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
2022-11-19秦青良
秦青良
(广西灵川县第三中学 广西 灵川 541299)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伸与补充。初中阶段数学学科涉及的内容更多、难度更大。要想让学生充分掌握所学知识,教师不仅要加强对课堂教学环节的把握,同时还应加强对课后作业设计与布置的重视,要通过有效的作业练习来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实现课内课外的有效结合。课堂学习与课后巩固有机融合,能够达到更好的数学教学效果。然而,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课堂上,忽略了对作业设计的关注。作业设计存在明显的机械重复现象。在作业内容设计上,教师多是按照统一标准、统一难度来为全班学生设计作业。这样的作业设计方式难以真正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自然也不利于发挥作业的最大作用和价值。
1.“双减”背景理念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现状
1.1 作业设计缺乏科学性。传统作业设计中,部分教师受限于备课时间、批改时间、讲解时间等因素,布置作业时往往会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这样的作业设计虽然也会涉及不同难度的题目,但却缺乏对不同层次学生具体情况的考虑。这样容易使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在基础习题上花费大量的时间,不利于其能力的提升,甚至还会因精力消耗而影响其学习兴趣;而数学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面对有难度的数学作业,则容易受到打击,长此以往,容易降低学生的学习信心与积极性,不利于保障作业效能的发挥。
1.2 作业数量多而不精。以往初中数学作业在设计上多是以“题海战术”为主,教师普遍认为只有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达到提升解题能力的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大量做题可以提高学生对做题方法的熟练度,但是也容易让学生做很多重复性的作业。这样不仅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也不利于作业效率的提升,更不符合“双减”政策下为学生减负增效的要求。因此,对于初中数学作业的布置,教师应该做到少而精,并且应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合适的作业,提升作业的有效性。
1.3 教师对作业缺乏针对性指导。有效的作业指导对于提升学生作业质量、解答学生疑惑有非常重要的帮助。然而,实际教学中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课堂上,忽略了对课后作业指导的重视度,且指导缺乏针对性,甚至只布置不批改、批改只有简单的√×,或者批改后不讲评等。这也会导致学生的课后作业质量及效果大打折扣。
2.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意义
2.1 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分层教学下的初中数学作业设计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突破了以往传统教学下作业一致化的局限,以学生实际的学习能力为基础进行作业的设计。例如在为基础薄弱的学生布置作业时,要以掌握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基本能力、基本实践活动为目标,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巩固课堂学习的知识和方法;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作业的布置除了必要的基础知识外,还要有一些拔高难度的题目,以此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拓宽思维,并达到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创新思维的目的。
2.2 活跃了学生思维。作业的分层设计充分考虑了多个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具体的水平设置教学内容和作业内容,能够满足学生学习和实践的需要,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身能力,也能够通过分层次的作业改善学生的思考方式,帮助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进行沟通交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逐渐缩小彼此的差距,进而共同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
3.分层作业设计策略
3.1 掌握学生学情,做到科学分组。基于当前社会已经进入了全新的时代,在现代化教育背景下,促使教育教学工作也由此迎来了变革,加之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讲,初中生来源多样化,学生入学前生活环境、接受的教育水平和学习能力也各不相同,为了落实“双减”政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必须全面深入地掌握学生的学情,了解学生的状况,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和能力水平作出综合考量,为后续的分层教学和分层作业的设计奠定基础。一般状况下,教师要提前与学生及其家长进行学业上的沟通,通过调研考察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这样在进行作业的设计分层时就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布置。如低层次的学生从最基础的知识学起,确保具备一定的数学技能并能完成初级的教学目标;针对高层次的学生则除了要掌握基本知识点以外,还要具备能通过题目分析问题借以解决;而针对最高层次的学生,教师应当尽量帮助学生充实学习资源、开放学生思路,利用作业的形式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思维能力,拓展逻辑能力,确保学生不但能解决问题,还能实现自我创新和进步。通过这些方式的分层作业设计,学生就能结合所学知识有更明确的练习目标,以保证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例如,在初中数学课上,教师向学生讲授完“分式的乘法和除法”这一单元知识点以后,便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分层作业教学设计。在此期间,值得教师注意的是,学生的分层并非一成不变,单元内学生对知识点掌握不好并不代表学习能力差,所以教师要对每一次课堂学生的学习反馈进行信息的整合,对学生的分层作及时调整,这样不但能让学生在分层的调动下产生一定的学习紧迫感,还能激发学习的动力,促进学生自我进步。学生的能力要在作业的完成度与复杂程度上表现出来,教师可以通过综合训练题让最高层次学生思考并锻炼思维,而初级与中级学生则以完成基础作业的正确率达成目标,激发各层次学生的作业积极性。
3.2 结合课程要求进行分层评价。要想实现良好的分层作业设置效果,就要充分响应课程标准和要求。当学生完成相应作业以后,教师也需要对学生给予不同的评价,帮助其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针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的学生,教师应该向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注重其思维的引导;而针对于基础能力较差的学生,应该偏向于鼓励为主;针对于中等生,应该强化学生的思维意识。例如:在学习“正负数”相应的作业过程当中,在进行评价时,针对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就可以去引导其对正负数的加减法进行训练,并加以评价;而针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教师只要让其掌握基本的概念即可;针对于中等水平的学生,就需要设置更高的目标来让其进行更高层次的追求,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
3.3 及时反馈,批改创新化评价。差异化作业完成后,最重要的就是及时评价,从而及时订正,吸取经验获得最大化的进步.“双减”政策发布之后,省教育厅要求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推行课后服务,每天的课后服务至少达到2个小时,主要用于指导学生完成作业,对于数学学科的作业反馈提供了一个契机。而一般常规数学作业的批改都采用对和错的方式进行批改,用优良中差进行评价.“双减”背景下提倡创新的评价方式反馈学生的作业,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3.3.1 按点打√批改。对于数学所有的题目,每一个逻辑段都有相应的概念、性质、法则作依据,对于思路卡壳或者计算马虎的学生,不能一个“×”就将他做题的信心淹没了。所以按点打√,对于不完整的步骤有时√上打一点,帮他标注错因等,都会给学生们莫大的鼓舞,不仅如此,也强化了学生的按步骤依规答题的习惯,能够更好的应对正规测试。“双减”减的是作业的负担,减的不是质量,所以按点打√批改会让学生感觉我已懂部分,稍作努力会全懂,这样可以极大增强学生思考的信心。
3.3.2 语言激励。对于评语的作用,长此以往的“优良中差”渐渐让学生失去了关注作业评价的热情,所以激励性质的评语或者紧跟潮流的网络热词,亦或是一幅简笔画,都会鼓励学生不断发散思维,增强思考,从而提高学生们的热情,形成良性循环。
3.3.3 当面评讲,再给机会。对于后进生来说,数学的学习枯燥乏味的数学作业是令人抓狂的,但是如果老师进行当面的点播评讲,并且再给一次机会进行书写,然后给出评价,马上会点燃后进生学习数学的火苗。延时服务会让老师有更多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所以要及时进行“面谈”,“双减”之前,后进生是非常惧怕老师的,但是如果老师走进后进生数学错题,会拉近孩子和后进生的距离感,进而这样的孩子会不断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甚至爱上数学。
3.4 注重基础知识和基础题型的掌握。作为一门具有较强逻辑性与层次性的学科,数学对于基础知识的要求较严格,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实现数学知识的逐层提升,与此同时体现出连续性和累积性。基于上述情形,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时,应切实提起对学生基础知识的重视。体现在作业设计环节,极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以及训练,只有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才能进一步完成各种拔高题型。总之,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是重要环节。因此在布置作业时,数学教师应重视对于基本公式与概念巩固与消化、吸收,为进一步考查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应变能力,教师可对其进行适当变换。需要注意的是,在布置作业过程中,应避免偏、难、怪的作业,避免机械性与盲目性,在此基础上,加深学生对于基础知识与基础题型的掌握。例如在教学《等腰三角形》一课后,教师对于作业的设计一定要注意:不论是对哪个层次的学生布置作业,都应该在作业中重点突出等腰三角形的定义、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等知识点,让基础较差的学生打下坚实基础,让程度较好的学生也注重基础,不过度看重疑难问题。
3.5 让学生乐写。
3.5.1 课堂“留白”,当堂批改。用数学课的时间写作业,通常学生会很乐意。如果能在每节课的最后要尽量留出5-8分钟的时间给学生当堂完成作业,这样可以避免作业抄袭现象,这样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同时,教师当堂批改,即时反馈,对于改进教学很有帮助。作业课后全批全改的方式,基本上不可能对学生的错误做出一对一针对性地引导,书面点评的方式也费时费力。教师当堂批改时,注意有意识地每小组抽一名学生批改,其余的采用小组合作,互相批改并进行订正。这种作业批改方式的改革,为组员增进交流、小组合作再次提供机会。
3.5.2 小组捆绑,分层评价。笔者力求作业评价方式多样化,既有对个人表现的评价:展示或张贴优秀作业、把思维导图作品装订成册、一题多解公示班级群等;也有对小组捆绑评价,既考察合作的过程,也注重合作的效果。既有物质的奖励,也有精神的激励。不同层次学生宜采用分层评价。
分层评价的前提是要变“横向评价”为“纵向评价”,淡化以往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比较,鼓励学生与自己比较。对学困生要关注他们态度的转变,表扬他们字迹工整、作业及时上交等非智力因素;对中等生关注他们作业的质量、订正的情况,既肯定掌握的,又指出欠缺的;对优等生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督促他们挑战难题、坚持思考不轻易放弃的习惯,促使他们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3.6 融入创新设计,让作业更加多样化。为了有效地降低作业量,教师可以融入创新设计,布置多样化的作业。多样化的作业不仅可以给学生带去新鲜感,有效调节学生在认知方面所产生的疲劳感,而且也能够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锻炼。当见到更多新的题型,特别是一些综合性的题目时,学生更容易产生丰富的联想,更有助于他们应用已经学过的基础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目前的新的问题。由此可见,多样化的作业设计方式符合学生学习的要求,特别是初中生的想象力比较丰富,思维比较灵活,他们对于一成不变的事物容易厌倦,因此我们就要迎合学生的需求,让他们保持较高的兴趣,使其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数学水平。多样化的作业要从形式上充分地体现出来,如题型的不同、出题的角度不同、学生完成的方式不同、线上线下的途径不同等都可以被看作是多样化作业的特点。初中数学教师最重要的是要根据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当前所具备的基本水平进行有效的设计,紧紧围绕着教材这一中心进行学情的分析、内容的安排以及作业的设计。例如,在新的课程讲授之前,教师可以通过安排预习的方式,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并且提出自己的疑问。这样的作业形式与传统的作业形式不同,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上,随着课堂教学的不断深入,教师也可以给学生安排一些练习的题目或者以简单的问题的方式向学生提问。这种随堂问的作业形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便于学生掌握一些细节的内容,也便于他们理解一些具体的问题。因此,在作业多样化的设计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要善于融入多种有效的教学手段,要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带领之下发现作业给自己带来的收获,从而主动地完成作业,不断地总结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例如在教学《四边形》一课前,教师便可以布置下实践作业,让学生按照课本中的内容并结合自身理解,用剪纸的方式做出一些四边形的模型,同时试着对自己做出来的四边形进行分类并说出对应特点。
结语
分层作业设计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更是巩固学生课堂所学知识的有效手段,所以我们作为一名新时期下的初中数学教师来说,必须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设计作业内容,并借助有效评价为学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