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政治认同的中职思政课O2O教学实践探究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为例
2022-11-19福建省漳州高新职业技术学校魏宝珠
福建省漳州高新职业技术学校 魏宝珠
《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年版)》指出,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职业精神、法治意识、健全人格和公共参与。其中,政治认同是核心素养培育的首要内容,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能否正确理解参与社会生活,也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认同”的概念发端于心理学,一般将其解释为一种主观的归属感,是认同主体模仿、学习和内化的过程。中职思政课政治认同培育,要遵循“知、情、意、行”的逻辑,让学生掌握必要的政治知识,在情感上进行认同,形成坚定的政治信念,并最终外化到行动中。
当前中职思政课政治认同培育还存在以下困境:一是教学内容不够丰富、教学形式不够新颖,难以吸引学生,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热情,进而认知认同不深入;二是情境案例脱离生活实际和学生的认知特点,难以引起情感共鸣,导致认同不稳定;三是传统课堂中学生表达意愿的机会、平台有限,师生缺乏观点碰撞,导致认同不全面;四是学生的政治生活经历缺乏,而传统课堂缺乏实践活动,导致认同不完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O2O教学是运用互联网技术和智慧教学平台进行线上线下融合的混合式教学,具有教学时空延展性、教学资源丰富性、教学形式多样性、互动交流立体性、教学评价贯穿性等优点。运用O2O教学模式能够将社会大课堂与思政小课堂有效对接,结合教学需求和学生实际在课前开展社会调查,为政治认同培育夯实基础。课堂上优化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进行思辨互动,深化政治认知、强化情感认同、坚定政治信念;课后进行体验践行,外化认同生成,重塑教与学的关系,将学生的学习从浅层学习引向深度学习,提高政治认同培育的实效性。
一、课前——社会调研铺垫政治认同基石
政治认同培育的一大困境在于学生政治生活经历缺乏,学生难以感同身受。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社会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探索时空,学生课前深入社会大课堂积极主动参与调研,体验时代的脉搏,并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可以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培育政治认同铺垫基石。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现实性。其次,学生主动深入社会大课堂进行调研,可以塑造学生积极向上的公民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心理上做好愿意参与政治的准备。最后,课前社会调研,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社会调研可以分为线上调研和线下调研。在本课中,全班分为四组开展调研:第一组线上搜集今年两会热点,第二组搜集各民主党派助力抗击疫情的案例,第三组线下采访全国人大代表,第四组调查村委会(居委会)为民办实事的例子。在布置学生进行社会调研的时候,任务要具体清晰,并借助线上平台给予学生及时指导和帮助。学生将搜集的资料、调研的成果做成课件或者视频上传到教学平台,教师借助教学平台搜集学生在自主学习和社会调研过程中产生的疑问,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二、课中——优化教学强化政治认同培育
课堂是政治认同教育的主要渠道,开展政治认同培育,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教师要通过线上线下合力优化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开展师生、生生立体交互的思辨互动,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使学生在参与中深悟政治认同知识、提升政治认同情感、坚定政治信念。
(一)线上线下优化教学内容,深化政治认知
政治认知是指对认同所需要的政治理论的认识、理解和掌握,这是政治认同培育的基础。认知活动的实质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过程。要深化政治认知,需要提高政治内容的说服力,借助线上线下创新内容的呈现方式和优化内容的讲解方式,让学生愿意主动接受所学内容。
第一,线上时政案例提高理论说服力。现实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与生活向来不可被割裂,它们本来就是一体的。具有时代特色的生活是思政课的生命力,思政课教师应当将时政热点积极引入课堂,将图文并茂的时政内容、富有感染力的时政视频借助教学平台传递给学生。本课中,学生将课前上网搜集的两会热点传至教学平台,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全国人大的地位和职权。学生在课堂上进入人民网,分组查看各民主党派在两会上的提案,并摘录感兴趣的提案观点至学习平台,思考两会重磅何以同心筑梦,以引导学生主动关注国家大事,积极主动构建知识,增强理论的说服力。
第二,线上线下合力讲好理论知识。中职学生的学业基础比较薄弱,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能力传递政治知识,用通俗生动的语言、生动的形式解释深奥的观点和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浅出,以小见大,润物无声,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接受。教师可以制作生动形象的动画微课,让难以理解的理论变得直观、有趣,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可以引导学生参与思维导图绘制,层层递进、由浅入深主动构建知识;可以借助游戏有效融合案例和知识,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主动构建知识。以上述呈现两会热点引导学生对全国人大地位和职权的思考为例,教师引导学生透过两会热点认识到全国百姓关心的问题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汇聚;接着,教师发布小游戏,结合全国人大会议流程辨识全国人大的权力,学生通过游戏认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和地位;随后,教师发布线上投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会议吗?”结合投票结果帮助学生厘清易错点。
(二)线上线下丰富情境体验,强化情感认同
知识是不能简单、直接地进入人的大脑中的,而是要通过一定的情境活动反映到人的大脑中。思政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借助信息化手段创设生动形象、有感情色彩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有所思考、有所感触、有所体验,将政治认同与教学情境相互交融,在情境的感召下投入学习。
第一,线上虚拟情境和线下角色扮演强化体验。中职政治认同培育的一大困境是学生缺乏政治生活体验,由于现实条件的局限,很多政治活动学生无法亲身体验参与,因此教师可以借助技术手段创设虚拟情境增强学生的政治体验,也可以通过线下角色扮演加强学生的情境体验。首先,运用虚拟技术可以让学生足不出户、沉浸体验不同的角色,以第一人称视角参与到活动中,让学生化身为政治活动的“目击者”,而不是“观望者”,在参与中增强政治认同感。例如,在本课引入新课时,教师发布二维码,学生选取角色——人大代表或记者,借助H5技术沉浸式、直观体验两会,拉进学生与政治生活的距离,提高学习兴趣。其次,通过设置特定的情境,让学生以某一角色参与到活动中,在体验他人的情感中形成政治认同。在本课中,开展“假如我是人大代表”体验活动,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我国民主的真实性,深刻理解掌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有效形成政治认同。
第二,线上线下创设真实和专业情境,引起共鸣。真实的情境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向往,浸润学生的心灵。学生与人大代表接触较少,以学生小组采访全国人大代表的视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全国人大代表的权利义务,进而进一步提出“你对全国人大代表有哪些新的认识?”并生成词云,从词云的变化可以看出学生对人大代表认识的变化,引导学生认识:“人大代表来自人民、肩负人民使命,我国的民主是最真实的民主。”中职与普高最大的区别在于中职学生的学习具有明显的专业性和职业性。中职思政课在创设情境时要紧密结合专业特色,在情境中蕴含专业思考,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例如,“假如我是人大代表”活动中,学生结合专业探究“后疫情时代发展乡村旅游的建议”,提升思政课堂的针对性。
(三)线上线下进行思辨互动,坚定政治信念
社会生活是复杂多样的,特别是网络时代,关于政治领域的声音夹杂着许多杂音和噪音。中职学生要在严峻复杂的形势中依然坚定政治立场,就要在内心形成坚定的政治信念。政治信念是从内心对政治理论、制度信服和尊敬,需要进行真实而深层的互动,在探究、质疑和辨析中进行理性选择。传统课堂上时间有限,学生的意愿难以充分表达。因此,教师要结合内容和情境,借助教学平台设置有针对性、有启发性、有挑战性、有创造性的问题,有效开展师生、生生互动,在思辨互动中把外在的政治要求转化为内在的价值选择,坚定制度自信。在实施过程中,要结合学生容易存在疑惑的问题展开辨析。例如,在本课中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一规定与“近三千名全国人大代表出席全国人大”这一现象,引导学生辨析这二者是否矛盾,在辨析中引导学生认识在我国人民是如何行使权力的。
三、课后——社会实践促进政治认同生成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政治认同不仅是思想意识层面的认同,也是人们主动将思想意识转化成行为活动的过程。行为转化过程需要有营养的土壤,这营养的土壤便是现实的政治生活体验。在课后进行社会实践,一方面可以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在实践中检验学生的认同程度;另一方面可以在实践中形成新的认知、技能,使政治认同更加深刻。
在本课中,教师通过线上平台发布社会实践任务:定期走访所在街区(乡村),了解邻居关心的热点问题,联系所在街道(乡镇)人大代表共同商议解决方法;进入“假如我是委员”小程序,分组撰写提案,参加提案大赛。学生将实践成果上传至教学平台,交流心得,教师对学生的困惑进行一对一指导。通过实践活动,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政治活动,提高学生的政治参与能力,从中感受我国制度的优越性,达到政治认同素养培育的真正目的。
此外,教师在政治认同培育的过程中要善于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多元的全过程教学评价。评价主体可以是教师、学生,也可以引入第三方评价,如在本课中邀请人大代表对学生的建议进行评价。在评价方式上,可以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是指根据学生参与活动获得相应的分数。例如,学生查看资源自主学习、延伸阅读获得经验值,在社会大课堂中调研、实践后将成果提交到教学平台上获取相应的经验值,进行知识测试获得经验值,进行思辨互动获得经验值,由此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意愿表达的积极性。定性评价是指通过观察学生思想言行的变化、数据对比分析了解学生政治认同的变化。例如,学生课前、课中分别在教学平台上发表对全国人大代表的认识,系统生成词云,从词云变化中了解学生认同的变化,通过课前课后小测对比了解学生认同的变化。
政治认同的培养关乎学生的成长,关乎民族的振兴。中职思政教师要积极探索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政治认同培育,将智慧教育与政治认同培育有机融合,指导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坚定使命担当,破解中职思政课政治认同培育中的瓶颈问题,扣好学生“人生第一粒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