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生活事件对中老年结直肠息肉患者健康促进方式的影响
2022-11-17孙昌阳郭亚如郭盛滕
孙昌阳,郭亚如,郭盛滕,李 丹
(滨州医学院护理学院,山东 滨州 256603)
结直肠息肉是一种消化系统常见的疾病,由结肠黏膜上皮及黏膜下腺体局限性增生并向表面腔内突起的一种良性隆起性病变,研究发现结直肠息肉有一定的癌变风险,尤其腺瘤性息肉为直接与结直肠癌相关的癌前病变[1]。结直肠息肉的发生与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有密切相关性[2],结直肠息肉危险因素影响结直肠息肉及结直肠癌发生发展[3]。如果能充分认识结直肠息肉患者生活方式存在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改善高危人群生活方式,对于控制结直肠息肉及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调查中老年结直肠息肉患者健康促进方式现状,并分析早期生活事件对中老年结直肠息肉患者健康促进方式的影响及其他相关影响因素,旨在为阻断“癌前病变-癌变”途径、制订结直肠息肉和结直肠癌防治措施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入住青岛市某三甲医院176例中老年肠息肉患者进行调查,其中男79例,女97例,年龄为(53.10±8.24)岁。纳入标准:①结直肠息肉患者;②年龄41~70岁,有自理能力,无残疾;③知情,同意参加本研究。发放问卷220份,共回收有效问卷176份,有效回收率为80.00%。本次研究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
1.2方法:研究工具:①一般资料调查表。自行设计,包括体重指数、性别、年龄、婚姻、教育程度、职业、个人月收入、自感肠道病情严重度等。 ②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PLP-ⅡR)。采用曹文君等汉化的量表[4],包括人际关系、健康职责、自我实现、营养、运动锻炼及压力的处理6个维度,共52个条目,采用4级评分,按照“从不、有时、经常、总是”分别计1~4分。得分越高表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越好。依据单项均分可将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分为三个水平:低等水平(1~2分)、中等水平(2~3分)、高等水平(3~4分)。本研究中量表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53~0.838。③负性生活事件量表。采用刘贤臣等编制的生活事件量表(ASLEC)[5],评定中老年肠息肉患者早期所经历的负性生活事件,采用5级评分,按照“没有影响、轻度影响、中度影响、重度影响、极度影响”分别计1~5分。分数的高低反映负性事件对被试者的影响程度。本研究中量表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0.683~0.845。
2 结果
2.1中老年结直肠息肉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得分情况: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总得分为(123.35±12.33),各维度按得分率排序分别为自我实现、健康职责、人际关系、营养、压力的处理、运动锻炼,见表1。
表1 中老年结直肠息肉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得分
2.2中老年结直肠息肉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低等水平条目得分情况: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52个条目中,共有14个条目得分为低等水平(≤2分),得分均数范围为1.15~1.96分,得分低等水平条目主要隶属于“运动锻炼”“营养”“压力的处理”维度,见表2。
表2 中老年结直肠息肉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低等水平条目得分情况(n=176)
2.3中老年结直肠息肉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总分比较:不同年龄阶段、婚姻状况、教育程度、体重指数中老年结直肠息肉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统计学差异的项目,见表3。
表3 中老年结直肠息肉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总分比较(n=176)
2.4早期负性生活事件与中老年结直肠息肉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相关性:早期负性生活事件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r=-0.392)及人际关系(r=-0.294)、营养(r=-0.266)、健康职责(r=-0.299)、运动锻炼(r=-0.271)、自我实现(r=-0.324)均呈负相关(均P<0.01),与压力的处理(r=-0.131)无相关性(P>0.05)。
2.5中老年结直肠息肉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将中老年结直肠息肉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总得分作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职业、受教育程度、个人月收入、体重指数分级、自感肠道病情严重度、早期负性生活事件经历评分作为自变量,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α入=0.05,α出=0.10)进行多因素分析。多元线性逐步回归结果表明:早期负性生活事件经历、个人月收入、性别、职业(亚变量公司职员)4个变量进入回归模型。F=19.127,P=0.000,说明拟合的方程具有统计学意义,决定系数R2=0.456,说明自变量可解释健康促进生活方式45.6%的变异量。见表4。
表4 中老年结直肠息肉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n=176)
3 讨论
3.1中老年结直肠息肉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现状: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是个体为了维持或增进健康的层次,以达到自我实现与自我满足所采取的一种自发性、多层次的行为和感知,包括健康促进与健康保护行为两部分。本研究结果显示,中老年肠息肉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处于一般水平,其中“运动锻炼”维度排序最低;排序较低的条目主要隶属于“运动锻炼”“营养”“压力的处理”维度。有相关研究中也显示肛肠疾病患者对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均衡饮食”和“运动锻炼”缺乏重视[6]。结肠癌大多由结肠息肉演化而来,如果能在此过程采取适当措施阻止其演化过程对于降低结肠癌的发生率有重要意义[7]。另有研究提出发展为结直肠癌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有年龄、家族史和环境因素,其中两个环境风险因素为高脂饮食和缺少运动锻炼[8]。相关Meta分析及多研究显示,运动锻炼无论对男性还是对女性发展为结直肠癌都是有益的保护因素,相关机制主要为运动可以增强免疫功能、降低胃肠道转运时间、减少全身和肠道炎性反应、改善代谢、降低血液中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等[9]。另有研究也显示,社会心理因素和慢性胃肠道疾病的发生以及进展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10]。亚太结直肠筛查评分系统[11]把年龄作为结直肠癌和进展期腺瘤高风险人群的筛查项目,结直肠腺瘤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因此,中老年人肠息肉患者应尤其重视结直肠癌及腺瘤的防治,重视健康饮食、运动锻炼、情绪管理等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以期通过预防进一步控制结直肠息肉的发生发展。
3.2中老年结直肠息肉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影响因素:本研究结果显示,早期负性生活事件经历评分、性别、职业(哑变量公司职员)四个变量进入回归模型,提示早期负性生活事件经历、性别、职业(公司职员)为中老年结直肠息肉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影响因素。
3.2.1早期负性生活事件经历:目前认为社会心理因素是通过脑原-肠轴的相互关系在肠道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作用,即通过脑原-肠轴的调节作用,引起肠道疾病患者的肠道感知、运动感知和分泌的改变,从而产生各种症状[12]。早期负性生活事件系指个体出生早年所经历的不良生活事件,如童年被忽视、丧失亲人、受虐待、生活环境恶劣、物质滥用、贫穷等。Parker等的研究[13]发现青少年时期负性生活事件经历与肠易激综合征的肠道症状严重程度及压力应对密切相关。Biggs等研究[14]结果显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童年负性生活经历与功能性胃肠病的发生直接关联,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但尚未看到早期负性生活事件与肠息肉的相关研究。本研究结果提示,早期负性生活事件可能通过影响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而影响肠道功能,下一步将探索早期负性生活事件对肠道功能及肠道疾病的影响机制,从而进行人群早期干预,以保护肠道功能。
3.2.2性别、收入、职业:本研究中发现中老年结直肠息肉患者中女性的健康生活方式得分低于男性。相关研究显示女性肠道疾病的患病率似乎更高,可能由于激素或者免疫功能有关[15]。Kristen等在基础实验中曾提出通过运动干预对于改善雌性小鼠的肠息肉进展和炎性反应发展要优于雄性小鼠[16]。建议女性也应维持良好的生活方式,锻炼身体,增强身体免疫力。收入、职业(公司职员)也对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有影响,收入高的中老年结直肠息肉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得分较低,可能与收入高、平日较为繁忙、压力大,忽视健康生活方式有关。本研究建议收入高的人群及公司职员放慢生活节奏,应注意运动、饮食、减少与有效应对压力。
综上,随着年龄增加,生理功能逐渐减退,肠道功能日益减弱,中老年结直肠息肉患者应尤其重视结直肠癌防治,早期负性生活事件可能通过影响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而影响肠道功能,应重视早期心理干预、健康饮食、坚持锻炼、情绪管理等,防治结肠息肉进一步发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