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典籍文化的盛宴

2022-11-18吴贵飙

藏书报 2022年39期
关键词:蒙古文古籍中华民族

吴贵飙

由国家民委民族文化宫主办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展:册府撷珍——民族文化宫典藏古籍精品展”自今年7月在民族文化宫对公众展出以来,深受观众欢迎。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展”是民族文化宫充分挖掘馆藏古籍资源、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作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具体举措,自2020年9月推出前三个系列展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影响。“册府撷珍——民族文化宫典藏古籍精品展”是民族文化宫“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展”的第四个展览。展览紧紧围绕“国家统一、多元一体”主题,展品体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整个展览特色鲜明、内涵丰富、亮点突出。

亮点一

原创展:喜迎二十大,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文化宫于1959年10月6日落成并对外开放。现藏有文物近5万件,古籍文献近20万册,是“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截至目前有近百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册府撷珍——民族文化宫典藏古籍精品展”精选70多件古籍珍品,围绕主题,通过“辽阔疆域成一统”“悠久历史谱同心”“灿烂文化续根脉”“伟大精神耀中华”四个单元,讲述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各民族共同开拓了我们辽阔的疆域、共同书写了我们悠久的历史、共同创造了我们灿烂的文化、共同培育了我们伟大的精神,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展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美丽画卷。

“辽阔疆域成一统” 单元精选19种古籍,展示我国大一统的历史局面,中央政府经略边疆、因俗而治,既有军民屯边,又有边民内迁,历经几次民族大融合,各民族认同中国、认同中华文化,一体归心,共同开拓了祖国辽阔的疆域。

其中有《贡噶坚赞口述传记》(藏文),(元)八思巴·洛追坚赞编撰,明抄本。该书是根据贡噶坚赞口述,由八思巴整理编写。1247年,萨班·贡噶坚赞应蒙古皇子阔端邀请,携八思巴和恰那多吉两位幼侄赴凉州会谈,并颁布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萨迦·班智达致蕃人书》,实现了元朝中央政府对西藏的行政管辖,从此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贡噶坚赞、八思巴是“凉州会盟”的两位当事人,《贡噶坚赞口述传记》详细记载了这一伟大历史事实。

“悠久历史谱同心” 单元精选24种古籍,展示自秦朝开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历程以后,无论哪个民族入主中原,都以统一天下为己任,都以中华正统而自居。秦汉雄风、大唐气象、康乾盛世,都是各民族共同铸就的辉煌,中华民族的未来也要靠各民族共同开创。

其中有《钦定蒙古源流》(清)萨囊彻辰著,清刻本。成书于1662年,是17世纪蒙古编年史中一部最完整的历史著作,无论从内容及体例,对后来的蒙古编年史都产生了较深的影响。该书以印度和西藏诸王世系、佛教的起源和传播、蒙古族社会的起源和蒙古部落的崛起、成吉思汗及蒙古帝国、元朝诸帝事迹等为主要内容。其中对达延汗及俺答汗时期历史事件和西部蒙古诸部的历史事件的记述尤为详细。

满文《大清律集解附例》,(清)朱轼等撰,清雍正三年(1725)刻本。该书是清朝第一部完整的成文法典,共458条。最初制订于顺治三年(1646)五月,次年三月由大学士刚林带领前明朝刑部官员等人审校后翻译为满汉双语颁行。

彝文《西南彝志》,(清)热卧慕史编著,清康熙至雍正年间抄本。该书阐述了彝族先民对宇宙、人类起源的认识;记述了彝族先民对季节气候的认识和彝族的历法;介绍了彝族从希慕遮到笃慕的三十一世和笃慕之后“六祖”以下的各主要家支世系、各家支间的互相关系、主要人物和历史事件及彝族的分布状况。同時,记述了古代彝族的狩猎、耕牧、手工业的经济情况以及宗教、哲学思想等,较全面系统地呈现了古代彝族社会历史的发展状况。

“灿烂文化续根脉” 单元精选20种古籍,展现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各民族文化因相互镜鉴、彼此交流而绵延不绝、生机盎然;中华文化因兼收并蓄、开放包容而精彩纷呈、博大精深。各民族文化的互鉴融通、交相辉映,使得中华文化历久弥新。

《御制翻译四书》(汉文、满文、蒙古文),(宋)朱熹集注,清高宗(弘历)敕译,(清)鄂尔泰厘定,清刻本。清朝政府用儒家思想治国,注重儒家传统文化,将儒家经典《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四书译成汉文、满文、蒙古文对照,推动儒家文化的传承发展,是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体现。

藏文大藏经《甘珠尔》,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北京刻本。北京版藏文大藏经又名嵩祝寺版藏文大藏经,初刻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完成于康熙三十九年(1700)四月末。由续部、般若经、大方广经、显经部、律部等内容组成,另有汉文、藏文、蒙古文、满文四种文字对照的《甘珠尔目录》。该版藏经是由官方主持纂辑、刻印,刻造、装帧颇为精良,版型较一般藏文经大,每夹扉画均为手工绘制,笔触细腻,设色鲜丽,大多出自藏族画家手笔,为佛教文化研究不可缺的资料。

蒙古文《四部医典》,(唐)玉妥·云丹贡布撰,(清)敏珠尔多吉译,清乾隆年间北京刻本。16世纪藏文《四部医典》随喇嘛教传入蒙古,约在18世纪被全部译成蒙古文。蒙古文《四部医典》是一部宝贵的医学典籍,是蒙藏文化交流的物证,对蒙古族传统医学的发展起到特别重要的作用。

“伟大精神耀中华” 单元精选14种古籍,记录在我国传世的典籍中处处闪现着民族团结和爱国主义精神的光芒,昭君出塞、文成公主进藏、凉州会盟、瓦氏夫人抗倭、土尔扈特万里东归、锡伯族万里戍边等都是这种精神的经典诠释和讴歌。

其中《旧唐书》,(五代)刘昫撰,清同治十一年(1872)刻本。原名《唐书》,成书于后晋开运二年(945)。宋祁、欧阳修等所编著《新唐书》问世后,才改称《旧唐书》。唐朝是我国一个强盛的朝代。该书记录了大量的我国少数民族的史料,以及他们和中原的唐王朝相互交往的亲密关系。比如,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婚姻的记实,金城公主入藏的史迹,以及突厥、回纥、契丹、吐蕃等北方、西北、东北、西南许多民族的历史记录,都在《旧唐书》里有较多的记载。

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各民族在各个历史时期所创造和留存下来的古籍是中华民族绵延不息发展壮大的实物见证和文字记载,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根脉,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滋养。

亮点二

多文种展品:体现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此次展出的用多文种书写刻印的古籍文献展品是展览的一大特色。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多、语言多、文字多。此展展出的有汉文、藏文、蒙古文、满文、朝鲜文、彝文、傣文、东巴文、水文、古壮字、布依文、突厥文、粟特文、回鹘文、察合台文等15种文字的古籍、拓片文献,既有单一种文字的古籍,也有2种、3种、4种文字合璧的古籍,体现了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各民族互相学习、互鉴融通。

汉文《大明一统志》,(明)李贤、彭时等纂修,明万历(1573—1620)万寿堂刻本。该书是一部影响巨大的明代官修地理总志,也是明代正式颁布的唯一一部地理总志,绘有全国总地图和各省分图,包括东北、华北、西北、西南等地区的民族、部族或地方政权,比较系统而集中地保存了明代行政区的有关地理资料。

蒙古文《西游记》,(明)吴承恩著,民国时期抄本。1721年,清朝蒙古正黄旗人阿日那将《西游记》译成蒙古文。自此很快风靡于蒙古族地区及新疆卫拉特蒙古、贝加尔湖地区,反映了明清小说在蒙古族中的传播,是民族间文化交流、鉴赏的体现。

汉文、满文、蒙古文《满蒙合璧三字经注解》,(宋)王应麟撰,(清)惟德陶格译满,(清)富俊、英俊辑译蒙,清道光十二年(1832) 京都隆福寺三槐堂刻。《三字经》自宋朝以来,已有700多年历史,共1000多字,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等,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该书三种文字对照,反映了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交融和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汉文、朝鲜文《校刊柳氏谚文志》,柳僖撰,民国二十三年(1934)北平来薰阁活字版。朝鲜李朝后期儒学家柳僖(1773-1837)所撰有关训民正音的研究文献,成书于1824年。全书由序、初声例、中声例、终声例、全字例等五部分組成。谚文是汉文刊印后在预留的空白用朱砂笔填写而成,非常有特色。

东巴文《祭天·献饭》,清抄本。祭天,纳西语称“美补”,是纳西族社会历史最为悠久、规模最为隆重、文化内涵最为丰厚的传统仪式活动,也是东巴文化的重要构成。该书全面系统地反映了祭天文化的原貌,是祭司东巴在主持祭天活动的过程中,为配合具体而繁缛的仪式、仪节而编写创作的祭天经诗。

亮点三

丰富的内涵:承载了中华典籍传统文化的纸张、版本、装帧等信息

本次展览中大量展品是元、明、清朝代成书的古籍,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载体有纸张、贝叶等。所用纸张有宣纸、藏纸、东巴纸、构皮纸、桑皮纸等。版本形式有抄本、雕版印本(刻本)、活字印本、石印本、影印本、彩绘本,墨印本、朱印本、蓝印本,等。装帧形式有线装、卷轴装、梵夹装等。

亮点四

多种展示形式:致力于唤起观众的共鸣

展厅设置有实体书展示台和文字临摹台,设置有视频和触摸屏,让观众能够亲手触摸线装古籍传承的中华文明、亲身体会各民族历史文化的传承,真正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带给观众全新的观展体验。同时,展览特别制作宣传折页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册府撷珍”系列展专属印章,满足观众“打卡”需求,更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理念深入人心。

猜你喜欢

蒙古文古籍中华民族
中医古籍“疒”部俗字考辨举隅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关于版本学的问答——《古籍善本》修订重版说明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关于古籍保护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关于新发现的《字母汇编》(蒙古文)
我是古籍修复师
关于蒙古文在各种浏览器上显示方法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