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臀中肌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2022-11-18艾阳平
艾阳平
(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功能科〈深圳市坪山区中医院〉 广东 深圳 518001)
臀中肌综合征是指臀中肌的肌筋膜痛,经常导致患者的腰腿痛、臀部酸痛等,可随着适当的活动疼痛缓解,但长时间运动或负重又会加重疼痛。体格检查时在臀中肌走行区域可有明显压痛,部分患者可触及条索样物[1-2]。临床诊断一般通过典型病史及体格检查就能确定。影像学检查MRI和B超对肌骨系统病变敏感,均可直接提示臀中肌及其肌腱内部的肌肉撕裂,肿胀、变性等情况,可发现髋关节腔出现积液以及形态学改变等[3]。超声检查具有费用低、空间分辨率高、可重复等优势,治疗诊断时容易被患者接受,但在有些疾病中,超声检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对甲状腺、乳腺癌的良恶性诊断,部分声像图会出现交叉重叠,造成良恶性病灶的误判,不利于患者进一步的后期治疗[4-5]。实时超声弹性成像(RTSE)技术在临床的应用十分广泛,发展迅猛,是一种医学超声成像技术。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是通过给予组织一个外部或者内部的激力,在弹性力学等一系列物理规律下组织产生的响应[6-7]。因此超声弹性成像可用于甲状腺、乳腺等传统超声无法精确探测的肿瘤类型,且在肌骨系统疾病的诊断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腕管综合征、跟腱炎等疾病[8]。本研究在臀中肌综合征患者中应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主要分析探讨RTSE能否显示以及定量评估肌腱内部硬度的变化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6月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功能科收治的经临床诊断为臀中肌综合征的患者30例,患侧髋关节30只,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健康成人志愿者30名,髋关节30只,设为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臀中肌综合征患者纳入标准:①臀中肌走行区域疼痛;②行走、负重时出现疼痛,适当运动后可稍微缓解,但长时间行走或者负担过重疼痛加剧;③患者超过3个月感觉到间断性疼痛;④视觉模拟评分(VAS)为4~10分。排除标准:①近期接受过治疗者;②患者患有类风湿关节炎等系统性疾病。
健康志愿组的纳入标准:①未出现臀中肌区域疼痛;②不具有代谢、内分泌疾病史者。排除标准:长期或近期进行剧烈的或过长时间的运动者。
1.2 方法
使用GE公司的超声诊断仪(Logic E9)的线性换能器[频率(6~11)MHz]、凸阵换能器[频率(2.5~6.0)MHz]进行检查。受检者取侧卧位常规检查髋关节,检查侧在上,膝关节稍屈曲,沿股骨大粗隆探头纵切扫查,关注臀中肌肌腱的内部回声以及边界,且测量肌腱的厚度在股骨大粗隆止点处。探头放置在患者髋关节外侧,能够清晰显示肌腱后进入弹性成像模式,取样框放置在臀中肌肌腱止点处,对探头施力时也要注意屏幕上出现的视觉指标,并随时进行适当的调整,至少有三个压缩-减压循环后,才能够显示出最佳应变,标尺要达到满格的水平代表对探头施加的压力足够。屏幕左侧显示的是肌腱二维图像,右侧屏幕选出最佳弹性图便于后期记录。弹性标尺中的不同颜色代表检测组织的硬度情况,由红色到蓝色表示检测组织硬度逐渐升高,具体如下:红色为偏软,绿色为中等硬度,蓝色为偏硬[9-10]。
弹性评价方法如下:弹性评分1分:蓝色占据大部分区域;2分:绿色占据大部分区域;3分:蓝色或绿色占据大部分区域,且小范围的区域出现红色,见图1[11]。临近脂肪组织的应变比(SR):股骨大粗隆肌腱病变处记为E1,临近的皮下软组织记为E2,SR=E2/E1。重复测量6~8次,然后去掉测量值的最大值以及最小值,取其均数,见图2。
图1 臀中肌肌腱实时超声弹性技术图像
图2 股骨大粗隆肌腱附着病变和临近皮下软组织实时超声弹性技术图像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臀中肌综合征患者组与健康志愿组超声表现;②比较三种测量方法的诊断价值,以臀中肌综合征的临床诊断为金标准,通过ROC曲线分析常规B超中肌腱厚度测量、实时超声弹性成像中弹性图像评分及SR。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臀中肌综合征患者与健康志愿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的年龄、性别比、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臀中肌综合征患者与健康志愿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超声表现比较
观察组的肌腱平均厚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肌腱弹性图像评分[1分:5条(16.67%);3分:14条(46.67%)]显著高于对照组[1分:21条(70.00%);3分:0条(0.00%)](P<0.05);对照组的SR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超声表现比较
2.3 三种测量方法的诊断价值比较
以臀中肌综合征的临床诊断结果为金标准,通过ROC曲线分析常规B超中肌腱厚度测量、实时超声弹性成像中弹性图像评分、SR三种测量方法的诊断准确性详细见表3。将三种测量方法的特异度、敏感度进行分析比较,在常规B超上测量的肌腱厚度与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的弹性评分中,前者诊断的敏感度与特异度显著低于后者,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3 臀中肌综合征三种测量方法的ROC曲线分析结果
表4 臀中肌综合征三种测量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分析
3 讨论
臀中肌肌腱和大多数肌腱一样,富含胶原纤维,为坚韧致密的软组织。臀中肌在多种躯干活动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如直立、行走、弯腰等,但容易出现劳损,导致患者出现腰臀部酸痛,临床上的诊断多依赖于臀中肌的压痛点或者刺痛点,一般用针灸、按摩、消炎药等治疗方式来缓解疼痛[12-13]。臀中肌综合征其肌腱在B超图像上特征性表现主要是肌腱增厚和内部回声减小,不均匀。并且臀中肌肌腱是位置较深的结构,内部的回声容易受到浅表的皮肤及皮下脂肪等软组织对超声波衰减的影响,且医生在分析回声变化时具有较强的主观性,诊断准确率较低,容易发生误诊或漏诊[14]。臀中肌综合征发病机理在传统病理组织学认为臀中肌由于负重过大或者肌腱紧张过度,造成肌腱内部出现撕裂,从而胶原纤维发生变性,导致成纤维细胞持续增生等,最终出现慢性退行性改变,是造成肌腱形态学、硬度发生改变的主要因素。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的基础为弹性力学,该技术能够将数字信号和成像功能结合到一起,能够有效对病灶位置及结构进行监测。
本研究结果显示臀中肌综合征患者的肌腱平均厚度显著大于健康志愿者(P<0.05);臀中肌综合征患者的肌腱弹性图像评分显著高于健康志愿者(P<0.05);臀中肌综合征患者的SR高于健康志愿者,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常规B超上测量的肌腱厚度与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的弹性评分中,前者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显著低于后者,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臀中肌综合征患者组的弹性图像评分、SR相比于正常人明显增高,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能清晰显示、量化臀中肌综合征患者的肌腱弹性变化等,能够在常规B超检查肌腱厚度增加不明显时,对患者进行进一步检测,有利于减少漏诊、误诊的情况发生。
综上所述,实时超声的弹性成像技术通过弹性评分、临近脂肪组织的应变比能清晰显示、量化臀中肌综合征患者的肌腱弹性变化等,为臀中肌综合征的早期诊断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