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企业财务分析》课程思政融合问题研究

2022-11-18□王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19期
关键词:企业财务专业课程思政

□王 萌

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深度挖掘高校各学科门类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要实现思政教育自然融入专业课程,则需根据专业课的教学内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挖掘思政元素,开展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企业财务分析》是高职院校财会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必修课程,是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专业的共享基础课程。在《企业财务分析》课程中亟需融合思政教学元素进行改革创新,在专业课程理论教育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诚信教育、法律意识教育、道德意识教育,在课程实践中倡导创新创业实践,提升学生创新意识、专业技能和协作能力。在专业课程中贯彻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着重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精益求精、开拓进取的优秀品质,为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输送高素质人才。

一、高职院校《企业财务分析》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的意义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到来,对高素质高水平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量逐步增加。高职院校主要依托专业对口岗位需求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始终是财会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而《企业财务分析》课程作为通用专业基础课程,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数智化人才的职业素养。在大数据广泛应用于财务工作的背景下,企业对于智能化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高,而这类专业人才素质更关系到企业未来是否能够健康良好的运行。高职院校财会类专业作为输出数智化人才的主力军,更应将职业素养和思想道德的提升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在专业课程学习中充分挖掘思政元素,结合现实经济社会正反实例,传递正确的伦理价值追求,打造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从而在对口岗位中充分发挥数智化人才的作用,助力企业良好运行的同时,也为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二)促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在全国高职院校大规模扩招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如何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培养思想水平高、道德品质硬的专业人才,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成为当下重要议题。在《企业财务分析》课程教学中深挖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从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建设方面等进行课程思政改革与实践,将爱国、诚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创新意识等思政元素贯彻于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之中,进一步促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坚定理想信念,努力开拓,提升自身技能水平。

二、高职院校《企业财务分析》课程教学现状

(一)课程思政育人目标缺失。虽然在“大思政”背景下,倡导在育人全过程中体现思政元素,然而当前多数高职院校在所开设的《企业财务分析》课程中思政元素的体现并不鲜明。尤其在初始阶段制定培养目标时,普遍是标明传统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等,而忽略了在每个章节中思政目标、素质目标的设立。课程思政育人目标的缺失,使得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课程思政只是流于形式或一带而过,无法引起学生的广泛关注,达不到思政育人的理想效果。

(二)知识传授与思政教育脱节。《企业财务分析》课程是专业基础课,多数高职院校在该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偏重财务分析理论与计算等教学任务,误认为思政教学是属于思想道德修养专业课的教学任务。因而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并未融入思政元素,在对应专业知识的财务行为并未很好地拓展到对于财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法律意识等思政教育中,以致于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无法得到深度挖掘,贯彻“三全育人”的道路受到阻碍。

(三)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方式单一。目前,高职院校在开设《企业财务分析》课程时,大多采用传统的课堂面授,着重点在于讲授基本分析方法。虽然涉及实务案例教学,但在教学工具、教学空间方面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学生在课堂中将时间都花费在计算公式演练中,缺少对案例中所存在问题的挖掘与思考。在专业知识与技能传授尚存在困境的前提下,任课教师对于思政元素的融入就存在着对于切入点把握不到位,只是在授课过程中零散提及思政相关的话语,并没有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做到入脑入心。

(四)教师队伍德育意识有待提升。财会类专业教师在教授《企业财务分析》课程时,将主要精力放在了传授专业知识方面,习惯性认为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学习中已经达到了德育的目标,而对于课程思政的理解也仅是在本课程讲授过程中简单提及即可。然而现今经济社会日趋变化,坚定理想信念是大学生在进入社会经受住考验的必备素质,职业操守是财务从业者在职业生涯中晋升的必备素养,如果学生在专业学习中脱离德育思想的培养,在步入社会后必然会多走弯路。因此,专业教师也应将思政教育作为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利用智能化教学媒介,将德育融入专业教学中,培养有较高思想道德素养的专业技能人才。

三、高职院校《企业财务分析》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在全国高职院校大规模扩招的大背景下,只有深挖《企业财务分析》课程教学中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从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师资建设等方面展开课程思政设计,才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创新意识等思政元素深入贯彻于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之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以课程任务为导向,明确思政育人目标。在智能化时代,财务分析已然成为企业战略规划和决策的重要依据和证据,这正是《企业财务分析》课程所教授的重要技能。因此在该课程教学目标中融入职业道德观念、社会责任意识及政治人文素养,将有利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基于以上分析,可在《企业财务分析》任务导向教学中,把思政育人目标细化到每一教学环节,强调并重。根据思政育人目标设计教学案例,践行专业学习与价值引领并重,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之初,就能明晰爱国、诚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创新意识等思政要素,并能在学习过程中充分领会与升华。

(二)挖掘思政元素,优化教材内容。现有的高职院校《企业财务分析》教材内容缺乏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融合,因此课程思政探索必须深度挖掘课程理论知识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结合起来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融合思路如下:一是分章节将思政元素融入教材内容中,二是以任务为导向提炼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并结合实务案例体现在教材中。例如,在企业偿债能力分析项目中,引入“蓝田神话破灭”的经典案例,既能够利用专业知识对于案例企业财务造假情况进行分析,又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职业道德观念及责任意识。通过融合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不断丰富教学内涵,优化教材内容。

(三)多元混合教学,实现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有机融合。由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高职院校《企业财务分析》课程对于学生高素质技术技能的培养,因此在探索课程多元混合式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实操技能培养,更要注重思政德育。例如,可在课上授课过程中采用情景教学,学生可组建团队对于不同企业的财务报告做分析,既能够提升学生独立的财务分析能力,更能够使学生亲身感受团队通力合作的力量,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在课下,可依托该课程的线上资源平台,将蕴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创新意识等思政内容的短视频、小故事衔接到课程资源中,并以话题讨论方式引导学生发表自身观点与看法,以此激发学生对课程思政内容的兴趣,并能结合自身感悟实现思政教育的升华。

(四)组建课程思政混编团队,提升师资德育水平。高职院校《企业财务分析》课程授课教师具有鲜明的专业性,在思政教育方面存在一定的短板,因此组建课程思政多元化团队,将思想政治教育专职教师加入到本课程团队中,一方面可以为本课程专业课教师进行德育提升的培训,开拓专业课教师思政育人思维,提升教师本人的思想政治素养;另一方面可以对本课程思政内容进行把关,把握好政治方向的同时,更促进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的有效融合,实现更好的德育效果。

(五)完善思政教育考评体系,量化育人成效。在《企业财务分析》课程考评体系中,加入思政评价,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期末成绩以及思政成绩组成。平时成绩主要由课堂考勤、学习平台活跃度、实训演练、课后作业等构成,成绩占比40%,期末成绩侧重于考察学生专业知识技能,成绩占比40%;思政评价占比20%,着重考察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思想道德修养、综合素质方面是否有提升,主要借助于问卷调查、心得体会、交流谈话等方式开展,并结合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等方面共同确定最终成绩。

四、结语

本文围绕高职院校财会类专业基础课《企业财务分析》展开课程思政设计,通过在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师资等方面的设计,将思政德育元素通过课程教学设计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中,实现课程“显性知育”和“隐性德育”有机融合。通过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培养培育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人才,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增强“四个自信”、努力把自己锻炼成为勇挑重任的新时代接班人。

猜你喜欢

企业财务专业课程思政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论减税降费背景下的企业财务管理策略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新经济时代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创新分析
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课程为例
思政课“需求侧”
体育院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构建与探索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