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畜牧产业精准扶贫模式及个案研究
——以云浮生态鸡养殖及产业化扶贫为例
2022-11-18潘意志
潘意志
(罗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广东 云浮 527200)
前言
产业扶贫是以利用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通过培养特色产业,充分发挥地方优势,带动当地贫困户脱贫的一种方式。在精准扶贫背景下,“脱贫致富靠产业带动”成为地方政府的普遍共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2020年中国已经按计划成功解决了农村绝对贫困问题,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缓解相对贫困问题、促进乡村振兴发展已经成为未来扶贫开发工作的核心任务;未来产业扶贫仍是稳定乡村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持续发展的根本之策。
广东省粤东西北地区拥有发展农业、畜牧业的资源优势。《广东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指出,发展生态高效循环畜牧业,推进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到2022年,畜禽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65%以上。以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和贫困山区为重点,以县域、镇域为单位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区(带),打造农业特色产业集群;到2022年,全省建成300个以上“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农业特色专业镇、2000个以上农业特色专业村,基本实现县(市、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全覆盖[1]。粤东西北地区政府通过制定人、财、物方面的优惠政策,积极支持畜牧产业的发展,保证贫困农户从畜牧产业发展中持续受益、增收和稳定脱贫。
1 畜牧产业扶贫现状
1.1 广东省产业扶贫现状
2016年6月,广东省启动实施产业发展扶贫工程等8大工程,对全省农村贫困地区70.8万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4000元的176.5万贫苦人口开展脱贫帮扶,帮助贫困人口提高收入,促进贫困地区改变落后面貌。产业发展扶贫工程的主要目标是全省以县域、镇域为单位建设一批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基地,打造农业特色产业集群,在发展种养业的同时,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农产品交易平台建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尽快形成“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格局。2016—2018年,广东省投入产业扶贫资金1059872.40万元,在全省2277个贫困村建设4578个农业特色产业项目,帮助20.9万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人均增收2605元;帮扶22.9万户共计83.3万人的到户产业项目41.27万个[2]。
1.2 贫困地区发展畜牧产业的优势与劣势
广东省是我国著名的家禽生产和禽肉消费大省,近年来家禽出栏量、禽肉产量大幅增长;全省家禽年出栏量2018年达到10.92亿只,同比增长0.5%,2019年达到12.12亿只,同比增长10.9%[3]。广东省贫困地区主要分布在粤东西北地区,该区域拥有丰富的劳动力、土地、水源等资源要素,生态环境好,具有发展生态鸡等特色畜牧业的资源优势。但同时,贫困地区养殖户在发展市场经济方面积累性不足,缺乏销售渠道和销售经验,市场抗风险能力弱;农村养殖多为散养户,缺乏规模经济;畜牧养殖技术较落后,生态养殖方式普及率低,养殖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成熟的养殖经营模式和长效的利益机制还未建立,养殖户缺乏参与养殖项目经营的内生动力,阻碍了畜牧产业脱贫进程。
1.3 广东云浮畜牧业产业扶贫现状
以广东云浮为例,该市以温氏股份等农牧企业为龙头,大力发展畜牧产业,在云浮市各县市形成了若干个肉鸡、肉猪养殖与生产加工特色产业集群。针对贫困户缺资金、少技术、抗风险和市场开拓能力弱的现实情况,温氏股份开创了“公司+农户(家庭农场)”经营模式,由温氏提供鸡苗、饲料、药物、技术、销售等服务,合作农户只需负责养殖,将农户纳入到温氏畜牧产业链中,双方建立高度互信的合作关系,形成紧密的利益联接机制,帮助合作农户在畜禽养殖产业链上脱贫致富。2017年温氏养鸡合作农户平均饲养规模达到9460只/批,比2010年增加1960只/批;2017年温氏养猪合作农户平均饲养规模达到550头/批,比2010年增加230头/批。2010—2019年,温氏合作农户养殖总效益达到562.37亿元。2020年,温氏股份合作农户(家庭农场)达到4.8万户,合作农户养殖收益达到85.6亿元[4]。
2 广东云浮生态鸡产业扶贫案例及产业扶贫模式研究
在各级政府的部署和推动下,畜牧业逐步成长为云浮市农业产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线一支中坚力量,以温氏鸡、生态鸡养殖为典型代表,培育乡村生态养殖等特色产业,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养殖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发挥示范带动效应,推进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化、绿色化发展,不断创新畜牧产业扶贫模式,吸收贫困农户参与构建畜牧业全产业链,让其分享产业链收益,帮助贫困农户脱贫增收。
2.1 温氏精准扶贫新模式
广东云浮新兴县的温氏股份,创立于1983年,最初由7户8人自愿入股成立,现已发展成为一家以畜禽养殖为主业、配套相关业务的现代农牧企业集团。2020年,温氏股份投入资金约5.37亿元,与各地政府合作开展了720个产业发展脱贫项目,有力地推动养殖业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发展。2019年、2021年,温氏股份先后入选民营企业100强社会责任发展指数第6位和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4]。温氏股份依托特有的“公司+农户(或家庭农场)”产业模式,因地制宜地探索出“定制式”扶贫模式、“龙头企业+村集体+贫困农户劳动分红+贫困农户投资分成”模式和兜底式扶贫模式等可复制的精准扶贫新模式[4]。
2.1.1 “定制式”扶贫模式
温氏针对具有养殖能力的贫困户,提出“定制式”扶贫模式,具体包括以下3种实施方式。贫困户自建自营模式,贫困户自筹资金或向温氏公司申请无息垫资,由贫困户租赁土地建设家庭农场或标准化猪舍,与温氏公司合作养殖;贫困户合股模式,贫困户申请政府精准扶贫资金或金融机构免息扶贫贷款资金,多个贫困户合资入股建设家庭农场,合伙养殖获得养殖收入或收取承包费用获得租金收入;贫困户承包模式,村集体投入资金建设家庭农场,出租给贫困户经营,贫困户与温氏公司合作养殖获得收益。
2.1.2 “龙头企业+村集体+贫困农户劳动分红+贫困农户投资分成”模式
温氏针对缺乏资金、技术但具有劳动力的贫困户,采取“龙头企业+村集体+贫困农户劳动分红+贫困农户投资分成”模式。该模式是由贫困村与贫困户共同投资建设精准扶贫养殖小区,政府给项目方提供无息贷款、贴息贷款或财政补贴,温氏给项目方提供适当的补贴和垫资。养殖小区项目方与温氏签订养殖合同,由温氏为养殖小区提供鸡苗、饲料、药物供应以及技术、培训服务,温氏按合同价统一收购成鸡。贫困村从养殖小区项目中获得的收益资金,优先用于贫困户脱贫致富工作;贫困户作为养殖小区的养殖工人,可以获得劳务收入,若贫困户在养殖小区项目有投资入股,还可以获得投资分红。
温氏在广东省的精准扶贫工作主要以养殖小区项目推广为主,大部分集中在云浮市新兴县、郁南县等地区。新兴县精准扶贫养殖小区项目计划总投资3.5亿元,其中新兴县财政统筹资金2亿元,温氏集团垫资1.5亿元;截至2018年10月,新兴县启动的精准扶贫项目有稔村镇布辰项目及簕竹镇云秋洞项目2个项目,稔村镇布辰项目初步预算投资约9400万元,年可上市“817肉杂鸡”890万只,只鸡投资52.7元;云秋洞精准扶贫项目投资预算750万,年上市肉鸡80万,只鸡投资32元。郁南县在平台、桂圩等镇共建设有7个小区,共计投资930多万元,场舍近2.8万m2[4]。
2.1.3 兜底式扶贫模式
针对缺乏劳动力、资金和技术的贫困户,温氏采取了政府精准扶贫模式,即兜底式扶贫模式。贫困户可以申请政府无息贷款和补贴建设养殖场所,或政府全资建设示范养殖基地出租给贫困户使用,温氏为项目实施提供用地选址、场舍布局规划、使用设备的推荐和养殖技术指导等服务。
2.2 “公司+村集体+贫困户”模式
巴戟鸡养殖项目罗定市分界镇金田村的产业扶贫项目,该项目由佛山市南海区对口帮扶,金田村生态环境优良,拥有清澈干净的水源,是罗定市水源头之一,近年来重点发展“螺稻米”、“巴戟鸡”种养产业化项目。其中,巴戟鸡的养殖条件非常严格,采取绿色生态的牧养模式,在松树林45°斜坡区域散养,喂养由巴戟粉、玉米、糠、益生菌等原料特制的“巴戟配方料”,养足270d,鸡味浓郁、鸡肉皮脆肉滑、皮下脂肪少,产品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的认证和欧盟认证。该产业扶贫项目采取“公司+合作社+大户+农户”生产经营模式,项目资金投入主要为南海区政府帮扶资金和本地政府财政资金,罗定金津农业有限公司是项目主导方,拥有巴戟鸡养殖核心技术,金津农业提供种苗、养殖技术,协助销售,村集体自有场地养殖、组织贫困户生产销售,贫困户自行养殖、自行销售与组团销售。该项目目前收益状况,2017—2018年,村集体自有养殖场销售收入约21万元,养殖专业合作社增收6.4万元,该村65户养鸡贫困户分4批户均养殖鸡约310~350只,户均增收约2.8万元[5]。
2.3 “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模式
“南罗百香鸡”养殖基地项目是省定贫困村罗定市太平镇洞美村的产业扶贫项目,该项目由佛山南海区委办(区府办)挂点帮扶,已经入选广东省“一村一品”项目库。该产业扶贫项目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由罗定市百越农牧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基地运营管理,提供养殖技术、产品销售服务,合作社和贫困户在村集体土地上采取绿色生态方式养殖生态鸡,即在保留了原貌的草场、山林地、山水的原生态环境中散养,鸡群可自行觅食嫩草、树叶、昆虫及土地有机物质等自然饲料,再人工饲喂豆粕、玉米、花生麸等饲料及百香果等中草药,在饲养过程中严禁人工合成促生长剂和激素的使用,限制饲料添加剂和化学药品的使用,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生产优质的“南罗百香鸡”,鸡肉、蛋产品均达到绿色食品的标准。该项目全部投产后,存量可达到4万只,年饲养量可达到10万只,年净利润24万元,可带动全村112户有劳力贫困户每户增收1000元[6]。
在生态鸡养殖产业扶贫开发中,通过政府投资或引导、龙头企业主导、贫困户或村集体、合作社参与,构建了“龙头企业+村集体+贫困户”、“公司+村集体+贫困户”、“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等多方合作共赢模式,有效利用当地的优势资源,发展生态鸡养殖特色产业,增加贫困户收入,实现脱贫致富。
3 云浮市推行生态鸡养殖对畜牧业扶贫及产业振兴的启示
本文中畜牧产业扶贫项目中的3家公司,因地制宜地根据乡村特色优势资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采用绿色生态养殖模式,发展生态鸡养殖特色产业,打造生态健康畜牧产业链,较大程度提高了畜牧产业扶贫效果。这3家公司在生态鸡养殖上的扶贫实践为广东省畜牧业产业扶贫积累了新的经验。
3.1 精选主导企业,构建企业参与畜牧业扶贫的约束机制
畜牧业扶贫项目是否可以取得成功,关键在于参与扶贫开发的主导企业的参与意愿高低和其参与精准扶贫项目中获得的经济后果大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方式之一是参与精准扶贫;根据相关研究,企业认真履行其所负担的社会责任可以为内外部利益相关者带来巨大的收益,同时增强竞争优势、吸引投资并提升组织声誉[7]。总结上述畜牧产业扶贫项目的成功经验,精选龙头企业或隐性冠军企业参与畜牧业扶贫项目,这些企业在本领域具有规模优势、品牌优势、技术优势,能为扶贫项目配置、动用更多的资源,增加扶贫项目的成功率;构建民营企业参与畜牧业精准扶贫的约束机制。由于国有企业的公有产权性质,其有着天然的社会责任承担义务。云浮市大型国企比较少,本文中参与精准扶贫的3家企业均为民营企业。因此,如何调动民营企业参与畜牧业扶贫项目的积极性,对云浮市巩固脱贫成果至关重要。而民营企业私有产权特征使其在政府关键资源获取上常处于劣势,民营企业基于获取政府关键资源的动机,通过积极参与精准扶贫,与政府建立良好的关系,获得政府更多财政补助。另外,企业持续参与精准扶贫,能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获得更多的舆论支持。如温氏是上市公司,每年会定期向公众披露公司在社会责任领域的实践及绩效,其在畜牧业精准扶贫事业上的成绩为其赢得了良好的声誉。综上,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获得良好的组织声誉都构成了企业参与精准扶贫项目的软约束,地方政府可以出台相应的政策,如制订扶贫龙头企业认定办法、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税收优惠办法等,支持民营企业积极参与扶贫开发,把这种软约束变成硬约束。
3.2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遴选优质产业发展项目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一个重要的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大区。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末大湾区总人口约7000万人,2020年生产总值为115955亿元,约占全国GDP的1/7,人均生产总值165650元(广东统计年鉴2020)。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常住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7911元,人均消费支出达到30346.89元(广东统计年鉴2019);2018年末香港常住人口750.7万,澳门常住人口64.0万,总共0.0814亿人口,2019年,香港地区人均生产总值381714港元,折合人民币319494.6元(香港统计年刊2019、香港统计年刊2020),澳门地区660903澳门元,折合人民币536983.7(澳门运输、仓储及通讯业调查2019);总之,庞大的人口基数以及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的不断增长,都佐证了大湾区居民农产品消费能力持续提升。随着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持续提升,大湾区居民对农产品消费也从单纯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转变;消费者要求农产品质量更高,农产品更绿色、营养、健康,消费生鲜农产品、有机农产品消费数量和金额逐年提高。
2016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供港澳农产品基地建设,谋求更高层次、更深领域和更广范围的区域合作。2019年国务院颁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加强食品食用农产品安全合作。保障内地供港澳食品安全,支持港澳参与广东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和“信誉农场”建设。另外,《云浮市全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行动方案》指出,以现代农业为基础,积极推进生态农产品供应基地和物流配送基地建设,将云浮加快打造成大湾区农副产品的“供给地”。本文所述3家公司以满足粤港澳大湾区居民对优质畜牧产品的需求为导向,遴选出生态鸡产业发展项目,采用绿色生态养殖模式,发展生态鸡养殖特色产业,把贫困户纳入到生态健康畜牧产业链发展体系中,在满足大湾区居民高品质生活需求的同时,促进贫困户脱贫致富[8]。
3.3 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条
云浮市是畜牧业大市,其中新兴县是广东省规模最大的畜禽养殖县之一,拥有全国最大现代农牧企业温氏集团、全国首个畜禽种业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广东省新兴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温氏优质鸡产业园。在政府部门的合力推动下,“公司+农户(或家庭农场)”、“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全产业链模式正在不断推进。主要经验:开展立体化种养、农牧相结合的模式,建立生态健康养殖链、产业链,如生态鸡作为一个特色养殖行业,为绿色、生态养殖提供了良好的示范;实施质量兴畜的战略,推进畜牧业特色化、绿色化、优质化和品牌化发展,大力发展生态鸡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养殖,打造生态鸡养殖区域品牌,推动生态鸡养殖朝质量效率型畜牧产业方向发展;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推进养殖小区、家庭农场现代化建设,开展现代化美丽牧场创建,推进美丽牧场休闲旅游与畜牧业养殖、生产加工融合发展。依托新兴县入选“2021中国放心食品百家县市”、“2020、2021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和第2批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的优势,大力发展鸡肉休闲食品生产加工和美丽牧场休闲旅游,提升畜禽养殖业的附加值,促进贫困户增收[9]。
3.4 采取前瞻式的扶贫模式,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支持各地立足资源优势打造各具特色的农业全产业链,加快建设国家、省、市、县现代农业产业园,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针对近年来畜牧业呈现出的绿色化、生态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发展趋势,畜牧行业应当采取前瞻式的扶贫模式,重视水资源、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实现养殖项目碳排放达标,构建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新格局。本文中的温氏股份为了顺应畜牧业发展的新趋势,逐步将“公司+农户(或家庭农场)”模式向“公司+现代养殖小区+农户”模式迭代升级,2019年起,温氏股份发挥自身在养殖业产业链方面的资源、技术优势,结合运用各地在畜牧业精准扶贫方面的优惠政策,自建或与政府合资建设现代养殖小区,吸纳农民人园经营、工作。养殖小区建成后,中小养殖户尤其是政府造册登记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可租赁小区内猪舍,并与公司签订代理养殖协议,通过合作养殖获取合理稳定的合作收益;养殖小区创造了大量工作岗位,小区内农民可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当地政府还可通过猪舍租金收益、合作养殖收益、分红、增加就业等,稳定贫困人口收入来源,改善贫困人口生活条件,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实现稳定脱贫。这种前瞻式的扶贫模式,通过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把贫困户纳入产业链增值收益机制中,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未来温氏将向“公司+现代产业园区+职业农民”模式转型,以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区为核心纽带,助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产业扶贫是最长效、最能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的扶贫方式,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满足粤港澳大湾区市场对优质鸡肉的需求为导向,发展以温氏鸡、生态鸡养殖与生产加工为代表的特色产业,促进贫困农民持续增收,推进广东省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