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极县设施蔬菜发展现状及对策

2022-11-18吕文欣

现代农村科技 2022年6期
关键词:规模化设施园区

吕文欣

(无极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河北 无极 052400)

无极县总面积52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3万亩,土壤肥沃,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良好,是一个自然条件及生产条件较好、农业生产水平较高的传统农业大县,其农业综合能力居河北省前列,先后被评为“太行山前平原高效农业综合开发试点县”和“河北省首批九大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县”。蔬菜产业是无极县农业种植业中仅次于粮食的第二大产业。全县蔬菜产业从“七五”末起步,经历了“八五”平稳发展后,从“九五”以后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目前,全县蔬菜播种面积13万余亩,其中设施蔬菜4.5万亩。设施蔬菜产业是无极县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农民自主投入最多、整体效益最好、发展速度最快的农业新兴产业。但随着产业的不断推进和形势的不断变化,设施蔬菜生产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日渐显现。

1 无极县设施蔬菜亟需解决的问题

1.1 “一家一户”式的生产方式与现代社会“讲营养、讲质量、讲安全”需求不相适应。随着人民生活由温饱走向小康,城乡居民对蔬菜的需求也向多样化、优质化方向发展,讲安全、讲营养、讲保健的消费时尚正在成为人们的第一需要,成为市场消费的主流。但目前无极县的设施蔬菜生产90%以上是“一家一户”式的生产方式,一个生产单元种植规模多在3~5亩,由此所带来的问题:第一,生产标准难推行,生产记录制度难落地,难以做到优质优价;第二,由于“一家一户”生产方式系自然人生产,没有市场主体,质量追溯体系难以建立;第三,在农业投入品使用上,虽然基本杜绝了高毒、高残留、禁限用农药的使用,质量安全事故发生率越来越低,但在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把控上仍有失控问题,农残检测超标现象仍然普遍存在;第四,“一家一户”式的生产方式难以推行“水肥一体化”、生态防控等现代设施农业技术,科技贡献率较低。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一家一户”式的生产方式已与现代社会讲安全、重质量的新形势不相适应,必须要在规模化、园区化生产上找出路。

1.2 规模化设施蔬菜园区普遍效益低下。为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近几年,无极县陆续建设了几个设施蔬菜生产园区,但效益普遍低下,存在赚钱难问题,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生产成本高。租地资金多在每亩1 200元左右,雇工多在100~120元/天,老板除去生产投入和租地、人工费用之后才能赚钱,而“一家一户”式的生产赚的辛苦钱、挣的工钱,规模化园区与“一家一户”式的生产进行市场竞争必然败北;另一方面是规模化园区土地利用率普遍较低。实际蔬菜种植率多在40%以下,换言之是2.5亩耕地种1亩菜,规模化蔬菜园区经营举步维艰。现代社会讲安全、重质量的社会需求需要改变设施蔬菜“一家一户”式的生产方式,大力推行规模化、园区化的生产方式,但现实是园区化生产方式效益低,这已成为当前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一大瓶颈。

1.3 极端天气现象增多、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呈多发态势,设施蔬菜抗灾能力差。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受冬季雾霾影响,无极县设施蔬菜普遍遭受过重创,受到了许多“毁灭性打击”,冬季果菜几乎是平均三年受重创一次:1996年、1999年、2002~2003年、2006年、2009年、2012~2015年,这些年份的设施蔬菜冬季果菜几乎没有收成,2016年1月份城东设施蔬菜黄瓜定植,大部农户安苗在3次以上,使黄瓜上市推迟了1个月左右,致使相当一部分农户在冬季已不敢生产果菜类,被迫改种油麦、生菜等叶菜类,高端设施生产低端产品,导致“大材小用”。同时,极端恶劣天气和病虫危害更使部分园区受灾巨大。2016年7月19日突降暴雨,使无极县广源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514亩日光温室全部进水,突发涝灾,使刚刚定植的西红柿全部淹死,损失超百万,2017年有些日光温室西红柿发生病毒病,导致“全军覆灭”,损失极大。2021年从10月份开始连续阴雨天气,一些蔬菜因为被雨水浸泡出现烂根、烂心损伤,产量明显下降。

1.4 土地制约设施蔬菜产业的发展。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以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为基础,按照省市要求和统一部署,2019年无极县已经完成了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两区”的建档立卡、上图入库。随着“两区”的划定,粮菜争地矛盾将日渐显现,设施蔬菜规模势必呈逐步压减的趋势。另外,无极县设施蔬菜产业以日光温室为主导,要求土地走向必须是东西向,南北走向土地建温室必须要调整土地,现在解决这个问题已是难上加难,设施蔬菜老区新发展温室已没有太大的空间。

2 无极县设施蔬菜发展对策

2.1 采取设施蔬菜发展新模式,解决零散管理和超规模管理的问题。设施蔬菜的发展可以采取“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新模式,公司或者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农户提供多方面的服务,从建棚、种苗、用肥、病虫害防控等的技术指导到对接大型商超的统一销售,农户只需要在农技人员的帮助下做好田间管理,这样既可以解决“一家一户”式生产方式的落后问题,又避免了“规模化、园区化”生产方式造成的效益低下。

2.2 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减少不利天气对设施蔬菜生产的影响。最近几年的雾霾、阴雨、暴风雪等灾害天气的发生,使一些有丰富种植经验的老菜农已经有了防范意识,对于一些没有经验的菜农,农业部门应该加大灾害天气防范措施的宣传和指导,提高其防灾减灾的意识,最大程度的减少不利天气对设施蔬菜生产造成的影响。在日光温室蔬菜管理过程中,要注意查看天气预报,在冻害到来之前,要提前喷抗寒剂,加盖适宜厚度的保温覆盖物,在不影响透光的情况下,可在温室内加挂一层保温幕,有条件的可采用热风炉或电热风临时补温;在遭遇持续雾霾天气时,应该加强光照管理[1]。这样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使菜农有信心应对极端天气,减少损失,提高设施蔬菜的产量和质量。

2.3 设施用地合理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2019年12月,自然资源部联合农业农村部出台了《关于设施农业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与以往最大的不同在于允许设施农业使用一般耕地,且不用落实占补平衡,也不需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2]。这一规定为解决设施农业用地短缺的问题提供了政策支持,为发展设施蔬菜的重大利好。有关部门应依据此文件对设施蔬菜用地进行合理布局,提高土地使用率,便于菜农在自己的责任田发展设施蔬菜,同时,应积极协调解决粮菜争地矛盾,确需占用耕地的,也应避免滥占优质耕地,通过工程、技术等措施,在不破坏农田耕作层的前提下,帮助菜农适度发展设施蔬菜产业。

猜你喜欢

规模化设施园区
益林中草药 初现规模化
轻简小农机解决设施蔬菜大问题
待疫散云开,来园区赴一场春的修行
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徽省园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若干举措
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孔学堂 纯粹的国学园区
发展规模化养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
设施农业文摘
同步阅读理解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