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共生模式下职工培训培养创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22-11-18王庆海王晓侃武燕
王庆海 王晓侃 武燕
摘 要:职工培训是企业发展和高水平运营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一环。但目前职工培训存在需求不清晰、计划性不强、培训目标不高和效果差等问题,本研究从校企共生角度提出职工培训培养一体化的创新育训一体模式。通过校企共建产业学院、共同开发培训课程、共同构建培训体系和共同开展职工培训培养等方式,构建校企共生的职工培训培养一体化模式,助力企业高速发展,加快助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职工培训 产教融合 校企共生 培训培养一体化
课 题: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重大招标课题(2021JKZB09)、中华职业教育社第一届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规划课题(ZJS2022Zd04;ZJS2022YB034)、全国机械行业职业教育科研课题(JXHYZD202115和JXHYZD202116)、中国电子劳动学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育改革发展课题(Ciel2021176)研究成果。
笔者所在学校数十年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校企共同建设产业学院,创设一线培训培养场景,组建产学研创教师队伍,共同制定培训培养一体化方案,开发培训培养一体化课程,开展联合培训培养,培训满足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一、校企共生模式下职工培训培养创新模式的探索
(一)校企共建产业学院,共同制定培训培养方案
笔者所在学校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企业投入办学场地、生产设备、行业导师、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学校负责进行专业申报、招生计划执行、办学经费落实、教师及课程安排、教学管理等。校企实施所有权、管理权、使用权“三权分置”改革,形成责任、义务、权利等配置合理、运行高效的校企融合办学体制,具体形成了托管合作、产权合作、契约合作、资源协同等多种资源整合与合作办学形式。校企共建产业学院,在企业创设真实教学场景,校企共同制定培训培养方案,共同组建双师型专业化团队,在企业一线场景开展职工(学习者)培训,实现职工培训培养一体化。
(二)实施“三转”,共同开发培训培养课程
校企通过“生产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教学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源、人力资源转化为生产资源”,实现校企的教育教学资源、管理经验、生产设备、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以及校企文化的深度融合,共同开发满足企业一线员工需求的课程、工作页和活页教材,同时配套开发视频、PPT、小型实验设备等培训培养需要的资源。
(三)搭建平台,实现校企多元智能评价
校企共同利用“互联网+”、VR、AR、人工智能等新兴先进技术开发育训结合的信息化平台,通过仿真、虚拟和真实场景结合,实现职工线上线下、随时随地学习,时时刻刻可以接收和学习信息。
职工(学习者)可以通过平台挑选岗位、完成任务、实现技能提升,实现一人一画像、一人一课表、一人一导航、一人一空间。当个人学习任务达成时,个人学习轨迹、画像将自动与企业用人需求进行匹配,实现学习就业、培训培养和就业创业一体化。
二、校企共生模式下职工培训培养创新模式的实践
(一)共建企业职工培训培养中心,实现职工培训培养定制化
校企通过共同协商,尽可能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和场地,同时依托学校师资队伍,在学校建立满足企业培训培养需求的技术中心和培训中心,共同编制满足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的培训培养计划,制定合理和个性化的培训路线图,以缩短企业职前培训周期、提升企业员工职业技能和综合素养,满足企业转型升级需求和高质量发展要求。
培训中心可以常年提供企业职工培训和职业技能提升服务,第一时间满足企业生产需求。截至目前已经建立了宇通、海马、梦舒雅等10个培训中心,全方位开展企业員工培训,开展职前培训和职后技能培训5万人次,产生经济效益2 150万元。
(二)实施弹性学制,强化职工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
一方面在企业建立一线场景教学基地,另一方面根据企业生产特点灵活调整教学计划,实施弹性学制和弹性学分,学员在企业实习和完成任务可以与学分互换、置换,实现培训培养同步共频。
通过现场教学实现职工在岗学习和技能提升,同时职工可以通过信息化平台实现动态学习,可以调整自己的提升计划、开展职后学历学习和职业技能提升,实现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培养并行并重。目前已经和宇通汽车、好想你、巨通机电等企业联合培养学生5 000多人,培训职工1万多人次,企业经济效益提升5%以上。
(三)建设课程与培训学院,实现职工培训培养业务常态化
为了更好地开展培训和开发企业需求的课程,笔者所在学校成立了课程与培训学院,主要开展课程开发和培训业务,服务区域产业发展。课程与培训学院联合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产业聚集区人事部门等,根据企业发展人力需求,制订满足企业培训需求的个性化培训教学计划,以高效满足企业在职工培训和用人需求方面的各种要求,以期收到良好的培训效果,实现校企共同培养,助力企业高速发展。
截至目前,笔者所在学校已经开发培训课程500多门,培养工人10万余人,助力了企业和产业快速发展,促进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校企共生模式职工培训培养一体化助力产业升级
(一)开发了基于企业一线的培训培养真实“场景”课程,提升了企业职工培训质量
校企双方联合组建课程开发团队,设立课程开发中心,企业人员参与课程开发全过程,对接职业标准,充分融入企业真实生产场景要素、典型岗位技术、工艺流程、成果专利、企业文化等资源。
同时整合公共教育、职业培训、技能竞赛等优质教学资源,以企业真实项目工作任务为载体,开发基于企业真实工作场景的行动导向课程,构建的“课程、培训、培养一体化”培养体系完全满足了企业用人和职工培训的需求。并在企业真实场景中开展课程教学,切实解决课程与岗位脱节问题,助力了企业职工培训。已经开发的100多门职工培训课程得到企业认可。
(二)校企共生的培训培养模式实现了企业效益倍增
笔者所在学校与68家企业深度合作,有效使用企业资金30亿元,与合作企业共建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5个、二级产业学院20个、线场课堂40个,构建了500多个紧跟产业转型升级、满足学生及企业员工协同创新创业、实践学习的一线场景。通过校企联合开发的500门课程面向社会培训30万人次,直接为企业节约培训成本1 000万元;通过技术创新和培训培养合作,每年为宇通客车创造经济效益和节省人力成本近亿元;通过校企合作进行生产线设备改造,每年为富士康节省设备维护成本2 000余万元;通过校企联合技术攻关,为博瑞莱智能科技周口有限公司带来直接经济效益3 600余万元;通过教育产品联合研发,为郑州意昂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创造经济效益1 400余万元。
(三)校企共生的培训模式得到社会认可和广泛推广
自校企共生培訓项目实施以来,笔者所在学校先后接待国内外知名企业、全国高等学校、行业协会、研究院所等社会团体来校考察调研300余次,共计1 500余人。
承接枣庄职业学院、南阳农业职业学院、郑州商贸旅游职业学院等学校领导班子、中层干部、骨干教师专题培训270多个学时。
学校受政府委托,对口支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职业技术学校,指导该校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笔者所在学校先后在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河南省职教攻坚大会、产业学院建设研讨会、中德职教论坛、中部六省机械工程学院院长联席会议、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解析与技能提升研修班等全国性会议上做项目主旨发言和交流。
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河南日报、河南电视台、中国网、凤凰网、大河网等新闻媒体对笔者所在学校开展职工培训培养的改革成果进行了500余次宣传报道。
参考文献:
[1]凌玲.“企业培训生”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研究:以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
[2]周伟亚.校企合作形式下企业职工培训模式研究[J].中外企业家,2020(18).
[3]刘启岳,尚文.校企合作职业培训模式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20(5).
[4]陆滢.校企合作中职业学校在职教师下企业培训的调查报告[J].中国培训,2020(4).
[5]周德锋,崔媛.终身职业技能培训视域下校企合作职业培训对策探讨[J].中外企业家,2020(12).
[6]张慧芳,邱磊.校企合作开展职工培训的运行机制[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9(4).
[7]林祝君.校企合作视域下企业培训课程的设计路径与方法[J].继续教育,2013(3).
[8]宋微,于锦萍,马营.基于校企合作下的企业职工培训模式探讨和实践[J].现代企业教育,2011(14).
(作者单位:河南机电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