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特派员制度下的科技兴农路径研究综述
2022-11-17赵银丽葛志军
赵银丽 葛志军
(1.宁夏大学,宁夏 银川 750002;2.宁夏科技特派员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宁夏 银川 750002)
1999年,福建省南平市选派225名科技人才到农村生产一线,切实解决基层农业科技服务不足问题,科技特派员制度由此发端。2019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周年作出重要指示,为科技特派员制度的深入推行提供了根本遵循[1]。科技兴农战略作为农业发展一项重要战略,深入农村发展各个角落,科技兴农内涵丰富,为了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大力实施创新驱动,但无论科学技术水平提升如何,农业科技成果推广还存在许多障碍[2],科技特派员作为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抓手,深入思考科技特派员制度下科技兴农实践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1 农业技术创新理论综述
张学军(2006)认为,如果要实现经济效益增长,就需要科学技术成果转化,科学技术成果转化离不开科学技术推广,而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效益并不是传统的科技创新[3]。Association of David Tilman等(2011)认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离不开高校与科研院所,高校与科研机构将研发的新技术、成果转移给其他机构团体,从而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发展。”国外文献研究表明,发现农业科技发展的关键在于充分践行生产力提高的准则,并提高农业生产技术,革新生物改良技术,转变农业的生产方式,真正实现农产品的优质管理、高效栽培等,可以通过产业的协同来不断实现产业的升级和转型,另有研究发现,可以将种植业与生态养殖业结合起来,加强农产品的深加工工作,建立良好的产业链条,也可以大胆创新,成立农业科技联合产业园,并改善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将农业从传统向现代化转变,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农民收入相应提高[4]。
西奥多·W·舒尔茨是美国经济学家,其著作《改造传统农业》中提到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性,他认为,传统农业不能对经济增长作出贡献的原因在于新的生产要素投资率过低,这些生产要素不是土地土壤、温度、水分等因素造成差别因素,而是物质资本,以及农民水平造成的差别,农民作为人力资本的要素之一,农民能力水平影响农业生产因素。西奥多·W·舒尔茨在《经济增长与农业》中提到,“农业现代化离不开现代技术,需要投入现代农业要素,从而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5]。”
科技兴农战略,是指我国于1989年提出的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农业的一种战略措施,其主旨是为通过科技推动我国农村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科技兴农一方面可以提升农民业务水平,让农民获取农业专业知识,学习新的农业生产技术,提升农业竞争力。另一方面,让科技接地气,科技兴农是农业技术攻关、农业技术研发的重要渠道。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有助于实现农业、农村和农民三位一体同步发展的模式[6]。其后,科学技术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科技特派员制度起源与发展
1999年,福建省南平市党委和政府为了探索解决新时期的“三农”问题,在科技干部交流制度上进行了一项创新和实践,科技特派员制度应运而生。科技特派员在利用其科技专长推广农业技术方面走在前列,为资源匮乏的农村带来技术和人力资本,从而促进农村发展,带动农民增收。
国家和地方通过选派有一定科技专业理论,有一定工作经验以及管理能力的专家教授等高学历的知识分子,深入农村一线,工作在农村、服务于农业,与农户打成一片,朝夕相处,日积月累,从而推广新农业技术,带动农民增收。从广义上讲,科技特派员是将科技、信息、人才、管理、资金等现代生产要素导入农业一线进行创业或服务的个人和法人。通过政府引导、市场驱动,各类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和法人单位整合科技等社会资源,深入农村基层、农业一线,与农民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开展农业社会化科技服务,推进三产融合,产业化、品牌化发展,全链条增值的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张雅光(2019)提出,受城乡“二元结构”影响,我国农村发展落后,农民收入低,农业发展脆弱。这一系列“三农”问题成为我国城乡融合发展主要制约因素。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唯有如此,才能推进城镇化,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如何把握约束农业农村发展突出问题,进一步明确重点,破解重大难题是当务之急[7]。科技特派员制度发展历程如表1所示。
表1 科技特派员制度发展历程
3 以需求为导向的科技兴农运行模式
随着农业科技创新发展,以及农业多种发展模式兴起,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科技特派员作为连接科技与农业的桥梁,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有力提升农业生产力,带动农业发展,提高了农业技术水平,示范和推广农业科技成果,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因此,坚持科技特派员制度,是科技兴农的重要手段。
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以来,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受到三方面因素影响:一是受政策制度影响,科技特派员制度受政策制度影响较大,不同地方的政策实施内容也不相同。二是农业生产具有风险性,科技特派员服务的是农业,而农业生产风险大,回报周期长,实际执行中,存在不确定性。三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不高,在科技特派员服务过程中,农民对于先进农业技术的学习能力有待提高。
贺岚(2020)在科技特派员制度的科技兴农运行逻辑中提出科技特派员制度下的“科研人员+合作社+小农户”等三种模式路径显现了科技和产业带动的双重效应[8]。晏育伟等(2020)提出科技特派员在乡村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9]。林芳菲(2022)在科技特派员制度下科技兴农运行模式中总结高校科技特派员的运行模式,通过跨学科组合科技特派团或小组,从宽泛的服务领域到服务主体的产业集群[10]。曾维忠等(2010)通过研究高校、科研院所农业技术推广人员,采用Probit模型评估各因素对农业科研人员技术推广参与度的影响,得出农业科研人员技术推广的参与度受到个人、科研特征、制度特征因素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11]。丁太顺(2011)围绕科技特派员制度这一主体,深入研究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内涵,认为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路径[12]。萧子扬等(2020)以科技特派员期刊作为研究主题,通过CiteSpace可视化文献分析软件,从科技特派员制度、内涵、存在不足总结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时期,要继续坚持科技特派员制度,从而更好地助推我国乡村振兴[13]。
依托科技兴农的经济效益提升,从而实现农业经济收入增长。通过政策引导,从小农户需求出发,如丁珮琪等(2020)研究小农户的需求与政策是否相适应,从而充分发挥科技对农业溢出效应,通过农户组织方式变化,政策供给同步变化,从而带动农户增收[14]。科技特派员作为科技兴农的重要力量,小农户作为科技特派员服务农业发展的主要对象,正是从农民实际出发,通过政策引导,以需求为导向,跟进提供相应的科技服务,提高小农户的农业知识水平和技术水平,从而带动农民增收。
4 科技特派员制度下科技兴农实践
对于科技兴农的路径和实现机制,科技特派员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有效实现科技成果推广,冯楚建(2017)认为科技在农业农村发展过程中,植入科技创新发展理念,改变传统闭塞发展理念,将科技要素融入农业农村生产生活之中,从根本上解决农业不发达地区理念,从而为助力乡村振兴提供科技支撑和创新动力。此外,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作用,以科技为支撑,科技创新要素、先进管理理念,科技成果创新技术,牢牢树立利益共同体理念,构建鼓励和支持引导科技特派员、农民共同参与科技兴农的机制[15]。倪添灵(2020)通过对福州科技特派员、企业开展实地走访调研,在科技特派员制度下提出科技创新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建议,他认为,要持续推进构建科技特派员团队服务体系,进一步规范科技特派员对象服务范围。鼓励科技特派员到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任职兼职。加大科技特派员的培训交流,及时吸取新经验,加以示范推广[16]。还有研究从贫困治理的角度出发,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乡村振兴成为当下农业发展方向,而随着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兴农模式也随之相应改变。换言之,就是改变了过去的要素投入模式,通过将人才人力资本、科学技术、品牌效应等各种要素投入乡村振兴中,从而形成科技与产业规模,带动农业发展效应。
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以来,全国有84.56万名科技特派员长期活跃在基层、农业一线,开展科技服务活动,领办创办1.15万家企业或合作社,平均每年转化示范2.62万项先进适用技术,直接服务6 500万农民。表2反映出5个省份在科技特派员制度下实施科技兴农取得的成效。
表2 5个省份科技特派员实施科技兴农实践
在科技特派员制度完善建议方面,郑巧銮(2021)在完善农村科技特派员制度策略方面提出完善农业推广,奠定制度法律基础;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在政策倾斜方面,提升科技特派员待遇,建立创业补偿机制,激励农村科技特派员,职业化特派员不同分类科技特派员提出五方面建议[17]。在科技特派员制度下,如何实施科技人才与农业科技成果技术推广,提升科技兴农效用最大化方面,有研究提出:一方面从科研人员在科技兴农方面取得经济社会效益来说,张建功等(2020)通过耦合度理论分析出,企业科技特派员项目经费与企业资金投入的耦合协调度最好,团队与企业人力资源的耦合协调度次之,战略在耦合过程中的功效值最低。这说明科技特派员仍有很大空间提升农业服务技术水平[18]。因此,要将科技特派员绩效考核纳入科技兴农助力成果,从而提升科技特派员服务积极性。黄安胜等(2020)采用熵值法,以科研项目实施情况、形成的受益服务区数量、为农服务情况、技术成果推广示范情况和扶贫情况为绩效评价指标,建立了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的综合绩效评价体系[19],通过建立科技特派员开展科技兴农服务指标体系,实施绩效考核,反向促进科技特派员加大对服务区开展服务。此外,有利于服务区农户定向提出需求,针对性地开展农业服务。另一方面,刘建峰等(2020)在政府和市场层面建立了新型农业企业和农村科技人员的有效交流机制,并纳入了规模化、产业化等绩效评价机制,包括建立省级农业科研机构、县级科技人员和科技平台,以及鼓励建立省、县、乡三级政府纵向扩展,从而支持农民在村庄中实现农业资源整合[20]。
5 结语
综上所述,农业发展离不开农业科技投入,农村科技人才不足制约着我国农业现代化、农村经济发展。因此,更应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
科技的核心因素是人。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也明确提出,“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支撑”。宋泽等(2021)在探索农业科技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出了创新性论述,鼓励相关的科研单位进行农业技术转化的推广。科技特派员运行模式直接关系到农业农村生产服务质量和技术成果转化[21]。
因此,正确认识科技特派员制度下科技兴农的重要意义,科学遴选科技特派员,加强教育培训,加快先进实用技术集成创新与推广应用,从而实现运行模式的完善与创新。要改变传统模式,就需要打破现有状态,依托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技术,让有丰富经验、娴熟技术的科技人才加入农业农村队伍,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作用,将论文写在大地上,继续做好农业技术推广,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切实为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基础,真正打破农村“科技荒”的困境[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