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下河北梆子的动漫表现研究

2022-11-18祁凤霞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19期
关键词:剧目动漫戏曲

□祁凤霞 赵 婷 祁 悦

一、新媒体时代下河北梆子的现状

河北梆子作为戏曲的一种,是一门带有综合性质的艺术,集音乐、舞蹈、美术、武术等诸多专业方向特点于一身,以文武兼备、说唱同行的演绎模式,展示出独有的艺术特质。河北梆子经历了多个朝代的发展,从道光年间的初期萌芽到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不断繁荣,直至今日信息技术快速更迭,新媒体时代迅速发展,河北梆子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却在逐渐衰落,人们对它的了解逐渐淡薄,尤其在青少年人群当中更是如此。河北梆子剧目未能实现大众化,主要原因在于传统传播模式固化了人们获取艺术信息的途径,大部分人认为戏曲只能在舞台上来表演,脱离了传统舞台的戏剧表演不再是原汁原味了。而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生活的紧张节奏让人们难以抽出大段的时间去享受戏曲现场的魅力,大家更趋向于利用一部分碎片时间,在网络中浏览、欣赏视听效果较强,更具吸引力的影音作品。

河北梆子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河北省最具特色的剧种之一,也面临着现代文化的冲击,市场逐步萎缩,受众群体小并呈现老龄化趋势,戏曲学校招生困难,人才培养难度大,青年人才匮乏,加上现代人审美观念的改变,戏曲知识的缺失,传承人青黄不接,使其传承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困境。

传承和弘扬传统戏曲文化,并不能仅仅只靠外在的制度性保护,必须真正提升其自身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因此,河北梆子要在戏曲创新传播的基础上积累经验,剖析自身特点,完善发展思路,结合当今时代人们的审美与精神需求,以各类新型媒介为载体,与不同领域、不同专业方向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跨界融合,在创作形式上、创作思路及创作方法上开展合理化、创新化的新探索,进而加强河北梆子的多样性表现,探寻河北梆子艺术文化创新发展的新出路。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新媒体”时代应运而来,通过新媒体不仅能获得海量信息,还能够打破传统电视、报刊等媒介的单一模式,实现信息传播的广泛性和实效性。在我国,网民人数超过8.5亿,手机、电脑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工具,信息的传播出口更为便捷。不仅如此,在新媒体中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动作捕捉等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为人们带来了全新的视觉盛宴。

河北梆子与新媒体的融合需要综合多方面的力量,如何将作品完美地展示给受众群体是创作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一方面要结合自身能力对创作内容多角度剖析;另一方面结合新媒体时代的大数据,分析受众不同年龄阶段的喜好和心理;最后进行创作,保证作品有时代特征,符合受众审美需求。例如:利用动作捕捉和表情捕捉设备,创作戏曲动画短片和科普短片,让动漫角色更真实地表演经典戏曲剧目;在线下宣传河北梆子戏曲时,结合增强现实技术,吸引更多观众来参与和体验;利用先进的3D打印技术,快速制作戏曲动画的衍生产品模型,加速实现动漫衍生产品开发流程,使线上、线下的宣传和发布可以同步进行。综上所述,在新媒体时代下,河北梆子戏曲与动漫的有机结合,对二者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只有把握住机遇才能更好地将地方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下去,才能实现两个产业的共赢。

二、河北梆子戏曲角色的动漫化设计

近年来,动漫工作者不断吸取戏曲艺术养料,积极探索戏曲元素与动漫艺术表现相融合的新形式,也使中国带有戏曲元素的原创动漫作品大放异彩。中国原创戏曲动漫作品展示了不同剧种的经典剧目。在作品创作中依据戏曲中角色造型要求进行动漫角色设计,其中,唱腔、音效等也根据相应的曲目改编。涉及的戏曲包括京剧《打金枝》、湖南花鼓戏《刘海砍礁》、楚剧《站花墙》、豫剧《七品芝麻官》、晋剧《凤台观》等作品。同时,还有一些实验动画,比如《贵妃醉酒》《碧波仙子》《盗仙草》《定军山》《长生殿》等。由此观之,戏曲与动漫的有机结合,进一步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但这些作品在艺术表现形式与传播途径上没有突破创新、大胆实践,因而并未达到较强的传播效果,一方面在内容表达上照搬戏曲曲目,虽然展示完整,却显得较为呆板,缺乏趣味性;另一方面在声音效果上,延续戏曲伴奏与唱腔,表达形式比较单一。

动漫形象是动画创作者对于角色感情的具体体现,作为符号展现在受众面前。加强受众对形象的认知,有助于宣传和推广河北梆子。河北梆子角色若要得到受众喜爱,要求设计师要赋予角色生命和魅力,在设计的过程中充分与角色交流,建立真实的感情,这样观众才能产生共鸣。同时,戏曲角色是以动漫形象展示在观众面前,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抓住形象特点,进行概括与提炼。戏曲形象的动漫化创作最重要的就是对角色特征的提炼,根据戏曲剧目中角色的造型特点,选择性地加以动漫化表现,既保留角色原有的舞台造型特征,又符合动漫的表现风格。在创作剧目《宝莲灯》中的沉香和三圣母时,抓住沉香性格鲜活、生动可爱,三圣母的人物特点,将小武生和旦角的装扮配饰、道具、动作等进行动漫化提炼,修改身体比例和五官造型,凸显角色的趣味和可爱,展现沉香习武、活泼的特点,三圣母敢爱敢恨的母亲形象。

(二)把握形象特征,进行夸张与变形。动漫化创作的常用手段之一就是夸张与变形,只有抓住角色的突出造型特点,将之夸大变形,才能让写实的戏曲人物变得富有动漫味道,更具特色和辨识度。在创作河北棒子剧目《钟馗》中的钟馗和妹妹钟藜时,充分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段,抓住钟馗和妹妹的面部特征,将眼睛在五官中的比例增大,头和身体的比例更改,突出服饰、头饰等戏曲装扮的特点,用色鲜艳明快,对比强烈。

(三)注重性格特质,设计独特形象。创作动漫角色形象时,其性格特质是设计表现的一个重点,只有在塑造形象的同时赋予角色性格特征,才能让角色“活”起来,真正实现传神的演绎。在创作河北棒子剧目《蝴蝶杯》中的卢世宽和田玉川时,将卢世宽仗势欺人的恶霸嘴脸,通过咪咪眼、小折扇、敞怀花衣服等造型和服饰来展现;将田玉川惩恶扬善、除邪扶正的性格特征,用明亮的双眸、端正的五官和素净的衣着来体现。他们的性格特质需要动漫形象“传神”的设计表现。

三、河北梆子的动漫表现方式研究

河北梆子的动漫表现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但都以戏曲剧目为创作原型,保持河北梆子原汁原味的同时加入创新演绎,将动漫的趣味、夸张、可爱、动感、交互等特点展现出来,给广大戏曲和动漫爱好者带来不同以往的丰富体验,更好地宣传地方戏曲文化,让经典能够传承下去。

(一)河北梆子经典剧目动画短片创作。河北梆子的经典剧目包括《秦香莲》《蝴蝶杯》《辕门斩子》《宝莲灯》等,多取材于民间历史故事,戏词通俗易懂,也常出现河北地区的方言土语,具有地方特色。将这些经典剧目进行再创作,用动漫短片的形式表现出来,既保留原剧目的精华部分,也可以加入时代元素,更贴近青年一代的思想观念,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赢得更多的观众喜爱。在创作时,要根据角色性格特点,加入更多真实的表情和动作,比如在戏剧《宝莲灯》中,沉香通过“拧旋子”的动作,暗示其跨越山谷的艰辛,这个动作只是一种比喻方式,在动画短片中根据沉香坚毅顽强的性格特点,创作出他翻越山谷时的表情和动作,再配合其它戏曲舞台没办法实现的道具和场景动态,真实、有趣的情节就被展现在观众面前。

(二)河北梆子科普动画短片创作。河北梆子作为河北地方戏曲的代表,深受老一辈戏曲爱好者的喜爱,但现今在传承和发展上遇到一定的困难,而解决这些困难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要让更多的人尤其是更多青年人去了解它,用丰富的形式和深刻的内涵去吸引他们,借此形式普及戏曲知识,增加交流,带动大众对戏曲艺术的热爱,只有迈出这一步,珍贵的传统戏曲艺术才能持续发扬光大。在科普动画中,不仅用动漫形式展现了河北梆子的发展历史和现状,还总结出趣味动态图表和数据,使观众可以在短时间内全面了解河北梆子的唱腔、装扮特点,知名演员和经典剧目等知识,为进一步发掘地方戏曲的独特魅力打下基础。

(三)河北梆子真人动漫装扮短视频创作。通过前期动画作品和科普短片的制作,数字戏曲角色的形象已经提炼出来,只需要制作出真人可穿戴的服饰,就可以拍摄短视频进行宣传。此外,在创作短视频时,可以同时出现河北梆子的传统戏曲装扮和动漫装扮的两种人物,他们在视频中形成对比,后期再配以数字动漫角色,实现真人视频和数字化角色的互动,打破戏曲和动漫两种艺术形式的界限,混搭在一起,给观众带来一种全新的视觉感受。

(四)河北梆子动漫衍生产品设计。根据戏曲动漫的角色造型特点,设计多款经典角色的衍生产品,利用数字三维建模技术和3D打印技术,可以将衍生产品的基础模型更快地制作出来,大大降低了产品的制作成本,缩短了制作时间。同时,也可以加入增强现实技术创作的虚拟动画,在用手机扫码后,与实物产品同时出现在画面中,增加趣味性。此外,还可以借鉴“盲盒”的设计理念,用极具夸张、趣味性的造型来吸引观众去成套收藏。

(五)河北梆子戏曲动漫APP设计。河北梆子戏曲动漫APP是一个集宣传发布、播放观看、留言评论、互动点赞、支付购买等功能于一身的综合在线平台,无论是戏剧演员、戏迷还是普通观众、动漫爱好者,都可以在这里找到有关河北梆子的最新动态;通过搜索可以找到每个人感兴趣的内容;通过互动交流实现信息共享和反馈;通过便捷的在线支付功能,可以购买戏曲动漫剧场门票、衍生产品、绘本、COSPLAY装扮等一系列商品。这一平台的设计理念就是要突出戏曲动漫的概念,在新媒体时代的大背景下,实现地方戏曲和动漫的有机结合,达到二者双赢的目的。

四、新媒体时代下河北梆子动漫作品的创新发展

河北梆子与新媒体的跨界融合具有时代意义。在新媒体时代,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可通过不同演绎与传播载体,多方位、多角度地获悉河北梆子艺术信息,从而对河北梆子的认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动漫产业对推动河北梆子的传承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通过经典剧目创作、动画短片制作、绘本创作、衍生产品开发等方式,对河北梆子创新发展进行深化研究,并借助新媒体为这些原创戏曲动漫作品提供新的创作平台和传播途径,明确河北梆子再度创作的新亮点,并进一步完善、改良。

(一)形式上更符合年轻人的审美特点。在河北梆子动画作品中融入新媒体技术,可以在角色动作和面部表情设计上实现新的突破,从而使角色塑造更加生动、传神,达到吸引观众的目的。随着时代的进步,年轻人的审美需求产生很大的变化,利用新媒体技术,可以更快捷、更全面地掌握这种发展、变化,从而设计出符合更多人群审美需求的作品。将传统戏曲中数十年不变的服装、道具、唱腔、音效等内容进行创新性改进,实现河北梆子与时俱进的戏曲动漫演绎。

(二)宣传、发布方式更加多样化。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河北梆子戏曲动画宣传、发布方式实现了多元化,时效性和趣味性都大大提高。戏曲动画作为一种数字动态演绎的戏曲形式,在本质上比传统舞台戏曲形式更易于网络传播,因此,其宣发方案可以借鉴电影产业的“口碑营销”策略,利用网络用户自发的话题互动,实现更广泛的热点关注。除了传统渠道之外,要积极拓展更多网络宣传渠道,例如:社交平台、微博话题互动、论坛、贴吧、公众号大V软广告投放、H5制作等等,让网络世界、虚拟空间中的年轻人可以及时接收到传统戏曲的信息,进而有机会去全面了解它。

(三)实现交互的参与感。从传统舞台转换到数字平台后,河北梆子表演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制约,可以最大限度发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一是依托发达的网络技术,河北梆子动画作品可以实现实时的发布和接收,戏迷票友可以随时交流沟通,创作者也可以掌握第一手的反馈信息,作为之后完善作品的参考。二是观众可以在衍生产品、戏票、宣传页等实物上,通过扫码打开利用增强现实技术实现的虚拟形象,互动的过程充满科技感和趣味性,能够吸引更多年轻人。

(四)由经典戏曲IP形象提炼的动漫衍生产品更具文化和艺术价值。在河北梆子经典曲目当中,有很多被大众所熟知的角色,他们的形象装扮惟妙惟肖,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利用这些经典形象的“明星效应”,提炼出动漫化衍生产品,借助传统戏曲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为衍生品附加文化特质。同时,可以在动漫表现的过程中,使戏曲形象更贴近大众,尤其是年轻一代,让他们逐渐乐于了解和接受传统戏曲的方方面面,更有利于河北梆子戏曲的传承和发扬光大。

猜你喜欢

剧目动漫戏曲
舞台剧目
戏曲从哪里来
《广西戏曲》
新见晚清民国传奇剧目十一种
文华大奖”获奖剧目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优秀剧目进校园
歌剧要向戏曲学习
动漫二次元
锋绘动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