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抖音育人功能探究

2022-11-18刘乙萱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19期
关键词:共同体大众中华民族

□刘乙萱

抖音的应用使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育人载体从传统的校园课堂延伸至多维化的网络空间中,育人队伍从专业教师拓展为民族主体与社会大众。在加强抖音平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过程中,要立足于人民群众的现实、感性需要,讲好中国故事;鼓励专业教师,保证网络平台上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容“不变质”;完善平台育人网络,发掘网络民族主体;提高与大众的互动频率,调动大众自觉学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积极性。

一、立足人民需要,实施现实性育人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面向全体国民的,与传统思政教育不同的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不仅是对受众单向教育,更是要加深全体国民对这一理论的入脑入心,使人民群众与教育主体产生互动,更能在现实生活中“活学活用”。因此,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要走进人民群众的生活场域,立足于人民的现实需求,出发于人民群众的情感需要。爱国是人民群众最真挚、最纯粹的情感,在各种理论主义杂糅的时代,人们需要一种爱国的情感作为自己的精神动力。2021年发生的外国品牌抹黑新疆棉花事件,激起了人民不允许污蔑祖国的爱国之声。在抖音平台上,无数用户为新疆棉花发声,共有1.2万个视频带有#我支持新疆棉花,该话题获得6.1亿次播放,可见如今的民众的爱国情绪空前高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爱国主义教育的目标相一致,它是基于“两个大局”的时代要求、民族团结的现实需要,关乎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这些涉及每个中国公民自身的现实利益需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诞生到发展至今的内生动力。

中华民族发展至今,经历了从“大一统”时期的自在到近代时期自觉,再到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发展至走出国门的自信与自强。历史与现实表明,只有解决好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才会获得群众认同感与亲近感,激发人民心中自觉维护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情感,使全体国民自发性地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学习者,自觉维护中华民族共同体。以抖音作为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育人平台,让广大国民深刻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每个人的利益休戚相关,是中华民族大家庭所有成员的必要需求。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民是党和国家事业永续发展的坚实基础,人民大众既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接受者,也是意识的生产者与传播者,抖音平台的育人功能更专注于用户的互动体验,以此来增强大众在维护“中华民族共同体”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升大众维护祖国统一与民族团结的幸福感。

二、聚焦情感互动,实施沉浸式育人

随着网络科技、虚拟现实技术、VR手段的加速发展应用,沉浸式体验被广泛应用于不同领域之中,沉浸式体验既包括人的感官体验,又包括人的认知体验,其中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成为最广大的沉浸式体验平台。“刷抖音一时爽,一直刷一直爽”是用户使用短视频App过程中非常普遍的一种使用感受,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也被称作为“心流体验”[1]。心流理论(The flow theory)最早由美国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家Csikszentmihalyi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提出,他认为处于心流状态中的人们,会不自觉地丧失自主意识,被所做的事情深深吸引,能够持续产生愉悦感,从而完全投入其中并无暇顾及其他事情。抖音平台为用户打造的沉浸式体验效果,通过视觉、听觉的双重感触,用户沉浸在自己浏览到的视频内容中,主动地过滤掉其他无关的意识及感受,只能对关注的目标做出反应[2]。较强感官刺激的声音和图像使人集中于小小的手机屏幕上,使得人们沉浸其中无法自拔,只会和手机呈现的云端内容产生互动。

马克思认为,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前提,感性认识是通过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反映,具有直接性、具体性的特点。人们的感性体验具有更强的真实性与感染力,更容易体现在公序良俗中,其影响力也更加持久[3]。抽象的感性认识会在人民的实践中不断进行验证,最终形成具体的理性认识。抖音平台的微视频具有直观化、描述性、画面性、体验性的特征,而这些特征更容易激发用户的感性体验。生动简洁、灵活多样的短视频,符合当下大众的阅览习惯,而其中带有“烟火气”的内容更易激发人们情感上的价值共鸣。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到抖音平台上生活化的视频中,通过沉浸式育人带给受众真实的体验感,进而使观看者即使隔着屏幕也能产生“共情”,为在抖音平台实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育人,增强观念认同奠定基础。因此,在抖音上进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过程中,要发掘大众的感性需求,以此为着力点,实现大众对育人内容的内化,进而转化为外在的积极行动。

三、鼓励专业教师,实施精准化育人

抖音平台的应用创新了传统课堂教学的理念和方法,这种创新既包括教学内容,也包括教学模式、场景和理念,更包括教学内容的表达方式,以学生最乐于接受的方式去开展教学活动。抖音将教师变为演说家,延展了教学空间,教师的授课场景不再拘泥于线下课堂,而是在多元化、无边界的网络空间中。媒体技术手段的应用使得教师可以用多样化的方式来传递知识,比如在讲到“文成公主入藏”时,教师可以将影视剧的片段穿插在说课内容中,提高授课内容趣味性的同时,媒介技术手段亦可加深受众对知识理解的深度。抖音平台的应用实现师生之间“机对机”的沟通,从而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在开展教学活动中,教师能够通过抖音平台搭建教学场域,即学生—教师在线交互答疑教学新模式,增强学生对教师的粘合度,唤醒亲切感。这一开放的教学模式,能够及时将学生在实践学习与理论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反馈给授课教师,教师也能以此及时掌握和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从而在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活动中开展针对性的辅导。

专业教师对理论与政策的解读更全面、更细致,作为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中坚力量,相关专业教师有责任在民众生活的各个场域进行知识的散播。随着抖音平台辅助的影视剪辑技术的不断成熟,教师应用抖音制作教学视频的难度不断降低。授业者不需要复杂的拍摄与剪辑技术,即可通过一部手机来完成教学场景的转换。当前,部分教师拘泥于传统教学课堂,教学内容局限于书本,不愿意尝试新鲜事物,在对话中与年轻群体脱节,讲述内容乏陈可善,很难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乐趣。作为教师,要主动转变观念,敢于接受新事物、新思维、新模式。相关机构应加强对授课教师使用新技术、新媒介的培训,让教师可以对“抖音”这一影像辅助技术(visual aids)进行熟练的应用。施教者在使用“抖音”作为自己教学辅助工具的同时不能忽视自己的教学本职,要牢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目标,教学内容适应大众而不是要“大包大揽”大众的所有需求,对于“不和谐”的声音要多加引导,运用网络健康的“流行语”,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四、发掘民族主体,实施导向性育人

民族主体是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力量,网络空间消减了人的血缘、地缘、业缘等身份性特征,但仍不能忽视民族主体在网络舆论环境中的作用。在全球信息化的当下,国外民族分裂主义者在网络上散布不良言论,故意强调各民族间的差异,利用网络舆论造势,制造矛盾,欺瞒不知情的民众,引发互联网舆论动荡,进而影响真实社会的民族关系。2021年3月,H&M等外国企业以新疆存在所谓“强迫劳动”为由抵制新疆棉花的言论在网络上引发轩然大波,其目的是破坏新疆的稳定发展。“新疆棉花”事件发生后,大量新疆同胞在网络上发文澄清,拍摄新疆棉花种植采摘以及当地人民日常生活的真实视频,有力地回击了美西方反华势力的无端攻击。当前,网络社交平台上的个人宣传主体较为分散,其所发布的内容也较为随意,需要官方媒体的有序组织,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对抖音平台上关注度高、影响力大的少数民族用户的挖掘和培养应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型育人队伍培养的重要工作。

让本民族成员讲好本民族故事,从客观上来分析,一个民族的文化风俗、生活细节的内容,最熟悉的人莫过于本民族的传承者;从主观上来讲,民族主体的参与会增强民族成员之间的亲近感,更容易激发群体之间的共鸣。民族主体在网络上的号召力、影响力,使得其在事件叙述过程中更有说服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州文旅局副局长贺娇龙坦言,抖音账号“贺局长说伊犁”之所以受欢迎,除了精彩的内容以外,也有粉丝们对于她公职身份的信任。当前,抖音平台上已有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少数民族用户在更新内容。来自维吾尔族的用户“叨叨”,粉丝数量破850万,获赞1亿多次,拍摄内容以生活短剧为主;来自蒙古族的抖音用户“哩咯楞一家”拍摄内容多为展示蒙古族牧民的生活文化,这些视频成为了抖音用户认识各民族风土人情的重要来源。让民族主体主动发声叙事,不仅要精心培育民族主体,还应当注重对他们进行中华民族共同体概念、内涵,目标的解读,帮助他们梳理正确的意识形态,辨清理论误区,服务公共利益,将自身的专业优势应用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传中。

五、调动社会大众,实施互动性育人

滕尼斯在《共同体与社会》中将社区描述为一种共同体精神,居住其中的人们充满温暖、互相支持[4]。网络让更多的个体相互结合,相互的价值输出并自发形成社群集聚,形成网络社区。网络社区虽是虚拟的,但它有着和传统社区一样的凝聚作用,共同的兴趣、共同的价值追求将不同身份的人通过互联网连接到一起。网络社区一时间成为群众情感的承载载体,最常见的形式如抖音平台的粉丝团体,一些人因为共同喜欢一个抖音用户发布的内容而在网络上汇聚一起,在微博、微信、抖音等网络社交平台在线互动形成网络社群,这种网络社群并不是毫无章法的,它有着不成文的社群规章,需要成员遵守执行。与传统社区中居民参与意识淡薄相比,由于抖音平台其“居民”的身份“不在场”,其表达观点的诉求更为强烈,言语交锋更为明显,互动更加频繁。社会大众蕴藏着巨大的舆论力量,全媒体时代,每个人皆是信息的发布者、记录者、倾听者、传播者。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普及,离不开社会大众的支持。

教学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网络空间的便捷性使得被教育者的选择增多,教育的主导权由教育者逐渐向受教育者手中转移。因此,教育者更要主动出击,不仅要增强视频内容对受众的吸引力,降低受众对理论知识的接受难度,更要主动出击,拉近与受教育者之间的距离。在抖音平台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过程中,除了满足受众的教育需求以外,教育者要增强与受众的互动,增强其参与意识。通过不定期开展物质、精神奖励的互动环节,以网络上最常见的集赞、转发、评论抽奖为例,网络参与者为了获得奖励而邀请其他人参与活动,这一行为间接性促成了教育内容的二次传播,提高了话题的热度,也扩大了教育效果的影响范围。比如在2021年的端午节,抖音推出话题#端午最炫民族风接力,以民族传统服饰文化为载体,通过接粽子接力的玩法,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该话题下共有2,497个视频作品,话题播放量高达2亿次。话题转载的背后是一场隐形的民族团结教育,激起了大众对中华民族与中华文化的认同。这种互动活动的大众参与人群广,个人的参与积极性高,涉及的意识形态教育成效性显著。但是,目前抖音涉及的相关形式比较有限,活动内容较为单一,需要有力地引导大众主动参与互动,这对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大有裨益。

猜你喜欢

共同体大众中华民族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大众ID.4
上汽大众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