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体态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

2022-11-19■曹

小学生 2022年7期
关键词:体态律动情感

■曹 群

体态律动的创始人是埃米· 雅克· 达尔克洛斯。他的教学观主张唤醒人的本能,培养对人发展十分重要的节奏感。他提出,人的天生的节奏本能需要逐步地诱发、培养,进而才能为音乐所用。教师的责任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就要做那个启发诱导的人,运用体态律动法唤醒学生的音乐潜能[1]。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教育事业在不断改革中对小学音乐教学也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学校与家长对孩子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许多家长希望孩子不仅能够在应试教育中取得优异成绩,还能在音体美方面具有较高的核心素养。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音乐课中,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体态律动教学法又称达尔克罗兹教学法,是将音乐与律动结合起来表现,通俗讲就是将音乐内容用身体语言表现的一种多元化教学法。小学生活泼好动,结合音乐与肢体语言教学不仅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能集中注意力,让学生的创造思维在音乐中闪现,促进学生审美情趣的发展。因此,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现如今学生的发展需求,教师必须积极创新教育模式,重视音乐教学中体态律动教学的重要性,结合学生年龄特点与教材内容,创设优良的音乐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力、表现力。

一、运用体态律动教学,发展学生审美情趣

运用体态律动教学,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孩子们动起来,在音乐旋律的带动下,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来,便于营造出优良的音乐课堂氛围,让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变得更积极与主动。音乐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艺术,其乐曲不同所表达的情感也不同,曲调欢乐舒畅的乐曲往往节奏较快,豪放、抒情类的乐曲节奏较为中速,而那些感情十分忧伤的乐曲节奏以慢速为主。

(一)欣赏音乐,感知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体态律动教学法,首先就应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教师要通过音乐欣赏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隐藏情感,调动起他们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挖掘他们的音乐潜能,提高他们感知音乐美的能力。欣赏音乐重在倾听,教师要让学生完整倾听音乐,从音乐的旋律中感知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体验音乐中的喜怒哀乐。例如,在小学音乐《紫竹调》中,教师先介绍《紫竹调》,让学生知道这是江苏南部的一种小调,是沪剧曲牌之一。教师播放音乐,让学生感知民族轻音乐的欢快活泼,体验音乐旋律的优美,认识笛子等民间常见乐器。音乐欣赏不仅能促进学生对音乐情感的理解,也让学生加深对音乐的认识,产生共情作用。

(二)感知节奏,提高学生音乐感知力

在日常的音乐学习之中,学生需要事先了解音乐创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这样才能更好地学习整首乐曲,教师需要发挥引导作用,积极引导学生把握乐曲的律动,从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欣赏音乐、学习音乐,基于此,教师也应该注重歌唱教学生活化的延续,提出更多的创新思路,而不是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比如,可以给学生们讲解一些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练习的小方法,将呼吸练习技巧应用于生活多个方面,有效地利用课堂外的生活时间,让学生与音乐的距离更近。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也十分重要。例如,教学苏教版教材中《大手拉小手》,教师可先请学生听音乐《请你跟我这样做》,让孩子们跟着音乐动起来,掌握音乐的旋律。在一段音乐中,教师鼓励学生每人创编一个动作,第二遍音乐播放的时候,请其他孩子跟着做,当然也有要求,那就是动作要符合音乐的节奏。这样游戏式的教学情境让孩子们乐此不疲,在愉快的氛围中感知音乐节奏,用身体语言表现音乐内容。

(三)感知力度,体会音乐中的强弱关系

小学音乐课程不单纯是唱歌,还需要对学生进行乐理知识的传授,教师要将复杂的乐理知识融于活动之中,让学生在自然的状态下接受乐理知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例如,在《丢手绢》音乐活动中,教师让孩子们听雷声、雨声、风声,感知声音的强与弱,并请孩子们用音乐符号表示强弱关系。孩子们认识了强弱符号后,在歌唱《丢手绢》的时候,教师先让孩子们用肢体语言的力度表现强弱的不同,再引导学生学唱歌曲旋律,并要求学生注意旋律中的强弱符号。这样,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一步步将孩子们引入知识的殿堂,让孩子们在看看、做做、说说、唱唱中,体会音乐特点,感知音乐的力度。

教师也可以在发声练习、视唱阶段,鼓励学生用体态语表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用适当的肢体语言,配合音乐的强弱关系更好地表现音乐特点。

体态律动教学需要结合其他教学方法才能产生最好效果,教师可以首先进行发声技巧教学,降低模仿的难度,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兴趣感。同时,也要引导学生认识到音乐本身的重要性,在教学中重视对合唱、重唱等方面的教学,创新更多的教学案例,加深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增强学生对各种音乐有更深的了解,提升学生自身的音乐学习能力。

二、运用体态律动教学,提高学生音乐素养

在音乐创作中,节奏与节拍对于音乐情感的表达具有重要影响作用,一些音乐家甚至将节奏与节拍称之为音乐的骨骼[2]。一个好的音乐作品,音高是其中重要的音乐要素,创作者在创作歌曲时,应该注意把握音高,注意节拍力度、歌曲旋律,尽量做到用不同力度去表达歌曲中蕴含的情感,或者配合乐句,鼓励学生用适宜的体态语,表现音乐的感情,用变化万千的形体语言演绎音乐,进一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探索兴趣。

(一)把握音乐情感,体会音乐特点

体态律动教学法,能让音乐课堂的气氛变得活泼、轻快、放松,让学生能主动学习音乐。要想更好地表达音乐情感,塑造音乐形象,需要将节奏与节拍有效结合。音乐可以感染人的情感,不仅音乐创作者应该具备一定的创作能力,欣赏者同样应该具备欣赏能力。因此,广大听众在欣赏音乐作品之前需要酝酿好情绪,尽量与音乐作品的情感相趋和,把握好音乐作品每一个音节所表达的音感,真正意义上走进音乐家的内心世界,与创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因此,在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随着乐曲的节拍与节奏做出不同的肢体动作,进而更好把握乐曲。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音乐作品,使学生根据乐曲做出拍腿或者拍手的动作,在音乐节拍较为强烈的时候,指定学生通过拍手来表达,音乐节拍较为缓慢的时候通过拍腿来表达,在这种自然律动与节奏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音乐创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二)利用体态律动,增强师生互动

体态律动教学是一种肢体性语言,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用眼神、手势、动作等提醒学生集中注意力,认真学习,感受音乐的美,用肢体语言表达美。例如,在《赶海的小姑娘》中,教师鼓励学生想象小姑娘赶海中的愉快情绪。“小姑娘会怎样跑跑跳跳,你能跟着音乐跑起来、跳起来吗?”“小姑娘会怎样赶海呢,你能创编几个舞蹈动作吗?”教师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启发学生想象“赶海”时的情境,怎样弯腰捡贝壳,怎样抓网捕鱼,小姑娘的情绪怎样?教师用问题增强与孩子们的互动,并让动作优秀的孩子当小老师,带领孩子们进行律动。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教师加强与孩子的互动,抓住学生的视线,大家一起律动起来,满足学生好动的欲望。同时,教师的一个个提问,打开孩子想象的翅膀,他们会积极思维,并用体态律动作为动作语言,积极表达内心情感,在体验教学中感知旋律的美、意境的美,从而达到深度理解音乐内容的目的。

以苏教版教材为例,教师在带领学生聆听《我们一起来唱歌》这首歌曲时,可以增加课堂提问环节,问学生这首歌想要表达什么情感,或者让学生简单思考这首歌曲是用哪种乐器进行演奏的。在音乐课堂中,教师除了使用音乐营造氛围之外还要通过自身的语言功底来达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语言的魅力是巨大的,在不同的时机用恰当合适的语言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可以唤醒学生内心蕴藏的情感,语言的合理使用可以对学生音乐的学习起到辅助作用。优美动听的音符配上教师幽默风趣或者是激动人心的语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进一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三、利用体态律动教学,提高音乐鉴赏水平

音乐是抽象的,同时它又是具体的。在有心人的眼里,听着不同的音乐旋律,眼前就会出现不同的音乐场景,这是学生思维的具象化[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体态律动教学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能让学生注意力集中,专注力提高,身体与思维能力得到发展,让学生主动学习音乐。学生能够在聆听音乐时自主地做出动作,这就是他们对音乐作品的反应。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心智尚不成熟,无法对一个音乐作品具有太多的感悟。因此,教师就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音乐欣赏教学与体态律动教学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在欣赏音乐中提高学生音乐表现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逐渐走进音乐课堂,教师要将体态律动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正确表达音乐作品的情感。例如,在《大海啊,故乡》中,教师借助多媒体技术,展现大海的美,让学生视觉上受到震撼。在欣赏音乐时,教师鼓励学生先跟着音乐轻轻哼唱旋律,分清音乐中的强弱关系,体会音乐舒缓宁静的美。当学生熟悉音乐旋律后,鼓励学生用肢体语言表现大海的波浪起伏,表现人民子弟兵坚守边疆的信心。又如在《牧童》教学中,教师播放青青草原的美景,天上白云悠悠而过,地上牛羊在大草原上飞奔而过,远处的山峦叠嶂起伏,河流弯弯曲曲闪着金光。美丽的景色激发了学生对美的向往之情,教师及时播放《牧童》的音乐,让学生享受听的愉快。视听结合,激起了学生内在的情感,他们学着蒙古族人舞蹈,用动作宣泄情感,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感受切分节奏,用动作体验音乐欢乐的情绪。

(二)结合器乐欣赏,进一步体会音乐情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兴致上来时,手舞足蹈最能表现内心的快乐。体态律动教学与器乐欣赏分不开。每一首音乐都由不同种类的乐器演奏而成,加强学生的器乐演奏的学习与欣赏,能让学生加深对音乐的理解,也能让学生更好地表现音乐主题。

例如,在欣赏《拔根芦柴花》时,教师带领学生认识了各种民族乐器,教学中,教师请学生仔细听辨音乐中有哪些民族乐器,并将参与演奏的民族乐器加以一一介绍。紧接着,让学生欣赏音乐,模仿性的用动作表现拔芦柴花的动作,体会江南人民劳动时的愉快心情。借助器乐欣赏,教师将音乐背景故事与音乐所处的年代背景和学生分享,增加学生的音乐知识,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音乐内容,进一步体会了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

在体态律动教学中,教师引入多媒体教学,加强学生的器乐欣赏,能更多地给学生营造音乐氛围,使学生更好地体会音乐的深意和音乐带来的意义,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引入体态律动教学法,动静相宜,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主动性与积极性得到提高,思维发展与创造性潜能得到提高。教师要合理创建体态律动教学,让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将音乐的美与身体动态美相结合,能将抽象的音乐变成学生容易接受的肢体语言,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体验音乐艺术的美,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现欲,提高了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也促进了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

总之,在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把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抓住学生好动的特点,结合体态律动教学法,努力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在提高学生音乐感知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使学生更好地用体态语表现音乐情感,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

猜你喜欢

体态律动情感
SET悬吊训练对中青年女性圆肩体态的疗效观察
浩然听笔走龙蛇,气格疏朗体态健——浅论“海上四大家”蒲华的书法
和谐律动
情感
《悦读·家》开播激发爱国爱家情感共鸣
动静之间
律动之美
“三个经济”律动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