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深度体验下的小学音乐识谱教学的实践研究

2022-11-19易海霞

读与写 2022年8期
关键词:识谱乐谱节奏

易海霞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胥口镇中心小学 浙江 杭州 311404)

小学阶段,学生的识谱能力总是不尽人意。以前老师们非常重视知识技能的培养,花大量时间精力进行识谱教学,有专业化倾向,使教学变得枯燥无味,效果不佳还抑制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现在又出现了淡化识谱教学的倾向,觉得识谱教学费力不讨好,顺带地、零散地学一点就行了。这又使得学生的识谱能力低下(特别是农村小学)。把识谱教学“专业化”固然不可取,淡化识谱教学,觉得识谱教学可有可无更是不应该。识谱是音乐学科的重要部分。《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习并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①并在音乐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这一块也做了具体要求:“掌握音乐要素、识谱等知识。”②因此,对于识谱教学,有些老师“零敲碎打”、随便学一点的做法不但违背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还会阻碍学生进行音乐学习和创造,进而影响学生音乐审美素养的提高。

通过调查发现造成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教师思想上不够重视,觉得识谱不重要,能听会唱就行了;二是学生不喜欢唱歌谱,对读谱有畏难情绪,看到乐谱就头大;三是当前小学音乐识谱教学方法以“传授式”教学模式为主,学生对音乐知识只是浅层了解、知道,不能把抽象的乐谱与生动的音乐有效联结,没有深层理解变为自己的知识能力。

为解决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了“小学音乐识谱教学必须建立在深度体验下”这一观点。“深度体验下的识谱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生动的音乐为载体,通过各种有趣的活动,调动学生的口、耳、眼、脑、身等多种感官进行多角度、多维度、多层次的音乐体验,在深度体验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的音乐知识的一种识谱教学方法。这种全身心地感知共同协作参与的复杂的认知活动,将抽象的音符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到的音乐知识的是有深刻体验的、有生命力的。基于以上认识,本人从以下七个方面对“深度体验下的识谱教学”进行了实践探索。

1.尽情游戏,激发学习兴趣,在玩乐中识谱

日本音乐教育家铃木认为:孩子们的心理特点是“玩”,在堂课中引入一些好玩儿的音乐游戏,可以让孩子们感到音乐课是最轻松、好玩儿的,总是上不够。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各种音乐小游戏,把音乐知识融于游戏中,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将音乐听觉付诸于行动之中,接触音乐的各种要素,感受音乐的情感、魅力。即激发了学生的识谱兴趣,又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提高了学习效率,活跃了堂课气氛,融洽了师生关系,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课堂焕发出无限生机。

在我的音乐课堂教学中经常运用一些学生喜爱的音乐小游戏,有训练节奏的游戏,有训练音准的游戏,还有角色扮演游戏等等。例如,在一、二年级经常用的听辨音高的小游戏。老师演奏不同音高、速度和情绪的曲子。演奏高音区时,速度稍快,情绪欢快活泼。演奏中音区时,速度适中,情绪精神。演奏低音区时,放慢速度,情绪低沉。要求同学们听到高音区演奏时,踮起脚尖、举起双手做碎步转圈动作(xx xx | xx xx | )。在听到音比较低时,可以蹲下或屈腿一下一下地双脚跳(x - | x - | )。在听出是中音区时,可以精神得在教室里走一走(x x | x x | )。这个游戏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不同音区的音高、音色以及善于表现的情绪,和常用的音符时值、不同的节奏都有了深刻的体验。再学有关的乐谱知识,学生就很容易掌握了。

2.深入倾听,细品作品精髓,在听赏中识谱

音乐是通过听觉来学习的。聆听是音乐感受的最重要的形式,并且孩子们通过聆听音乐,收获的体验和感受是非常具体的、深刻的。艾伦.科普兰在《怎样欣赏音乐》一书中说:“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音乐。”③

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地聆听细品音乐作品,体验音乐的情感内涵。如在动中听、思中听、记中听等。每一遍都带着不同的任务,有梯度地聆听。比如,在学习一首新歌时,可以先请同学们听听歌曲是几拍子的?歌曲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有几个乐句?其中哪几个乐句相同或相似?歌曲的节奏是密集的、还是疏松的?歌曲的旋律的走向是怎样的?等等。不同的要求发展不同的聆听能力,有关于节奏、音高、乐句、旋律、结构以及情绪变化等。通过一遍一遍反复聆听,学生已经对音乐的节奏、旋律等了熟于心,这时再学唱歌谱,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3.闻乐而动,感受内在韵律,在律动中识谱

当我们听到富有动感的音乐时,会不由自主地舞动起来。凭感知认识世界的孩子,对音乐的感受更直接、更敏感。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用富有韵律的动作随乐而动,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中,让身体与音乐深度融合,沉浸其中,尽情享受。当孩子们对音乐有了深刻的体验之后,老师出示相关的乐谱知识,学起来也就毫不费力了。

例如,我在音乐课堂上,经常运用达尔克罗兹的律动教学法,随着音乐节拍自由地在教室里走动。他们会在走的过程中探索移位动作的基本概念。如:感知到身体重心的转移、心脏稳定的跳动和速度。逐渐地关注到他人的律动,空间,自己与他人的协调等。把跟着音乐走当成体验音乐概念的跳板。在学生对音乐有了基本的体验之后,再逐渐提出不同的要求,如用动作表现音符的高低、节奏的疏密、旋律的走向、速度的快慢、音乐的结构等等,强化身体基本的内在脉动知觉、速度感和节奏感,发展不同的聆听能力,如:节奏、音高、乐句、力度、触觉变化等。明了在时间里和空间里的律动关系,如:一个四分音符(X)究竟需要多少时间的感觉?相对于八分音符(X)或全音符(X---)则需要用到多少空间?对音乐概念感受来自于身体的感受,这样的读谱是根据肢体知觉和律动语法,而不是仅仅认知上的理解。这样的了解方式,有助于发展内在的音乐听觉和记忆力,有助于发展身体的协调能力,有助于连接孩子的个人经验学习,有助于演奏出深刻动人的音乐,与充满音乐性的艺术表演。

4.动情歌唱,体验音乐情感,在歌唱中识谱

孩子们不喜欢识谱,但是都很喜欢唱歌。经常自己学习一些喜欢的、很有难度的流行歌曲。那我们就可以投其所好,运用听唱法让孩子们先学唱歌,在学习唱歌的同时充分地体验歌曲的内在情感,然后运用不同的表现方式、审美活动来感染学生,熏陶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动情的歌唱使学生对音乐的旋律、节奏、音乐表现、音乐形象等都有了切身体验和感受,而且对歌曲的旋律也了然于心,然后再唱歌谱或学习相关的乐谱知识,这样不仅降低了识谱的难度,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常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学会唱一首歌曲后,请同学们分组探讨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经过简单排练后上台表演。在这个过程中告诉学生,我们可以在乐谱中标注一些音乐符号(渐强、渐弱、顿音记号、波音记号、延长音记号等等),来记录我们对乐曲的处理。还可以创造自己的符号来记录我们想要表现的音乐情感和想法。对于这样的活动,孩子们往往情绪高涨、创造力、表现力非凡。例如:有用简笔画表示音乐情绪的。还有同学提出用微信里的表情图表现音乐情绪更细腻、更形象。也有同学问:用字体的大小来表现音乐力度的强弱可以吗?这时我就告诉学生记录音乐的方式有很多种,有文字谱、有字母谱、有图形谱、有五线谱等等,我们学习的简谱只是其中一种。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这些音乐记号的名称和意义,而且感受到乐谱的实用价值及审美意义,从而产生学习乐谱的兴趣。

5.学习演奏,感受“触摸”音乐,在演奏中识谱

要演奏,先识谱。这在我们许多老师的头脑中已形成定势。所以我们在教学生学习演奏器乐时,总是先学习乐谱知识,再进行演奏技术的指导。比如乐曲是什么调的?每个音符的时值是多长?等等。这些枯燥的知识,学生是最不喜欢学习的。好多学生本来是很想学习一样乐器的,但是这个枯燥的识谱过程就把他们吓坏了,在还没有体会到演奏音乐的美妙之前,就前功尽弃、不想学习音乐了。其实对于演奏,学生感兴趣的是乐器产生的各种不同的美妙音色,而不是乐谱和技术。

因此,我们可以先利用吕板琴、竖笛、打击乐器等简易乐器,指导学生演奏熟悉的、会唱的简单旋律,或进行歌曲伴奏,然后再学习乐谱。这样,在歌曲和乐器之间没有乐理、记号等障碍,只是一种声音之间的联系。随着学生对演奏的不断体验,逐渐地将音符的形象和时值提出来,让他们准确了解和掌握记谱方法。

6.经验迁移,寻找生活体验,在探索中识谱

音乐来源于生活和大自然,经过音乐创作者的提炼、创作就成为了美妙的音乐作品。因此,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应该引导孩子们学会观察生活、观察大自然,从已有的生活经验里寻找音乐元素,并运用到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这就需要教师善于创设情情境,把孩子们亲身经历过的、或间接经历过的生活经验、感性认识提炼出来,迁移到音乐活动中来,变成音乐元素融入到音乐中去。由于是孩子们经历过的生活经验,所以体会深刻,学起来也就毫不费力。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还会惊喜地发现,生活处处有音乐,大自然处处有音乐。如果能把日常生活中好听的声音进行美化加工,就能变成美妙的音乐。

例如,在学习《在钟表店里》一课时,我先让同学们说说大钟到整点时是怎么敲响的?手表的秒针是怎么走的?小闹钟又是怎么响的?指名回答后,我就把他的答案写在黑板上,并用节奏符号表示出来:

①dnag dang|dang dang|② dida dida |dida dida |③ ling —|ling — |

① X X | X X | ② XX XX | XX XX | ③ X — | X — |

由于这三条节奏来源于孩子们已有的生活经验,他们很快就掌握了音符的时值,并且能运用这个节奏为乐曲《在钟表店里》伴奏。而且用这个节奏型训练两个或三个声部的合奏,也能轻松掌握。

7.尝试创作,放飞音乐思维,在创作中识谱

在音乐课堂上,学生虽然对识谱不感兴趣,但是对音乐创作却表现出很大兴趣。特别是一、二年级的小朋友,让他们创作一条节奏或旋律不是什么难事,但学会一条节奏或旋律却没那么容易。因此,我们应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表达内心感受的机会,让孩子们尽情参与音乐艺术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出艺术灵感和无限的创造力,表达内心感受,并用音乐即兴地表现出来。在学生充分地体验到创作的乐趣后,并想把它写出来的时候,再进行乐谱学习。

例如:在学会唱歌曲后,我经常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打击乐器为歌曲即兴伴奏。每当这时,同学们总是兴趣盎然,一边唱一边用乐器积极地尝试各种不同的节奏来为歌曲伴奏,当尝试出自己满意的音响效果时,便会欣喜若狂地要求上台展示。这时我会让他们先把自己的创作记录下来,请其他同学先来表演,看看和他的创作是否吻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是想象力、创造力得到了发展,而且深刻地体会到乐谱的意义和价值。这时学习的乐谱知识是和美妙音乐联系在一起的,是有深刻的音乐体验的,是倾注了自己情感的。同时也渴望通过乐谱来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并与他人进行交流。学生也只有在实践中感到需要知识,才会对知识感兴趣,才会发现音乐知识对提高自己的音乐素质的作用,从而产生学习乐谱知识的动力。

在深度体验音乐中进行识谱教学,已经不是传统的音乐知识传授,也不是单纯的学生对音乐符号的认识,而是学生在亲历了听、唱、动、思、奏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中,对音乐有了充分地感受和体验,并且在音乐体验中认识符号,在音乐体验中理解符号的意义,在音乐体验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它更关注学生在音乐中获得丰富的音乐经验和美好的情感体验,孩子们能主动地从自己内心出发产生与音乐的共鸣,在音乐学习中拥有梦想与憧憬。

在深度体验音乐中进行识谱教学,符合音乐课程标准的理念;体现了音乐课程的性质:“人文性、审美性、实践性”;④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符合音乐学习这一感性认知活动的特征;这也符合现代学习观──“儿童必须一开始就看到实用意义。”“从一开始就帮助学生把乐谱看作是一个有意义的和有趣的音乐想法和构图。”是基于学生审美感知基础上的知识学习,然后又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音乐实践和表演中去,重在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识谱教学方法。通过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确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识谱教学方法。

注: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8.

②同1:10.

③艾伦.科普兰.怎样欣赏音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

猜你喜欢

识谱乐谱节奏
山之高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节奏
乐谱:放飞梦想
轻快漫舞
一毛学琴记——乐谱失踪
基因密码乐谱
农村基础音乐教育中识谱教学问题探究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小学音乐识谱教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