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背后的秘密
——记一次心理访谈
2022-11-18邱启英山东省济南第三中学济南250000
◎邱启英(山东省济南第三中学,济南 250000)
为了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三预一跟”机制,即预防、预警、干预和跟踪机制,提高学校心理危机的识别和干预水平,防范校园负性事件的发生,在常规的心理筛查外,山东省济南第三中学试点启动了“心灵有约”心理访谈活动。
活动旨在通过随机抽取和主动邀约的方式,邀请学生走进心理咨询室,和心理教师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主动邀约和随机抽取的方式有效降低了学生向心理教师求助的心理压力,改变了学校心理工作尤其是心理咨询工作被动等待的传统局面,让心理服务惠及更广的学生群体。
由于学校学生基数大,供心理教师进行心理访谈的时间只有下午第四节课,故每位学生的访谈时间限定在20~30分钟,访谈前会向学生发出邀请函,访谈后会为学生送出小小的礼物作为答谢礼,尽可能引导学生积极看待心理访谈,降低他们参与访谈的心理负担,以及访谈中的防御和阻抗。
本案例的主人公正是被邀约参与“心灵有约”心理访谈的学生之一。
一、个案概况
小W,高一,女,住校生,目前就读于学校实验班,担任班长一职,心理课堂上表现积极主动,爱回答问题,爱分享自己观点,心理教师对其第一印象较好。小W初中就读于某外国语初中,在校期间曾遭遇校园欺凌,本可以直升该校高中部,但她无法再忍受和那些欺凌自己的同学继续待在一个学校,所以选择来到当前的高中就读。
小W自述初二时,因校园欺凌出现抑郁、幻听、幻视等症状,曾被诊断为抑郁型精神分裂症,并为此休学,复学后接受过原学校心理教师的心理咨询,但因为心理教师和班主任走得很近,自己不是很信任对方。
小W昨天(周日)刚和妈妈吵了一架,没有什么特别大的事,就是感觉积压了很多的情绪得不到释放,周末回到家妈妈又数落自己,所以忍不住和妈妈吵了起来。
今天(周一)中午因为吃饭问题和同桌闹矛盾,同桌大发雷霆,彼此不欢而散,下午对方依然不依不饶,课上传纸条辱骂自己。
昨天晚上在头脑中听到女人尖叫的声音,觉得特别刺耳,认为自己又开始幻听了。今天下午上课的时候在头脑中可以看到画面,画面中的浴室里有一摊血,特别恐怖,认为自己出现了幻视。
二、重点访谈过程
因为执教这个学生所在班级的心理课,W作为班长其在课堂上表现又较为突出,所以对于这个学生有一定的了解。我观察到的学生的状况和学生自我描述出的抑郁性精神分裂症、幻听、幻视的症状不符,于是便有了下面关于幻听幻视的澄清对话。
师:你头脑中出现声音和画面的时候,你自己知道吗?你觉得它们是真实存在于宿舍和教室中还是你幻想出来的?
生:我是知道的,它们是存在于我头脑中的,不是存在于现实中的。
师:也就是说你不认为宿舍里会有女人尖叫,教室里会有浴室和一摊血。
生:是的,当然了。
(第一步:确认学生的自知力,区分是否存在精神病性障碍)
师:你上课的时候头脑中出现浴室里一摊血的画面时,你是什么感觉,能不能回忆并捕捉一下当时的情绪。
生:恐惧害怕。(学生很快答出)
(第二步:带领学生进行情绪感知,因为只有20分钟的访谈时间,我没有继续带领孩子去探索她情绪背后的内容,而是话锋一转)
师:我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你拥有一种“超能力”?
生:(很惊奇,脸上浮现出笑容和渴望)啊,超能力,什么超能力?
师:你的情绪有会说话、会画画的超能力啊,它喜欢用形象艺术的方式告诉你,你恐惧了,你愤怒了,你伤心了……
(第三步:尝试建立新认知,“幻听幻视”不一定是精神障碍,可能是情绪在做表达)
生:(笑了)好像是这样啊,可是老师我不想要这种超能力,那些声音、画面太可怕了。
师:其实老师也有这个超能力。
生:(不敢相信)真的吗,老师?
师:是真的啊,不过你的超能力可以在白天使用,我的超能力要到晚上睡着的时候才可以使用。
师:我白天如果有情绪没有得到释放被压抑下来,比如我的焦虑、恐惧、愤怒,晚上总是会做相应情绪的梦,比如梦里的我要考试了,发现什么都没准备,急得不得了;比如梦里的我失手杀害了人被警察一路追逃面临死亡威胁;比如梦里的我不停地和别人发生冲突,吵了一夜的架,你看我的情绪是不是也会说话、画画,我是不是也有超能力?
生:(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我晚上也做过类似的梦。
(第四步:教师进行自我暴露,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接纳,学生表露出很大的兴趣)
师:我给你一个锦囊妙计,你拿回去试试。(学生很有兴趣)这个锦囊妙计就是“自由联想”,当你下次再出现“超能力”的时候,不要着急排斥它,驱逐它,也不要着急下结论,试着在不批判不指责的情况下,展开自由的联想,天马行空,想到什么就记下什么,不要在乎合不合理,也不要在乎对不对,尽可能地做出自然本性的流露,而不是理性的判断和分析。当然,如果你需要并愿意的话,我也很乐意和你一起参与你的“自由联想”。
至此,20分钟的访谈基本结束了,学生带着积极的情绪、认知和行为指导,回归到了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去。
三、反思
(一)案例反思
社会上有层出不穷的心理问题,新闻媒体中有包罗万象的心理报道,国家社会对于心理健康的高度重视,促成了各种心理知识和概念走入大众视野,普通民众或多或少都具备了一定的心理知识储备,但是在通往客观科学认识的道路上,有必要警惕以下几点。
第一,警惕心理概念、心理术语的滥用和过度使用,不能因一个人情绪低落就随意说成是抑郁症,不能因一个人情绪不稳定就说成是双相情感障碍,以此来标榜自己时尚前卫,专业博学;
第二,警惕随便给自己给别人妄下结论,随意贴标签的行为,不能因一个人表现出性格多面性就随意说这个人精神分裂、人格分裂,不能因一个人出现短暂的反复确认行为就随意下结论说这个人有强迫症;
第三,心理工作者还要不遗余力地做好科学心理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包括精神卫生知识的宣传,尽可能避免误诊误判。
(二)访谈反思
原定的访谈方式为结构化访谈,即围绕访谈提纲进行逐一询问,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发现来访者会带有防御和阻抗,对于访谈提纲中的内容,往往简单地回答“好,没问题。”因此,个人建议心理访谈最好还是采用心理咨询中的摄入性会谈的方式。
开场白可以参考如下的方式:
同学,你好,欢迎你参加今天的“心灵有约”心理访谈,我们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参加入学适应性(也可以酌情更换,比如考后心态调整,疫情期间情绪管理)访谈活动,很高兴我们能有缘相识。此次访谈时间为20分钟,我们可以围绕具体事件、实时心情、一般状态和支持系统这几个方面开始我们今天的会谈。心理访谈遵循保密原则,访谈中涉及你隐私的部分会为你保密,但是并不代表你必须要讲隐私,请不要有这方面的压力和顾虑,我说明白了吗?(得到对方的肯定回答后)你看看你愿意和我聊点儿什么呢?
访谈过程中,信任关系的建立是关键,也是访谈发挥作用的基础,当然,关系的建立离不开心理咨询的理念和技术,有效的倾听、尊重、真诚、积极关注、无条件的接纳、同理心等都是缺一不可的。
四、小结
“心灵有约”心理访谈是我校建立牢固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网,将“三预一跟”机制落到实处的重大举措之一。日常工作中,我们观察到不少学生有心理求助的需求,却迟迟无法付诸行动,备受折磨,他们对心理咨询存在或多或少的误解和顾虑,有的觉得有问题的学生才会去找心理教师,有的觉得去见心理教师非常的不光彩,是自己无能的表现,有的觉得去见心理教师会遭到同学的取笑,有的甚至觉得找心理教师是给老师添麻烦,自己忍一忍就过去了……
在反复思索之下,我们选择了主动出击,用中性化的随机抽取和主动邀约的方式把学生“请”进心理咨询室,和心理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用他们可以接受的方式为他们提供帮助。
不少学生在得知“心灵有约”心理访谈活动之后,通过各种方式向我们表达了希望被抽到的意愿,有的上完课留下来偷偷告诉老师,有的在作业反馈中写下来,这也侧面证实了我们之前的预判和主动出击的行动是有意义的。
我们计划将心理访谈做成多个系列,贯穿整个学期,开学时可以进行入学适应性访谈系列,考试前后可以进行考前或考后心态调整的访谈系列,日常学习中还可以开展学习方法、人际交往等系列的心理访谈,基本可以惠及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孩子卸下思想包袱,坦然和心理教师面谈,接受心理服务和心理帮助,及时有效地对自己的困扰做出调整和改善,是我们作为心理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同时通过心理访谈让学生不再对心理工作抱有偏见和歧视,形成客观科学的认识,也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