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共同体”思想成果及其价值

2022-11-18刘正琨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19期
关键词:共同体中华民族人类

□刘正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着眼于国内发展需要和国际发展大势,提出众多应对新发展、解决新问题、建设新未来的思想观点,为新时代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再上新台阶提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参考指南。其中,习近平所秉承的“共同体”思想不仅展示了中国力量和崇高理想,更为人类社会健康发展描绘美好图景,以此为对象进行研究对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全球长远稳定发展的信心具有积极意义。

一、习近平“共同体”思想的形成基础

习近平的“共同体”思想是在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汲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和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为习近平“共同体”思想提供哲学依据。马克思主张的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这就要求具有整体思维,树立全局观念;另一方面,整体由部分组成,受部分制约,这就要求重视和发挥局部对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共同体本质上可以视为整体,而部分就是构成共同体的每一位成员,不仅要集合力量发挥共同体的整体作用,更要激发共同体成员的个体能动性,形成合力以推动共同体朝着上升趋势发展。

2.以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为思想渊源。马克思曾旗帜鲜明地批判了“虚幻的共同体”,并提出什么是“真正的共同体”。所谓“虚幻的共同体”是指资产阶级为维护自身利益而建立起的共同体——资本主义社会,因其没有维护全体成员的利益,所以被马克思形容为虚幻的。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明确描绘了“真正的共同体”的样貌:“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马克思勾勒的“真正的共同体”以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为前提,不存在阶级和阶级对立,“个人与共同体高度融合,最终能够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2]。

(二)中国传统文化基础。“大同”是中国古代对理想社会的一种称谓,儒家经典《礼记·礼运》中曾描绘出大同社会蓝图:“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3]此外,康有为承袭和发展了这一观点,在《大同书》中也提出“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天下大同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思想框架,所谓“天下”,包含中国和世界双重意蕴,而“大同”描绘了人类社会未来理想世界的图景和美好憧憬。可见,天下大同的蓝图既表达了对中华民族繁荣昌盛、心心相印的理想追求,也展示出对全世界各个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团结协作共同发展的期盼呼唤。“大一统”思想植根于中华民族这片文化热土,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精神之一。“大一统”首先指地理意义上的领土统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为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繁荣。随着历史的发展,“大一统”思想的核心要义越来越表现在团结统一这一层面,表达了中国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天下一家亲的价值追求。回溯历史不难发现,“大一统”思想带领中华各族人民凝聚力量,共同守卫了家园、创造了文化、缔造了历史。

(三)中国共产党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和建设在历史的长河中积淀出经过实践检验的三大制胜法宝,统一战线是其中之一。其中,毛泽东特别重视建立统一战线,在他的领导下,根据革命形势发展需要,中国共产党先后建立起国民革命联合战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及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有赖于以上统一战线的建立,逆境中的中国革命取得了一次又一次重大胜利,为战胜敌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为新中国在当时破败不堪的中华大地岿然矗立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致力于经济建设这一工作重心,面对中国孱弱的经济发展现状,提出“共同富裕”的概念,他指出:“没有贫穷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特点不是穷,而是富,但这种富是人民共同富裕。”[4]所谓“富裕”描绘的是人民生活的状态和诉求,所谓“全体”表达的是对致富路上一个也不能少的水平和程度。“共同富裕”简单四个字是对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生动表达,也直接指明了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进行经济建设的价值追求。

二、习近平“共同体”思想的主要成果

习近平以“共同体”思想为基础提出许多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建设性理念,丰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对“共同体”的认识和实践,主要形成以下突出成果。

(一)中华民族共同体。习近平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论述具有丰富内涵。一是要坚持正确的道路选择,各族人民要以中国共产党为圆心画出同心圆,始终坚持走中国自己的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事关前途命运、民族兴衰的头等大事。二是要有崇高理想追求,即追求各族人民的美好生活,实现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共同筑起现代化的中国长城。三是要享有平等的发展机遇,56个民族平等地使用权利、履行义务、交流合作、共享成果。四是要构筑共同的精神家园,在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前提下共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找寻精神归宿。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统一体,辽阔的疆域、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伟大的精神是56个民族上下五千年积淀而成的。只有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凝心聚力,才能推动中华民族更加包容、强盛,才能推动中华民族实现复兴。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在世界舞台多次倡导并实践的重大国际关系理念。习近平曾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从五个维度进行阐释: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持久和平从政治层面要求独立的主权国家相互尊重平等主权;普遍安全从社会安全角度呼吁世界各国共同打造共建共享的安全共同体;共同繁荣从经济视角出发旨在通过深化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开放包容从文化角度出发力求实现不同文明和谐共生、相得益彰;清洁美丽从生态层面鼓励共同保护不可替代的地球家园。通过梳理可以看出,以上五个方面的内涵阐释同我国社会发展的“五位一体”遥相呼应,但是更加注重政治层面平等尊重和国际社会安全,对世界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价值。达则兼济天下——这是中国人自强不息、胸怀天下的写照。中国谋求自身的富强,更为世界健康发展、构筑和谐秩序补充源源动力。

(三)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分析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主张人类在处理同自然的关系时要秉承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基本原则。这里强调的人与自然是超越了国界的全人类概念,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个生命个体都和自然产生密不可分的关联,从某种层面来看,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生态方面的有益延伸。恩格斯曾在《自然辩证法》中警示人类:“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5]习近平提出的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思想继承了恩格斯的这一观点,对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类文明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三、习近平“共同体”思想的重要价值

习近平秉承“共同体”思想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理论、方针、政策,对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具有积极价值。

(一)指导实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科学指引。科学的思想理论照亮前行道路,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到在中国生根发芽形成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至今取得累累硕果,靠的正是正确理论的指引。习近平“共同体”思想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创新成果,立足国内发展需要和国际发展大势,在经济发展、生态保护、外交关系等方面做出科学规划,以命运共同体为思想载体和实践主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保驾护航,为人类社会发展开辟新航路。

(二)凝聚人心,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注入精神动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牵动着亿万中华儿女,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崇高追求,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的语言文字、不同的风俗习惯、不同的宗教信仰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相互碰撞。如何使不同民族的人民凝聚在一起,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团结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周围,用钢铁般的凝聚力画出同心圆,携手逐梦民族复兴,是值得深入研究解决的重点与难题。习近平凭借“共同体”思想向全国各族人民发出了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号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团结统一、拼博不息的精神动力。

(三)胸怀寰宇,为人类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绘就美好蓝图。中国人自古就有“兼济天下”的伟岸胸襟,早在盛唐时期就为全世界传递了丰富的文化和先进的科学,推动人类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迈进新时代,中国凭借自身的力量创造了一系列发展成就,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对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健康发展、地区安全稳定、文明交流互鉴、人道主义救援、生态环境保护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习近平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依托“共同体”思想胸怀寰宇,汇聚世界各国力量,运用于全球建设,为人类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绘就出美好蓝图。

习近平高屋建瓴地运用和发展了“共同体”思想,这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根本指导,不断充实发展的重要创新成果。在习近平“共同体”思想的指引下,中国社会必将取得更大成果,为人类社会贡献更大力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日可待!

猜你喜欢

共同体中华民族人类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人类第一杀手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