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润物无声 在语文教学中涵养学生品质

2022-11-19颜冬梅

小学生 2022年7期
关键词:文章语文课堂教学

■颜冬梅

语文具有人文性及工具性的特点。所以在开展课堂教学时,教师不能只将语文当作用来交流的工具,只让学生关注一些重点字词,还要通过文章内容、思想对学生进行品质教育。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行,成为国家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下列提供了几种简单有效的方法,教师可以将其运用于实际教学中。

一、借助“读”涵养学生品质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优秀的文章,大部分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虽然对相关的字句进行了解读,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让学生真正地通过多读走进文章。所以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了知识,没有从根本上理解文章的深意所在,没办法通过字里行间感悟主人公的精神品质,优秀品质的培养自然也就不存在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明白语文教学有一定的思想性,并带领学生品读重点句段,带领其走进文本[1]。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小英雄雨来》一文的时候,教师要明白,这篇文章中除了讲述雨来是一个英雄之外,还有一定的思想性,可以让学生在文本的熏陶下,无形中培养学生的品德。所以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让学生通过一遍又一遍地读重点句段,感悟到其中蕴含的精神品质,让学生能够用心去品味和体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将“小英雄雨来”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猜测雨来为什么会被称为英雄。借助这样的环节,调动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其积极主动地去阅读。在学生回答完后,教师可以卖个关子,让学生先自行阅读文章,然后把体现出雨来是英雄的句子、段落勾画出来。在学生勾画完成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每个组员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再进行小组总结。随后,教师可以齐声朗读,并让学生想一下,自己如果是雨来会不会这么容易脱险。为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进行思考,教师可以将相应的图片呈现在学生面前,播放一些较为激昂的音乐。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小英雄雨来身上有怎样的精神,我们需要学习其身上的哪些优点。因为学生有了一定的体验、感受,所以可以快速地回答出来,如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等。与此同时,学生会对雨来产生敬佩感,学习其身上的优秀品质。由此可见,通过带领学生品读重点句段,可以让学生受到一定的熏陶,让学生感悟到文章的内涵,感悟到其中的精神品质,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

二、借助“说”涵养学生品质

课堂是教学主阵地,学生是这个阵地的主体,所以只有让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才能让学生充分体验主体的地位,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大力提升学生品质。因此,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2]。此外,教师要注意,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看法,所以通过交流沟通,发现其观点的偏与正,顺势进行正确的导向疏引,可以共同提高道德品质。

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一课的时候,教师要知道,这篇文章与伟大的周恩来总理有关,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方面有着一定的优势。所以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将题目出示在学生面前,然后让学生基于题目提出一些问题。因为要求并不是很难,所以学生会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疑问,如:“为什么是为中华崛起而读书?难道我们现在的国家还不算强大吗?”“这句话是谁说的?”“为什么想要中华崛起就必须要读书的?”“这是谁在什么时候说出的这句话?”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朗读文章后,举手回答这些问题。在学生回答完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如:你觉得文章中哪些句子、词语表现出中华不振了呢?鉴于学生的想法是有一定差异的,所以在学生有了答案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可以切实感受到国家不振兴人民就永远抬不起头,而想要振兴祖国就必须要努力读书,成为为国家建设贡献自己力量的人才。又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梅兰芳蓄须》的时候,教师可以将文章中的一句话抓住,引导学生进行探讨,即:因为长期不演出,没有经济来源,梅兰芳准备卖房子,有人给20两黄金让他登台演出。探讨的内容为:“20两黄金可以让梅兰芳登台演出吗?”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们分为了两派,进行了激烈的辩论。有的学生说:“梅兰芳都准备卖房子了,显然生活已经很拮据了,登台演出就有20两黄金,为了活下去梅兰芳肯定会登台。”有的学生说:“梅兰芳是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他爱自己的祖国,为外国人表演在他眼里就是汉奸行为,他肯定不会登台。”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在交流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感受到梅兰芳的高贵品格及爱国情怀,并且受到一定熏陶,对祖国产生了更强烈的爱国之情。由此可见,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要让学生大胆地去说,让学生养成爱国意识,使其产生正确的三观,帮助其成长为国家需要的人才。

三、借助“写”涵养学生品质

读与写是学生通向周围世界的两种途径,读是输入知识,写是输出知识[3]。读与写并举,相辅相成。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定期输出,写一写自己学习到的东西、获得的感悟。课前、课中、课后的写,可谓是时间上多样化。而句、段、篇的长短不同的内容安排,也让学生各尽所能。续写、扩写、命题写、自由写等,形式丰富多彩,能让学生充分发挥写的优势。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中有一篇习作的题目为“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而安排这篇习作的原因是让学生可以对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对民族产生自豪感。但是教师要知道,学生对其了解得不深,甚至对其没什么兴趣,所以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要通过一些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欲望。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写出好文章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教学前,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自己搜集相关资料,或者老师也可以加入学生搜集资料的队伍中,将我国的一些世界文化遗产图片发在班级群中,与学生共享。因为这些资料展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所以学生会产生一定的兴趣,会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搜集资料并进行记录。在课堂伊始,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不过学生整理、筛选能力还比较低,所以搜集出来的有些资料并不能用。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怎样整理、筛选资料,把自己搜集到的不能用的资料去掉,选择有用的资料进行有效的整理。教师指导后,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整理好的资料进行写作。这样一来,学生在写作时就会感受到世界文化遗产的魅力所在,在写作时就会自然而然地抒发自己的情感。比如:“长城的宏伟、壮观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作为新时代的学生,应该紧跟时代步伐,努力学习,建设好我们的祖国!”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深刻感受到我国文化的魅力,油然而生自豪感,写出的作文好比流水一般顺畅。

在小学语文中高年级段的教学中,每周专有的作文课的安排,也是把写作作为关键的一个部分。借助写作专题课的训练和培养,可以提升学生的思想情感。但是在传统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都将学生写作的培养和发展作为学生文字能力提升的途径,却发挥不了写作更加深层次的作用,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无法得到充分的体现。这使得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对于学生优秀品质教学的渗透,产生巨大的阻碍。因此,在小学语文作文课的教学中,对学生品质的涵养还需要引导和实施。教师不仅要能够有针对性、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关注写作技巧和能力的训练,更要能够将生活中的美好以及认知等融入写作的情感,这样才能够对学生品质的涵养起到重要的引领和巩固的作用。

例如,在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中,以“真善美”为主题的写作指导,教师首先可以为学生播放如《地球脉动》《想飞的钢琴少年》等视频影视资料片段,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对“真善美”有一个认知和感悟,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将对观影中的感悟放入到自己的生活,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思维,并引导学生将这种情感融入写作的过程,将学生所感受到的人文情感倾注到写作的内容当中,从而使得学生的写作内容更加生动、富有情感,能够更好地感染他人。在这样的写作引导之下,能够对学生细腻的情感品质有良好的培养作用,充分发挥写作对涵养品质学生的重要作用。由此可见,“写”在涵养学生品质方面有一定的优势。我手写我心,我心即我想。通过写,学生可以抒发自己内在的真实情感,获得相应的品质教育,写作能力也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四、借助“拓展”涵养学生品质

仅靠课堂教学是不可能让学生的品质得到切实的培养的,狭隘的环境限制了孩子无限的发展潜力。拓宽教学的思路,拓展教学的外延,让学生进行广泛实践,也是涵养学生优秀品质的好方法。因此,教师要将课后拓展重视起来。比如,教师可以开展主题阅读活动[4]。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文章后,教师要知道,这一单元的文章讲述的都是民俗风情,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所以教师可以开展一个实践活动,让学生进行知识的拓展。实践活动的主题可以是这样的:“介绍家乡风俗”。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将文章中描写事情的主次方法进行运用,可以重点介绍某一个风俗;可以加深对家乡文化的了解,可以发现民俗的美,并且对自己的家乡产生热爱之情。具体来讲,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了解家乡文化。比如:到图书馆翻阅书籍,将有关家乡的资料进行搜集;在网络上搜索相关的资料;与本地有一定生活阅历的老人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当地的民俗民风;到文化场所了解家乡的民间艺术等。与此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调查结果写一份调查报告,并且写一份保护家乡民俗文化的建议。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有了亲身的体验,对家乡产生热爱之情,明白民俗民风是家乡特有的文化,值得去流传,这样学生的保护民俗意识、建设家乡的意识可以得到进一步培养,并且树立起主人翁意识,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这样,学生的品质修养就有效地得到了提高。

由此可见,教师有意识地开展拓展活动,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从而为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需要重视教材中可以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的素材,通过开展多样化的活动,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得到有效的品质教育,自觉地去传承与发扬传统文化。比如:在教学古诗词的时候,教师可以开展诗词诵读活动;在教学完寓言故事后,教师可以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在教学完与节假日有关的文章后,教师可以开展调查活动,让学生去了解节假日的由来、民俗民风。这样一来,就能为学生形成良好的综合品质奠定扎实的基础,让学生的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将传统文化的魅力得以传承与发扬。

品质教育是不容忽视的。鉴于课堂教学的目的是教书、育人,所以教师需要重视这一点。不过,在开展综合品质教育的时候,教师要明白,素质教育并不是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做,一味地对其进行灌输,而是要基于不同的学科进行渗透。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自觉形成良好品质。上述提供了几种简单有效的方法,教师可以灵活运用于实际教学中。只有这样,才能将教材当作依托,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让学生自如地畅游知识海洋,树立起良好的三观,形成良好的品质,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文章语文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我的语文书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