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下广播主持人的转型与发展
2022-11-18肖扬
肖扬
(厦门广播电视集团 福建 361000)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媒体行业的形势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基于此种现状,传统媒体产业的发展更加困难。[1]作为传统广播机构,我们有自己的优势和令人信服的公信力和权威性,我们更应该大胆应对新媒体时代的挑战,及时跟上时代步伐,推陈出新。为公众提供平易近人的、更实用的广播节目,继续延续和扩大传统广播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一、新媒体时代的广播传媒特点
与旧媒体相比,新媒体是从传统媒体衍生出来的一种媒体形式,如过去的报纸、广播、电视、杂志等,将时代的需求与科技的发展相融合,依靠数字网络技术等手段,互联网资源传播技术实现了资源的优化整合,促使新媒体进入了数字时代。[2]相较于传统媒体,新媒体时代的传播具有更多的互动可能性和大量信息的承载能力,碎片化的输出方式具有独特的魅力。
根据《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显示,2020年4G用户总数达到12.89亿户,5G终端连接数突破2亿户。在这种环境下,传统媒体开始进入转型期,广电行业开始向网络时代迈进。移动应用平台的发展,迎来了更多的广播平台,如“蜻蜓FM”、“喜马拉雅”等,让单一的收听模式开始向多种收听模式转变。[3]这是大众在媒体转型中选择的过渡方式,收听平台的转型应该以大众需求为中心。
二、新媒体时代传统广播主持人面临的挑战
(一)信息传播方式更加多维
得益于科创实力的提升,很多新技术被应用到了新媒体产业中。尽管纸媒、广电等传统媒体仍然相对独立,但它们在节目制播方面存在着一体化的趋势。在这种背景下,受众人群变得更加多样。大部分广播电台顺应时代潮流,打造新的“双向”媒体平台。观众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移动网络等渠道获取信息。[4]这也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公众收听收看节目的习惯,他们除了在常规的直播时间收听收看外,也能根据不同的需求回听或者预约节目。如果遇到好的新闻题材,除了在广播频率中播出,还可以制作成小视频和推文,即俗称的“一鱼多吃”,扩大传播效果和平台影响力。
另外,融媒体的资源整合,改变了这个行业的竞争方式。以往评价一个主持人的水平高低,更多的只是参考他的节目收听率,但现在有了更多的参考项,能否创新节目播出形式和扩大节目传播渠道也成为了重要的衡量内容。
(二)人人都是“主播”
随着广播媒体的更新换代和5G技术的普及,人们可以通过移动端在网上发布信息以及发表他们对事件的看法和态度,人人都可以成为“主播”。此种现状下,原本只是单向接收信息的听众也可以同样输出信息,这就成为了大众传播的有益条件。
同时也伴随着广播信息的时效性将受到质疑,主要原因是公众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样,而传统广播的一条新闻为了保证真实无误,从采访到编辑再到播出的全流程工作需要层层审核,这就导致公众获取信息有滞后性。因此,传统广播在采访完一条新闻后,利用类似抖音视频号等新媒体账号将其快速发布,将会在新媒体时代成为必然趋势。当然,这将势必要求广播主持人不能只会是在话筒前播音的人,而要成为“多面手”。
(三)受众需求越来越个性化
在新的媒体时代,广播媒体的粉丝不再是“逆来顺受”的听众,而是有广阔“媒体市场”可选择的人群。因此广播主持人需要有不断创新的能力或一些专业技能,才能真正吸引、留住听众。未来市场将更关注这名主持人是否有革新意识、明朗的个人风格,这是培养新媒体时代中优秀主持人的发展趋势。
三、新媒体时代广播主持人转型发展的思路
媒体融合背景下,每个广播主持人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要想在竞争激烈的舞台上站稳脚跟,就必须加快转型步伐,紧跟时代潮流。面对挑战,广播主持人必须转变观念,拥抱新技术,打破固定思维模式,探索更多的播出方式。
传统媒体都是单向的输出方式,缺乏和受众的互动,有时候甚至带点儿居高临下的说教性,不够接地气,阻碍了发展。面对这样的情况,广播主持人应该正视过去的短板,加强互动,主动接受来自听众的反馈,并通过互动拉近距离,增强关联性和亲和力,促进传统媒体的发展。
(一)明确自身定位
对自己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可以引导广播主持人找到未来的发展方向。如果主持人能够及时准确地查找到、认清自身的优缺点,在工作中就可以通过扬长避短,将自身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使广播节目更有价值。在新媒体时代,广播主持人必须融合新的信息资源和顺应时代潮流,发掘自己的潜能,并策划好将来的发展方向和擅长的节目。譬如,一名特长是播音的广播主持人可以通过发布诵读名家名篇的音视频让听众快速明晰自己的角色定位,增加听众收听黏性;一名广告资源丰富的广播主持人可以通过在平台直播带货反哺广播频率;一名记者型的广播主持人可以通过在新媒体平台上开设深度访谈节目,既能丰富嘉宾资源库又能扩大节目影响力。
因此,广播主持人必须终身学习,定期更新专业储备,积极把握新时代传媒,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为自身的转型和节目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
(二)增加信息价值
在新媒体时代,公众自愿发布和传播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广播机构传播路径的主体地位。因此,在信息传播方面,广播主持人应重视信息的内容并深化其价值,让所传播的信息更加实用。例如,在新闻传播过程中,主持人不仅要向观众传播新闻信息,也要分析新闻的原因、影响和可能的发展趋势,从而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新媒体时代的人们每天都会收到海量的信息,并且他们更加注重信息传播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如果信息传递不当,听众很有可能将会对传统媒体失去信任和信心。因此,广播主持人应当不断锤炼自己的专业素质,提高自己对新闻的敏感度,发挥新闻媒体正确的导向作用,使我们自身更具吸引力并为公众所信任。
(三)树立创新意识
在以往的传统节目中,主持人做节目通常遵循规定的流程,也就是常说的“规定动作”,不太注意与听众的沟通和交流。而现在新媒体直播的普及,要求主持人要掌握新的直播手段,大到学习新设备的运用,小到熟练掌握热门网络语言。当然,即便如此,也依然可能在视频直播的过程中,遇到各种突发状况。例如突发的视频信号传输问题,更直接快速地直面网友的互动留言等等。因此,广播主持人必须不断学习,提高自己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改变固有的思维模式。多听、多看、多实践,身体力行践行好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这“四力”,锤炼精品节目。
(四)拉近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在大众传媒时代,广播主持人不再只是信息的传递者,而是肩负更多的社会责任,正确引导舆论,忠诚为民服务,让人民发声,有效传播正能量,提升传统媒体公信力。对于听众来说,广播主持人相对比较遥远,有距离感。针对这种情况,主持人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听众的重要性,拉近与他们的距离。比如,主持人可以开设各种新媒体账号,以个人身份或经广电单位授权后代表单位,积极主动与听众互动,让他们有被重视感。而这很明显的一大好处就是听众自然而然会更积极地关注主持人和相应节目,以更大流量的互动来反哺主持人和节目,形成良性循环。
此前,由于传统媒体语境的限制,广播主持人没有鲜明的特色,使大众缺少新鲜感,不利于传统媒体的发展。因此,新时代传统媒体要转变观念,鼓励广播主持人创新工作方式,展现自身特色,为大众带来新体验,取得更好的转型效果。因此,广播主持人在节目中要适当运用网络流行语言,使传统媒体更加接地气。对于不同的内容,广播主持人可以通过多种语言风格进行表达,甚至适当演绎,提高节目的吸引力,使得主持人更加接地气,从而让听众觉得与主持人之间的距离更近了。
(五)提升专业水平
毫无疑问,主持人是一档节目的灵魂和精神支柱,因此,广播主持人必须明确政治站位,丰富职业素养,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一是广播主持人要积极学习,提高对信息的收集、汇总、过滤和处理能力,充分展示传统媒体的优势。二是广播主持人要打造品牌,提高知名度,推动广播节目的进一步发展。
因此,主持人必须有终身学习的意识,通过收听收看优秀节目,继续教育等方式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从自身特点出发,对节目进行精加工,使节目定位更加清晰。
(六)发挥新媒体优势
新媒体时代,涌现出了更多自媒体,通常他们都有固定的“人设”,或激进、或沉稳,又或者是幽默搞怪的,这些特点是明显的、有吸引力的。这是广播主持人可以学习和利用的内容,为传统节目的转型发展提供借鉴意义。因此广播主持人可以利用媒体平台优势充分发现自身的魅力,吸引更多的粉丝,使节目更具辨识度。
过去大部分播出的节目都是定期收听的,在新媒体时代,播出变得更加随机化和碎片化,听众不会花很多固定的时间收听播出的节目,所以他们的收听习惯正在转向移动端。而且广播主持人应当转变思想,不要认为直播结束后与大众的联系就结束了,其实这个联系才刚刚开始,可以将整个节目重新制作,分成若干个短音频上传新媒体平台,也就是俗称的“一鱼多吃”,使听众可以随时反复收听,播出的节目要全程陪伴观众才能获得更高的价值。
(七)增强随机应变能力
随着各种新媒体平台直播方式的推广,广播主持人如过去一样按照编辑准备好的内容一板一眼地播报新闻的模式已经逐渐不再适应新媒体时代,听众和观众更喜欢活泼灵动甚至是变化频出的直播方式。因此,广播主持人更需要提高自己随机应变的能力,确保能从容应对突发情况,发挥专业水平,增强信念,提升传统媒体竞争力。
广播主持人必须能够对不同类型的嘉宾进行采访,并且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以确保采访质量。[5]因此,广播主持人必须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水平,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提高沟通能力。对多学科专业知识的理解、掌握、分析和应用能力也是优秀广播主持人的必要条件之一。
新媒体时代,公众也对主持人的道德形象、专业水平、妆容发型、造型能力、综合文化知识等提出了要求。良好的综合文化水平是引起公众好感度、欣赏度和制作出好作品的基本要求和重要因素。在多元文化传播市场中,知识是一切信息传播活动的起点和连接点。[6]作为信息内容中最活跃的因素,广播主持人的知识和文化不仅是职业责任的问题,也是每个从业者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能力。平时,广播主持人要加强专业培训,积极参与到节目制作的全流程工作中,做到对节目的采、编、播全过程心中有数。即使节目直播中突发问题,也能以清晰的逻辑将节目带入正常状态,确保节目顺利完成。
广播主持人的工作越来越多元化,因此,除了完成主持人的任务外,还要加强对其他工作环节的了解,参与节目策划、采访录制和编辑。这样不仅能胜任大型直播节目,还能完成突发报道与临时插播,成为全面发展的全能型主持人。
(八)培养公信力和敏捷的搜集能力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公众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多,获取信息的速度更快,对各类信息的检测能力不同,导致媒体的可靠性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广播主持人应该更加重视话语权的使用,使用时应注重自身的公信力和权威性。播发的新闻要获得可信度一定是基于对信息来源的反复审查,新闻稿的编写要字斟句酌,严谨认真,更要区别于平时的口头用语。做节目时的语言有时候可以使用演绎的方式或是与时俱进地使用网络语言,但是新闻稿件的编写和播发一定要遵循真实性和客观性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不同类型节目的可信度。
广播主持人在准备节目稿时要注意收集热点信息。具体可以参考微博、公众号等宣传媒体,这些新媒体的话题内容往往短而深,用一百多字内容快速输出信息点,而且传播及时、速度快。同时,也应该让广播贴近微博和微信的传播特性,尽量减少传统媒体生产一条新闻的成本,让听众快速获得准确和必要的信息。例如在节日期间的节目直播中,广播主持人可以将听众在互动平台上发布的路况、天气信息及时公布,可以给听众提供极大的便利。
结语
根据以上分析,各种新兴的网络媒体的涌现,对传统广播模式形成强烈冲击,传统广播业亟待革新。因此,传统媒体应该认识到新媒体的优势和劣势,客观对待新媒体,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确保自身转型和发展的顺利进行。
广播主持人要及时转变观念,遵循行业和市场的发展,引进先进技术,利用大数据技术收集群众真实需求。积极主动学习新媒体,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个性特征、制作方式等,以新颖的方式向公众展示信息,提高传统媒体的竞争力。在实践中,广播主持人应探索更多转型方式,朝着大众需求的方向尝试创新,实现自我完善,推动传统媒体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为大众提供更高质量的广播服务,从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