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脾开胃手法治疗脾失健运型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2-11-18邱雪王莎林诗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19期
关键词:食量厌食症食欲

邱雪 王莎 林诗蓉

厌食指小儿较长时期不思进食,厌恶摄食的一种脾胃病症。本病在儿科临床上发病率较高,尤在城市儿童中多见。好发于1~6 岁的小儿。厌食症的发病原因与季节性无关,但是夏季暑湿盛行,脾脏容易受到湿热之邪的影响,导致厌食症状日益严重[1]。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小儿厌食症的发病几率达到10%~14%左右。现如今,因生活品质得到良好改善,生活习惯、家长正确喂养方式的欠缺,导致小儿厌食症发病几率居高不下。在中医领域中,利用推拿手法能够起到良好的刺激性作用,促进五脏六腑经气循行,使其达到经络顺畅、气血调和的目的[2,3]。为了进一步探究脾失健运型小儿厌食症运用推拿手法的治疗效果,现将运脾开胃手法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 年1~12 月本院儿科门诊收治的脾失健运型厌食症患儿56 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28 例。参照组男15 例,女13 例;年龄12~72 个月,平均年龄(40.36±10.62)个月;病程1~15 个月,平均病程(8.23±2.56)个月。实验组男16 例,女12 例;年龄12~73 个月,平均 年龄(40.66±10.81)个月;病程1~16 个月,平均病程(8.62±2.63)个月。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全部患儿均满足中西医诊断标准与脾失健运证证候判定标准[4];②全部患儿基础资料保存完整;③全部患儿家属对本次研究表示支持与赞同,自愿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排除存在合并急性感染性疾病与其他严重病症的患儿;②排除非脾失健运证候患儿;③排除依从性比较差,无法完成所有治疗的患儿。

1.2 方法

1.2.1 参照组 运用醒脾养儿颗粒(贵州健兴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25415)治疗,<1 岁患儿1 袋(2 g)/次,2 次/d 口服;1~2 岁患儿2 袋(4 g)/次,2 次/d口服;3~6 岁患儿2 袋(4 g)/次,3 次/d 口服。治疗1 个月为1 个治疗周期,连续治疗1 个周期。

1.2.2 实验组 在参照组基础上联合运脾开胃手法治疗,根据《海派儿科推拿》标准[5,6]进行操作,具体操作过程如下。①补脾经:次数保持300 次左右,频率控制在150~200 次/min。②揉外劳宫:以顺时针方向进行按揉大约50 次,频率控制在120~160 次/min。③推三关:大约300 次,频率控制在250~300 次/min。④摩腹:大约5 min,频率保持100~120 次/min。⑤揉中脘:大约300 次,频率保持120~160 次/min。⑥指揉双侧足三里:大约50 次,频率保持120~160 次/min。⑦指揉双侧脾俞:大约300 次,频率控制在120~60 次/min。⑧指揉双侧胃俞:大约300 次,频率保持120~160 次/min。⑨捏脊:重复操作3~5 次,将患儿皮肤呈潮红状为标准。运脾开胃手法每隔1 d进行1 次,以1 个月作为1 个治疗周期,共治疗1 周期。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判定标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有关小儿厌食症评级方法进行制定[7],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说明治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改善好转,证候积分减少71%~95%表示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得到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70%表示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没有任何改善,证候积分减少<30%表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依照《中医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小儿厌食症中医证候评级方法进行拟定,评定治疗前后患儿食欲不振、食量减少、面色少华、神疲、腹胀程度等中医证候情况,积分与证候呈反比。④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食欲、食量情况,食欲、食量评分越低说明患儿治疗效果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43%(27/28),明显高于参照组的71.43%(2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n,%)

2.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儿中医证候积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对比(,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对比(,分)

注:与参照组对比,aP<0.05

2.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食欲、食量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儿食欲、食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食欲、食量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食欲、食量评分对比(,分)

表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食欲、食量评分对比(,分)

注:与参照组对比,aP<0.05

3 讨论

在《中医儿科学》中有关脾失健运型小儿厌食症的发病原因主要指小儿出现“脾常不足”,加之平日喂养不当,久病服用药物,情志失衡对脾胃造成损害,使后天失养,脾胃纳运生理功能失衡,形成厌食[8]。同时,也因家长缺少完善的育婴知识,过早添加辅食或者未按时添加辅食,过早进食营养丰富的食物,担心儿童营养不足,强迫其进食,以至于儿童过饥或者过饱,日久则导致中焦气机受到阻碍,难以完成正常的升降,引发厌食。在现代医学领域中,小儿厌食症主要是因不同原因引起以食欲障碍为显著表现的病症,主要发病原因还不十分清楚,相关研究学者认为厌食症可能与胃肠功能紊乱、微量元素锌缺乏等有关[9,10]。

本研究所运用的运脾开胃手法主要参照海派儿科推拿手法,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食欲、食量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对脾失健运型小儿厌食症运用运脾开胃手法能够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主要原因是运脾开胃手法注重复式手法的运用,并依照辨证加减选穴,可发挥良好的治疗作用。而补脾经可以健运脾胃,促进患儿脾主运化、升清的生理功能恢复,加快气血生成,使患儿食欲大增;摩腹可对所过经脉的经气产生刺激作用,达到滋先天、补后天的治疗效果,有效改善患儿的食欲、食量;揉足三里能够发挥健脾助运、开胃进食的作用,有效缓解患儿的厌食症状;揉中脘可达到补中气、理中焦,健脾和胃,使气血生化的目的,从而改善患儿食欲、食量、厌食等不适症状;捏脊通过作用于督脉与两侧膀胱经,能够发挥振奋全身阳气、调节五脏六腑之阴阳、疏通病变位置的气血阴阳、使脏腑功能快速恢复的作用;指揉脾俞穴、胃俞穴,背俞穴主要指五脏六腑之经气输注的穴位,指揉背俞穴主要针对脏腑病变情况下的阳性反应点,通过刺激胃肠相关神经丛有助于调节患儿胃肠道微循环,促进患儿的胃肠蠕动[11]。在临床研究中发现,运脾开胃手法和小儿厌食症中医发病原因相契合,能够充分展现“和”、“运”治疗作用,以便更好保障临床治疗效果,使患儿早日恢复健康,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12]。

主观的食欲减弱与客观的食量减少作为厌食症早期临床症状,中医领域中,认为厌食症是受到不同因素影响使脾胃受损,加之小儿“脾常不足”,先天不足后天失养,脾胃功能失衡,对水谷的受纳与运化带来影响。运脾开胃手法主要遵循“运脾”的治疗准则,在辨证选穴的基础上为患儿选取适合证型的推拿手法,通过对特殊穴位加以刺激,促进体内脏腑功能调整,从而加快脾的运化运输功能及胃的受纳、腐熟功能快速恢复,使食物在胃的腐熟后,经过脾的运化,把水谷精微传输至全身,滋养五脏六腑,脾胃功能逐渐恢复,也使厌食症得以好转。

综上所述,对脾失健运型小儿厌食症患儿应用运脾开胃手法治疗能够提高患儿临床效果,改善中医症状及食欲食量,且治疗安全性较高,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

猜你喜欢

食量厌食症食欲
高温天猪食欲下降,这六种饲料可消暑
国王的厌食症
个体化健康教育在小儿厌食症患者中的应用
莴笋开胃增食欲
“弱弱虎”健身记
探讨中医保健疗法治疗脾胃虚弱型小儿厌食症的疗效
食欲大开的吃货小编们
食量与健康
开心图片汇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厌食症8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