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策略探究
2022-11-19邹春红
邹春红
(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实验小学 湖南 长沙 410004)
无论是社会、学校、教师还是家庭,都是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守护者。尤其是教师,更是小学生心灵世界的领路人、净化者。以语文教师为例,要通过语文学科的优势,既传授语文知识,又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的心理问题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疏导,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与能力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1.关注情感,回应需求
小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虽然尚未表现出明显的个性化成长,但已然呈现出明确的情感需求。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很难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情感需求,或由于其他因素影响羞于表达,更容易出现情感方面的缺失。鉴于已有的对儿童阶段情感需求的研究可以看出,儿童时期及时充沛的情感满足有助于平和稳定心境的塑造,成年后的抗压能力与心理健康程度都相对较高。因此小学阶段学生在校期间,教师应当将学生的情感需求作为关注点,在日常教育中及时了解并回应学生的情感需求,为学生提供相对健康的心理成长环境。教师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学习。某些教师与家长可能在受教育阶段处于心理教育匮乏的环境,对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认为儿童阶段的孩子不会有什么心理需求。事实上在当下的物质环境与信息环境中,学生的情感更加充沛,也更加渴求情感的回馈。关注并及时回馈学生的情感需求,有助于学生相对平和心境的形成,即使出现心理问题也相对容易解决。
2.提升素养,发掘联系
小学语文教师在施教过程中应该掌握语文教育规律,并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状态,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使语文教育规律与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相契合。这就对教师的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努力发掘语文文本与学生心理的联系,找到语文文本中的心理培育密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厘清文本脉络,然后对语文文本的讲解深入浅出、娓娓道来,润物细无声的对学生的心理展开健康的引导和培育。举例说明,对《梅花魂》的学习,文本讲的是一个和小学生同龄的小女孩,对梅花从浅显到深刻的认识过程,着重展现的是女孩的外祖父对其心理和感情的引导,从而体现出梅花的铮铮傲骨,不畏欺压的精神。老师在讲授该文本时就可以抓住小女孩的心理变化对学生们的代入感,逐步展开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情感的抒发和宣泄来达到滋润学生心理的目的。
3.品味感悟,榜样引领
小学语文教材中不乏一些歌颂英雄、赞扬模范的文章,这些文章的主人公为学生树立了学习的榜样,针对这一类型的文章要求教师为学生创建“读中体会”学习环境,通过引领学生细读文本,体会描写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的句子,感悟人物品质与性格特征,比如沉着冷静、勇敢果断、机智灵敏等积极的心理品质,可作为学生的学习榜样,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产生指导作用。以《半截蜡烛》一文为例,文本教学中补充作品创作背景资料,鼓励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寻找能够渲染紧张氛围的关键词,感悟主人公面对的危险环境,让学生进入文本情境之中,身临其境体会主人公的心境,进而顺利解读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态,立足心理健康教育角度,引导学生理解主人公面对危险表现出来的强大的心理素质,通过故事感染学生,帮助学生塑造面对生活中各种困难的积极心理品质,让文本阅读理解的过程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有机结合起来,推动教育资源整合,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素材中含有大量的优秀篇章,对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教育作用,除此之外,优秀篇章中有许多形象都对学生能够起到教育引领的作用。现在的小学生生活在富裕的年代,生活在一个充分被尊重的年代,他们自我意识很强,往往在群体生活中,比较计较,往往把小事化大。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充分挖掘语文课本教材中的教学素材,进行合理的语文教学设计,能为学生培养正确的为人处世态度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如《我是一只小虫子》,二年级的小孩子特别喜欢读。故事里的小虫子要面对从来不看路的屎壳郎,还有贪吃的螳螂、脾气不太好的天牛,却觉得自己的这些小伙伴特别有意思,仍然喜欢当一只小虫子。集体生活中,总喜欢撞到人的小淘气,甚至要动手招惹同学的小捣蛋,以及面对一点点不顺心的事就大发雷霆的同学每个班级应该都会存在,借助课文,可以在轻松地氛围中教会学生乐观面对生活的麻烦事,并且学会避开“屎壳郎”、远离“螳螂”、不与坏脾气的“天牛”计较。
4.多元技术,创设情境
想要高效的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当中,首先就是老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敢于尝试突破传统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心理教育的渗透,通过构建和谐课堂,引入多元技术来让孩子们感受到课堂的轻松氛围,从而潜移默化的将心理健康教育功能附加于课堂之上。例如,在《冀中的地道战》教学时,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来播放一些地道战战争视频,从而引出一些开放性的思考性问题:通过观看视频,你对战争如何看待,你对当前的幸福生活有什么想要说的吗?然后在进行当今生活的对比,给孩子们描述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虽然我们无缘战争,但是我们可以做到的就是积极的享受现在的生活,努力学习,未来用自己的力量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然后再进行一些课本剧设计,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用新型的教学方式与模式来吸引孩子们学习的注意力,让他们去表演一段关于地道战的小剧,从而切实感受战士们牺牲时的勇气,在敬佩他人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心理会更加坚强,感受革命先烈崇高精神从而自我内心也将会更加强大。
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主动投入阅读学习,增强学生的阅读效果。教师要营造富有趣味的教学情境,除了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外,还可以根据文章的人物和情节创设表演情境,让学生扮演文章中的人物,在情境中感受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情感,进一步加强学生的体验,让学生能够辨别是非,学习人物的优秀品质。在角色扮演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中描写了各种各样的优秀人物,有奋发图强的普通人,有保家卫国的英雄,有兢兢业业的科学家等。这些人物都具有优秀的品质,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扮演这些人物,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例如,《纪昌学射》描写了纪昌坚强勇敢、不惧挫折、不断克服困难学习射箭的过程。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进行情境扮演,先自主阅读课文,根据文章设计台词、动作等内容,再分别扮演纪昌和飞卫,进行情境表演,让学生感受纪昌学艺的艰难,明白无论要学什么,都要尊师重道,从最基础开始学习,才能在不断的练习中获得进步。教师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心理健康内容渗透到教学中,培养学生坚强勇敢、不畏困难的良好品质。
5.课外活动,调动情感
同一个事物具有多个层面,包括知识、情感和行为等方面,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加深学生的理解,可以开展实践活动。比如,在讲解《狼牙山五壮士》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烈士陵园扫墓,调动其爱国情,还可以引导学生诵读烈士诗文,分享相关故事。语文课程具有多样性,其相关实践活动具有多样性,除角色扮演等实践活动,还可以根据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安排其他合理的课外实践活动。可以引导学生到养老院,参与献爱心的活动,可以陪伴老人聊天,为其表演节目等。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开展相关知识辩论赛,教师可以预先设定辩论范围和辩论主题,引导学生自主分组,进行小组对战,在良性竞争中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培养其合作意识,还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有助于提高班级的向心力,形成良好的班风。此类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内容,使其在心中产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在开展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总结其中的经验和问题,并分析其中原因。多样化的课外活动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还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和良性竞争中,形成健康的心理。
6.课外阅读,塑造性格
除了课堂教学外,教师还应该抓住学生的课外补充阅读。教师可以采用生活化教学的方式,以布置生活作业的形式帮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利用信息技术展开教学,教师可以使用“班级小管家”之类的小程序,布置作业,让学生每晚睡前阅读打卡,以此养成学生的阅读习惯。教师可以在第二天上课前,抽五分钟时间随机指一名学生分享昨日看到的文章内容,以此来获取学生阅读情况的反馈。对于表现良好的学生,教师可以施以鼓励,例如分发小奖状、小奖品,小学生相对容易感到满足,受到鼓励就能够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利用学生的动机引导学生养成阅读习惯。
教师应该保证学生课外阅读内容的健康,对于图书的推荐教师可以参考课本教材的内容。即结合学生当前学习的课文内容,安排学生阅读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或文章表达主题与课文主题相近的书目。例如在教学“母爱”一单元时,教师就可以推荐与“母爱”、“亲情”相关的文章。通过对学生阅读内容的限定,来达成塑造学生性格的目的。同时,教师要在课下多和学生交流沟通,内容可以是近期的学习状态,心理问题,也可以是交流最近读到的一本好书。通过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帮助学生发泄情绪,并鼓励学生爱上阅读,以书中的优秀人物为榜样。
7.延伸任务,强化品质
语文知识的教育是综合性的,比如写作和阅读时常是融合在一起的。在心理健康教育与知识教育相融合时,教师便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逐步扩展、延伸到课后。首先,教师就可以将心理健康的教育渗透融合在与课堂联系紧密的课后作业中。教师可以课堂教学的文章写法等内容为基础,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进行具有价值、情感导向的写作,使用这种课后作业帮助学生体验、实践良好的品质情操。
通过《小马过河》的教学,学生获取了遇到困难,不要总听取别人的意见,要勤于思考,要勇于尝试的知识。在教学之后,教师可以布置编故事任务:续写《小马过河》,小马从磨坊回来后,下一次又遇到了什么困难呢?他是怎么面对和解决的呢?在学生们一个个编写的故事当中,找到那些做到了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故事进行故事分享。《我是一只小虫子》教学后,让学生仿写,学生们也可以写出很多乐观面对生活中各种困难的小虫子的有趣生活。通过这些形式丰富的延伸活动,很好地强化了他们课堂学到的品质情操。
8.正确评价,促进健康
教学评价是教师对学生某一阶段的评价,是学生获取班级认同“归属需求”的基本途径之一,在日常教学中,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教师与学生最直接的交流和对话,这个过程也对学生的心理造成重要的影响。
8.1 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个性评价。评价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和保证。因此,评价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好处,不限制内容和方式,可以多彩多样。比如练习“既…又…”造句,教师举例:某某既是老师的好帮手,又是同学们的好班长。某某既爱学习,又爱助人。
8.2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叶子一样,每个孩子是独一无二的,语文课堂中和课后练笔中鼓励学生自我剖析,学会自我认识,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主观感受和独特见解。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8.3 关注学生互相评价。在班集体中,学生与教师都是其成员或参与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也是班级的主人。所以,在日常课堂中,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小组之间成员互相评价,男生女生之间评价等等形式,让学生了解自己在同学心目中的形象,在心里对自己有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从而进行自我调节。在学习描写人物时,可以要求学生选取同班同学或者同桌来进行真实地描写,在冷静的思考中,促进学生对他人做出全面中肯并且友善的评价,养成健康的心理。
结语
在新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教育作为小学教育的重点内容,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方式。目前我国教育领域中逐渐重视学生的个人情感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是学生个人良好发展的重要基础,而小学语文教育有效的结合心理健康教育,从而才能促进学生良好个人素养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