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厚译与薄译视角的视听作品《山海情》对外译介研究

2022-11-17谭兴

关键词:山海情英双语山海

谭兴

(贺州学院 外国语学院,广西 贺州 542899)

引言

媒介融合新时代视听翻译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当下译制片的观众数量远超翻译文学作品的读者数量,影视翻译对社会的影响也决不在文学翻译之下[1]。探讨中国视听作品在英语世界译介的新模式和途径,能够助推中国文化的传播、讲好中国故事和坚定文化自信。2021年上映的扶贫电视剧《山海情》(Minning Town)在国内获得一致好评,随后被翻译成英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逐步传播和推广到海外。

对《山海情》的学术研究热潮随之兴起。首先,关于《山海情》主旋律的意识形态研究占据重要阵地,聂辰席(2021)从国家制度、人民期许、团队敬业角度剖析该剧成功的必然性[2]。同时,对该剧进行纯视听语言的研究也颇为丰硕。如武丹丹(2021)以《山海情》为例探讨扶贫题材电视剧创作中在主体塑造、叙事构建、精神传达三个层面处理好国家叙事之“大”与个体表达之“小”二者间的平衡关系[3];杨立平(2021)从牵引观众感悟大时代与关注小人物、艺术呈现的乡土情表达和时代正剧的本色创制等方面评析了《山海情》创作特色[4];岳宗胜(2021)从影像表达、创新叙事与价值书写等角度讨论了该剧创作的成功之处[5]。另外,不少学者从影视传播学角度探讨该剧的成功亦不容忽视,有从逆向流动的主体、社会治理与发展传播学分析《山海情》的社会功能[6],也有论及《山海情》为代表性的文艺作品中地方形象的建构与传播[7]。然而,因《山海情》英文版的推出在时间上要晚于国内的方言版和普通话版,对其翻译的学术探讨,尤其从厚译和薄译视角考察其在海外传播与推广的文章尚未见刊。鉴于此,从厚译和薄译视角研究《山海情》在海外译介的新路向,从内因与外因、微观与宏观等层面的厚译及薄译进行分析,为中国视听作品对外译介与传播脱离种种窠臼、讲好中国故事提供有益参考。

一、厚译与薄译理论概述

厚译(thick translation),由美国学者阿皮亚(Appiah K.A.)提出[8],此概念源于美国人类学家格尔茨(Cliford Geertz)提出的“深度描写”(thick description)[9]。自从该理论被引入国内,thick translation在学术界也被翻译为厚翻译、厚重翻译、丰厚翻译、深度翻译等,从其译名的多样性可以窥探出此方面的研究甚众,只是该术语的统一性有待确定。从术语翻译的简洁性角度考虑,偏向于“厚译”这个表达。厚译主要是一种理念与策略,同时也蕴含着尊重差异的翻译行为规范。阿皮亚同时指出,在翻译的意义移植或转换过程中,源语言中诸多内容,言语具体所指和文化背景在目标语言中是缺失的,因此无法用目标语言准确表述源语言的内容和意义[8]。为此,要准确地传递意义,又使目标读者不至于在源语文化中迷失,只有采用“厚译”,即厚语境化(thicker contextualization)的方法。这种翻译往往通过注释、疏解、说明等非常规性手段,以便将所译对象置于丰富的语言文化语境中。

根据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存在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厚译的研究也逆向引发学者对“薄译”的思考[10]。国内已有不少学者涉猎,如周领顺、强卉提出用连续统的眼光来看待“厚译”,并尝试对其进行反思[11]。这种视角在某种程度上也恰恰表明厚译的相对性,同时也预设“薄译”的客观存在。源语读者和译语读者之间的语境视差可视为“瘦身翻译”存在的根据,即源语读者的语境视野小于译语读者。这就像源语采用英文创作的文本被回译成汉语的时候,由于汉语读者比英语原著独著更了解相应的历史人文,所以薄译就成为一种较为合理的选择。许渊冲也曾提及“厚译”相对应的是“浅译”,但他认为“厚译”超越了原文的信息结构,“浅译”则没有。学者许渊冲明确提出,薄译(thin translation)的概念,认为薄译指采取回译、省略、精简、概括化等翻译技巧对原文中冗余信息进行适度删减和提炼的翻译理念[12]。

合而观之,影响翻译厚薄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翻译内部因素,同时也有翻译外部因素,有翻译的微观层面,也有宏观层面。但前人对于厚译和薄译的考察主要围绕文学作品,尤其是典籍方面,而对于媒介融合新时代的视听作品,尤其是影视剧的探讨鲜有触及。

通常来说,普通文本只是通过视觉的单一渠道传递信息,而视听作品通过视觉和听觉同时传递信息,因此视听作品翻译和传统意义上的普通文本翻译就有所不同。进行视听作品的翻译时,需要考虑视觉、听觉、言语、非言语等各方面排列组合的传播通道毋庸置疑,这四个方面因素导致《山海情》在对外翻译与传播过程中面临较大的障碍与困难。为了达到将《山海情》的视觉和听觉、语言和非语言通道信息得以顺利传递给海外的观众这一既定目标,《山海情》的海外传播就必须借助一定的翻译策略或方法使之目标得以达成,而对于《山海情》整部电视剧的汉英双语字幕版和英文配音译制版,厚译和薄译贯穿始终,且较为显著。而且无论从内因还是外因、微观还是宏观方面都体现着中国视听作品对外翻译与传播中的厚译和薄译策略。

二、基于厚译视角的《山海情》对外译介分析

循着《山海情》言语听觉通道、非言语听觉通道、言语视觉通道、非言语视觉通道厚译的踪迹,分别从内因和外因、微观和宏观层面分类进行详细探析。从影响翻译厚译的内因和外因来看,前者关乎语码转换和意义再现,后者则与社会问题相关联。

(一)内因层面的厚译

表1是吊庄移民办主任张树成在即将要去党校学习之前与马得福的一段对话,此处比较巧妙地交代了整个剧情较为重要的背景知识,其英文翻译值得仔细考量。

表1 《山海情》内因层面厚译举隅

先看扶贫话语的例子,一个是“实施东西协作扶贫”,汉英双语字幕版通过增加源语文本里隐含的“战略”strategy这个词进行了厚译,而英文配音译制版没有这样的“深加工”。另一个较为突显的句子有如“把福建和宁夏确定为对口关系”,汉英双语字幕版阐释性地意译为Fujian will support Ningxia in its poverty alleviation efforts,回译为汉语则是“福建将对宁夏的扶贫工作予以支援”,这就可以很明显地甄别出厚译。英文配音译制版直译为Fujian and Ningxia both shall be counterparts,不厚也不薄。另外,这里尤需指出的是,“闽宁村”在汉英双语字幕版中处理为Min-Ning Village,将其划归为厚译仅仅是一个细节,就是把Min和Ning用中划线连接起来,且Ning的首字母大写。其实,在后面闽宁村发展成闽宁镇之后,按照专有名词的译写规则,“闽宁”应该为Minning,这里的一个细微不同,可以见得译者是明察秋毫,从而在译语也彰显了该主题词的发展历程。而英文配音译制版直接把容易让英文观众产生误会的“村”改译成了town,也是为了减轻观众的理解难度而进行的灵活处理,是一种不易觉察的“厚译”。

(二)外因层面的厚译

从前面例子可以看出汉英双语字幕版和英文配音译制版之间的对白翻译不尽相同,二者之间采取的翻译策略和方法都大相径庭。除了语言对白,其实在非语言声道和视觉通道也有很大不同,英文配音译制版在很多画面和镜头进行了重新剪辑,这种有针对性的编译可以管窥我国视听作品外译传播的良苦用心。

图1中,白麦苗和其他打工女孩们第一次去海边玩,英文版保留了她们在车上播放张惠妹歌曲《姊妹》的片段,且在音乐声中,一个航拍镜头交代了打工女孩们在下车之后赤脚跑着奔向大海,在海边嬉戏玩水的画面。图2中,秋红在其它女孩欢快的玩耍中陷入沉思,当其它女孩都问她怎么回事时,秋红表达了对家乡、对女儿的思念。而增补回来的情节共2分30秒,这些画面更好的映衬了该剧的主题,也即亲情联系着远在家乡的山和近在咫尺的海,这种重新剪辑更好的渲染了气氛,传达出来自戈壁滩的人们对海滩尤其是对“水”的向往,点缀了电视剧标题《山海情》。而汉英双语字幕版的画面直接从车上音乐响起之前跳跃至这些打工女孩坐在海滩唱歌,删掉此重要情节之后画面不够连贯,给观众有略显唐突的感觉。诚然,此处英文配音版与汉英双语字幕版相比而言可以称之为编译,重新找回汉英双语字幕版删掉的内容,体现出制作方泉州电视台和菲中电视台对情节的把握,为了照顾或满足目标语观众的对该剧内容发展的更多需求而做的灵活编译处理,有深度有厚度。从泉州电视台来说是补增了整个福建或“海”的戏份。

图1 《山海情》外因层面厚译片段之一

图2 《山海情》外因层面厚译片段之二

(三)微观层面的厚译

基于视听所传达的内容,字幕可以分为对话字幕、信息字幕、特效字幕等。其中,信息字幕与视频内容密切相关,但很多时候与该视听材料的音频内容却不关联,比如旁注性、说明性、引导性字幕,人名、片名、主创团队及成员、演职人员、合作伙伴,招牌、书信、路牌或画面内屏幕显示内容等。但若删除这类字幕,很可能影响到受众对视频内容的解读。此外,该类字幕可能在屏幕中的任何一个位置出现。英文配音译制版的《山海情》中对信息字幕的处理可算是官方视听外译传播的一个新的大胆尝试。

可以看到,图3画面是村口土坯墙上用石灰书写的“涌泉村”村名,图4画面是“海吉县干沟乡涌泉村村民委员会”它们可以称作为路牌或标识语,汉英双语字幕版对此没有任何处理,而英文配音译制版在该路牌或标识语旁边添加了解释性的字幕“Yongquan Village”和“Village Committee of Yongquan Village,Gangou Township,Haiji County”,这一人性化操作使得观众不会错漏视听作品实时画面中的重要信息。这种信息字幕早就得到网络字幕组翻译的重视,有代表性的譬如英剧《神探夏洛克》(Sherlock)和美剧《权力的游戏》(Game of Thrones),甚至还根据标识语出现的场景制作了带有艺术设计感的信息字幕翻译。但是在国产影视剧的对外译介中,尤其是官方推出的海外版极为少见。《山海情》的此举不愧为一个大胆的尝试,打破了影视翻译瞬时性和无注性的禁锢,为观众对剧情的欣赏和理解开辟和串接了新的语言和视觉新通道。

图3 《山海情》微观层面厚译画面之一

图4 《山海情》微观层面厚译画面之二

(四)宏观层面的厚译

电视剧《山海情》入选国家广播电视总局“2021年度优秀海外传播作品”且位列首席。其原声方言版、普通话配音版、汉英双语字幕版和英文配音译制版都是精心制作。借用翻译理论家雅各布逊(Jacobson)的翻译三分说,在《山海情》原声方言版的基础上制作普通话配音版属于语内翻译[13]。接下来,继续在普通话配音版的基础上制作了汉英双语字幕版和英文配音译制版则属于语际翻译。而汉英双语字幕版和英文配音译制版制作完成之后,为提高《山海情》在海外的宣传和影响力,You Tube平台的热播剧场通过制作特色海报、追剧日历和头像等方式在众多海外社交平台进行预热,尤其是每一集的视频封面做了专门的处理,以中国红为主题色,给目标观众形成一种视觉的冲击与代入。泉州电视台和菲中电视台通过举办“百年风华——视听共享”2021菲律宾•中国福建(泉州)电视周活动暨电视剧《山海情》在菲播出启动仪式。总之,这些都是从语言到非语言在听觉和视觉层面信息传递的再度升华,也就是符际翻译。从宏观来说,从原声方言版到普通话配音版,再从普通话配音版到汉英双语字幕版,再到最后的英文配音译制版,翻译可谓是层层递进,其充分体现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和地方各部门对该剧的重视,也就从实践上铸就了该剧的层层厚译。

三、基于薄译视角的《山海情》对外译介分析

循着《山海情》言语听觉通道、非言语听觉通道、言语视觉通道、非言语视觉通道薄译的踪迹,分别从内因和外因、微观和宏观层面分类进行详细探析。

(一)内因层面的薄译

如表2所示,下面的场景是通过吊庄移民办艰辛的努力,村里终于装上了电灯,张树成很高兴地请马得福去吃当地有名的特产滩羊肉。

表2 《山海情》内因层面薄译举隅

对话中的滩羊肉其实具有浓厚的地方文化特色,是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之一。滩羊肉质鲜嫩,不膻不腥,肥瘦均匀,富有营养,是羊肉中的珍品。但是在汉英双语字幕版里除了“最有名的”英语译文里省略了程度副词“最”对应英文词most,还有“滩羊”仅仅译成羊肉的泛称mutton,西北风味荡然无存,也没办法引起英文观众的联想和共情。“动手动手”则是指的手抓羊肉,不管南北,都有吃羊肉的习惯,尤其是北方人。对于手抓羊肉来说,选用的材料就特别重要,只有用宁夏滩羊肉为原材料,手抓羊肉才会地道,因为只有生长在该地的散养羊,它的肉质味道是其他地域的羊所无法媲美的,简简单单的水煮羊肉就能完完全全体现羊肉的鲜美。无论是汉英双语字幕版的“Let’s get started.”还是英文配音译制版的“Go on,dig in.”都没有体现出这里的灵魂词“手抓”,也即该场景的翻译在语码转换和意义再现上都体现出内因层面的薄译。其实,这里可以尝试根据实际场景,灵活地处理为Let’s get hand-grabbed或Be finger-licking,至少与“手”产生了关联。

(二)外因层面的薄译

“种植双孢菇”是《山海情》里科技扶贫的一个重要情节,但是村民之前都不敢冒险,当看到马得宝棚里种出来的蘑菇在农贸市场上卖出了好价钱,从福建来闽宁村教村民种蘑菇的农林专家凌一农趁机发动全村人一起种菇,给村民答疑解惑时由方言和普通话谐音引发的幽默场面,见表3。

表3 《山海情》外因层面薄译举隅

该场景是“拴[shuān]”和“怂[sǒng]”的谐音梗。“怂”这个词原是西北方言特有的常用方言,是比较流行的损人话语。但是,“怂”也不全部都是损人的意思,有时候反而表达了一种更加亲切的意思,这当中感情色彩比较复杂。所以村民之间喜欢用这样的字眼相互插科打诨,而作为从福建远道而来的凌一农教授不明就里,加上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被村民借用来开玩笑。可以看到这里的翻译,汉英双语字幕版和英文配音译制版不尽相同,甚至进行了不同的人物接茬编排,但二者都对这种地方特色浓厚的幽默话语的英语译文进行了轻薄化处理,全然没有了笑点。

这是由人名谐音引发的一个对话,由此可以延伸到本剧中带有浓厚西北方言特色的其他人名,如马喊水、李水花、水旺、马秋水等,以及地名,如干沟乡、涌泉村、苦水村、玉泉营等。所有的这些人名和地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突显水资源在当地的稀缺和当地村民对水资源的渴望。而译成英文,仅仅是按照汉英转写规则对这些专有名词拼读出来,完全丧失其中的深厚寓意,薄得只剩下读音了。

(三)微观层面的薄译

吊庄移民办主任马得福去到村里的小学去找白崇礼老师,向他借用教室来召开一个动员村民去福建打工的宣传会,见表4。

表4 《山海情》微观层面薄译举隅

此处“挂职的陈县长”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特色扶贫话语。挂职干部是扶贫攻坚时期的一种特殊团体,他们深入基层一线,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坚持摸清底数、因户施策,谋好政策落地、项目衔接、资金筹集,以带领当地贫困群众实现脱贫致富。而这里的汉英双语字幕版和英文配音译制版都是薄译处理,简化为了Mr.Chen,只字不提“挂职”,也没有任何官职称谓。再看后面的“宣传动员会”,汉英双语字幕版给出了“动员”的英文表达mobiliazation,省略了“宣传”,而英文配音译制把“宣传动员”四个字全都不译,只是给出了“会”的对应表达meeting。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后面的“支教”,这是中国的一项支援落后地区乡镇中小学校的教育和教学管理工作的宏伟工程,也被称为扶贫支教。这里将该词英译为send teacher,这两个英文单词很难传达出“支教”这一有着国家战略的政策和措施。因此,建议可以结合上下文,将其翻译为and will implement the Teacher Support Policy here,关于支教,已有官方的英文表达为teacher support,而这里为了更加明确,可以在后面增添一个policy,表明它是一项政策或措施。

(四)宏观层面的薄译

影视剧名称是其主题的高度凝练,对其翻译的考察则应以宏观的视角来看。汉英双语字幕版和英文配音译制版都把该剧的名称“山海情”变通地转化为Minning Town,这是一个典型的薄译处理方式。“山”在电视剧里代表宁夏回族自治区,“海”代表福建省,由于历史与地理因素等方面的原因,中国大部分地区,交通不便的多山地区欠发达,而沿海地区走在改革开放大发展的前列,最后一个“情”将二者紧密联系起来,是福建对口支援宁夏,国家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一大政方针的鲜明体现。回归到该电视剧,这个“情”字对主题的意义重大。总而言之,该名称涉及多方面的因素。但该电视剧名称的英语译文Minning Town,其中Minning只是“闽宁”两个汉字的音译(transliteration),而“闽”是福建省的简称,“宁”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简称。最初的“闽宁村”是福建帮扶宁夏脱贫的标杆项目,后来逐步发展成“闽宁镇”。但是,即使英文翻译在后面加上Town也只能算是音义兼顾(sound-meaning combination translation)。简而言之,Minning Town只涉及单方面元素,即电视剧故事发生的主要地点,这让英语观众看不出福建人民在扶贫工作中对宁夏人民的竭力帮助,难以体会山海情深,无法从剧名感受整部电视剧的内容和寓意。

四、结语

在融媒体时代,观众接触和欣赏视听作品的方式有了非常大的变化,从原本的院线电影和电视台连续剧为主的阵地逐步转向个人计算机和移动终端为主的网络平台。传播方式和途径的变化必定会带来翻译策略和方法的不同。新时期中国视听作品的对外传播,无论是言语听觉通道的角色对话、场景旁白,还是言语视觉通道的原配字幕以及屏幕上各种符号标记,无论是非言语听觉通道的歌曲、环境声响及特殊配乐效果,还是非言语视觉通道的取景构图及镜头运作(翻译人员无法更改,但可以做出选择)等等,都要摆脱陈旧的桎梏,灵活运用厚译和薄译,以新形式的译写来发动网络平台观影热情,包括弹幕的互动效应、表情包的娱乐化引导、影评补偿观众的意犹未尽等,从而最终提升口碑效应,最终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

视听作品的对外翻译与传播,曲高和寡不是目的,而引起海外观众的共情,受其喜闻乐见、接地气的译制才是终极目标。中国目前还没有字幕翻译和配音翻译的行业规范,在参照欧美相关行业规范的前提下,可大胆探索适合媒介融合新时代的字幕翻译和配音译制的新范式。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厚译是其艰难历程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达成途径。通过考察《山海情》的汉英双语字幕版和英文配音译制版可知,它是辩证应用厚译和薄译策略的成功验证。实践证明,厚译是应对视听作品对外翻译和传播过程中出现的文化缺省和文化冲突,最大限度再现源语文化和思想的有效策略。

猜你喜欢

山海情英双语山海
丝路•山海
《山海涧》
《山海情》:所愿隔山海,山海亦可平
土味《山海情》凭什么热度不减?
好看的“扶贫剧”不止《山海情》
《山海情》,“土到掉渣”的爆款
中英双语阅读 金银岛
中英双语阅读 柳林风声
中英双语阅读 呼啸山庄
中英双语阅读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