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举措

2022-11-18李月秀山西晋建集团三建有限公司山西晋中030600

砖瓦 2022年11期
关键词:施工人员建筑工程建筑

李月秀(山西晋建集团三建有限公司,山西 晋中 030600)

1 建筑工程的项目特点

1.1 建设内容差异性较大

与大型基建类工程相比,常规建筑工程的项目特点首先体现为建设对象的差异性,即施工人员的工作内容往往围绕外形、结构、材料截然迥异的多种建筑物而展开。建设内容的不同对施工人员操纵多种建筑设备、防护工具的专业素养,以及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安全防范措施的安全意识,均提出了严峻考验。

1.2 工作环境特殊性大于普遍性

在建设内容差异的基础上,施工人员面临的工作内容、工作环境也存在明显的特殊性。现代建筑施工流程,从打地基到钢架安置,再到浇筑混凝土,不同的环节对应的工作环境差别较大。基于工作环境的不同,一方面要求施工管理方要善于根据施工场景的不同,动态把握安全措施的实施重点;另一方面也要求一线施工人员必须具备对多种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

1.3 流动式施工管理特色

建筑工程在建设对象和建设环境上的双重差异性决定了其生产体制无法适用“一人一职”的流水线生产方式,而必然采用相对流动的工作安排。这种流动性,首先体现为施工人员在施工流程方面的流动性,同一个施工队伍,往往覆盖建筑施工的多个环节;其次,由劳务外包机制出发,建筑工程的流动式施工也体现为施工企业的流动性,一个完整的建筑工程,可能由多个施工企业前后相继共同完成。

1.4 安全隐患的随机性

流动式的工作安排,多种大型机械的驻场离场,使建筑施工的安全隐患充满了随机性。施工人员的不规范操作,技术员工对设备的失误组装,乃至设备本身的偶发性质量问题,均有可能造成多种难以弥补的施工事故和安全隐患,如图1所示。

2 建筑工程重视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2.1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理念

在探讨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之前,有必要了解建筑工程领域的安全管理理念和系统的建立。自1970年起,各国建筑学家、社会学者即对建筑工程安全隐患的内涵做了细致探究。经过多年理论探索后,建筑学界基本达成了三点共识:①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不止局限于建筑施工阶段,更涵盖了从设计到前期规划,直至竣工验收的全部环节;②施工安全管理与工程质量控制,存在相辅相成的紧密联系,确保安全管理水平与保障工程质量,互为目标和手段;③安全管理所涉及的施工管理因素,包括施工企业的管理制度、生产技术水平、企业文化建设、企业财务管控等多个方面因素。总体而言,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多个职能单位,如图2所示。

图2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体系

2.2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结合安全管理理念的论述可知,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对大环境而言,是促进建筑行业良性发展的基础前提;对从业单位而言,是施工企业不可绕过的管理体系构建问题;对建筑项目合作方而言,是确保目标建筑发挥预期功能的保障。因而,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体现为三个方面。

首先,加强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有利于提升施工企业的竞争力。完善安全管理体系的过程,也是重塑企业管理体制、提升企业员工素质、改善企业文化风气的过程。通过解决一个又一个安全隐患问题,将使企业更好地平衡工程质量和企业经济效益,并在规范管理、规范生产中,完成企业的现代化转型。

HIV主要侵犯人体的免疫系统,包括CD4+T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主要表现为CD4+T淋巴细胞数量不断减少,最终导致人体细胞免疫功能缺陷,引起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的发生。

其次,重视安全管理的行业意识,有助于建筑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一整套系统优化的安全管理机制,将对其他建筑企业形成鞭策、示范效应,在集体竞逐“安全、质量”的竞争方向指引下,建筑行业将形成“良币淘汰劣币”的正向发展局面。

最后,秉承安全管理的建筑施工,将为用户提供舒适的建筑环境。通过减少和消除多种不安全行为,显著降低建筑工程事故发生率,而建筑的功能性也可充分彰显,达成了施工方和广义委托方的共赢。

3 建筑工程在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

3.1 项目概况

山东省潍坊市下辖区县某小区,总建筑面积322531m2,内含幼儿园建筑面积3243m2,建筑基地面积21720m2,公建及商业配套11682m2,总体绿化率约为43%。由于四面环路、远离河道,且采用现阶段国内住房施工比较常见的板楼和塔楼结合布局方式,该施工项目总体难度较低,但在实际施工中,仍会出现如下几种类型的安全问题。

3.2 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3.2.1 物体打击

由图1可知,物体打击是施工安全事故的常见类型之一。在本项目施工过程中的物体打击事件主要分为两种情形:一是由原材料的不规范搬运以及设备随意摆放导致的物体碰伤;二是因大型机械设备的不专业操作,以及机械运转异常引发的设备伤害。

3.2.2 坠落损伤

现代建筑施工中,高空作业已成为主要流程之一。按照行业标准,参与高空作业的人员,必须配齐由安全帽、安全绳、差速保护器构成的防护装置。任意安全装置配备不全,或者配备率低于人均一套,都将酿成难以预期的安全风险。

3.2.3 触电事件

总体而言,触电事件在施工安全事故中的发生概率较低(约占6%),但事故严重性却很高。受益于相对完善的防水绝缘配置,本小区施工中未出现因触电导致的员工死亡事件,但因个别员工操作不当,仍造成了十几起漏电隐患,凸显出提升人员电力素养的迫切性。

3.3 频发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

3.3.1 对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不仅关系到项目整体的施工质量,同时还直接影响着施工安全与后续的使用安全。现阶段我国的建筑市场普遍存在建筑行为不符合国家要求的基本建设程序等问题,而建设单位对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是引发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3.3.2 安全管理能力有待加强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措施的落实程度和实际效果与工程建筑单位的安全管理能力以及施工安全意识息息相关。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一些建筑单位将经济效益视作唯一的运营目标,既没有形成施工安全正确认知,也没有履行建筑施工所涉及的国家规定与合同要求,忽视了应有的安全管理水平建设,致使自身的安全管理能力难以满足实际的施工安全需求。

3.3.3 施工人员专业素质薄弱

目前,在我国的建筑市场,广大农民工群体仍旧是建筑工程施工人员的主要来源,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 年从事建筑施工行业的农民工总数已达5226 万人,占建筑业从业总人数的98.9%。大部分参与项目工程建筑活动的施工人员,在施工安全常识、基本防护技能以及主观安全意识等方面均存在明显欠缺,仅凭从业经验开展施工生产,而一些施工人员积累的错误经验,也因此造成了施工行为与操作流程不符的问题。

4 强化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举措

4.1 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机制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应以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以及明晰的工程安全责任为前提。管理机制的建立,需秉持安全第一的建设理念,强化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力度和管理效率。首先,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制度应具备较高的行业规范性与实施针对性,在对安全管理目标进行合理划分的基础上,制定各项安全管理细则。安全管理范畴应囊括建筑工程的整体和局部,确保建筑工程的任何一个子项目和具体的建设环节都处于安全管理的范畴之内。针对施工类型和建筑对象的区别,还应建立科学的调整机制,加强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的灵活性,实现安全管理制度的优化和升级。其次,明确安全管理责任,强化安全意识。在建筑工程的筹建、规划以及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责任制的贯彻和落实,是施工流程规范化、安全责任明确化的重要保障。特别是在建筑工期的控制工作中,安全监管工作和相关工作人员应接受定期考核,确保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安全责任落实到人。此外,安全管理举措与安全责任的落实情况还应坚持常态化、动态化、透明化,以提升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4.2 加强安全管理能力建设

目前,我国的建筑市场安全管理水平仍旧有待提升,特别是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安全管理能力低下、应对突发事故能力不足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建筑行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原因。为强化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能力,提升项目施工质量与安全指数,建设单位与直接参与建筑的施工单位均需进一步强化自身的安全管理建设。首先,建设单位应正确认识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成立项目安全管理专项工作小组,指派安全管理能力突出、经验丰富的负责人,全程监督并主导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特别是对施工活动中的安全问题,须由安全管理专项工作小组进行协调、处理,提升建设单位的安全管理成效。管理能力较为有限的建设单位应将安全管理的工作重点放在对相关监理单位的委托工作上,选择有资质、有经验的安全管理队伍,充分发挥监理单位与监理人员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力量和价值。针对监理单位的管理方案与安全举措,进行深入的调研、考察,并给出科学合理的评估,确保参与施工的工作人员以及施工单位满足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需求。其次,施工单位安全管理能力的建设,应集中于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安全培训工作当中。对于优质的专业建筑管理人才,特别是具备丰富安全管理知识与相关工作经验的管理人才,应在合理范围内加大引入力度,以提升建筑单位安全管理工作的专业性和规范性。对于专业素质薄弱的安全管理人员,应进行统一、集中的安全知识培训,并定期开展定向考核工作,保证安全管理人员上岗前掌握必备的建筑安全法律法规与安全管理技能。

4.3 提升施工环境的安全指数

提升施工环境的安全指数,确保现场作业的稳定性,是强化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举措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建筑安全管理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为提升建筑工程现场作业的安全指数,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应注重施工过程中的空间优化,特别是直接关系到施工环境安全性的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资源,需及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引入先进的安全管理设备,利用完善的施工安全管理设施消除施工环境中的不稳定因素和潜在风险。对于建筑工程的危险源,有必要进行常态化管控。例如,按照类型与安全风险指数对建筑工程危险源进行分级,并指定专人负责管理,确保责任到人;针对重大危险源,应开展全天候动态监控,一旦出现安全风险或不可控情况,应第一时间停止施工,并及时排查、处理危险因素;对于不稳定因素较多、安全事故频发、涉及面较大的危险源,需加大安全管理力度和人力物力投入,并针对此类危险源进行重点巡查,最大限度减少施工环境中的安全隐患。

4.4 制定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不仅包括对安全隐患的管理工作以及安全事故发生后的紧急处理工作,同时也包括对突发事故的事先干预机制以及安全问题应急预案。为完善事故干预机制、提升干预效果的实效性,应成立事故应急专项工作小组,小组成员应是熟悉施工环境与安全管理的现场施工人员、安全管理人员以及专业技术人员。对不同类型的小组成员,有必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以及防护措施普及,确保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资源得到最佳配置,减少安全事故发生后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需以建筑施工类型为依据,并参考以往同类型建筑的安全事故案例,以提升安全事故处理方式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此外,事故应急预案还应注重覆盖范围的全面性、系统性以及实践过程的灵活度。当发生安全事故时,工作小组应第一时间将实际情况上报有关领导,并以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具体内容为依据,针对事故源和事故类型开展排查与处理,安排人力有序开展设备抢修工作,争取将安全事故控制在最小范围。

5 结语

安全管理贯穿建筑工程的建设始终,而强化安全管理的内容,包含企业管理体制建设、人员管理、施工把控等多个课题。作为建筑工程承建单位,首先要对建筑项目的复杂性建立清晰认识,系统把握安全管理理念的丰富内涵,在此基础上,从管理机制、施工环境安全把控、强化人员素质等多个角度,切实提高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水平。

猜你喜欢

施工人员建筑工程建筑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模式创新探索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造价预结算在建筑工程中的审核方式及应用实践
建筑工程预结算审核中常见问题分析与处理
隔震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地铁运营期轨行区施工人员安全能力研究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