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地区韭菜韭蛆绿色防控技术
2022-11-18杨艳玲
杨艳玲
(临漳县农业农村局 河北 临漳 056600)
韭蛆也称迟眼蕈蚊,是韭菜的主要虫害。韭蛆25~30 d完成1个世代,越冬期近半年左右。初孵幼虫先取食韭菜叶鞘基部和鳞茎的上端,以幼虫聚集在韭菜地下部的鳞茎和幼嫩的茎部取食为害。春秋两季韭菜受害最重,常引起幼茎中空、腐烂及叶片折弯、倒伏,使韭叶枯黄而死。夏季高温时幼虫则向下活动,蛀入鳞茎取食,重者使鳞茎腐烂,整窝韭菜死亡。韭蛆在北方一般一年发生4代,第1代发生在4月下旬~5月下旬,第2代发生在6月,第3代7月上旬~9月下旬,第4代(越冬代)10月上旬至翌年4月底5月初。为了提高韭菜的品质,增加菜农的经济效益,通过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了以下绿色防控技术措施。
1 产地环境
应选择生态环境好、无污染的地区,远离工矿区和公路铁路主干线,避开污染源,要求空气、农田土壤和灌溉水经检测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要求。宜选择排灌方便、耕层深厚、富含有机质、保水保肥能力强的地块。
2 韭蛆综合防治技术
2.1 防治原则。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
2.2 农业防治
2.2.1 品种选择。选用抗病、耐寒、分蘖力强和品质好的品种,如791、中华韭霸、平韭绿宝等平韭系列。
2.2.2 施肥与整地。整地时深翻,每667 m2施用腐熟的农家肥5 000 kg、氮磷钾复合肥(16-8-18)20 kg,细耙后平整作畦。
2.2.3 加强田间管理,科学施肥浇水。采用精准滴灌节水灌溉模式,降低田间湿度,科学施肥,培养壮苗。
2.2.4 轮作防虫。实行韭菜与禾本科、茄果类作物轮作,每3~5年轮作1次。
2.3 物理防治
2.3.1 糖醋液诱杀。4~9月份防治迟眼蕈蚊(韭蛆成虫),每667 m2韭菜田均匀放置直径20~30 cm糖醋液水盆20~30个,水盆边沿距地面高度低于10 cm,内盛1/2~2/3的糖醋液(糖∶醋∶酒∶水=3∶3∶1∶10),适时补充糖醋液。
2.3.2 防虫网。棚室通风口处设置60~80目的防虫网,阻止、隔离迟眼蕈蚊(韭蛆成虫)侵入和蔓延。
2.4 生物防治。在4月下旬~5月上旬和9月下旬~10月上旬2个时期,亩用15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颗粒剂250~300 g,拌土顺垄撒施;或亩用0.5%苦参碱水剂1~2 kg灌根;或亩用0.3%苦皮藤素水乳剂90~100ml灌根;或亩用0.5%印楝素乳油800~1600ml灌根。下午16:00~19:00用药。
2.5 化学防治。防治迟眼蕈蚊(韭蛆成虫),于4月中下旬和9月中下旬二次成虫羽化盛期,每667 m2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20 ml兑水30 kg喷雾。韭蛆幼虫初发时每667 m2用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80~240 g二次稀释后灌根,每季使用1次,安全间隔期14 d;或每667 m2用10%氟铃脲悬浮剂200~300 ml二次稀释后灌根,每季使用1次,安全间隔期14 d;或每667 m2用70%辛硫磷乳油350~700 ml二次稀释后灌根,每季使用1次,安全间隔期14 d。用药时严格控制农药使用浓度,注意交替使用农药,并严格按照农药安全使用间隔期用药。
2.6 新技术应用。优先使用黑板诱杀、臭氧水灌溉杀虫和日晒高温覆膜法等新技术防治韭蛆及迟眼蕈蚊(韭蛆成虫),减少农药用量,提升韭菜品质和产量。
2.6.1 黑板诱杀。黑板诱杀技术操作简单,韭菜生长前期挂少量黑色粘虫板进行监测,当粘虫板上出现迟眼蕈蚊(韭蛆成虫)时,每667 m2均匀放置30~40块黑色粘虫板(40 cm×25 cm),放置粘虫板时注意底沿离地10~20 cm,采用顺垄放置的方式,对迟眼蕈蚊(韭蛆成虫)进行诱杀。
2.6.2 臭氧水灌溉杀虫。韭菜可使用“臭氧水联合膜技术”治韭蛆,必须选择晴朗的天气,将塑料农膜的四周加土封严。韭菜被割1~2 d内,露天韭菜收割后铺上塑料农膜,或冬季使用塑料农膜搭建小拱棚,向农膜内浇灌浓度为8~12 mg/kg的臭氧水,水深为4~5 cm,露天平地铺膜1~3 d后即可掀膜。冬季小拱棚可以一直封严扣实,直到韭菜上市。
2.6.3 日晒高温覆膜。在5月下旬~8月下旬太阳光线强烈的天气(当天最大光照强度超过55 000 lx)覆膜,在覆膜前1~2 d将韭菜地面以上部分割除。使用浅蓝色无滴膜(0.1~0.12 mm),覆膜时边缘超出地块边缘40~50 cm,早8:00左右盖膜,当天18:00揭膜。或采用插入式地温计测定地表以下5 cm处土壤温度,当温度达到40℃后开始计时,为避免温度过高对韭菜根系产生影响,注意温度不宜超过53℃,持续4 h即可揭膜。待地温回落至正常后浇水缓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