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策略探究

2022-11-19陈同友

名师在线 2022年5期
关键词:美术作品教师应美术

文 /陈同友

引 言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达成的一项根本目标。从这一要求出发,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重视结合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进行深入思考,积极主动地更新自身理念并运用具有创新意义的方法,力求促进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全方位发展。

一、高中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内涵分析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美术这门课程中的具体化,其内涵主要由以下五个维度构成:第一,图像识读,即对各类图像符号的形式特征与风格特征进行识读;第二,美术表现,即应用美术语言、技法和器材,经过一定的构思进行美术创作的能力;第三,审美判断,即依据美学理论对美术作品中蕴含的审美要素进行判断和分析的能力;第四,创新实践,即通过想象和联想等方式形成创意构想,并应用美术技法和创作材料将其转化为现实的能力;第五,文化理解,即从文化的角度对不同民族和国家的美术作品进行分析和理解的能力[1]。

二、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作用

高中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经对美术知识有了一定的认知,并且具备了一定的鉴赏能力。很多学生都能对优秀的作品进行自主鉴赏,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们的综合素质已经获得了较好的发展。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要向学生展示优秀作品,并带领大家从更多的角度、更深的层次来鉴赏作品,让学生认识到优秀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和哲理。这样,高中生才能对美术鉴赏这项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鉴赏优秀作品,进而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而高中美术鉴赏课程中包含着很多跨越时代的作品,如陶瓷、雕塑、国画等。对于这些艺术作品,教师可以直接带领学生进行鉴赏,让高中生感悟到不同时期的不同艺术作品的魅力,从而提高美术欣赏水平。教师借助美术鉴赏教学能帮助学生提高核心素养,在达成美术教育目标的同时,让高中生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在不断接触先进知识的过程中提高综合素质。因此,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十分有必要。

三、核心素养背景下开展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引入信息技术,提高图像识读素养

学生图像识读素养的培养,主要应通过精读作品的方式来实现。教材中所收录美术作品的数量、题材有限,且图片清晰度不高。为了增强学生图像识读素养培养的实效性,教师可以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借助信息技术来呈现美术作品,比如,可以使用图像处理软件放大作品的局部细节,以便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观察和分析作品。与此同时,教师应借助信息技术将抽象的作品鉴赏理论直观化,帮助学生掌握重要的概念及进行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切实增强其图像识读能力。例如,在教学“人性的崛起——文艺复兴美术”一课时,首先教师应借助信息技术向学生介绍关于文艺复兴时期的背景知识,可以通过播放主题纪录片的形式来实现,使学生在观看纪录片的过程中对“人性的崛起”这一文艺复兴时期的特点形成初步认知。接着,教师再应用多媒体展示《蒙娜丽莎的微笑》《创世纪》两幅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性美术作品,注意选取清晰度高的图片,并对作品的细节进行放大展示,让学生结合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特征对这两幅作品的艺术特色进行分析。最后,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形式特征与风格特征两方面出发,对图像中各类美术符号的应用及达·芬奇与拉斐尔两位画家的创作特征进行分析,从而有效增强学生图像识读能力。

(二)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家回答:“巴尔扎克”。教师再问:“那么如果要你为巴尔扎克创作一尊雕塑,你会怎样创作构思呢?”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探究。通过小组讨论,大家各抒己见,进行思维碰撞,从而产生更多的艺术灵感。而对于大家最后讨论的结果,教师要给予认真的点评,并针对每个组讨论的亮点给予表扬。接下来,教师让学生尝试分析罗丹创作的雕塑作品中人物个性和心理特点,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水平。

(三)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效率

相关调查显示,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能够收获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学习环境对保障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2]。美术教师在进行鉴赏课堂教学时,要注重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身心放松地进行学习。美术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的课程知识点,在网上搜索高中生感兴趣的内容,在课堂上直接展示给学生,以此来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追求生活的真实——欧洲现实主义美术”一课时,教师在课堂上先播放法国的葬礼片段,让学生感受法式葬礼与中式葬礼的区别。此时,学生的注意力都被充分吸引。接着,教师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油画《奥南的葬礼》,并提问学生:“画面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学生给出如下回答:“画面较大,看起来像是依据现实生活创作的,极具真实性。”教师对学生的回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并加以补充:“同学们回答得不错,这张画的作者是库尔贝,他是根据自己的实际经历作画的。下面我们再欣赏一幅作品。”此时,教师展示《打石工》,并提问:“从这幅作品中,我们能看到两位人物正在进行打石和搬运石块的工作,而从他们的打扮和他们的动作来看,你能看出什么?”对于这个问题,有的学生回答:“这幅作品对人物的刻画十分细腻,两位人物均是社会底层人物,他们承担着繁重的体力劳动,却仍然摆脱不了贫困的现状。”在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认真点评,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鉴赏热情。接下来,教师再展示《欧也妮·葛朗台》的影视片段,并提问:“《欧也妮·葛朗台》的作者是谁?”大

教师要定期进行自我反思,正确认识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更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法;要加强对学生思想的重视,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想法的尊重,进而主动集中注意力去学习美术鉴赏知识[3]。

例如,在教学“心灵的慰藉和寄托——宗教”一课时,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学习和欣赏建筑艺术的方法,形成对宗教性质的感性认识。因此,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带领学生感受宗教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促使他们正确看待宗教艺术。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依次导入印度的桑奇大塔及欧洲基督教教堂等相关图片,使学生对不同宗教建筑的结构和造型手法等有一定的了解,并了解建筑是如何体现相应的宗教思想的。教师还可以哥特式建筑的代表作“夏特尔主教堂”“兰斯主教堂”“科隆主教堂”为例,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并给他们提供自由发表看法的机会,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观点。如有的学生认为,哥特式建筑的外形空灵、高耸、纤瘦,呈现出来的是一个虚幻的形象,似乎要带领人们脱离这个充满苦难的世界;而有的学生则认为,哥特式建筑风格给人的感觉十分压抑。对于两种看法,教师都给予充分的尊重,以拉近师生关系,为提高教学效率奠定基础。

(四)鼓励个性表达,提高美术表现素养

对于同一创作对象或同一创作主题,不同的学生会产生不同的想法和灵感。在教学实践中,为有效促进学生美术表现素养的发展,教师应对学生的个性化想法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使其展开个性化的表达[4]。值得注意的是,在美术表现方面,任何想法的实现都必须依托一定的创作技法。因此,教师应重视对基础美术表现技法的教学,从而为学生的表现实践提供有力的支撑。与此同时,在带领学生进行美术鉴赏的过程中,教师也应注重对作品中所使用的表现技法进行分析,从而加深学生的认知与理解。例如,在教学“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一课时,教师可以在带领学生鉴赏中国传统山水画的过程中,向其介绍“留白”这一中国传统山水画作品中经常使用的技法,引导学生结合作品的画面去感受留白技法的应用价值,思考适合应用留白技法去呈现的主题,并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展开相应的创作实践,从而达到促进学生美术表现素养发展的目的。

(五)加强情境创设,培养审美判断素养

审美判断素养即对具体的审美对象中所包含的审美要素进行感知和判断的能力。审美判断素养的培养需要依托具体的素材来进行,因此,教师应重视情境创设,以具体的情境来提高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5]。由于不同作品中蕴含的审美元素存在差异,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使其在对比的过程中形成对作品审美要素的独特理解。例如,在进行“印象主义”这一美术流派的教学时,为促使学生对印象主义美术作品形成正确的审美判断,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向学生呈现两幅图像:第一幅为《棉花金字塔港口》的创作地点——西归浦沿岸地区的照片,第二幅则为莫奈1886年在该地点所创作的《棉花金字塔港口》。然后,教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观看这两幅图像的感受。最初,学生普遍认为写实性的照片更为具体、审美感受更好,而莫奈在作品中使用的笔触及线条较为凌乱,这时教师可以从印象主义的特征出发,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在这一过程中进行感知和理解,形成对印象主义美术审美特征的正确判断,从而达到高效的审美素养培养效果。

(六)设计探讨环节,发展文化理解素养

任何美术作品都有一定的文化背景,文化理解素养,是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良好文化理解素养的学生,能够从文化的角度出发去看待和理解美术作品、感悟美术作品的文化魅力。为有效促进学生文化理解素养的发展,教师应围绕具体的作品设计开放性的思考与探讨问题,使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历与知识积累,对作品展开积极的思考和讨论,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进行后现代主义作品《泉》的鉴赏教学时,教师可以在展示这幅作品的图像后,引导学生对“你觉得这幅作品的艺术性体现在哪里?”这一问题展开思考,然后组织大家进行相应的探讨,进而分享个性化的看法。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结合后现代主义这一重要的思想流派,引导学生认识作品中反映出的时代精神面貌和审美特性,从而有效发展学生的文化理解素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能会质疑《泉》及与其类似的艺术作品,这时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效推动其对作品中的文化内涵进行分析和挖掘,从而进一步增强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

(七)组织多样活动,提升创新实践素养

为有效促进学生创新实践素养的发展,教师应组织学生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充分认识美术作品的创新性,并将自己的创造性灵感应用于美术的方式转化为现实。例如,在教学“传承与创新——中国近现代美术”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相关书籍或是借助互联网,自主收集、整合关于我国近现代美术资料,在这一过程中分析中国近现代美术与古代美术之间存在的联系与差别,总结近现代美术对古代美术的传承与创新,促进学生对近现代美术的创新性理解。

结 语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美术鉴赏课堂必然不同于传统的美术课堂,这就要求教师增强自身创新意识,从学科核心素养的五个维度出发重构课堂模式,通过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有效促进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和提高。

猜你喜欢

美术作品教师应美术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美术篇
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
教师应如“水”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生物教师应如何进行创新教育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