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郫都区暴雨灾害特征对农业的危害及防灾减灾措施

2022-11-17陈思济

南方农机 2022年22期
关键词:郫都区日数防灾

陈思济

(成都市郫都区气象局,四川 成都 610000)

郫都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北部,地势由西北到东南逐步下降,具有川西坝区的典型特点,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境内降水具有分布十分不均的特征。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趋势不断加剧,强降水气候事件的影响范围不断扩大,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1]。因此,笔者对暴雨特征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防涝减灾措施,以期为暴雨天气预报和防涝减灾提供参考。

1 研究资料和方法

本文利用郫都区气象局提供的1981—2020年逐月暴雨日数资料,使用线性回归法、滑动平均法对暴雨变化气候特征进行分析,并给出了几点防灾减灾措施。根据国家气象局规定,24 h降水量超过50 mm的为暴雨;超过100 mm的为大暴雨;超过250 mm的则为特大暴雨。以20时为日界,每出现一次日降水量超过50 mm的降水则称为一个暴雨日[2]。

2 暴雨灾害特征

2.1 年际变化

通过对1981—2020年郫都区逐年暴雨日数变化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郫都区暴雨日数年际变化较大,其中暴雨日数最多的年份出现在2013年,共有8次暴雨天气出现,尤其以2013年7月10日的暴雨过程量最大,高达193.8 mm,属于大暴雨级别;还有3年没有暴雨天气出现,分别是1997年、2007年和2016年。近40年郫都区暴雨日数共有110 d,平均每年的暴雨日数为2.8 d,而大暴雨日数共有27 d,约2年一遇,最多是一年出现2次(1995年和2018年),郫都区基本没有特大暴雨天气出现。结合5年滑动平均曲线,如图1所示,可以将近40年郫都区暴雨日数变化划分为三个阶段:1981—1990年郫都区暴雨日数呈现出波动下降的趋势;1991—2010年暴雨日数呈现出波动增加的趋势;从2011年往后暴雨日数开始再次下降,只是下降幅度要比前一阶段下降趋势明显。

图1 1981—2020年郫都区逐年暴雨日数变化趋势图

20世纪80年代郫都区暴雨日数相对较少,10年内暴雨日数共有28 d,平均每年出现2.8 d,有两年的暴雨日数达到了5次;进入到20世纪90年代,郫都区暴雨日数呈现下降趋势,也是近40年暴雨日数最少的时期,10年内的暴雨日数共有22 d,年平均暴雨日数为2.2 d,有1年的暴雨日数超过了5 d。进入到21世纪后,郫都区暴雨日数逐年增加,其中,2001—2010年郫都区暴雨日数共出现25 d,比20世纪90年代增加了3 d,有1年没有暴雨天气出现;而2011—2020年暴雨日数共有35 d,相较于2001—2010年增加了10 d,年平均暴雨日数为3.5 d,有1年没有暴雨天气出现。

2.2 季节变化

郫都区每年4月到9月份均有可能出现暴雨天气,经过统计分析发现,郫都区暴雨最早出现在4月下旬(1998年4月29日),最晚出现在9月下旬(2008年9月24日)。郫都区暴雨天气主要中在夏季6—8月份,这段时间的暴雨量约占全年暴雨总量的84.0%,特别是7月份最多,约占全年暴雨总量的46.7%。近40年来,郫都区春季暴雨共有5 d,约占全年暴雨总量的4.1%,集中出现在4月下旬到5月中下旬,秋季暴雨共出现12 d,约占全年暴雨总量的9.9%,主要集中在9月中下旬。秋季暴雨比春季多,是春季暴雨的2.4倍。

3 暴雨对农业生产的危害及补救措施

3.1 暴雨对农业生产的危害

1)拍打危害。暴雨天气的主要特征是降水强度大且雨势极为猛烈,即使没有形成暴雨洪涝灾害,若是暴雨天气出现在农作物开花期内,会破坏农作物花药花粉,这就是“暴雨洗花”,会导致农作物只抽穗开花,不结果实,最终枯死,会增加农作物空壳率,进而降低农作物产量。暴雨的拍打作用还会造成土壤表面板结,降低土壤透气性能,对于作物后期生长发育极为不利[3-5]。

2)渍涝危害。农作物生长发育受水分条件的影响,不同农作物生长发育期内对水分的需求不尽相同。适宜的水分可促进农作物生长,而水分偏多或偏少均会阻碍农作物正常生长。由于郫都区主要农作物是水稻、小麦、油菜,这里以水稻为例,因暴雨强度大且极为强烈,一旦农田排水不畅将会造成田间积水成涝,雨水几乎填满了整个土壤空隙,若是田间渍水时间较深且持续时间长,会造成农作物根系缺氧,增加还原性物质的积累,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根系正常生理活动,加强了嫌气过程,将会产生有毒物质,农作物会因此出现减产。尤其夏季出现暴雨天气的概率较大,此时温度较高,若是出现连续暴雨天气,将会造成瓜果、蔬菜等农作物烂根死亡,不利于优质高产农作物的形成[6]。

3)洪涝灾害。持续性或强度大的暴雨天气极易引发洪涝灾害,在将农作物淹没后,还会影响农作物新陈代谢的正常开展,进而引发各种伤害。洪涝灾害对农作物的危害程度,受随受涝时间长短、水层深浅、水温高低、水质混淆程度和农作物的生育期不同而不同。农作物生殖生长期的抗洪能力要弱于营养生长期,生殖生长期内则以开花期抗洪能力最弱,其次则是孕穗期。随着水温的增加,水质越浑浊,农作物遭受洪涝灾害的危害程度就越强。尤其是对于特大暴雨天气来说,因降水强度较大,极易造成江河、湖泊水位暴涨,泛滥成灾,低洼地极易出现渍涝灾害,使得水土流失严重,甚至引发山洪暴雨[7]。

3.2 农业生产补救措施

1)及时排洪、泄洪。在暴雨天气结束后,相关部门需及时疏通泄洪河道、沟渠、田间围边沟、十字沟,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排洪、泄洪工作,避免淹水时间超过24 h,最大限度地降低暴雨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危害。对于一般的经济作物来说,应第一时间疏通沟渠,将田内积水排出,以降低田间相对湿度,增强土壤通透性水平。农业部门还要安排工作人员对排水管道进行定期检修,有时少量淤泥或土壤极易造成管道堵塞,需及时进行清理。由于排水管道的使用年限较长,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降低其的排水性能,需要对老旧管道及时进行更换[8]。

2)及时洗苗、扶苗、补苗。针对水稻、西瓜、蔬菜等农作物来说,在被洪水淹没后,需要农民及时将枝干和叶面残留的洪水淤泥清洗干净,以确保农作物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光合作用,减少作物压伤和叶片茎秆腐烂现象,同时还要做好扶苗、正苗工作。若是农作物受暴雨淹没时间较长其日后生长发育将会受到抑制,需改种其他农作物,将暴雨洪涝对农业生产的损失降到最低。若是农田被暴雨洪涝冲毁,需要农民及时开沟做畦,清理田园,并做好补植补栽工作,做好晚稻、夏秋玉米、夏秋蔬菜、大豆和其他农作物的抢收工作[9]。

3)加强田间肥水管理。在暴雨洪涝灾害结束后,需要农民对田间农作物开展一次肥水管理工作,针对田间已经板结的田块或农作物长势较弱的田块,均需要做好松土配肥工作,以提升土壤的通透性,在追施一次速效肥或叶面根外追肥后,可使农作物抵抗外界不利气象条件的能力增强。

4)做好灾后病虫综合防治。在暴雨灾害天气结束后,此时田间内的相对湿度较大,为病虫害的滋生和蔓延提供了有利条件,农民应选择科学有效的方法提前预防病虫害。

5)提前预防。针对暴雨天气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气象部门需要高度关注,将暴雨天气的预防工作做好;在暴雨天气结束后需要根据农作物生长实际,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应对办法,以减少暴雨对农业生产危害。应加强与农业、水利、应急等相关部门协作联动。首先,气象部门应时刻关注当地气候变化,实时监测天气变化和雨水增长状况,一旦出现暴雨天气,需对排水设施进行查看,确保降水量增长的同时可实现顺利排水;其次,相关部门应对农业设施提前进行改造、维修和加固,使其可以有效抵御暴雨灾害的侵袭,为强降雨天气下的农作物生长提供适宜的环境,使农作物可以正常生长;最后,农民应及时关注农作物长势情况,以全面了解农作物不同生长发育期对水分和营养物质的需求,保证田间管理的科学性水平。

4 防灾减灾措施

4.1 加强气象灾害监测体系建设

对于郫都区气象部门来说,为了进一步提升对暴雨灾害的监测水平,应结合当地防灾减灾实际,做好区域自动气象站的优化布局。同时还要不断建立健全气象灾害综合探测系统,对暴雨灾害天气综合信息共享平台进行构建。结合郫都区智能网格气象监测预报预警体系,提升城市安全运行气象精准监测、预防能力。对暴雨等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发布不断进行强化,以提升暴雨洪涝灾害监测和预警水平,确保社会大众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到暴雨灾害发生发展情况,并提前采取科学完善的防灾减灾对策,将暴雨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10]。

4.2 做好暴雨灾害风险评估

郫都区气象局应在当地专业气象服务和公共气象服务体系中积极引入暴雨灾害影响程度评估机制,对暴雨灾害风险分布进行全面把握,积极构建起以乡村为基础的暴雨灾害风险调查收集网络,使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对暴雨灾害风险数据库和暴雨灾害风险区划图进行构建。加大力度对暴雨灾害风险信息上报系统进行研发,并结合实际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以对暴雨灾害风险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处理和应用。此外,需对暴雨灾害风险隐患加大排查力度,以尽快找出郫都区内防御暴雨灾害的薄弱环节,进而为当地暴雨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4.3 强化部门协作

郫都区气象部门应始终遵循“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服务理念,不断提升气象决策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出气象服务信息在部署暴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另外,气象部门需加强与当地应急、农业、水利、交通等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积极开展联合会商工作,以对气象决策服务规划能力不断进行强化,凸显暴雨防灾减灾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水平。另外,对于气象人员来说,需对气象方面的专业知识进行熟练掌握,进一步增强自身的业务素质和决策服务能力。

5 结论

1)近40年郫都区暴雨日数共有110 d,平均每年的暴雨日数为2.8 d,而大暴雨日数共有27 d,约2年一遇,最多是一年出现2次,郫都区基本没有特大暴雨天气出现。

2)郫都区暴雨天气过程主要中在夏季6—8月份,这段时间的暴雨量约占全年暴雨总量的84.0%;春季暴雨共有5 d,约占全年暴雨总量的4.1%,集中出现在4月下旬到5月中下旬;秋季暴雨共出现12 d,约占全年暴雨总量的9.9%,主要集中在9月中下旬;秋季暴雨比春季多,是春季暴雨的2.4倍。

猜你喜欢

郫都区日数防灾
汉江上游汉中区域不同等级降水日数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小常识
成都市郫都区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新路径探究
成都市郫都区:为“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贡献人社力量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故宫防灾的“超强铠甲”
郫都区北京现代汽车领动购车意向研究
郫都区:工伤预防工作取得良好进展
“防火防灾”大作战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地域雷暴日数变化规律及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