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策略探究
2022-11-19王殿成
王殿成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保安中心学校 江苏 宿迁 223800)
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当前,教育的核心目标已经从知识获得上升到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教师要从核心素养角度出发重视核心素养的培养。
1.初中物理核心素养的组成
1.1 科学知识。在初中物理学科中,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其成长过程中所需要具备的知识技能,因此,根据初中物理学科的特点,其学科核心素养中离不开科学知识,而科学知识作为物理教学的基本内容,学生需要不断巩固自己所学的知识,才能有效提升其物理核心素养。通常而言,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其主要以物理相关概念公式以及规律掌握为主核心,所以,在初中物理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根据物理知识内容,科学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索和分析,同时要结合物理现象和规律,探索出物理知识中包含的丰富信息,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物理综合素质。
1.2 科学方法。新课程标准对初中教育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种教学形势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教师在开展物理教学时,不能只注重考试成绩,还需要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等方面加以重视。实际上,在物理学习中,掌握学习方法远远比掌握知识还要重要,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需要指导学生探索物理知识的方法,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仅要掌握知识,还要掌握科学方法,这样才能为其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1.3 科学态度和价值观。物理作为一门科学类学科,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在其学习物理知识体系中十分重要,同时其也会影响学生探索科学、学习知识的态度和热情,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培养积极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养成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尊重事实的态度,这是学生在未来学习和探索科学中不可缺少的品质和素养。
1.4 科学应用。通常情况下,学生学习物理学科知识并不是为了考试成绩,而是要将物理知识学以致用,解决科学领域或者生活中的问题。因此,教师在开展物理教学活动时,需要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生除了要学习物理知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态度,还要学会对科学知识理解应用,才能达到新课标对初中物理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教师在培养学生科学应用能力时,要注意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索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其综合能力,达到科学应用的教学目标。
2.核心素养下初中地理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2.1 课堂内容枯燥。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普遍认为自身的作用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知识重点传授给学生,因此,教师一般都是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将教材中的重点文本内容一字不落地讲给学生,对于知识的内在含义没有进行深入地讲解,也没有针对知识点进行适当地延伸拓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采用的是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记住物理实验结论、物理概念等内容,导致学生逐渐丧失物理学习兴趣。
2.2 教学模式单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记忆知识内容,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分数,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管学生是否有掌握、吸收,只是不停地教,而学生也在不停地机械式的学习。这样“重文本,轻知识”的方式不仅使得学生对物理学科逐渐丧失兴趣,还大大降低了学生的物理实践能力,学生通过背诵记忆的方式提高成绩的学生势必会比真正理解后提高成绩的学生能力要弱得多。
2.3 核心素养培养欠缺。当前教育教学主张素质教育,注重学生自己学习能力、科学思维地培养。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意识、科学态度,有助于学生日后形成优秀的学科核心素养,对于塑造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不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没有引导学生掌握良好地学习技巧与方法,而且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索精神的培养,直接导致了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状态,降低了物理学习的有效性。
2.4 学生积极性较低。在传统式物理教学中,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受其影响,会在课堂上比较沉默,积极性较低,心理上也存在较强的封闭性,不便于师生交流,教师也就无法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不利于有效课堂展开。而如果在物理讲解中多借助一些生活实例,学生会比较熟悉,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因此,当前物理教学缺乏生活化教学,教师一味地进行知识讲解,加上物理知识本身比较理论化,枯燥无聊,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抑制,更不利于学生思维方式的训练。
2.5 物理实验教学缺乏。初中物理教材中具有很多实验教学,其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能力和物理思维等,而很多物理实验是生活现象的另一种形式,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实际生活开展物理实验学习。然而,在当前物理课堂上,对实验教学缺乏重视,只是简单的根据课本过一遍实验过程,无法达到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例如,在学习《电压与电阻》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并未结合现实生活进行物理实验,而是对滑动电阻器及其对电路的作用进行系统性的讲解或者根据课本进行简单的电路分析,这不利于学生理解其概念和作用,只能对这方面知识进行背诵记忆才能掌握知识。这样一来,初中教学的实验教学会流于表面,降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能力,无法达到核心素养的教学目的。
3.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策略
3.1 更新教学理念,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当前教育教学不再是一个教师专攻一门学科教学,而是每个教师身上都有着两个或者好几个班级的教学任务。很多教师由于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或者是因为年龄的原因不愿意接受新鲜的教学理念,导致教学观念十分陈旧,都是以往的教学经验开展教学,逐渐缺乏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也就是大家所说的科学素养的缺失。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需要面向现实,面向当前教学现状,积极更新思观念,改变现状将新型的教学思想贯穿至教学过程中。转换教学思想,改变以往的教学角色定位,以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身份加入到学生学习过程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不仅如此,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积极为学生创设动手实践环节,给学生创新机会和时间,让学生充分发挥个性,促进其创新思想、探究竟能力、动手能力的不断发展。在提高教师对核心素养重视程度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是让教师接触并了解到“核心素养”这一观念,校方可以组织教师一起进行教学研究或者是专题讲座,让教师更加深入理解“核心素养”这一概念。其次可以让优秀教师分享其教学经验与心得,提供给其他教师参考和研究。最后,学校要提高整体教师文化水平,组织教师进行定期的教学培训,确保教师教学能力和“核心素养”理念的形成和提高。
3.2 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3.2.1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充分沟通、合作和支持。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面的各种不同的观点拥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身就要做到倾听学生不同的想法,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学会理清、表达自己的见解、理解他人的看法,学会相互学习、接纳,通过吸收不同的经验,提升自身能力。
3.2.2 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学习主题基础的规则,还必须提供探讨这些规则的方法,例如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知识的形成。最后教师要设计符合情境需要的教学环节,利用多种不同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恰好可以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探索能力的发展。
例如,以《摩擦力》的教学为例。初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好的知识和能力基础,具有一定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与其他同学通过讨论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评判他人的观点。而学生对于摩擦力的概念已经从生活中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认识还比较的模糊,再加上学生自我意识水平迅速提高逐步趋向成熟,思维的独立性、创造性较强,因此教师就可以运用小组合作的形式,促进学生探究能力、合作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教师在实验开始前要确定小组规模和合作空间,本次合作学习选在物理实验室进行,为了方便学生的交流和材料的使用,将学生分为4人一小组的学习模式。通过材料、目标、以及职责的划分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依赖。教师提前为学生准备好一个弹簧、3-4个木块、一个玻璃板、一块毛巾及学生实验其他材料,一组成员共同运用一组实验器材形成材料的相互依赖。然后小组成员共用一份实验报告单,要求填写一个实验结论,如果遇到不同的结论,小组必须通过实验验证或者讨论解决,从而形成目标的相互依赖。
3.2.3 小组成员责任划分过程中,除开实验的操作者、记录者外,小组成员还应当负责另一职责,以协助其他组员更有效的合作,在整个实验中应当包含包括组织者、理解检测者、综合概括者、记录者在内的4个不同职责的划分。在实际的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首先提出问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引导学生进行初步讨论,并将讨论结果记录下来,然后就是运用实验的方式验证猜想,在实验结束后再每组邀请一位代表上台进行实验过程及结果的分享,并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与相互评价,使学生明确小组合作过程中的问题所在,以此达到更好地学习效果。
3.3 联系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展开教学,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物理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所以在生活中挖掘素材引导学生认识物理与生活的关系,是引导学生活学活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情感、形成物理科学素养的鲜活源泉。长久以来,我国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将理论知识始终放在教学的首要位置,从而忽视了将知识内容与生活相结合的教学思想,导致学生知识运用能力越来越低,为了摈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知识的吸收与应用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利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热爱物理学科的思想。例如,在平坦的马路上,谁都可以迈开大步子向前走。对于健康的人来说走路并不是什么难事,但是我们人是依靠什么走路的呢?教师就可以结合这一生活现象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发展思维展开思考。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尝试挺直身体,背贴着墙站在地上,将一只脚抬起来,向前迈步,只要身体不离开墙壁,这只脚就跨不出去。如果抬起来的脚迈出去一步,那么,回头看身体一定是离开了墙壁。教师让学生尝试这一动作,让学生通过实践发现其中的奥秘,最后教师再进行讲解。迈出一步说明身体已经向前移动,人身体向前移动时依靠了一种外力,这种外力推动者人前进,如果这种外力较小,说明走路时就会遇到困难。而在光滑的冰面上人们是不会迈开步子大步行动的,因为外力减小造成走路困难,容易造成摔跤的情况产生,因此我们只能小心翼翼挪动双脚。
3.4 在课后作业布置中融入核心素养培养内容。传统的课后作业内容一般都是以习题、试题的设计为主,在传统的习题、试题设计中,教师通常是以考查学生单一知识点是否掌握为主,从而忽视了课后作业设计的重要内涵及目标。课后作业的设计要加强与科学社会技术的联系,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思想,不要以考察作为单一的设计理念,要结合具体问题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同时,教师要适当地增加开放性的题目,改变只注重结果,轻视过程的课后作业设置方式。
例如,在学习完“声音的特征”相关知识后,学生对声音的特征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此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运用水杯、钢尺、塑料袋、玻璃碗等物品设计一个试验,尝试运用这些物品发出声音,并思考“这些可发声物体都有哪些共同特征?”让学生带着这样的开放性问题去探究与思考,不仅加强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还可以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行培养。
3.5 建立多元化教学评估机制。初中物理教师现阶段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时,一般都是以学生的考试分数为依据,其并不能全面、系统地评价出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因此,教师必须创新学生物理学习水平评价方法,将学生核心素养与学生学习水平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升级和优化。在教学评估期间,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整理、总结生活中观察到的物理现象,与同学、老师一起探究物理现象的原理,并将其以固定的格式写成报告,形成探索性体育活动的结果。例如,学生在生活中经常观察光的分散、反射和折射。此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方面选择生活中的物理现象,通过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和研究,得出自己的结论。在物理课程评价阶段,教师还可以将学生撰写的物理实验探索报告作为评价标准之一,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物理探索的思想意识。此外,物理教师还可以在教学活动中改变传统的、单一的物理教学评价方法,将多样化的物理教学评价方法引入教学评价工作中,并采取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措施,提高物理评价水平。这种教学评价手段不仅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和学生之间的评价,还可以是小组之间的评价,教师对评价结果进行宏观总结。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相比,学生的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学生对自己的同学有了更多的了解,也可以了解同学在学习上的优缺点,通过学生对其他同学的评价,能够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和优势。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课程改革事业的不断推进,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了重要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采用小组合作、与生活相结合等形式,促进学生探究能力、创新思维的不断发展,从而使学生真正提高学科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