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联合股神经阻滞减轻老年股骨骨折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的效果*

2022-11-17罗俊青

黑龙江医药 2022年20期
关键词:躁动苏醒股骨

罗俊青,林 颖,陈 霞

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麻醉科,广西 柳州 545005

苏醒期躁动属于麻醉苏醒期的一种不恰当行为,患者主要表现为兴奋,有时出现定向障碍、躁动、语无伦次、妄想思维、无意识动作等,大多数发生于麻醉苏醒后15 min 左右[1-2]。虽然苏醒期躁动可自行缓解,但是其可引起伤口出血、导管脱出等意外情况发生,严重者会影响患者生命安全[3]。据报道[4],老年人、患有糖尿病者、应用舒芬太尼或是七氟烷麻醉药物等是苏醒期躁动的主要因素。曾庆岚等[5]报道,股神经阻滞复合麻醉是下肢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具有使用药物剂量少、术后镇痛效果好等优势,若在此基础上配合良好的护理可降低苏醒期躁动,提升手术治疗效果。本研究旨在探讨护理干预联合股神经阻滞减轻老年股骨骨折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9 月—2021 年3 月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择期静吸插管全身麻醉下行股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 例。对照组男23 例,女17 例;年龄66~84 岁,平均年龄(71.48±5.31)岁;体质量47~78 kg,平均体质量(58.31±6.46)kg;合并高血压37 例、冠心病12 例、糖尿病6 例(15%);美国麻醉师协会(ASA)评分为Ⅱ级21 例、Ⅲ级19 例。观察组男25 例,女15 例;年龄65~85 岁,平均年龄(72.61±4.48)岁;体质量48~77 kg,平均体质量(57.72±7.40)kg,合并高血压38 例、冠心病10 例、糖尿病5 例(12.5%);ASA 评分为Ⅱ级23例、Ⅲ级1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基础疾病、ASA 评分等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经样本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室后均持续监护血压(BP)、心电图(ECG)、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及面罩吸氧,均采用全身麻醉。诱导均使用舒芬太尼5 μg/kg,丙泊酚2 mg/kg,罗库溴铵0.6 mg/kg,维持使用丙泊酚血浆靶控2~3 μg/mL,瑞芬太尼3~5 ng/mL,脑电双频指数(BIS)维持40~60。两组患者术后均使用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泵,麻醉镇痛效果差时,追加芬太尼0.05 mg/次止痛。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常规股骨骨折手术术前准备,术中手术流程配合手术,手术结束带气管插管转入复苏室复苏,出现并发症及时处理。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联合股神经阻滞镇痛。(1)认知干预。术前访视时与患者多交流沟通,主动、耐心地听取患者的主诉,向患者介绍麻醉方式,并告知该手术采取连续股神经阻滞复合麻醉的作用,术后使用镇痛泵的注意事项,减少患者应激反应,消除对疾病及麻醉的认识误区,并告知苏醒期听从护士口令股神经麻醉置管一侧肢体的固定,暂时勿过多转动,防止导管移位;向患者介绍股骨骨折手术一些相关主刀医生及麻醉医生的技术水平和我院目前达到的医疗水平,介绍手术的成功经验,让患者做到心中有数,提高自我调节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增强患者对治疗成功的信心,以减轻其心理顾虑。指导患者练习做深呼吸放松训练,即深吸一口气,屏住呼吸几秒钟后呼出,重复几分钟,直到熟练掌握。并告诉患者术后烦躁,或者感觉不舒服时,听从护士指令,做深呼吸放松训练,可以帮助缓解紧张情绪。(2)保温护理干预。围手术期合理设置环境温度、湿度,为患者提供保暖护理,采用加盖棉被、床上铺置恒温毯保暖,下肢穿棉裤套;术中冲洗液加温后使用,以及输注液用加温仪加温输入等。(3)股神经阻滞镇痛。在气管插管后,取平卧位, 采用迈瑞M7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于患肢腹股沟中点处,确认股神经分支,于支配缝匠肌的神经分支前,神经周围注入0.375%罗哌卡因20 mL局麻药进行阻滞,使药液包绕股神经。术中持续吸入七氟烷维持麻醉深度,必要时追加芬太尼。手术结束后,妥善固定镇痛泵及注药延长管,以防止管道打折、脱落及堵塞。将患者转运复苏室,帮助摆放舒适体位,根据术后要求,将患肢抬高20~300 mm,促进静脉和淋巴回流,减轻肢体肿胀。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躁动持续时间、躁动程度,苏醒顺利配合,使用镇痛剂等情况。采用苏醒期躁动程度评价量表(RSS)评价[3],轻度躁动为试图坐起,安抚时能安静躺下;中度躁动为安抚时不能安静躺下,需制动;重度躁动为抵触护士指令,翻滚试图下床,试图拔除管道。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苏醒期躁动情况

观察组发生躁动例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躁动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躁动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苏醒期躁动情况

2.2 两组患者苏醒期配合及镇痛剂使用情况

苏醒期配合情况,观察组顺利配合护士指令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剂使用情况,观察组使用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苏醒期配合及镇痛剂使用情况 例(%)

3 讨论

全麻苏醒期躁动是一种常见的麻醉并发症,是由于患者意识与行为分离造成的。据报道[6],除老龄、患糖尿病、麻醉和手术等是苏醒期躁动因素外,术后疼痛、气管导管及引流管刺激、尿潴留及导尿管刺激、呼吸肌力恢复不良、低氧血症及电解质紊乱等也是引起术后躁动的原因[7-8]。付会波[9]对术后苏醒期躁动原因调查还发现,患者情绪焦虑占据一定的比例。术中低体温增加患者术后寒战发生的机率,发生寒战机体耗氧量增加,导致麻醉苏醒时间延长,从而躁动发生率增加,加重了躁动的程度[10]。胡同慧[11]研究发现,苏醒期躁动发生原因与患者对身体应激反射的认知度、心理、麻醉消退后疼痛等因素有关。老年患者肝肾功能下降,药物代谢较为缓慢,因此发生术后苏醒期躁动并发症也相对较高[7]。患者术后躁动可拔出各种管道,造成骨折处移位、切口裂开、大出血等不良后果,对于高血压、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还极有可能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3],因此,采取措施降低苏醒期躁动尤为重要。

苏醒期躁动不是单一因素所致,是由多种因素协同作用所引起[12]。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基础疾病、ASA 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前给予认知干预,围手术期综合保温,联合股神经阻滞镇痛,结果显示,苏醒期躁动情况,观察组发生躁动、躁动持续时间、以及躁动程度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苏醒期顺利配合护士指令,以及镇痛剂使用率均优于对照组。据报道[3],认知干预是指患者通过改变已知思维模式和行为来缓解不良情绪和有效应对问题,而改善老年患者的认知功能可提高其治疗的依从性,降低苏醒期躁动发生,提高麻醉的安全性和手术的成功率。观察组对患者进行认知干预,使患者获得心理支持和其所患疾病的相关知识,从而放松担忧和焦虑情绪,同时认知干预让患者感受到被医护人员关心和尊重,相信医护人员的技术和医院的诊疗水平,增加康复信心,从而使自己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通过放松训练达到自我控制自身的意识,缓解心理紧张及焦虑情绪。本研究中对患者实施保温护理干预,有效预防低体温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低体温、寒战等增加躁动因素,降低患者术后疼痛的感受。蒋露露等[13]研究表明,利用股神经阻滞可延长镇痛持续时间。本研究对患者实施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向导管中注射罗哌卡因进行神经阻断,在术后恢复中起到麻醉的作用,从而缓解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连续股神经阻滞可留置时间较长,且是局部阻滞麻醉用药,药物对患者全身影响小,降低使用全身麻醉药的并发症。股神经阻滞产生镇痛和镇静作用而无呼吸抑制并容易被唤醒,对循环和呼吸抑制小。另外,股神经阻滞镇痛还可明显减少全身麻醉药物和阿片类药物用量,减轻术后插管及手术刺激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反应;加之术后协助患者保持舒适、正确的体位,垫高患侧及抬高患肢,减少肢体肿胀及避免静脉血栓形成,减少苏醒期躁动的因素,从而减少躁动引起不良反应发生。结果表明,对全身麻醉老年股骨骨折手术后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联合股神经阻滞,比常规护理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低,且躁动持续时间和程度以及躁动时镇痛剂的使用也较对照组有明显的优势。

综上所述,对全身麻醉老年股骨骨折手术患者实施股神经阻滞镇痛联合认知及保温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将苏醒期躁动不良影响减至最低,提高患者的镇痛效果,减少镇痛剂用量,减少全身麻醉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降低躁动持续时间和躁动的程度,加快患者术后恢复,进而在整体上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猜你喜欢

躁动苏醒股骨
植物人也能苏醒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许巍 从躁动中沉潜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绿野仙踪
道路躁动
会搬家的苏醒树
向春困Say No,春季“苏醒”小技巧
DHS与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Meta分析
DHS与AL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