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血糖指标水平

2022-11-17郭俊豪

吉林医学 2022年11期
关键词:白内障炎性视力

郭俊豪

(韶关爱尔眼科医院,广东 韶关 512026)

糖尿病(DM)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长期高血糖可以导致全身各系统发生慢性损害及功能障碍[1]。DM眼底病变是其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可导致青光眼、白内障及眼球运动障碍等症状[2]。糖尿病性白内障(DC)是在高血糖的刺激下,患者晶状体出现不同程度的混浊,引发视力受损,严重时致盲。 DC是DM患者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DM患者人数的增加,DC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有研究[3-4]显示,DC患者的血糖水平与白内障病情严重程度存在正相关的关系。本研究观察DC患者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3月~2018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为观察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18周岁;②符合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且并发白内障者;③无其他系统严重疾病。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眼部疾病者;②不愿参与本项研究者。根据标准共纳入研究对象100例,男52例,女48例,年龄55~80岁,平均(68.83±5.12)岁,病程1~10年,平均(6.23±1.08)年;对照组为单纯白内障者,纳入标准:年龄≥18周岁,经相关检查确诊为白内障者,无糖尿病等其他基础疾病者,根据标准共纳入100例,男50例,女50例,年龄54~83岁,平均(68.85±4.98)岁。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且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1.2研究方法:患者过夜禁食10 h后,在次日清晨8点抽取静脉血2 ml,3 500 r/min离心15 min,分离上层血清,置于-20℃冰箱待测。于患者的角膜缘内 1 mm 实施前房穿刺(25号注射器)抽取房水 0.1 ml,置于-20℃冰箱待测。使用美敦力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检测患者FBG、HbA1c水平。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并计算HOMA-IR,计算公式:HOMA-IR=FINS×(FBG/22.5)。使用ELISA方法测定人房水和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 ELISA 试剂盒购自Sigma-Aldrich公司。所有操作步骤均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3评价指标:观察两组FPG、HbA1c、HOMA-IR、炎性因子和视力相关指标的差异,分析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FPG、HbA1c、HOMA-IR水平与炎性因子和视力相关指标的相关性。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5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FPG、HbA1c、HOMA-IR水平与炎性因子和视力相关指标的相关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FPG、HbA1c、HOMA-IR水平的比较:观察组FPG、HbA1c、HOMA-IR水平分别为(6.87±1.21)mmol/L、(8.17±2.05)%、2.84±0.86,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826、-14.552、-16.474,P<0.001)。见表1。

表1 两组FPG、HbA1c、HOMA-IR水平比较

2.2两组患者视力相关指标比较:观察组的视力为0.22±0.09,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眼压为(20.95±3.57)mmHg,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2。

表2 两组视力相关指标比较

2.3两组细胞因子水平比较:观察组的IL-6、IGF-1、VEGF水平分别为(50.35±4.68)pg/ml、(20.27±3.26)ng/ml、(85.29±8.25)ng/L,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579、-47.309、-66.349,均P<0.001)。见表3。

表3 两组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2.4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FPG、HbA1c、HOMA-IR与炎性因子和视力的相关性: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的FPG、HbA1c、HOMA-IR水平与视力负相关,与眼压、IL-6、IGF-1、VEGF水平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FPG、HbA1c、HOMA-IR与炎性因子和视力相关指标(r值)

3 讨论

DM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伴有因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异常[4-5]。其中2型DM是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分泌不足[6]。DM可诱发多种并发症。DR是DM眼部并发症之一,是导致DM患者失明最常见的原因。DR对视神经的损害往往是不可逆的,病变进展过程中,可诱发白内障等严重并发症。随着DM的患病率逐步上升,DC的发病比例也在不断增加。DC确切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显示,遗传因素,代谢紊乱,氧化应激,神经营养因子缺乏,免疫因素等均在DC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7]。DC若不能及时治疗可能会有致盲的风险,因此对DC要及时诊断和预防。

有研究[8]显示,DC患者的血糖水平与白内障病情严重程度存在正相关的关系。临床上判断体内血糖水平情况,主要通过对HOMA-IR和HbA1c指标的监测。本研究结果与金虎吉等研究[9]结果相一致,表明血糖波动是糖尿病性白内障产生及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的FPG、HbA1c、HOMA-IR水平与视力负相关,与眼压水平正相关(P<0.05),表明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的FPG、HbA1c、HOMA-IR水平与患者的视力、眼压水平密切相关。

研究[10]显示,炎性反应和白内障疾病关系密切。李娜等研究[11]表示,细胞内氧化应激及炎性反应在DC发展过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正常状况下,人体内氧自由基与抗氧化防御系统处于动态平衡,当机体发生感染或损伤时,大量炎性因子释放,氧化应激可诱导神经元DNA、蛋白质及脂质损害,组织机体的正常信号转导。临床上关于胰岛功能指标和血清中各炎性因子、细胞因子的研究较少,IL-6是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具有调节免疫应答、急性期反应及造血功能。研究[12]显示,IL-6在炎性反应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IGF-1是一种在分子结构上与胰岛素类似的多肽类蛋白物质。IGF-1主要在肝脏中合成与表达,它可以促进机体有丝分裂,参与机体的新陈代谢等多种代谢途径。研究[13]显示,晶体前面到赤道部上皮,存在 IGF-1 的结合配体, IGF-1 参与晶状体的发育。VEGF是高度保守的同源二聚体糖蛋白,是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的肝素结合生长因子,可在体内诱导血管新生[14]。有研究[15]显示,白内障合并T2DM患者房水中VEGF水平升高。IGF-1通过激活VEGE,活化蛋白激酶,促进机体新生血管的生成,参与机体糖尿病的发生。本研究说明,当患者体内的血糖水平升高后, 房水中IL-6、IGF-1、VEGF水平也相应发生变化,进一步证实了IL-6、IGF-1、VEGF是促进胰岛素抵抗的重要炎性因子。提示糖尿病性白内障血糖波动与氧化应激损伤密切相关,氧化应激参与了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发生和发展,对于机体的糖代谢有重要影响,但是具体的机制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的FPG、HbA1c、HOMA-IR水平较高,且与患者的视力、眼压和炎性因子水平密切相关。建议加强上述指标的临床监测,从而有效预防并控制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发生、发展。

猜你喜欢

白内障炎性视力
上午给眼睛“充电”或可改善视力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观察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疗效
保护视力等
好奇:20/20视力到底是什么?
有些白内障还需多病同治
视力测试
炎性因子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