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性气囊腹压带对分娩镇痛产妇产后子宫收缩及产后出血的影响*
2022-11-18李慧温济英艾君
李慧 温济英 艾君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产科,广东 广州 510010)
产后出血主要由产妇产后宫缩乏力导致,通常发生在产后2 h内[1],是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病因[2]。临床上普遍采用缩宫素加快产程进程[3],然而缩宫素存在剂量限制,并且产妇对宫缩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容易导致止血不足或产道、子宫破裂等不良情况的发生[4]。气囊腹压带利用物理性增加腹压的方式促进第二和第三产程进程,促进胎盘娩出,对产妇产后出血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5-6]。尽管已有研究报道气囊腹压带对产妇产后出血具有一定的预防效果,但其对产妇子宫收缩能力的报道却并不多见。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无创性气囊腹压带对经阴道生产产妇产后子宫收缩能力及产后出血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8月~2021年6月于我院产科生产的足月头位初产妇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产妇采用传统分娩的方式生产,观察组在传统分娩的基础上采用无创性气囊腹压带进行辅助生产。纳入标准:①单胎产妇,足月生产。②经阴道生产。③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双胎或多胎产妇。②产妇产道异常或胎儿异常。③胎儿枕后位或枕横位。④伴有肝、肾、血液及心血管疾病者。⑤合并孕中期引产史者。⑥精神障碍者。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20190215)。
1.2 方法
1.2.1 传统分娩 对照组产妇采用传统分娩的方式生产,第三产程时给予催产素20 U+0.9%氯化钠静脉滴注。
1.2.2 无创性气囊腹压带辅助生产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第三产程应用ZSF-1型无创气囊腹压带(三九军大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为产妇助产,将腹压带缠绕于宫体及宫底部处,于胎儿娩出后开始间歇振动,将气囊内充压至115~150 mmHg,调整气压至胎盘娩出。胎盘娩出后将腹压带缠绕于宫底部,根据产妇情况将气囊内充压至100~150 mmHg,每小时放气减压10 mmHg,至产后6 h。
1.3 评价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产妇第三产程时间、胎盘娩出时间、会阴侧切情况,采用BL-420E生物技能系统记录产妇产后72 h子宫收缩曲线,记录子宫宫缩幅度、频次、强度和张力等信息。采用容积法及称重法测量产妇产程及产后出血量。产后2 h检查产妇收缩压、舒张压、呼吸、心率及血氧饱和度(SPO2)等生命体征。并分别于产前和产后72 h检测产妇血常规[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及红细胞压积(Hct)]指标和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g)]指标。胎儿娩出后记录出生即刻体质量及出生后1、5和10 min Apgar评分,并收集出生即刻动脉血分析pH、血氧分压(PO2)、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等脐动脉血气值。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产妇年龄、孕周及预计新生儿体质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产妇分娩情况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产妇第三产程时间和胎盘娩出时间均显著降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分娩情况比较
2.3 两组产妇产后子宫收缩能力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产妇产后72 h宫缩幅度、强度及张力均显著增加,而宫缩频率则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生命体征、血常规及凝血结果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产妇第三产程出血量、胎盘娩出出血量及产后2 h出血量均显著降低(P<0.05)。产后72 h,观察组产妇RBC、Hb、PLT及Hc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会阴侧切率、产后2 h生命体征及产后72 h PT、APTT及F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3 两组产妇产后子宫收缩能力比较
表4 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生命体征、血常规及凝血结果比较
2.5 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及脐动脉血气值比较 两组新生儿出生1、5和10 min Apgar评分及脐动脉血pH、PO2、PCO2、Hct、血清K+均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5。
3 讨论
镇痛分娩可有效缓解产妇痛苦和疼痛刺激,但在第三产程胎儿娩出时,容易导致产妇子宫乏力和产程延长,继而引发宫缩乏力[6]。宫缩乏力是经阴道生产产妇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若不能及时控制出血量将导致产妇死亡[7]。气囊腹压带是在产妇生产时协助均匀增加腹压的装置,与医护人员徒手按压相比,有效降低了胎儿损伤及产妇子宫破裂发生率,在减轻产妇分娩痛苦的同时促进分娩。此外,该装置还可通过持续性加压和振动在第三产程中协助胎盘剥离与娩出,产后通过压迫肌束间血管减少产后出血量[8]。目前已有临床研究探讨了无创性气囊腹压带对足月产妇镇痛[9]及阴道分娩后出血[10]、妊娠结局[11]的影响,但鲜有研究报道其对产妇子宫收缩能力的影响,因此,本研究以足月头位初产妇为研究对象,探讨无创性气囊腹压带对在降低产妇出血量及增强子宫收缩能力方面的效果,从而为无创性气囊腹压带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表5 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脐动脉血气值比较
气囊腹压带的作用机制是应用牛顿第三定律均匀一致地增加腹压,当产妇宫缩时,气囊腹压带可集中腹肌和膈肌收缩时产生的作用力,避免了绒毛间隙血流停滞时间过长[12]。气囊腹压带在使用过程中缠绕于宫底和宫体周围,其作用面积大,压强小,当产妇吸气时,膈肌收缩下降,气囊腹压带可通过限制腹壁凸出检测作用力的大小,并产生相应反作用力,于腹腔内形成有效产力,促进生产[13]。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通常将气囊基础压力设置为60 mmHg,生产过程中根据产妇腹压将气囊压力提升至100~180 mmHg,在增加产妇产力的同时又不会导致产妇不适。本研究结果显示,气囊腹压带可以显著缩短第三产程、胎盘娩出时间。研究表明,第三产程延长容易导致产妇宫缩乏力或胎盘滞留等不良情况的发生,为产妇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而第三产程缩短则能有效降低产妇产后出血的风险[14-15]。本研究中,使用气囊腹压带助产的产妇第三产程出血量、胎盘娩出出血量及产后2 h出血量均显著低于传统分娩组。宫缩乏力是产妇产后出血的主要诱因,而应用气囊腹压带能显著增加产妇宫缩幅度、强度和张力,降低宫缩频率[16]。气囊腹压带可协助产妇增加子宫收缩力并促进宫缩素的释放,有效减少产妇生产过程中的出血量,同时,由于产妇宫缩能力的增强,分娩后出血能更快的愈合,产后2 h出血量显著降低[17]。产后72 h,本研究对产妇血常规进行了复查,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RBC、Hct、Hb、PL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PT、APTT、Fg比较则无显著差异。提示气囊腹压带可有效降低产妇出血量,但其对产妇凝血功能的影响较小。
气囊腹压带利用宫缩持续时间增加产妇腹内压,不影响绒毛间隙血流停滞时间,对母婴血氧交换无明显影响。本研究通过检测母婴血气分析及新生儿出生Apgar评分分析气囊腹压带的安全性发现,产妇产后生命体征平稳,观察组新生儿出生1、5和10 min Apgar评分均在8分以上,与传统分娩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提示气囊腹压带助产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不会增加胎儿窘迫或窒息的风险,并且不会增加产妇会阴损伤的发生率,与多项研究一致[18-19]。
应用腹压带助产时应根据产妇个体情况综合分析,对于头盆不称、巨大儿等不适宜阴道分娩的产妇,应及时更改分娩方式,从而避免子宫破裂、新生儿窒息等不良妊娠结局。对于宫缩过强的产妇,也应避免使用气囊腹压带,从而降低产妇产道撕裂和产后出血的风险。总之,临床医师应结合超声检查结果,对产妇分娩条件进行综合评估,从而降低围生期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4 结论
无创性气囊腹压带联合宫缩素可增强产妇子宫收缩能力,加快第三产程进程并降低产后出血量,不影响母婴健康,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