情系教育事业,胸襟坦荡工作,舒心愉快生活。
(二)坦诚开放,善于交流
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上班时忙多闲少,能够和领导、同事敞开心扉、推心置腹交流的时间少。一旦遇到不愉快的事,就应敞开心扉坦诚对待。通过交流,找到自己的不足或过失,正视不快,修正情感,化解心理淤积。尤其在工作中要善待追求与竞争,本着充实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提高整体素养的初衷,善待追求过程中的失意与坎坷,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自己的上进心,以坦诚开放的态度交流追求过程中的经验,以宽厚仁让的胸怀学习取经和业务进修的机会,以“平常心”对待同事间、教学上的竞争,不骄不躁,拿得起,放得下,想得开,不因工作上的努力影响自身心态,不为难以改变的结果给自己出“难题”。如此一来,以坦诚开放对待一切,以善于交流畅通“隔膜”,则不仅会形成自身良好的个性,而且能够及时调整期望值、满意度,以适度的要求、工作的快乐、生活的顺心健康自我心态。
总之,解决中小学教师的心理问题首先要找到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从学校、个人层面研究解决问题的具体可行措施。只有这样,中小学教师才能更好地担负起教书育人的职责,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正常开展,青少年的心理素质才能得以提高,素质教育才能顺利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