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研究
2022-11-19陈永国
陈永国
(云南省开远市羊街乡林业和水务服务中心,云南 开远 661699)
现如今,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深入人心,而保护林产资源、建设生态环保城市也已经成为全世界民众的共识。同时环境保护林产资源,不但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可以起到其关键性作用,还可以给地方政府创造经济效益,从而保持了其生态稳定性。所以采取森林资源保护,有利于国家推行可持续发展策略极其重要。但是,由于生态环保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危害到森林发展。所以,根据当前国家林产资源环境保护状况,给予加强保护措施,以保障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
1.我国森林资源特点
我国幅员覆盖面广阔,土地覆盖面排名全球第3位,且植物文化资源丰厚,天然条件丰厚复杂,包括了寒带针叶林、热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甚至还有雨林植被。而就林地覆盖面来说,我国林地覆盖面排名全球第七,天然林地建筑面积高达11000万hm.2,占全世界林地建筑面积的百分之七十左右,且植林地建筑面积也排名全球第一,且呈现着逐渐上升的趋势。但是,必须关注的是,我国林产资源在数量、分布范围以及品质上都有着缺陷。第一,我国林产资源的数量相对较少。数量不足也是我国林产文化资源的明显特征,它主要表现为我国林产文化资源的分布均匀度相对较低,而且森林覆盖率也较少,人均占有量更低。这些问题,都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重大制约。
1.1 森林资源总量不足。中国林产资源突出的特征是数量不够,而且是极度短缺,主要表现为林木覆盖率很低,林产资源分布不均匀,加上人均占有量较低,林地管理不好导致林产利用效率不高,林产资源数量的不够严重影响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2 森林资源分布不均衡。林产资源分布不平衡也是中国林产资源的主要特征之一,不平衡的资源分配特征直接影响到了中国林产资源总体功能的合理发展,而导致中国林产资源不平衡分配的主要因素也大多是受天然条件的影响,再加上中国特殊的历史因素以及目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更强化了中国林产资源的不平衡分配。目前中国林产资源主要分布于东北、西南,单以东北的林产资源来说就占据着中国全国林地面积的约百分之三十,蓄积储量也超过了百分之五十,除东北和西南之外,在中国南部地区也遍布了集体林地。而中西部地方的林产资源则极为匮乏,且生态也极为薄弱,有的地方森林覆盖率甚至低于百分之一。从这种视角出发,中国当前生态环保一直无法实现很大程度地平衡发展,而自然灾害频频出现的主要因素正是由于全国森林资源分布不均匀,以及林地构造不合理、品质低下等原因所导致的。
1.3 森林结构不合理,森林资源质量不高。由于中国林木资源中防护林和碳林的比重相对而言较低,而特用林的比重也保持着低下态势,同时存在着环境保护理念较为淡薄的农村地区采伐幼林的现状,严重威胁到了国家林木后备资源利用,同时由于对林产资源利用保护措施力度的不足,中国林木资源利用中由原始林向次生林转化的趋势并不能从根本上缓解,同时由于人类采伐量的增加,中国林木资源利用中残次林的总量也比较多,使得中国林产资源利用在单一面积的蓄积量相对而言较少。经济特种林木的培育速度和品质都较差,使得经济用材林资源无法适应当前的国民经济增长速度,著名品种和优良品种的总量也较低,而且仅有的用材林资源还都遍布于山地峡谷甚至是较偏僻的丘陵,地理环境将更加恶化,而未来随着国家对林产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力度的逐步加强,如若不进行环境保护,可使用的各种资源也势必会更低。
2.我国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现状分析
森林资源管理现状:中国国家颁布了《森林法》为森林资源管理与环境保护的基础立法,重点内容涉及了促进对林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约束过量林木采伐的行为、倡导企业对森利资源节约使用等,其中还特别提到了对于造纸产业等对林木资源的耗油率较严重产业,必须严格按照企业盈利状况和生产,并按照一定比率将企业经营利益中的部分资金提取,将之运用于植被的维护和再造建设。此外,我国国务院发布白皮书文件,表示人们要按照我国有关林木采伐规范,控制对森林资源的采伐量。林木资源管理中面临的问题:从中国当前林产资源保存的状况来看,中国林产资源再生速率和林木品质,同当前自然环境改善以及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仍存在很大差异。其中,对林产资源的破坏程度日益增加、林产资源数量也日益下降,是中国目前的森林企业管理中的主要矛盾。由于最近几年来,国家任意毁林、违法砍伐等现象频频发生,屡禁不止,使得国家林产资源保护与管理工作遭遇巨大压力和阻碍,其问题体现在:任意征用山林土地、超额砍伐林木,对国家林产资源保护管理工作构成了巨大阻力。根据有关机构数据,中国每年仅将二百二十万hm林业用地转为非林业用地,使得中国林产资源的效率持续降低。林产资源的效率与其作用发挥密切相关。而林木品质的降低,势必会阻碍其发挥作用。另外,当前林木管理工作中,也面临管理基础薄弱、森林资源保护落后、林木经营单位执法不严的困难。同时,也因为部分的森林资源管理人才已无法满足新型管理需求,往往使森林资源的管理流于形式化。
2.1 我国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的相关规定阐述。对于全国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监督管理,中国的《森林法》也作出了详尽的规范,其.中比如禁止人类对林木的砍伐活动,倡导对林产的综合运用,倡导节约使用林木资源,并引导人类使用林木的代用品以缓解人类对林木资源的利用率,还特意提到了对占用树木资金较严重的领域例如造纸的部分,应按照经济的生产能力和收益,按照-定的比率在经济收益中划出一些资金,以进行对植被的再造和维护等。《森林法》中关于对林木采伐量的限制规定,从条例出台之日起前后共进行过三次修改,从七五下调到了九五。同时国务院办公厅还颁布了有关的白皮书文本,来严格限制人类对森林资源的使用,并表示将严格地依据我国所制定的国家林木砍伐标准规定进行实施。
2.2 我国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就目前中国林产资源的保存情况分析,林产资源的再生效率与林木的品质之间随着中国当前自然环境的改变,与社会经济建设的实际需要尚有较大的距离,中国林产的毁坏情况和林产资源数量的下降已经成为中国目前森林产品市场中明显的主要矛盾。且最近多年森林被依法砍伐、擅自毁林开垦的问题屡禁不止,对中国林产资源的有效保护和管理造成了较大的阻碍。集中体现在:超额砍伐问题突出,大量森林土地被私自征用,严重限制了对中国林产资源的有效保护力度。据有关资料显示,中国每年大约有二百二十亿hm二的森林专业土地转化为无森林土地:中国林产资源质量每况愈下,而且以逐年减少的速度呈上升的态势,森林资源的各种作用的实现都必须在林产资源质量的前提之上,而一旦林产资源品质过低,也就谈不上森林价值了。从一九九八年特大洪灾之后,我国政府部门也非常关注林产资源的环境保护问题,政府先后颁布了许多关于强化地方森林资源环境保护工作的法规文献及其有关法规,但是即使政府部门明令禁止,仍然有部分地方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理念仍然比较淡薄,没有对生态环保和经济与社会建设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和维护林产资源和维护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内在关系。尤其再有是部分地方森林资源管理机关存在工作落实不到位的现象,更有甚者利用自身工作便利扰乱林地管理的正常秩序,从而导致了当地林木运输和树木采伐管理等工作的紊乱。在森林资源管理工作中比较严重的问题就是森林管理的基础设施比较脆弱,保障手段也比较落后,且有关部门执法不严,同时由于当前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部分森林管理者还不能满足新的森林资源管理需求,对森林资源管理工作不够重视等形式。
3.我国森利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改善策略
3.1 发展我国林业工程建设项目。由于当前的森林资源环境保护的形势相当严峻,所以需要集中资金投入山林建设项目中。如通过高标准,在平原地带建设国家农田林木绿化网络建设,以增强国家农田防护保障的功能,和对抗自然灾害能力。同时,加强国家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实施力度,在最大限度上抑制其水土流失的现象,而对于国家重点林地,则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天然林保护区的监督管理力度,并加大对集体林管理工作,其中可通过公益性造林、封山育林等方式,提升国家林地资源再造效能。
3.2 提给宣传教育力度,强化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管理者也可以根据实际使用具体案例教育全国的广大干部和公众。如解释由于盲目毁林开垦对国内生态所带来的损害,可以诱导广大人民党员干部和民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设工作形成合理认识,使之意识到,若要提高国家经济的减少,需要积极进行和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同时,政府不但需要宣传国家林产资源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外,还需要完善政府奖惩制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政策惩处任意损害国家植被的民众和党员干部,反之,则给予有益于增加国家植被覆盖率的民众党员干部以物质奖励和荣誉称号。
4.如何进行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4.1 加强林业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的森林基础设施,是进行森林开发非常主要的有力保证。搞好了森林技术服务体系和森林有害生物防治网络的建设和完善,同时按照国际市场的需要,结合森林技术发展和森林有害生物防治的技术和能力需要增加投资,改善了办公环境,并进行先进的仪器设备的试验应用,建立了技术示范点,使科技的推广水平和森林有害生物防治业务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4.2 建设和完善森林资源保护体系,强化森林资源管理。要通过逐步的健全法律、建立健全管理条例,通过立法、健全条例,实现依法林。再就是完善建设好林政管理组织,林政稽查队伍的健全以及对林木检测站的严格执法检查都是对林产资源使用的保障,而且还要改善了护林人员的办事要求。建设好管理林地林权、森林资源利用、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电子档案系统的森林资源利用林政信息管理网络,搞好监测管理,使林木资源利用的林政管理达到了现代性、数字化,林业资源管理的决策水平也得以提升。要严格林产资源使用限额管理办法,严格三总量的管理。严防毁林开垦荒地、乱砍滥伐、乱侵占林业等的行为,保障好林产资源的安全性。努力提高抵御山林灾害的综合实力,以尽早达到山林消防工作的科学性、法律化、规范性、国家标准、专业性。
4.3 实施科技兴林战略。贯彻实施好国家有关政策法规,构建一个林业事业实际发展的具体科技体制,组织广大林业工作者认真地学习并补充知识,为更好的森林建设打下了扎实基石。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培养研究出质量优良、成长快、抗病性强的树木新产品,现阶段的重点工作主要是造林种子的选用、困难地块的更新规划、病虫害的防控、退耕还林,并建立出具有科技化水平和有一定代表性的示范林,同时基层森林科技人员也要保证长期稳定的教学工作,并做好对一线工作人员技术推广。
4.4 突出抓好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一是在乡村搞好耕地林业绿化建设,增强农民对耕地的保护能力、在天灾时自我救助能力;二是规划好退耕还林建设,确保坡地的水土不丧失。并搞好后续农民补偿管理工作。三是对原生林搞好防护建设管理工作,实施好管护各项工作,经过采取植树造林、育林、护林等基本保护措施,更好的保护、修复和发挥原生林的自然资源。同时,还要发展各项工业,缓解农业剩余劳动力问题,为原林区的稳定、和谐发展打下了基石。四是对野生动物资源利用、自然保护区建设,通过培训使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得以继续完善,对野生动植物资源、湿地资源利用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护也是管理工作中的主要责任。五是搞好对湿地资源利用保育、修复等管理工作,如此可以使湿地资源利用不丢失。
4.5 加快建设高效林业产业,实现兴林富民。在新时期农业建设中,林业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发展林业特色产业具有巨大潜力。要解决好兴林和富民的关系,解决好生态建设和产业的关系,把发展林业与农民脱贫致富有机地结合,把生态建设与林产发展有机地结合,把农业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地结合,即在改善农业生态建设的同时农民也增收,从而推动了农业经济发展。要利用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产品。质量、管理能力等需要提升,通过森林旅游景观整治,形成森林旅游景观优势,才能增强吸引力、竞争力,提高旅游价值,才能开展好森林旅游产业。开展苗圃项目,开发森林苗木的生产。现有的苗木生产场所,将经过创新、改造,使之形成有市场发展、集约运营、具有生命力的森林苗圃花卉产业培训基地,来促进良种苗木生产、销售等行业发展,从而建成全国具有竞争力的苗木花卉市场,发展又一林业新经济增长点。加大生产力度发展名、特、优、全新型的经济林产品,积极引进完善优良品种,进一步推行规模化、规范化营销管理和规范化生产,逐步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占有率,努力打造自己的绿色食品名牌产品。四是扩大招商,通过出台价格优惠的政策措施,重视发展龙头中小企业,引导发展林副产品精深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产业链发展提升,促进再次成长。五是积极培育对林木的后期经济产业开发利用,积极指导农户进一步发展对林药、林草、林木特等的有效综合经营,并加强发展对林下野生食品的综合加工收集业务,让林木获得有效开发最大化。
5.结语
综上所述,对中国林产资源的环境保护在中国生态环境的建设中,仍然存在着比较重大的问题,对与中国当前所提出的可持续经济发展策略并不相符。而林产资源又是中国生态的环保主体,在其生态建设系统中起到了关键性角色,所以加强对中国林产资源的环境保护必不可少。尽管近年来中华民族的生态保护意识日渐提高,人类也越来越意识到生态环保工程的意义,但是其仍有很多缺点需要加以纠正。所以,当前要基于中华民族的林产资源保护意识和技术水平,加速其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的脚步,提升其林产资源品质,实现林产资源的效益和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