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教师教学观发展研究
2022-11-19刘均望
刘均望
(阜新高等专科学校 辽宁 阜新 123000)
我国是一个教育大国,在教育体系中小学教育扮演着基础性的角色。教师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专职从业人员,优化其自身的教学观是提升整体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基础,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由于主客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一些地方小学教师的教学观在发展的方向、理念环境、评价等维度的建设方面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和滞后性。因此,本文聚焦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教师教学观的主要内容,分析当前小学教师教学观发展中的不足,探讨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今后的优化发展策略。一方面,有助于小学教师教学观相关理论研究的完善;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推动小学教学领域实践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1.相关概念界定
1.1 教学观。在整个教育教学领域,关于教学观的界定,主要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形态下,人们对于教学内涵、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控制方式的总体性认识。从这一概念中可以看出,教学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与所处的社会环境、社会形态有着内在的关系。在传统的社会体系中,特别是在农业社会以及工业社会形态中,教学观主要是聚焦知识经验的传授,注重以学科知识体系中为中心,注重教师的教学主体地位,强调教学是教师为主体所实施的相关行为。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在现代教学观的视角下,其主要强调在知识社会经济条件下,教学方式、内涵、观点与看法。现代教学观较于传统的教学观有着很大的改变。所以,不断地围绕教学观的内涵变化,分析具体的教学实践模式、方式、手段、路径是指导和促进教学工作开展的一个重要基础。
1.2 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观的内涵。
1.2.1 教学从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工作应该从教育者中心逐步地转向学习者为中心。这一理念主要要求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确学生在整个课堂教学中以及教学过程中扮演着中心者的角色。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得,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思维图示,助力学生的全面成长。
1.2.2 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当中,需要引导学生在知识的获取中,逐步地提升自身的自主探究、主动发现的能力。以此为基础来了解学科的内在特征,提升自身的探究能力、合作能力以及自主学习意识,进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强化主动学习的意识。
1.2.3 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教学工作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以过程为导向的教学中,让学生能够借助必要的教学情境的融入,在现实中进行理论和知识的学习,不断地提升理论和知识的应用水平。以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性、融入性、互动性和合作性。
1.2.4 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在新课程理念下,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已经很难符合新时期教学的要求。因此,需要重视教书、重视育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完善的人格,树立学生自信、自立、自尊、自强、自爱等诸多的思维品质意识,为学生更好地获得全面成长,奠定扎实的基础。
2.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教师教学观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教师新课程理念贯彻不足。在进行小学教师教学观的应用现状的调查中发现,有的小学教师对于新课程理念的主要内涵,主要要求还存在着认识不到位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以及相关的教学环节中依然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忽视了对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培养。对于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也存在着重视不足,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所以,在今后的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教师教学观发展的过程中,有必要在理念的贯彻方面进一步强化。
2.2 教师教学观发展环境有待优化。在进行小学教学过程当中,外在的教学环境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以环境为载体推动新课程理念的贯彻,可以更好地发挥出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作用。从目前来看,在部分地区小学教师教学观的发展中,还面临着外在环境存在着不够完善的问题,其中包括必要的制度环境、文化环境等。这不但影响了新课程理念应用效果的实现,也不利于小学教师自身的教学观的成长。因此,有必要在今后的小学教师教学观发展方面,优化相应的环境载体体系。
2.3 教师教学观发展评价体系不完善。在进行小学教师教学观发展过程当中,评价可以更好地了解小学教师当前在教学观发展中所存在的不足以及取得的成绩,从不足出发,制定相应的优化方案,助力教师教学观的成长与进步。从目前来看,在一些地方,围绕小学教师教学观发展所需要的评价内容、评价维度以及评价结果的反馈等方面还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这一点是影响小学教师教学观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需要进行积极地应对和改进。
2.4 教师教学观主动提升意识不足。在对小学教师教学观发展现状的调查中发现,有的小学教师对于新课程理念的相关要求,在理论层面、实践层面并没有进行主动学习、主动掌握,导致贯彻新课程理念的动力不足,影响了自身的职业成长以及学生的全面培养。如何在小学教师教学观发展的相关素养方面,进行相应的提升,提高教师教学观的主动成长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3.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教师教学观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
在上文中,简要探讨了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教师自身教学观发展所存在的一些不足,导致这些不足产生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教师教学观发展主观重视不足。践行新课程理念是贯彻党中央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体现,也是实现育人目标的一个重要条件。之所以在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教师教学观发展存在着相对的滞后性的问题,与相关部门、相关教师自身的思想层面的重视不足有着内在的关联。如何强化主观重视程度是今后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教师教学观念优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3.2 教师教学观发展环境投入不足。环境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帮助小学教师在教学观层面得到更好地提升,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必要的投入力度。围绕环境建设所需要的硬件、软件等诸多方面进行系统地优化和提升。从目前来看,围绕资金的投入、资源的投入以及相关的人员岗位设置等方面,一些地方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定局限性。这也是影响小学教师教学观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有必要在今后的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教师教学观发展中进行环境建设的针对性的提升。
3.3 教师教学观发展相关评价理论研究不足。评价是当前教学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评价可以更好地发挥出教学评价自身所具有的积极作用。围绕新课程理念的贯彻,注重对学生的全面培养是新课程理念评价的一个主要落脚点。从整个学术层面来看,关于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教师教学观发展的评价维度、评价方法以及评价应用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研究不足的问题。这一点是影响整个小学教师教学观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3.4 教师自身的职业规划不足。在教师成长过程当中,职业规划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有的教师之所以存在着被动成长的心理就是由于自身在职业规划的主动性、探究性等方面存在不足,没有有效地将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与新课程理念进行系统地融合。如何做好教师的职业规划工作,帮助教师更好地优化自身的教学观应该是今后小学教师教学观发展强化的另一个主要方向。总之,无论是主观重视不足方面的原因,还是环境建设投入不足或者相关的理论研究以及职业规划发展不足等方面的原因,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教师教学观发展中进行系统地跟进与优化。
4.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教师教学观优化发展策略
4.1 注重小学教师综合素养的培养。在整个教学观发展过程当中,教师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只有围绕教师自身综合素养的培养,进行工作的开展,才能够更好地贯彻新课程理念。在具体的执行过程当中,一方面,相关部门应该积极地做好小学教师教学观以及相关新课程理念的讨论、学习工作。通过这种方式来进一步地强化教师自身的思想认识,帮助教师在未来的新课程理念的成长中以及教学观的成长中,获得方向层面的引导和支持;另一方面,还应该注重教师继续学习能力的提升。小学教师教学素养的提升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与时俱进的过程。随着学情的变化以及新课程理念相关要求的不断提高,原有的知识技能已经很难满足相应的要求,因此,需要积极地引导教师在自身的主动学习、主动探究以及理论和实践主动融合创新方面加大力度。通过这种方式来为今后的新课程理念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奠定扎实的师资力量基础。需要强调的是,小学教师教学观相关素养的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该遵循教师职业发展的内在规律,不断地围绕教师的成长需求,进行相关跟进体系、保障体系的完善。以此来形成发展的合力,为今后小学教师教学观的发展,提供更加积极的助力。
4.2 优化小学教师教学观发展环境。在小学教师教学观发展过程当中,外在的环境以及内在的环境所扮演的角色正在不断地凸显。原有环境中的一些不利因素,已经极大地制约了小学教师教学观的成长与发展。因此,在今后的优化小学教师教学观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应该加大环境体系建设力度。在具体的实现过程当中,一方面,应该围绕小学教师教学观发展所需要的硬件环境,其中包括必要的媒体环境、资讯获得环境等方面进行物质投入力度的加大。以此为整个小学教师教学观的发展,奠定扎实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还应该注重相关软件环境的优化,其中将新课程理念的学习以及教师教学观的学习和成长作为教学文化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充分地发挥出教研文化、教学文化以及校园文化所具有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通过学校管理制度体系的完善来有效地指导日常的教师管理工作。在进行相关教师管理制度的制定中,不仅需要围绕传统的教师角色中的宝贵经验进行传承,还应该从教师角色的定位出发,对教师教学观发展的方向等方面进行制度的落实与完善。尤其是,要注重相关管理制度,特别是责任制度的落实。
通过这种方式来实现小学教师教学观发展的正向循环,也为今后小学教师教学观的成长,提供扎实的物质条件。
4.3 完善小学教师教学观发展评价体系。在小学教师教学观发展过程当中,客观、理性的评价体系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帮助小学教师在自身的教学观成长方面,更好地契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相关教学主管部门应该围绕教学评价的内容、评价的方向、评价的方法以及评价的结果应用等方面进行系统地推进。在具体的实现过程当中,一方面,应该注重过程性评价,在小学教师教学观发展中所具有的作用。围绕教师教学观成长的过程,进行积极的肯定,提升教师教学观成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还应该在小学教师绩效考核以及评估等方面将新课程理念的应用效果作为评价的主要方向和主要维度。通过这种方式来发挥出教学评价所具有的教学引导和教学促进作用。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于教师的教学观评价,应该建立在较为完善的理论基础上,以客观的、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来引导教学观评价工作的开展,避免评价中盲目性和不合理性问题的出现。
4.4 注重小学教师教学观发展经验的交流。在当前的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教师教学观发展不同层面地存在着一些不科学的现象,这点与小学教师教学观发展所存在的理论研究不足有着内在的关联。因此,在今后的小学教师教学观发展中,相关教学研究部门一方面,应该进一步地加大对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教师教学观发展路径发展策略的研究,为小学教师教学观的发展,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方向层面的指引;另一方面,还应该聚焦小学教师教学观发展的一些代表性的案例。从案例中,进行经验的总结和规律的总结,为小学教师教学观发展提供更科学的理论支持。只有这样,在今后的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教师教学观的发展才能够在现有基础上获得更大的提升。
教师教学观的提升是整个学术领域关注的一个主要课题,也是一个全球性的课题。在今后的教师教学观学校层面的优化中,应该从整个经验交流平台的建设以及相关学术研讨机制的建设等方面进行系统地优化。在具体的提升中,学校应该通过校本课题研究的方式,调动广大教师围绕自身教学观提升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寻求问题的解决思路。同时,还应该积极地做好学校之间的人才交流与合作通过榜样示范。尤其是,典型案例分析的方式让更多的教师认识到自身在教学观提升中所存在的短板,有效地提升自身的教学观水平。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教师教学观的发展是一个多面互动的过程,也是一个从内而外、互动循环的过程,需要积极地聚焦小学教师教学观发展所需要的环境、评价以及必要的理论体系方面的建设。以此为依据来更好地推动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教师教学观的全面发展。
5.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教师教学观发展展望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贯彻,在未来的小学教师教学观发展过程当中,将会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趋势。
5.1 教学观发展的全面化。教学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不仅需要明确教师自身的角色,还需要围绕教学中的相关环节和要素,进行系统地整合,明确教学观发展的各个方向,整合发展的资源,促进教师教学观的全面成长,将会是未来小学教师教学观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教师教学观念的提升,不仅包括教学观,也包括学生观、教材观等等。通过这些观念、理念、模式的综合来为今后的小学教师教学观提升,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5.2 教学观发展的创新化。教学观的发展,不仅对教师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教学理论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贯彻,在相应的教学观发展的内涵、路径、要素等方面也会不断地推陈出新。通过这种方式来为小学教师教学观发展,提供新的素材,也帮助小学教师教学观发展呈现出新的内容。因此,不断创新的发展模式将会是未来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教师教学观发展的主要方向。
5.3 教学效果不断提升。教学观的转变,对教师的教学方向、教学理念都会产生不同的作用。在新课程理念不断融入的大背景下,教师自身的教学观的不断发展,将会对整个小学教学乃至其它学段的教学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学生将会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教师对于学生的引导性角色、辅助性角色,也会得到进一步地凸显,以此为基础,未来的小学教师的教学方向、发展方向也将会进一步的贴合学生的综合发展要求。
总之,在未来的小学教师教学观的发展中,将会呈现出全面化、创新性以及效益效果不断凸显的特点和趋势。这一点,也是小学教师教学观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
结论
在小学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自身的教学观是否科学,不仅影响到教师自身的职业生涯的成长,也影响到学生的培养效果。新课程理念的提出,对于小学教师教学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探讨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教师教学观的内涵、发展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策略。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有助于推动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教师教学观等相关理论研究的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