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心功能改善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2-11-17许亭亭
许亭亭
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流中断所引起的局部心肌的缺血性坏死产生的一种心脏疾病,多数患者在出现急性心肌梗死时,会发生心律失常的情况[1-2]。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极高,因此,采取循证护理措施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循证护理干预措施在护理过程中能够将临床经验结合患者愿望,护理措施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利于提高患者配合度[3-4]。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循证护理策略对心功能改善作用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河南省中医院就诊的120 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 例。对照组男32 例,女28 例;年龄38~75 岁,平均年龄(52.38±5.65)岁;病程1~3 年的34 例,4~5 年的26 例;心功能分级为Ⅱ级37 例,Ⅲ级19 例,Ⅳ级4 例。观察组男35 例,女25例;年龄35~70 岁,平均年龄(50.24±5.21)岁;病程1~3 年的36 例,4~5 年的24 例;心功能分级为Ⅱ级34 例、Ⅲ级21 例、Ⅳ级5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经样本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1)经CT 或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2)均采用外科手术、药物溶栓治疗。(3)均知情且签署同意书。(4)基本认知、沟通无障碍,精神正常。排除标准:(1)未能积极配合医疗措施。(2)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3)患有严重感染性疾病。(4)临床资料不全,研究无法持续进行。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讲解疾病知识、发病机制,持续关注其心理变化,及时疏导不良情绪,密切监测各项生命体征,进行饮食、生活等方面指导。出院后电话随访1次/周。
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干预。(1)成立循证小组。由1 名护士长(组长)、6 名护师组成,组内成员均接受循证护理知识培训,工作经验≥3 年,考核通过后方可入组。(2)循证问题。护师依据患者既往检查报告,提出存在的问题,包括心功能异常指标、不良情绪等。(3)循证依据。根据所提出的问题通过万方、知网等途径查找疾病相关资料,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针对性制定科学护理方案。(4)循证应用。①持续性监测患者心律失常时间,详细记录检查结果,若出现异常情况需及时告知主治医生处理。②心理支持。与患者保持密切沟通,鼓励其敞开心扉,向家属说出内心想法。告知疾病相关知识,提高疾病认知度,缓解恐惧心理。叮嘱患者家属给予较多关心、鼓励,使其感受到家人的关怀。③饮食指导。根据患者营养情况,疾病治疗需要进行饮食调整,严格控制饮水,鼓励患者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少油少盐食物。④用药指导。了解基础专业的药理知识,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并注意各种药物的禁忌事项。⑤运动指导。根据患者年龄、性别、身体状况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倒走、打太极拳等有氧运动,切忌过于劳累及剧烈运动。出院后进行电话随访,2 次/周,持续关注患者病情变化至出院后2周。
1.4 观察指标
(1)心理状态。护理前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SDS 量表包括20 个项目,评分范围为1~4 分,得到总分后×1.25 取整数即可得到标准评分,总分为100 分,以53 分为分界值,评分越高,则患者抑郁情绪越重。SAS 量表包括20 个项目,评分范围为1~4 分,得到总分后×1.25 取整数即可得到标准评分,总分为100 分,以50 分为分界值,评分越高,则患者焦虑情绪越重。(2)心功能分级标准。I 级是指患者日常生活不会出现严重的心悸、呼吸困难、身体乏力等情况;Ⅱ级是指患者在休息过程中不会发生心悸、呼吸困难、严重乏力等情况;Ⅲ级是指轻度活动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病发情况;Ⅳ级是指患者在休息过程中会出现心绞痛的症状且出现病发情况。(3)生活质量。于护理前后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共计74 项,4 个维度(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及物质生活),采用5 级评分(1~5 分),最终评分=(粗分-条目数)×100/满分,总分100 分,评分越高,则生活质量越好。(4)并发症。记录两组患者血肿、心绞痛、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发生情况。(5)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其Cronbach’sα系数为0.852,重测效度为0.863,包括态度、操作等方面,不满意为≤60 分;部分满意为61~89 分;非常满意为≥90分。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心理状态、生活质量)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心功能分级)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并发症、护理满意度)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情况
护理前,两组患者SDS、S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DS、SAS 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DS、SAS评分情况(±s) 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DS、SAS评分情况(±s) 分
组别观察组(n=60)对照组(n=60)t值P值SDS护理前72.53±5.42 72.61±5.48 0.080 0.936护理后36.82±3.43 43.52±3.67 10.331 0 SAS护理前70.14±5.36 70.25±5.40 0.112 0.911护理后35.42±3.72 46.53±3.98 15.797 0
2.2 两组患者心功能分级情况
观察组心功能分级情况较对照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心功能分级情况 例(%)
2.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GQOLI-74中各维度评分情况
护理前,两组患者GQOLI-74 中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GQOLI-74中各维度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GQOLI-74中各维度评分情况(±s) 分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GQOLI-74中各维度评分情况(±s) 分
组别观察组(n=60)对照组(n=60)t值P值社会功能护理前45.61±2.49 45.21±3.33 0.745 0.458护理后71.53±3.92 62.57±2.50 14.928 0躯体功能护理前43.15±2.48 43.98±2.54 1.811 0.073护理后72.59±4.54 65.84±5.75 7.137 0心理功能护理前40.55±3.99 40.42±3.67 0.186 0.853护理后62.69±5.37 51.98±2.75 13.751 0物质生活护理前42.27±2.75 42.13±1.61 0.340 0.734护理后89.24±3.20 61.49±7.74 25.665 0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例(%)
2.5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 例(%)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较急,病情发展迅速,患者临床多表现为剧烈胸痛、恶心等,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5]。急性心肌梗死后再次并发心律失常治疗难度较大,患者病情复杂,且易反复发作,需要合理、科学及规范的治疗,以有效控制病情发展[6-7]。
循证护理遵循科学依据,从多方面展开护理,能够满足患者多样化,组内成员收集重点护理问题,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结合患者病情状况,制定以循证为依据的针对性护理计划,以达到提高护理质量、加快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护理决策,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有效减轻其负性情绪,提高护理依从性,加快心功能改善[12-13]。循证护理将临床经验、理论知识及患者愿望有效的结合,提出科学、合理的的目的[8-9]。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SDS、SAS评分较对照组低,心功能分级情况较对照组优,GQOLI-74 中各维度评分较对照组高,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表明循证护理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有利于促进心理状态、心功能改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分析其原因为,循证护理各项护理决策均以科学作为依据,能够使患者获得高质量护理服务[10-11]。循证护理通过成立的循证护理小组,依据既往经验提出合理化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利用万方、维普等网站寻找循证支持,确保制定规范、合理、科学的护理对策,能够最大限度满足其需求,提升患者整体生活质量[14-15]。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普及疾病知识,及时发现患者异常情况并反馈,能够有效排除安全隐患,减少并发症,利于加快病情改善,提高护理满意度。此外,循证护理给予患者心理干预、饮食及运动指导等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减轻不良情绪,早日回归正常生活,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仍存在样本容量小、观察时间短等不足,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研究结果可信度,临床上尚需加大样本容量,持续研究,深入分析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更为可靠的借鉴。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干预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可显著改善其心功能分级,减轻负性情绪,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进而提升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