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骨科患者的心理护理及疼痛干预研究
2022-11-17陈丽红郑逢博李爱华
陈丽红 郑逢博 李爱华
(山东淄博沂源县人民医院 山东 淄博 256100)
前言:在骨科疾病诊治阶段,常包含创伤骨科相关病症,如肌肉拉伤、肌腱损伤、骨折、脱位等,这些疾病具有一定的突发性特征,且对患者造成的痛苦较大,一旦不及时前往医院接受治疗,很容易影响患者的行走能力。在临床治疗中,常见疗法包含手术疗法、药物疗法以及按摩推拿疗法等,每种疗法都较为有效。然而,与疗效以及患者疼痛情况有着至关重要作用的事项为护理质量。护士作为患者治疗以及休养期间的主要接触者,他们的护理态度、护理行为都会与患者的心态、疼痛程度产生密切关联。如若护士可以深度结合患者心理感受给予护理服务,继而从某种程度上巩固疗效。常规护理中多关注患者的生理健康。而心理护理以患者心理健康为主导,参照患者疼痛感变化情况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整体护理水准,有利于患者及早完成早期康复训练任务[1]。对于患者生活质量、心理健康以及肢体运动能力的恢复均能带来积极影响。相比下,心理护理可行性更强,患者可在此种护理环境下拥有较强的依从性。本文于本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的患者中,随机选取82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82例患者为样本,对照组41例,性别:男/女=23/18,26岁~42岁,平均年龄(40.47±2.47)岁,自患者受伤至入院诊治的间隔时间均在1h-3h以内,平均病程(2.54±0.38)h。观察组41例,性别:男/女=21/20,24岁~45岁年龄(40.53±1.45)岁,平均病程(2.32±0.43)h。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患者经骨科临床医师检查诊断后确诊属于创伤骨科治疗范围;(2)患者及其家属已在知情同意书以及手术通知书上签名;(3)患者均按时接受手术治疗;(4)本院伦委会组织已对此次研究数据及其研究结论给予支持认可;(5)患者在护理期间具备基础沟通与理解能力。
排除标准:(1)合并恶性肿瘤以及急危重症疾病者;(2)肢体残疾或先天性骨骼畸形者;(3)精神疾病或者患有抑郁症、狂躁症患者;(4)中途意外离世或者退出此次研究活动者;(5)肝肾发育先天不全或重度高血压、糖尿病患者。
1.3 方法
1.3.1 调查方法
在本次开展的研究活动中,对照组的41例创伤骨科患者依照常规护理措施享受护理服务,包括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在患者出现疼痛剧烈情况,依照医嘱为其抓取止痛药、及时解答患者对于诊治流程的不解问题等。
而观察组中的41例患者以疼痛干预联合心理护理对策为主,护理细节如下:
第一,心理护理。此组从事护理工作的护士先行对患者的病情、年龄进行评估,而后在不同时间段为其给予针对性心理指导。例如针对本组患者中较为年轻的患者(35岁以下),可以根据患者的情绪变化情况以及性格特征,建立协调的护患关系。考虑到此部分患者抗压能力差且存在依赖感。因此,护士应主动与之交流,包含利用年轻人的话题转移患者注意力,或者深入分析患者出现恐慌、焦虑的具体原因,之后随时与其聊天,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上获取患者的信任,确保患者能够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的安排[2]。于创伤前,护士应在患者初次入院时,面带微笑,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对待病人,既要为其介绍洗漱间、热水房等设施的分布位置,又要告知病房按铃的使用方法,从而增加患者的信赖感,之后联合主治医师,为其讲解手术流程与术前准备要点。在创伤中期,即手术开始前,护士可以就患者的情绪波动情况,了解患者对手术的担忧与疑虑,而后有方向性加以解答,运用医疗技术的先进性与医务人员的权威性,改善患者心态。在创伤后,患者基本上已经完成手术,且处于术后休养时期,此时患者在早期康复训练中的挑战更大,其打击力度也会更大[3-4]。护士应根据患者家属共同对患者进行心理建设。如陪同患者外出散步、晒太阳,督促患者家属随时前来看望,主动询问患者在训练期间遇到的难题等,之后采用适合的方式杜绝不良心态,护士应在全程充当陪伴者、指导者,协同患者在后期养伤期间获得良好的心理感受。另外,在护理过程中护士也要为其选用柔软床单,协助患者定期翻身,为其按摩等,自此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第二,疼痛干预,创伤骨科患者最常见的表现即为疼痛感剧烈。无论是创伤前期还是后期,患者都会感受到肢体疼痛。此时除了在生理上使用止痛药达到镇痛效果外,还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通过对患者心态的调整,转移患者对疼痛感的注意力。按照学者李春英等人的研究成果,在疼痛干预中,护士可以借助音乐疗法,为患者打造一个轻松的休养环境[5]。例如在患者术前可以为其播放纯音乐,并在术后参照患者喜好为其推荐相关音乐曲目。在患者使用护士提前准备好的音箱听音乐时,能够在音乐感知氛围下忘却疼痛[6]。护士也要及时在患者术后6h开始询问患者当前的感受,若疼痛感强烈,则引导患者利用合适的方式提高对其他事情的关注度。本组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应始终以患者的心理感受为基础,并为其提供氛围愉悦的护理服务,注重护理动作的轻柔性与态度的柔和性,就此减少外界刺激对患者带来的痛苦。
1.3.2 评估方法
VAS评分标准:采用VAS(视觉模拟评分量表)测评方法,对患者的疼痛程度予以分析,从0分-10分分别指代不同疼痛强度的等级,0分即为无痛,10分即为剧烈疼痛。随着分数的增加,患者的疼痛感日益剧烈。
1.4 观察指标
(1)观察护理后患者依从率;(2)观察护理后患者并发症率;(3)观察不同时间段患者VAS评分;(4)观察护理前后患者负性情绪评分。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对比护理后患者依从率
对照组患者护理后依从率78.04%,明显低于观察组95.12%,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表1 护理后患者依从率对比
2.2 对比护理后患者并发症率
对照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率14.63%,明显高于观察组2.44%,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表2 护理后患者并发症率对比
2.3 对比不同时间段患者VAS评分
对照组患者同观察组患者比较,护理前VAS评分无对比性,骨科手术期间乃至术后12hVAS评分显然观察组更低,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3:
表3 不同时间段患者VAS评分对比
3 讨论
3.1创伤骨科发病原因
创伤骨科患者在突遭脱位、骨折现象时,会伴有急性疼痛症状。如若在治疗期间忽视止痛效果,很容易形成慢性疼痛,进而对患者造成持续性痛苦。从某次创伤疼痛影响程度调查结果中能够得出:创伤疼痛对患者日常生活影响最大的是工作,日常活动次之,而后对患者的睡眠质量、情绪亦有着不良干扰。创伤骨科患者之所以会出现情绪波动明显情况,多源于疼痛感的刺激,致使患者耐受力降低,无法以理智状态控制个人情绪。在当前创伤骨科患者受伤原因上进行分析,多与下述六点有关:第一,交通意外,患者若遭遇车祸或者重度撞击,极易形成多发性骨折、脏器损伤等后果;第二,高空坠落。于高层建筑处跌落,患者会在力传导作用下,引起骨盆损伤甚至颅脑损伤;第三,机械伤害。若患者在工作或生活中遭受机械设备的侵害,则容易在挤压刺激中出现肢体断裂、肌腱损伤情况;第四,锐器刺伤。在剪刀、水果刀等锐气侵害下,患者也会诱发创伤后果;第五,跌倒。因跌倒产生创伤骨科,最常发生在老年群体中,在其跌倒后,骨盆以及脊柱易出现骨折状况;第六,火器伤。在火器侵害下虽然不会形成较深伤口,但损伤程度较强。根据上述原因即可指引医务人员快速查明创伤骨科患者伤情,并为其安排适合的手术予以治疗。
3.2心理护理与疼痛干预应用优势
与常规护理比较,心理护理及疼痛干预的应用优势可体现在以下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全面性突出。护士既看重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状况,又注重患者治疗期间的心理感受,并且围绕音乐疗法等有利于陶冶情操,舒缓情绪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止痛护理,自此达到相辅相成的效果。随着疼痛感的减轻,患者的负性情绪也会随之得以缓和,其心情也会越好;第二个部分是具备针对性优势,护士可以根据对患者文化程度、年龄、伤情分类标准,为其制定心理安慰规划,确保每名患者都能在对应的心理安抚服务中正确调整心态,继而为患者提供一个更加公平周到的护理环境。此种护理方法的应用优势最为显著。经由观察组相关数据:患者在术后12h护理工作中,并发症率2.44%;依从率95.12%;VAS评分(2.11±0.28)分;抑郁评分(35.23±4.35)分,焦虑评分(36.01±3.35)分,同对照组数据比对差异显著(P<0.05)。根据相关研究结果能够推断出:心理护理在创伤骨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能够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率及其VAS评分、负性情绪评分,并且提高依从率,有利于保持病情稳定,为患者打造一个舒适度较高的休养环境,使之及早恢复健康。
综上所述,创伤骨科患者在心理护理与疼痛干预作用下,心态将得到有效调节,疼痛感将有所减轻,且依从性得以提升,有助于规避术后并发症风险,促进创伤的稳步好转,故此可扩大推广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