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14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一瞥
——一个数学教师眼中的数学教育

2022-11-18穆晓东上海宋庆龄学校201702

中学数学杂志 2022年4期
关键词:教研员课例数学教师

穆晓东 (上海宋庆龄学校 201702)

2021年7月12日至18日,华东师范大学成功举办了第14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ICME-14),这是中国首次主办此项最高级别的国际数学教育会议.笔者作为从开幕到闭幕的亲历者,谨以本文与教育同行分享参会的感受和收获.

1 国际盛会的溯源与现状

国际数学教育大会(以下简称ICME)是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以下简称ICMI)指导召开的数学教育界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国际性学术盛会,被誉为数学教育的“奥林匹克”.ICME旨在展示全球数学教育的最新进展与成果,交流全球数学教育问题的各种信息,探讨数学学科的最新进展对数学教育发展的启示,在国际数学教育领域具有极强的引领作用.

1969年在法国里昂召开的ICME-1(第一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源于世界著名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的推动.1980年中国大陆首次派华罗庚、丁石孙、丁尔陞、曹锡华、曾如阜等5人参加ICME-4,华罗庚受邀作了题为《普及数学方法的若干经验》的60分钟大会报告,这是中国大陆数学家第一次登上国际数学教育舞台.

2013年11月,经中国数学会授权,在上海市政府支持下,华东师范大学和上海数学会向ICMI发去了竞标2020年ICME-14的意向书,同时参与竞标的还有悉尼和檀香山,中国成功获得主办权.

因新冠疫情,会议延期至2021年,会议形式改为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尽管如此,ICME-14还是吸引了来自全球129个国家和地区的2 000多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工作者参加.

2 参加会议的经历与体验

·精彩的开幕盛况

开幕式上,上海市委书记、中国教育部副部长、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主席以及本届大会主席王建磐等都发表了重要讲话.

开幕式的重头戏,是华东师大数学科学学院名誉教授、“青浦实验”的领路人顾泠沅受邀作的题为《一项数学教改实验的45年见证》的主报告,向全世界展示“青浦经验”“中国经验”.在60多分钟时间里,顾老师详细介绍了从1977年开始,面对上海市青浦县(现为青浦区)4 373名高中毕业生及格率2.8%、平均分11.1分的现状,面对与现代教育期望值之间的巨大差距,开展了三个阶段的“青浦实验”.第一阶段:低处起步,大面积提高质量(1977—1992);第二阶段:领会优先,突破高认知瓶颈(1992—2007);第三阶段:完善教研,推进探究与创造(2007—2022).实验改革成效显著,1992年,当时的国家教委将“青浦经验”作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大成果在全市、全国推广.1992年,笔者恰好从华东师大毕业,成为一名数学教师,当时的校长还送给我一本书《学会教学》(青浦实验阶段成果汇集),这本书是我教学的“宝典”,伴随我的教学生涯至今.

开幕式最后还颁发了数学教育界顶尖大奖——克莱因奖、弗赖登塔尔奖和卡斯泰尔诺奖.

·丰富的会议安排

ICME-14安排了4场各60分钟的大会个人报告,报告人包括菲尔兹奖获得者在内的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72场邀请报告的专家来自全球各地,还有3场90分钟的团队报告、4个专题调查组、62组专题研究、13场中国特色主题活动展示等活动.本次大会特别增添了一组大会团队报告《关注疫情时代下数学和数学教育界面临的挑战、责任和作用》.所有活动内容涵盖各个学段、各类主题的全球数学教育研究最新进展,让国内外数学教育工作者尽享学术饕餮盛宴.

在7天会议期间,笔者还观摩了关于“课例研究”“跨文化背景下数学教师专业发展”两个主题活动,聆听了华东师大博导、上海市核心数学与实践重点实验室主任、10次担任国际数学奥林匹克中国队领队及主教练的熊斌教授的报告《中国奥数的发展》等.

·特色教研展示

7月15日,中国特色主题活动是一节平面几何课的展示与讨论“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整体教学,全球直播.活动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中数会)组织,参与的嘉宾有教师、校长、教研员、教育科研人员等.

第一个环节是中数会理事长章建跃博士介绍活动内容和目的.

第二个环节是教学展示与自述.上海宋庆龄学校陈建豪老师先展示录像课,再从“教学内容解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解析、教学过程设计”等四方面,阐释了从初定内容到教学实施的过程以及每一个细节背后的思考.陈老师的教学亮点是打破常规,实施以学生操作活动为主的2课时单元教学,整体打包“平行线的意义、平行线的三个判定方法和三条性质”一共7个知识点,这些内容课程标准建议6个课时(特别说明:还是因为疫情,原定的现场教学改为录像课展示).

第三个环节是评课.课堂教学点评是中国教研的一大特点.浙江省仙居县教研员、正高级教师吴增生先生以“中国几何教学特色——用整体教学追求直观和逻辑的融合发展”为题进行点评,给出设计的理论依据和原理概括.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教研员、正高级教师郑瑄以“见树木更见森林”为题概括出在战略上要有整体观,在战术上要抓住细节的教学特点.

第四个环节是教研展示.在上海市教研员、特级教师刘达的带领下,青浦区教研员、笔者(作为学校教师代表)和我校副校长四人组团出场,作“一节好课是怎样炼成的——兼谈中国数学教育的四级教研特色”的教研展示,探讨了五个问题:一是教研制度(教研员)在一节好课的锤炼过程中能起什么作用;二是在区域范围内教研员是如何开展教研工作的;三是教研如何体现“专业引领”;四是教师如何开展学习和研究;五是学校如何开展教研工作.

第五个环节是课例研究评析.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杨玉东博士以“从几何课例研修活动看中式课例研究的特征”为主题,从中式课例研究的主题来源、独特的制度环境、参与研究者的教育背景、课例研究的范围与共享等四方面提炼出中国课例研究的特色,但同时也指出了不足之处.

最后的环节是现场参与的中国教师、在线参与的外国同行提问、互动.展示活动持续近3个小时,现场人气爆棚,还有人全程站在后面观摩活动.

3 数学教育的回顾与思考

·数学教育的历史传承与发展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大国,数学和数学教育从商朝到清末数千年的积淀,加上近代西方数学及教育的引入,通过演变、发展,逐渐形成了中国数学的教育特色——双基教学.提炼这一特色并广为传播的学者是已故的数学教育家张奠宙先生(张奠宙主编的《中国数学双基教学》于2005年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张先生说:双基从知识链、变式教学、思想方法三个维度进行解读,其中一个维度“变式教学”更是成为中国数学教育广为人知的典型特征.张奠宙先生曾在1995—1998年期间担任ICME执行委员会委员.

随着教育研究的国际化,特别是从2009年、2012年中国上海的学生参加国际学生测试评价项目(PISA)开始,上海学生在测试中数学成绩名列第一,引起了国际数学教育界的关注.上海的数学教育开始崭露头角,“中英数学教育交流项目”就是例证.在新冠疫情前,上海每年都选派一些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师走进英国的学校开展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的教学辅导用书《一课一练》也被翻译成英文在英国出版.中国教育界完备的教研体系独步世界,令许多发达国家的学者羡慕.

然而,中国数学教育的短板也是明显的:一是尚未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成熟的教育理论体系;二是个别优秀教师精彩的教学方法虽通过教研活动被总结推广,但它主要是基于实践的经验总结,其他国家难以复制.这些都是中国数学教育界有待继续努力和深入研究的.

·数学教师的挑战、困境与机遇

在上海召开的ICME-14为更多中国学者和一线数学教师提供了参与世界数学教育研究与交流最高学术会议的机会.我校有幸在中数会支持下申报了中国特色教研活动的展示环节(本文第二部分第3节已详细说明).

我们从2019年开始筹备,挑选教学内容,讨论教学结构,教学设计一稿、二稿、三稿……经历了若干次的试讲,直到2021年5月才完成教学录像,接下来是剪辑视频,准备说课稿以及点评、教研展示文稿.为了展示数学教学、教研的中国特色,整个团队精益求精,不断打磨.一节好课的展示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是一个团队的集体智慧的呈现,同时也离不开专家的指导.

对一个数学教师而言,在国际数学教育大会中展示教学的机会是百年难遇的,在日常教学中获得强大团队支持的机会也不多.因此要想上好一节课,上好日常的每一节课,就需要广泛学习和深刻研究.向同伴学习、向优秀教师和前辈学习,查阅文献资料、观摩课堂教学、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和学术会议等.经常开展教学研究,研究“课标—课本—资源”,研究“内容—目标—教法”,研究“学情—难点—学法”.长此以往,不断努力,成长为一名优秀教师,就会获得更多展示、锻炼的机会和平台,进入专业成长的良性循环轨道.

一线教师日常教学任务繁冗,如果缺乏专业成长的意识,就很容易忽略学习,一旦养成了某种习惯、熟悉了一种教学方法,再想改变教学思路、教学方式就很困难,就像一颗长成的大树,很难再被扭转树枝生长的方向,如果用矫枉过正的方法,有时能成功,有时就会扭断树枝.然而,教育理念和教育环境在不断变化,教师如果不能适应新的教育形式,就会面临落后、淘汰的境地.

因此,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努力学习,让教学方法常教常新,要坚持研究,从教学能手成长为研究型教师.由此突破困境,获得更多的发展,并进一步通过交流学习国际数学教育研究规范,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获得国际数学教育研究更多的话语权.

猜你喜欢

教研员课例数学教师
“全国第十九届《少儿美术》杯优秀课例大赛”征稿通知
终身学习,终身发展
混合研修模式下的初中数学教师共同体成长的研究
做慧眼识珠的教研员
教育从“心”开始——基于心理教研员的视角
中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策略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课例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课例: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