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国资国企:这十年,风劲扬帆逐梦行
2022-11-18徐天宝
□ 本刊记者 徐天宝
十年改革动力澎湃,十年国企扬帆逐梦。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山东省国资委和省属企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积极落实省委、省政府战略意图,积极应对各种挑战,扎实抓好经济运行工作,主动承担和参与一批重大基础设施、装备制造、现代服务等项目建设,国有经济综合实力不断提升,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10 年来,国企改革基本完成了夯基垒台、立柱架梁、搭建改革制度框架的任务,一批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得以解决,一系列创新性改革举措得以实施,整体改革取得重大进展,走在了全国前列,并在全国范围内产生重要影响。扎实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历史性突破,探索走出了一条具有山东特色的国企改革之路。
统计数据显示,山东省属企业主要经营指标连年大幅增长,连创历史新高。2021 年,实现营业收入20160 亿元、利润总额1017 亿元,资产总额达到41797亿元,3 项指标分别居全国省级监管企业第3、3、4 位,不包括直辖市,均列首位。在2021 年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两次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评估中,我省成绩均领跑全国。
党建引领,勇攀高峰
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国企改革工作。山东省国资委突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全面加强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健全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调整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促进了国有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2017 年7 月,全省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工作会议召开,出台了《关于加快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的十条意见》。2020年3月,全省“重点工作攻坚年”动员大会强调要“一盘棋”优化国资国企布局、“一企一策”抓改革举措落地见效、“一把手”扛起改革责任。中央部署开展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后,迅速研究制定《山东省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0 年-2022 年)》,全面启动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
今年6 月,省委、省政府又高规格召开全省国有企业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印发《关于国有企业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意见》,发出了勇攀高质量发展新高峰的动员令。
深化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全面完成各级企业“党建入章”。省属企业党委书记与董事长全部“一肩挑”,现任党组织班子成员中80%以上在董事会、经理层任职,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作用充分发挥。在全国率先出台国有企业党委研究决定、前置研究讨论事项清单示范文本,被中组部在全国推广,省属一级企业全部制定“三张清单”。加强董事会建设,基本配齐省属企业董事会成员,省属各级企业董事会实现应建尽建,已建立董事会的企业按要求全部实现外部董事占多数,重要子企业全面落实董事会六项职权并设立规范的董事会专门委员会,省属各级企业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实现全覆盖。
全面夯实基层基础,高质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推动省属一级企业及建立党组织的各级权属企业全部建立“第一议题”制度。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工程”,最近三年累计培训超4 万人次。健全贯彻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机制,省属一级企业全面建立跟进督办制度。在省属企业逐级开展党组织书记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和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把考核结果与企业党组织领导人员任免、薪酬、奖惩直接挂钩。实施党建强基、品牌、头雁、对标、激励“五大工程”,省属企业评星定级党支部占比超88%、过硬党支部占比超70%,2020 年首届国有企业党的建设论坛在山东省举办,山东港口“连钢创新团队”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创新监管,激活动能
勇当排头兵,勇当主力军。这是山东国企10 年来的生动写照。
10 年来,山东省国资委积极构建以管资本为主的监管模式,加快职能转变,提升国资监管效能。率先实施了国有资本划转社保基金工作,在省属一级企业实现了股权多元化。
深化授权经营体制改革。大幅简政放权,制定《省国资委以管资本为主进一步推进职能转变方案》,先后分4 批下放36 项监管事项。修订出资人监管权责清单,清单外事项一律由企业自主决策。制定国资委授权放权清单,在战略规划、主业管理等方面加大向企业授权放权力度。出台《进一步深化投资运营公司改革实施意见》,选聘第三方中介机构对投资运营公司开展综合评价,指导其更好发挥作用。
改进国资监管模式。加快信息化监管,建成“国资云”监管平台、“阳光采购”服务平台,初步实现对企业重大事项实时监控、动态监管。建设全省国资国企实时在线监管系统,省属企业实现“三重一大”数据采集“直连抓取”,16 市全部实现与省国资委系统对接。实施监管流程再造,对涉企审核备案事项全部明确办理时限,实现“一处受理、并联审核、网上办理、限时办结”。深化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省级层面将795 户省直单位所属企业纳入统一监管体系,涉及资产1276 亿元。市县两级统一监管全部完成,市级层面划转企业800 户,涉及资产9709 亿元;县级层面划转企业757 户,涉及资产5250 亿元。
强化重点领域监督。加强财务和审计监督,基本实现省属企业财务总监全覆盖,在9 户企业开展财务共享中心建设试点。修订《省属企业债券发行管理办法》,制定加强省属企业债务风险防控工作方案,建立到期债务按月滚动报送和偿付风险提前报告制度。推动差异化降杠杆,“一企一策”确定资产负债率监管线,目前省属企业资产负债率已降至68.7%,较2016年底下降5.6个百分点。
开展三项制度改革专项行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常态化机制基本建立。在16 家省属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322 家非上市公司实施中长期激励试点,两项指标占比均居全国前列。
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坚持“三因三宜三不”原则,聚焦资本、人才、管理、品牌、技术“五个增量”目标,“一企一策”制定方案,稳妥有序推进混改。近3 年来,省属企业通过混改引入社会资本234亿元。把上市作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重要途径,省属企业控股上市公司48 户,资产证券化率超60%。在全国率先出台《省属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后评价实施办法》《加强国有相对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管理的指导意见》,引导混改企业加快转换经营机制。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加强省属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全过程监督的实施意见》,建立混改全过程监督机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优化布局,强化主业
2018 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充分肯定了潍柴集团专注发展发动机的做法:“凡是成功的企业,要攀登到事业顶峰,都要靠心无旁骛攻主业。”
心无旁骛攻主业,成为山东国资国企的发展指引。山东省国资委调整优化布局结构,放大国有资本功能,重新公布省属企业主业,推动资源向主业集聚。明确要求非主业投资占比不得超过10%,近两年省属企业主业投资占比均超99%。同时,开展非主业资产清理整合三年行动,388 户企业基本清理退出,其中包括60 多户房地产企业。另外,列入全国清单的275 户省属“僵尸企业”全部完成处置。
深化战略性重组,加大重组整合力度。坚持“一盘棋”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先后整合组建山东铁投、山东机场、山东港口、国欣颐养、国欣文旅、南郊集团、产权交易集团和人才发展集团等8 户一级企业,完成山东重工与中国重汽、山东高速与齐鲁交通、山东能源与兖矿集团联合重组。相关企业整合后协同效应迅速显现,山东重工的中重卡、发动机、重型变速箱销量均跃居全球第一;山东能源煤炭产量居全国第三,入选世界500强第69 位;山东高速运营高速公路7779 公里,居全国同行业首位;山东港口货物吞吐量超15 亿吨,稳居全球首位。
山东省国资委先后组建鲁京、鲁沪、鲁深、鲁港4个“新旧动能转换促进中心”,举办承办央企助力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座谈会、中以跨境投资论坛、中国企业论坛等重大活动,引进一批高端产业项目和高层次人才。出台《省属企业高质量“双招双引”考核的实施意见》,对考核得分前两名的,给予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重奖,考核得分后三位的,约谈企业负责人。引导省属企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5 年累计对外投资843 亿元。高水平运营中欧班列(齐鲁号),目前路线已达52条,可直达沿线23个国家54个城市,累计开行5000多列。
述职问询,压实责任
“今年完不成任务,唯我是问。”参加2019 年度山东省属国企改革述职问询时,山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侯军针对山钢日照公司的员工持股试点问题当场表态。
山东省国资委在全国首创省属企业主要负责人向省国企改革领导小组述职问询制度,每年组织一次。从2019 开始,每年组织省属企业主要负责人及领导班子就抓改革情况向省国企改革领导小组述职,企业负责人现场随机抽取题目作答,分管副省长和国企改革专家追问、点评,相关部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职工代表现场打分,成绩当场公布,等次强制分布。2021年度述职评议中,有7 户企业定为优秀,12 户企业定为良好,4 户企业定为中等。自2019 年以来,累计对76 户次省属企业、168 人次企业负责人开展述职问询,三轮述职问询共提出各类问题1128 个,其中2019 年度和2020 年度问询的760 个问题已全部整改完毕,被《人民日报》、国务院国资委在全国推广。
国企改革绩效如何进行科学评价?山东省国资委出台《省属企业主要负责人和领导班子改革绩效考核评价办法》,配套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对企业科技创新、三项制度改革等重点改革任务进行量化考核,依据考核结果结合实际情况实行末位调整。近年来,共有9 户省属企业正职领导人员因改革不到位就地免职、降职或调整。
“山东述职问询制度越来越规范,越来越健全,这个模式越做越好。近3 年来,山东的国企有了飞速的发展,无论是改革、发展、创新还是经营业绩,都有很大的提高。这种问询的制度比较超前,值得推广。”国企改革专家、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宋志平说。
同时,建立三年行动督导通报制度。坚持系统性、清单化、穿透式推进改革,把三年行动重点任务细化分解为106 项,制定工作台账,建立健全“督促、核查、通报、评估”工作机制。对省属企业改革任务进展情况每月调度、量化打分,按综合得分结果排名通报。截至目前,省级层面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整体任务已基本完成。
对标世界,迈向卓越
对标世界一流企业,是新时代对国企改革提出的新要求。
登高望远天地阔。为加强企业管理能力建设,山东省国资委选取23 户企业开展对标世界一流企业管理提升行动,在国务院国资委“三个标杆”评选中,山东能源、华鲁恒升等企业入选标杆企业,中泰证券数字化转型与流程管理入选标杆项目,潍柴集团特色WOS管理模式入选标杆模式。
为鼓励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山东省国资委出台《进一步推动省属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大力支持省属企业加快科技创新的十条激励措施》等文件,将建设研发平台、创建高新技术企业、承担重大科技项目、制定标准、转化技术成果等纳入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对研发费用支出在考核时全额视同利润;对获得国家、省重大科技奖项的分别给予1.5 倍、1 倍配套奖励;对承担国家和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的科研团队工资总额实行单列。据统计,省属企业研发投入近5年年均增长49.2%,2021 年达到379 亿元,研发投入强度达到1.88%。
同时,支持省属企业组建科技创新联合体,实施重大科研项目协同攻关。目前,省属企业拥有国家级研发平台、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高新技术企业分别达到42 个、30 个、20 个和246 家,其中独角兽、瞪羚企业25家。山东重工2020年推出全球首款突破50%热效率商业化柴油发动机,2021 年又设立了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华鲁集团抗老年痴呆的创新药物即将进入临床阶段,有望成为全球首个在此靶点突破的新药。山东港口青岛港自主开发建成全自动化码头,作业效率比国外同类自动化码头高50%以上。在企业数字化转型方面,山东能源和浪潮集团成功入选国务院国资委“一把手谈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
十年栉风沐雨,十年砥砺前行。
“实施省属企业对标世界一流企业质效提升行动,开启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更好地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山东省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斌在国务院国资委近日召开的地方三年行动推进会上作典型发言时,这样强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