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手术后抗生素治疗对患者肠道细菌移位和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2022-11-17郭文博
郭文博
(佳木斯市中心医院普外一科,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当前胃肠手术的成功率越来越高,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但胃肠手术依然为一种创伤性手术,肠道黏膜的结构和功能在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受到严重损伤,导致肠道细菌移位和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诱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1-2]。特别是肠道作为人体的消化器官,在维持人体正常营养中发挥重要作用,肠道细菌移位和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可导致机体出现严重感染、休克等症状,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3-4]。有研究显示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导致肠道细菌移位是严重创伤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加强早期预防具有重要价值[5]。肠道细菌移位和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状态可以通过肠黏膜的通透性来反映,可通过检测当肠屏障受损时,通透性增高,可通过检测血清中二胺氧化酶(DAO)、内毒素(ET)、D-乳酸(D-Lac)含量进行判定[6-8]。克洛己新干混悬剂为一种抗生素,也是一种包含头孢克洛和盐酸溴己新的复方制剂,主治因敏感菌导致的呼吸道感染伴有痰液不易咯出症状。克洛己新干混悬剂中头孢克洛可帮助机体杀菌,可一定程度上改变肠道菌群结构。胃肠手术后克洛己新干混悬剂治疗对患者肠道细菌移位和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9月~2021年3月在佳木斯市中心医院完成胃肠手术的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克洛己新组与头孢克洛组各37例,两组患者的手术类型、手术方法、性别、年龄、术中出血量、体重指数(BMI)、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顺利完成胃肠手术;患者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年龄18~75岁;术中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心、肺、肝、肾等脏器功能均在正常范围;均未行脾切除术。排除标准:妊娠或哺乳期妇女;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术前使用抗生素治疗的患者;术后病情危重需要进行重症监护的患者;合并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临床资料与围手术指标缺乏者。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治疗方法:头孢克洛组:术后给予头孢克洛治疗,口服头孢克洛(礼来苏州制药有限公司)20 mg,3次/d;克洛己新组:术后给予克洛己新干混悬剂治疗,口服克洛己新干混悬剂(江苏正大清江制药有限公司)20 mg,3次/d。两组连续治疗14 d。
1.3观察指标:①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切口感染、腹腔感染、静脉血栓、肠道痉挛等并发症情况。②在治疗前后抽取患者的空腹静脉血2~3 ml,2 000 r/min离心5 min,取上清,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DA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检测试剂盒购自大连赛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鲎试剂盒检测ET、D-Lac含量(检测试剂盒购自大连赛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③观察、记录两组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进普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0统计学软件进行t检验与χ2检验。
2 结果
2.1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克洛己新组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进普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头孢克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2.2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克洛己新组治疗期间的切口感染、腹腔感染、静脉血栓、肠道痉挛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头孢克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n=37]
2.3两组血清DAO、TNF-α含量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血清DAO、TNF-α含量低于治疗前(P<0.05);且克洛己新组低于头孢克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DAO、TNF-α含量变化情况比较
2.4两组血清ET、D-Lac含量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血清ET、D-Lac含量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克洛己新组低于头孢克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ET、D-Lac含量变化比较
3 讨论
胃肠疾病是临床上重要疾病类型之一,具有病情复杂、手术创伤大等特点,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特别是严重创伤、手术应激及肠道局部组织损伤后,肠黏膜通透性增高,肠黏膜屏障功能受到损害,细菌和内毒素可从损伤肠黏膜进入组织和血液中,发生细菌内毒素移位,导致炎性因子的大量释放[9]。同时进入血液循环中的细菌和内毒素可作用于肠黏膜,导致肠黏膜通透性继续增高,进一步加重肠黏膜屏障受损程度,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为此在术后进行抗生素治疗[10]。本研究表明胃肠手术后克洛己新干混悬剂的应用能够促进患者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从机制上分析,克洛己新干混悬剂是一种包含头孢克洛与盐酸溴己新的复方制剂,口服后能迅速被患者肠道吸收。头孢克洛属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可抗数种革兰阴性、革兰阳性菌,其以阻断细胞壁合成的方式,抑制细菌的生长,因此头孢克洛常用于链球菌导致的感染性等疾病的治疗。盐酸溴己新直接作用于患者的支气管腺体,通过对糖蛋白合成的抑制,辅助黏液分泌细胞中溶菌酶的产生及释放,达到溶解黏痰、促进患者康复的目的[11]。
很多胃肠手术患者在术后可伴随有肠黏膜屏障损伤,其发生与肠道细菌存在相关性。TNF-α为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炎性因子,也是反映机体肠道细菌移位和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指标,具有检测重复性好、快速、准确的特点[12-13]。抑制TNF-α的表达可抑制中性粒细胞在缺血后的肠聚集,减轻肠缺血再灌注损伤。DAO为具有高度活性的细胞内酶,也存在于人类和哺乳动物的肠黏膜皮绒毛细胞的胞浆中[14]。DAO活性是反映小肠黏膜结构和功能的较为理想的指标,与绒毛高度和黏膜细胞的核酸和蛋白质合成密切相关[15]。当肠黏膜细胞受损时,TNF-α与DAO由胞内释放入血,血清中TNF-α与DAO含量的增加,可说明其肠道黏膜损伤程度[16]。肠黏膜屏障主要由物理屏障、生物屏障、化学屏障、免疫障碍等组成,特别是相关免疫活性物质构成的免疫屏障发挥着中重要的作用。ET是革兰阴性细菌的细胞壁中的一种成分,血清中ET主要来自肠道里面内毒素的吸收,可反映肠黏膜通透性改变,也可反映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严重程度。D-Lac是肠道多种细菌发酵时产生的代谢产物,当肠屏障破坏时,D-Lac吸收增加,使得血液中D-Lac水平升高[17]。本研究表明胃肠手术后克洛己新干混悬剂治疗能改善患者的肠道细菌移位和肠黏膜屏障功能。从机制上分析,克洛己新干混悬剂的生物利用度可达90.0%,达峰时间为0.56 h,8 h内用药量的75.0%左右以原形经尿液的方式排出患者体内。克洛己新干混悬剂能够减少内毒素穿过肠黏膜屏障进入血液循环,从而对肠黏膜起到一定保护作用,能抑制肠道细菌移位。但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未对不同手术类型的患者进行分组分析,也未进行细菌学培养分析,将在后续研究中探讨。
综上所述,胃肠手术后克洛己新干混悬剂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肠道细菌移位和肠黏膜屏障功能,促进患者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