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组织路线的演进逻辑与新时代的创新发展
——国家治理的视角

2022-11-18

社会主义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组织路线政党中国共产党

郭 方

一、问题提出

在政党政治学中,组织之于政党就相当于骨骼之于人体,具有重要地位,“无论是何种政党,无论政党回应何种诉求,它们首先是组织,因而组织分析必须在其他的分析视角之前”1[意]安格鲁·帕尼比昂科:《政党:组织与权力》,周建勇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13年版,序言ⅩⅦ、第58页。。更重要的是,政党组织的演化具有路径依赖特征,“政党的诸组织特征更多地依赖其历史,即依赖于组织是如何起源、如何巩固的,胜于依赖其他因素”2[意]安格鲁·帕尼比昂科:《政党:组织与权力》,周建勇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13年版,序言ⅩⅦ、第58页。。从这个角度来说,要理解一个政党的组织运行逻辑,首先需要回顾其发展历史。

组织起来是中国共产党自创立以来始终关心和推进的问题。建党至今,中国共产党已经发展成为拥有480多万个党组织和95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这一发展成果与坚持正确的组织路线密不可分。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严密党的组织体系,着力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干部队伍”3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1年07月02日。。《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历史决议》)也指出:“党历来强调,全党必须做到理想信念坚定。组织体系严密、纪律规矩严明。”4《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日报》,2021年11月17日。

虽然组织路线在党的六大就被提出,但直到2018年7月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才首次系统阐述和概括党的组织路线。在这个背景下,从2018年开始,理论界关于中国共产党组织路线的讨论开始增多,相关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中国共产党组织路线的历史发展。譬如,刘红凛就提出组织路线经历了建党初期、革命时期、新中国成立以后和新时代四个阶段。1刘红凛:《党的组织路线的百年历史演进与时代要求》,载于《思想理论教育》2020年第11期。柳宝军则把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建设分为组织创立与发展期、党的组织建设整合调适期、党的组织形态优化完善期和党的组织体系全面强化期四个阶段。2柳宝军:《中国共产党组织建设的百年实践及其基本经验》,载于《探索》2021年第3期。戴俊剑和张振提出中国共产党组织路线的百年演进主要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科学建党、坚持制度建设、坚持组织工作和组织体系建设相结合等基本经验。3戴俊剑、张振:《中国共产党组织路线的百年演进及其基本经验》,载于《广西社会科学》2021年第8期。二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组织路线的实践特征。刘仓对新时代党的组织建设进行了梳理,指出组织建设主要集中在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健全和完善党的组织体系、改革和完善干部队伍建设制度、健全党内组织生活制度等四个方面。4刘仓:《新时代党的组织建设的发展及其新动向》,载于《人民论坛》2020年第33期。何虎生认为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在实践中具有一脉相承性、全面系统性、整体联动性和全局指导性四个显著特征。5何虎生:《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四大显著特征》,载于《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1年第3期。三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组织路线的发展路径。譬如,陈家刚从制度理念、制度变革、制度协同和制度执行力的角度探讨了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制度支撑体系。6陈家刚:《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实践价值及制度支撑》,载于《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21年第4期。韩强和李剑提出在贯彻组织路线过程中要正确处理组织路线和其他路线的关系,形成制度机制合力,把组织路线贯穿到党的建设的全过程。7韩强、李剑:《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科学内涵与实践路径》,载于《党政研究》2020年第5期。

上述这些研究为我们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组织路线的发展逻辑和走向奠定了基础,但也存在拓展空间。从中国共产党组织路线的发展看,不同历史时期组织路线的发展实际上所处的时代尤其是与当时中国共产党以及国家治理所面临的主要任务高度契合。从这个角度来说,国家治理可以成为理解中国共产党组织路线发展的一种视角。据此,本文尝试从国家治理发展的视角,寻找中国共产党组织路线的发展逻辑,分析党的组织路线在当前中国国家治理中扮演的角色,同时对组织建设驱动国家治理的发展路径进行讨论。

二、国家治理与中国共产党组织路线的内在关联

马克思认为,人天生是社会性的动物。人的存在就是社会存在,对他者的认知,就构成人们的基本认同。8林尚立:《现代国家认同建构的政治逻辑》,载于《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第8期。政党认同就是指人们对政党的认可与服从,它反映的是社会人与政党的基本关系。在这个意义上,政党是“一个社会政治团体,是一个基于特定阶级基础、有共同信念(纲领)和章程、为实现某种目的(比如促进多数人的或国家的福祉)而采取联合行动的群众政治组织。”9陈明明:《在革命与现代化之间——关于党治国家的一个观察与讨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256页。

政党实现上述目的建立在获得政治权力的基础上,这使得政党在一般情况下都受到权力逻辑的支配,由此塑造了政党的两面性。权力逻辑要求政党对国家治理产生实质性影响进而塑造组织自主性,而社会属性则要求其与社会建立有机互动的关系。但自主性必须服从社会性,没有社会性的政党不可能持续持有政治权力,这决定了政党在追求自主性的同时需要主动强化自身的社会属性,保持政党的社会性。政党对自主性的追求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使用政治权力决定了政党必须通过科层组织形式在国家治理中发挥作用,但一旦缺乏周期性的进出机制,政党就可能需要借由等级化的科层方式实现自身的官僚化。10陈明明:《作为一种政治形态的政党-国家及其对中国国家建设的意义》,载于《江苏社会科学》2015年第2期。因此,一个政党要规避官僚化问题,就需要通过组织路线来进行自我调适和更新。11孙会岩:《中国共产党组织路线发展的历史逻辑与时代价值》,载于《探索》2021年第4期。由此,组织路线就成为影响政党掌握或参与国家政权的重要因素。

《辞海》对路线和政党的关系进行过阐述,认为路线是政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依托的根本准则。从词源上看,组织路线由组织和路线构成。对于一个以掌握或参与国家政权的政党而言,路线包括了思想、政治、组织和群众等若干组成部分。本文认为,广义的组织路线主要是指政党的组织建设所遵循的基本方针和行为准则。当政党得以掌握或参与国家政权时,组织路线就会通过政党的组织体系、组织制度和干部队伍三个变量影响国家治理绩效。列宁曾指出,“建设国家”的关键在于“能干的干部”,否则“一切命令和决定”都不过是“废纸而已”。1《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403页。

组织路线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更为重要。早期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已经明确指出:“组织是最重要的武器。”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499页。虽然早期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使用组织路线这一概念,但其讨论实际上已经涉及到组织路线的核心内容。譬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无产阶级政党创建初期就明确指出,同盟的组织机构“由支部、区部、总区部、中央委员会和代表大会构成”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36页。。在领导俄国革命过程中,列宁也曾明确强调组织的重要性:“无产阶级在争取政权的斗争中,除了组织,没有别的武器”4《列宁专题文集·论无产阶级政党》,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58、130-131页。。在这个基础上,列宁进一步强调了各级组织作为整体的重要性,“为了保证党内团结,为了保证党的工作集中化,还需要有组织上的统一,而这种统一在一个已经多少超出了家庭式小组范围的党里面,如果没有正式规定的党章,没有少数服从多数,没有部分服从整体,那是不可想象的”5《列宁专题文集·论无产阶级政党》,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58、130-131页。,并将这一组织原则概括为民主集中制。

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组织路线和组织建设更为紧迫。其一,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国家治理体系中处在领导位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掌舵者,其组织建设的水平会直接影响国家治理的绩效水平。其二,中国国家治理已经进入到新阶段,中国共产党面对的社会基础发生了很大变化,反过来党的组织体系设置也要适应这种变化,并通过不断调适实现对转型的引领。这一点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方面体现的最为明显,与对社会的强力整合同步,中国共产党的组织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都建立了党的基层组织。这种变化一方面强化了中国共产党的动员能力,但也在较短的时间内导致政党的规模急剧扩大。

三、国家治理转型与中国共产党组织路线的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6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11页。。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始终注重自身的组织建设。中国共产党自创建时就特别强调组织建设的重要性,这在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创建历史中体现的尤为明显,其对组织路线的理解和实践经历了两次发展。第一次发展是在建党时明确了组织建设和党员组织入党问题,其成果是在党的纲领中提出“凡有党员五人以上的地方,应成立委员会”7《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2页。。1925年召开的四大会议强调“组织问题为吾党生存和发展之一个最重要的问题”8《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258页。,其直接成果是在新党章中将党的组织体系拓展为“四级”9本书编委会:《中国共产党历次党章汇编(1921-2017)》,中国方正出版社2019年版,第78页。,即中央委员会、省委员会、市或县委员会、区委员会以及支持干事会。10刘付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重要论述探析》,载于《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第二个发展是在大革命失败后,为了应对当时党组织遭受的重创,1928年党的六大通过了《组织问题决议案提纲》《中国共产党组织决议案草案》和《关于组织问题草案之决议》文件,首次提出了组织路线概念,指出过去党的组织工作面临的一个挑战是“没有建立全党由上至下的明确的,坚定的组织路线”11《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4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443页。。此后,1929年召开的古田会议再次讨论了党的组织路线问题。应该看到,虽然此时党提出了组织路线概念,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作出明确概括,路线内涵不清晰。12齐卫平:《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研究:政党组织化与组织路线化》,载于《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20年第6期。

应当说,在建党之初,中国共产党对革命斗争的认识还处在初步发展和探索阶段。到了20世纪30年代,尤其是遵义会议后,中国共产党对革命斗争的理论认识逐步定型。在此背景下,有关组织路线的理论认识也开始呈现出“中国化”发展趋势。在这个过程中,党的组织路线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确定了“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干部标准和路线。如1938年召开的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就提出要建立与党的政治路线相适应的组织路线。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同志就干部评价问题提出了总体思路:“不但要看干部的一时一事,而且要看干部的全部历史和全部工作”1《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27页。。二是组织路线的内涵得到了进一步拓展。抗日战争后,中国共产党在各个抗日根据地建立了组织,但由于各根据地的边界和区划经常变动,各类基层党组织的关系没有明确,组织结构也没有统一。在此背景下,1942年中共中央出台了《关于统一抗日根据地党的领导及调整各组织间关系的决定》,明确了基层组织间关系,尤其是与党中央的关系。在此基础上,1945年召开的党的七大对组织路线的定位进行了进一步明确,指出组织路线就是“党的领导骨干和党内党外广大群众密切结合的路线,就是指导方法上的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路线”2《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2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403页。。这一阶段党对组织路线的理解还是比较模糊的,其基本特点就是把组织路线和干部路线、群众路线放在一起讨论。当然,从七大通过的新党章表述看,党对干部标准和基层组织等问题的理解和表述已经开始明显进入到中国化阶段,这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组织路线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如何推动现代化建设成为当时中国国家治理的重中之重。推动现代化建设需要专业干部这个条件作为支撑。正是在这个背景下,组织路线主要通过“干部路线”来呈现,并一直持续到改革开放前。这一阶段作为组织路线的干部路线建设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建设,其核心是建立“又红又专”的干部队伍。1949年中共中央组织部颁发的《关于干部鉴定工作的规定》明确提出了选拔干部时要注重政治品质和业务能力相结合的思路。到了1957年党的八届三中全会召开,毛泽东则明确提出“我们各行各业的干部都要努力精通技术和业务,使自己成为内行,又红又专”3《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09页。。二是对党的各级组织体系进行健全完善。具体表现为各级政府开始建立党的组织机构,同时在科教文卫和企业中建立党组织,这一举措使得党的组织体系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拓展目标。可以说,新中国成立以来,用人标准建设与现代化建设是高度相关的,用人的目的也是为了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文革期间,党的组织建设工作受到严重干扰,组织路线偏离了正轨。虽然党的组织路线在后期经历了曲折,但总体上为改革开放后的组织路线重新发展奠定了基础。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国家治理的核心议题开始转向常态化体制机制的重塑。在此背景下,通过中国共产党的制度化运行为国家治理常态化发展提供保障就成为改革开放后的重要工作。与之相适应,中国共产党的组织路线也开始走向制度化,组织路线与国家治理的相关性再次被确认。1979年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座谈会明确提出了组织工作服务于国家现代化工作的思路,“会议确定党在新时期的组织路线主要内容是,使党的组织工作、干部工作促进并确保四个现代化的实现。”4王定毅:《党的组织路线的历史发展进程》,载于《四川党的建设》2019年第6期。邓小平在此后的论述也明确指出:“中国的稳定,四个现代化的实现,要有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5《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93页。进入到改革开放后,党的组织路线迎来了飞跃式发展。改革开放之初组织路线的发展主要体现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建设目标的提出,并将这一目标写进了党章。这一表述一直延续到党的十九大通过的新党章。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社会主义的发展进入到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全面启动,党的组织路线建设进入新阶段。其一,为了有力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为此,党中央出台的一系列涉及到干部队伍考核、交流和班子建设的重要文件和法规,其中一个代表性节点是2002年出台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其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国有企业党建也被提上议程。1997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的通知》明确了党组织在国有企业中的政治地位。其三,随着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建立,基层党组织的建设重要性日益凸显。1994年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通知》,提出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1997年召开的党的十五大进一步提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的十六大后,党的组织路线建设在组织和制度等方面取得了发展。组织方面,党中央明确提出推进学习型、服务型和创新型党组织建设。制度方面,这一时期明确提出了“实行党代表会代表任期制”。

梳理党的组织路线建设的历史可以看到,组织路线建设进程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家治理高度联系在一起,国家治理的转型为党的组织建设提供了方向和空间,而党的组织路线建设则为中国的国家治理转型提供了组织保障和内在动力。从演进趋势看,党的组织路线建设已经从革命时期和建国初期以干部路线为核心,转向改革开放后更加注重组织路线的程序性和制度性内容建设,组织制度建设和基层党组织建设在党的组织路线建设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

四、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征程中的组织路线新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发展目标。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在此背景下,党中央进一步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建设任务。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进程中,党的组织路线和组织建设经历了跨越式发展。

首先,党对组织路线的理论认识进一步提升。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全局提出了“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并对其内涵进行了科学阐释,即“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着力聚集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组织保证”1《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 切实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 全党努力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人民日报》,2018年07月05日。。这是自中国共产党建立以来,第一次对党的组织路线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工作布局、目标任务和价值取向等内容进行系统界定。

其次,建立了制度化的组织体系。所谓组织体系,就是指政党组织机构、上下级关系和意志执行系统的整体构造。2齐卫平:《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研究:政党组织化与组织路线化》,载于《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20年第6期。目前改革后党的组织体系包括三个层级:一是中央和国家机关,二是地方党委,三是基层党组织,“这是世界上任何其他政党都不具有的强大优势”3习近平:《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 不断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载于《求是》2020年第15期。。在这个基础上,党中央在各个领域尤其是基层党组织领域开展了持续性的组织建设。有研究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97.1%和96.5%的社区党组织得到完善优化,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等问题得到解决。4全国党建研究会课题组:《深刻理解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载于《党建研究》2020年第8期。

最后,围绕三级组织体系开展制度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围绕三个组织层级开展了大量的制度建设。第一,集中清理了一批与当下组织建设不相适应的党内法规制度,新颁布和修订了诸如《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工作条例》等一系列有关组织建设的规章制度。第二,针对基层组织的制度化建设,出台了《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组织法规制度。第三,将党的组织建设纳入到国家治理体系中,其标志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党的组织制度建设写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中。第四,针对组织路线建设出台了《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条例》。该条例对组织工作进行了具体细化。

2021年5月22日,中共中央发布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条例》明确提出“推进党的组织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提高党的组织工作质量”的工作目标。从国家治理现代化视角看,组织路线作为中国共产党党内建设的重要内容,其建设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换言之,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中国共产党的组织路线作为保障。面向未来,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推进党的组织建设,需要坚持四个方向。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根本原则。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国家治理中处在核心位置,对国家治理的全面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为本质的特征,也是组织路线驱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本前提。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党的组织路线是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的。……党的历史表明,什么时候坚持正确的组织路线,党的组织就蓬勃发展,党的事业就顺利推进;什么时候组织路线发生偏差,党的组织就遭到破坏,党的事业就出现挫折”1新华社:《习近平强调:贯彻落实好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 不断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载于《党的生活(黑龙江)》2020年第7期。。可以说,组织路线既是保证政治路线的组织基础,又服务于政治路线,只有维护党的政治领导,组织路线才能有效推进,这是新时代贯彻党的组织路线的首要原则,决定着组织建设的推进空间。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基础上,还必须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根本前提和本质要求,使之贯彻落实于组织建设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

系统优化党的组织体系建设是发展关键。拥有严密的组织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最为鲜明的特征和优势所在。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组织体系建设始终就没有停歇过。组织体系建设的目标是要在实现三级组织体系和党员个体各司其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政治引领国家治理的作用。从国家治理的角度来说,就是要通过三级组织体系,实现中央和地方、国家和社会两组关系的平衡,进而实现治理统一性和治理灵活性的有机统一。由此出发,系统优化组织体系建设是新时代贯彻落实党的组织路线的关键;而要实现系统优化目标,就需要进一步发挥三级组织体系的各自优势,充分释放组织能动性。此外,在三级组织体系中,党的基层组织体系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如何通过基层党组织建设实现党的中央组织对社会和市场的引领性发展目标成为新时代组织建设的重要问题。这就涉及到对既有的治理制度和体系进行改革完善,使基层党组织对基层治理的引领作用空间更大。

推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是重点任务。任何一个政党的发展都离不开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的支撑。中国共产党要推动中国国家治理走向现代化,就需要建设一支强大的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这是新时代贯彻组织路线的重点任务。建设一支强大的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一方面要在观念上继续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为新时代推动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了根本标准。未来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动态、立体的干部评价考核机制,对干部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考察。另一方面,要实现人才队伍的不断扩大。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都探讨了人才队伍建设问题,提出“人才是第一资源”等科学论断。2021年11月,党的《历史决议》明确了新时代好干部标准与选拔干部人才的依据,要求“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2《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日报》,2021年11月17日。。未来需要通过政策工具创新,进一步拓宽人才发现渠道,充分释放人才活力,改进人才工作的评价体系,使各方面人才最大程度地参与到国家治理现代化工作中来。

不断推进制度创新是发展基础。在政党政治学中,一个政党的稳定性和凝聚性在很大程度上就表现为政党内部制度建设的水平。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贯彻组织路线,实现组织路线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驱动作用,离不开持续性的制度创新。持续性的制度创新既提高中国共产党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也能够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实践提供新的空间。不断推进制度创新,首先需要处理好党内制度创新的体系化和集成化问题,要实现党内组织制度改革完善的合力,提升制度创新的整体性效应。此外,还需要处理好党内制度创新和国家治理制度创新的关系。随着中国共产党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逐步走向深入,党内制度创新对国家治理的驱动作用日益显现,国家治理制度创新与党内制度创新的关系日益紧密,二者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可以实现有机衔接和深度融合。

五、结语

通过对组织路线的回顾,可以看到,组织路线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推进自身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武器,更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在治国理政实践中所依赖的方法。从国家治理的角度来理解和审视组织路线,就需要将当前中国国家治理所面临的任务和挑战与组织路线放在一起。由此出发,可以看到组织路线所具备的功能就不仅仅停留在党内,还可以辐射到党外,成为影响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进一步来说,中国国家治理制度决定了政党逻辑需要成为理解经验现象的核心视角。如果说当下中国的国家治理始终面临着有效治理与一统体制的内在张力困境,那么中国共产党推进的组织建设则可以成为应对一统体制(形式合法性)与有效治理(实质合法性)张力的调适机制。这种调适功能主要集中在中央与地方和国家与社会两个维度上。从中央与地方来说,中国共产党的三级组织体系更具有扁平组织的运行优势,可以减少纵向组织间的运行摩擦,并提高信息自下而上传递的效率,从而为发挥中央与地方两个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条件。从国家与社会的角度来说,基层党组织的拓展使得党作为一个整体组织具有与社会紧密互动的可能性,借助于党的权威地位和资源整合优势,基层党组织成为国家引领社会的主要载体,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就具备了内生动力和外部条件支持。

猜你喜欢

组织路线政党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巴西主要政党党的标志概观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准确理解组织路线的科学内涵
扎实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我省书写新时代组织工作壮美画卷
坚持组织工作路线的辩证法
国内外关于政党类型学的研究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