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式呼吸训练+吹气球在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2022-11-17刘国芳

黑龙江医药 2022年20期
关键词:腹式呼气吸气

刘国芳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河南 南阳 473000

哮喘是一种慢性呼吸道炎症疾病,由多种因子或细胞引发,多发于青少年、老年人,统计显示,我国哮喘患病人数约为3 000 万,患病率约为1%~4%,且近年来病死率、发生率有上升趋势,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健康[1]。随现代医疗技术进步,哮喘研究、治疗方面取得明显进展,但对症状控制仍有不足。因此,治疗同时选择科学护理方案尤为重要。近年来针对哮喘病患,国外把呼吸训练作为主要康复护理措施,并取得显著成效。吹气球、阻力呼吸、腹式呼吸是我国常用的呼吸训练方法,各方案对促进哮喘病患健康恢复均有一定作用,其中腹式呼吸主要是通过提高患者气道内的气压,减少肺泡内残留的废气,不但能增大下一次吸气的吸入量,还能预防呼吸道感染的发生,而吹气球训练则是通过吹气球这一简单的活动锻炼患者的呼气功能,可以防止小气道闭合过早,对发生塌陷的支气管和肺泡具有非常显著的作用。两种训练方法虽然都有一定的效果,但单独应用时也存在局限性,临床常将两者配合使用,以提高干预的效果。本研究旨在探讨腹式呼吸训练+吹气球在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6 月—2020 年5 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6 例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9年6 月—2019 年11 月的43 例患者为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2019 年12 月—2020 年5 月的43 例患者为试验组,在常规组患者基础上联合腹式呼吸训练、吹气球干预。常规组患者女18 例,男25 例,年龄56~78 岁,平均年龄(67.23±5.18)岁,病程2~14 年,平均病程(8.04±2.85)年;试验组患者女16 例,男27 例,年龄57~77 岁,平均年龄(66.84±4.76)岁,病程1~15 年,平均病程(7.79±3.23)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选取标准

(1)纳入标准:符合《支气管哮喘基层诊疗指南》[2]标准,X 线下可见明显气道反应,病程≥1 年,知情本研究,签署同意书。(2)排除标准:患有严重心脑血管病,肝肾功能不全,其他呼吸系统病,呼吸功能衰竭,智力低下,听读写功能障碍,精神意识障碍。

1.3 方法

1.3.1 常规组 给予常规护理,如运动、饮食、戒烟指导,并叮嘱遵医用药,告知药物作用、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

1.3.2 试验组 在常规组患者基础上联合腹式呼吸训练+吹气球干预。(1)腹式呼吸:取坐位或半坐卧位,放松精神,右手自然放于腹部,左手放胸前,微闭双眼,闭上嘴唇,缓慢经鼻吸气,右手随吸气逐渐抬起,膈肌缓慢地收缩、下沉,放松腹部的肌肉,并且向外凸起腹部,直到无法吸气后,屏气保持3~5 s;双唇轻缩呈口哨样呼气,右手感受到自然腹部内收;呼吸过程中维持左手不动,以左手感受胸廓起伏,吸气、呼气尽可能放慢、延长,呼吸频率7~8 次/min,呼气、吸气时间比1∶2,持续反复练习,10~20 min/次,3~4次/d。(2)吹气球:取容积约为80~100 mL气球,告知患者深吸气,之后将气体缓慢地吹入气球内,中间不得重新吸气,而是一口气将气球吹到一定的位置,以保证肺部气体完全吹入,至无法吹出气体,然后维持一定的时间,在随后的训练中尽可能地延长吹气后的维持时间,4~5 次/d,3~5 min/次。患者在吸气时腹部需要隆起,此时护理人员或者患者的家属需要使用掌部慢慢压迫患者的腹部,一次进行完毕后,休息时间大约为3~5 min,反复上述动作,直到患者表现出明显的疲劳感,每日总锻炼时间不得超过30 min。训练期间,综合实际情况,指导个体化方案,根据康复情况调整呼吸训练次数、时间,并随时进行有关咨询、指导。两组患者均持续干预1个月。

1.4 观察指标

(1)干预前、干预后两组患者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肺活量(FVC)、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以肺功能检测仪(中国海富达,KM1-bodystik)测定,结果均以占预计值百分比表示。(2)干预前、干预后两组患者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使用血气分析仪(寰熙医疗ST2 000)测定,PaO2正常范围95~100 mmHg(1 mmHg=0.133 kPa),PaCO2正常范围35~45 mmHg,SaO2正常范围在94%以上。(3)干预前、干预后两组患者生命质量以哮喘生活质量评分表(AQLQ)评定,内容包括活动受限、哮喘症状、心理情绪、自我健康关心、刺激源反应5 方面,共35 道题目,总分35~175 分,得分与生命质量呈正相关。(4)干预后的干预满意度结果评价采用医院自制的《干预满意度调查量表》进行评价,涉及内容包括干预操作、干预效果、服务态度、主观感受等,总分100 分,0~59 分表示不满意、60~89 分表示比较满意、90~100 分表示非常满意,干预总满意率为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例数之和占本组总例数的百分比。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情况

干预前两组患者DLCO、FEV1、FVC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DLCO、FEV1、FVC升高,且试验组患者较常规组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情况(±s) 分

a表示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5。

组别试验组(n=43)常规组(n=43)t值P值DLCO FEV1 FVC干预前60.14±2.58 59.78±2.73 0.629 0.531干预后68.39±3.10a 63.51±3.32a 7.045<0.001干预前82.03±3.96 82.85±4.21 0.93 0.355干预后88.67±4.35a 85.27±4.18a 3.696<0.001干预前84.05±2.56 83.68±2.47 0.682 0.497干预后87.26±3.34a 85.59±3.12a 2.396 0.019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气分析情况

干预前两组患者PaO2、PaCO2、Sa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PaO2、SaO2升高,且试验组患者较常规组患者高,干预后两组患者PaCO2下降,且试验组患者较常规组患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气分析情况(±s) 分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气分析情况(±s) 分

a表示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5。

组别PaO2 PaCO2 SaO2试验组(n=43)常规组(n=43)t值P值干预前74.95±4.31 74.89±4.28 0.065 0.949干预后94.39±5.04a 87.30±4.67a 6.766<0.001干预前59.41±3.27 59.46±3.28 0.071 0.944干预后45.39±2.86a 52.78±2.97a 11.753<0.001干预前86.57±5.84 86.61±5.85 0.032 0.975干预后94.29±5.02a 87.43±4.71a 6.535<0.001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AQLQ评分情况

干预前两组患者AQLQ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AQLQ 评分升高,且试验组患者较常规组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AQLQ评分情况(±s) 分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AQLQ评分情况(±s) 分

组别试验组(n=43)常规组(n=43)t值P值干预前118.35±13.52 116.24±12.68 0.747 0.458干预后136.47±15.72 125.56±11.84 3.635 0.001 t值5.731 3.523 P值<0.001<0.001

2.4 两组患者干预总满意情况

试验组患者的43 例患者中,非常满意29 例、占比67.44%,部分满意12例、占比27.91%,不满意2例、占比4.65%;对照组的43 例患者中,非常满意16 例、占比37.21%,部分满意19例、占比44.19%,不满意8例、占比18.60%。从上述数据可知,IMB组干预总满意率为95.35%,高于对照组的8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74,P=0.044)。

3 讨论

哮喘是临床上常见的呼吸内科疾病,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参与的以慢性炎症反应为特征的气道高反应疾病,发病机制较复杂、诱因较多,与遗传因素、变应原、污染、气候等均有一定的关系,患者发病后会出现可逆性气流受限的反复咳嗽、喘息、胸闷、气促等症状,如果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随着病情的逐渐发展,患者的气道可发生不可逆性的缩窄和气道重塑,对患者的身体健康、生存质量造成严重的威胁。随着临床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药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在改善哮喘患者症状的时效性得到大幅度提升,有效地控制了病情的发展,但始终无法将其根治。研究证实,哮喘病患均伴有一定程度呼吸障碍,而通过呼吸训练可显著提高呼吸道内压,调节呼气流速,缓解呼吸不协调,改善机体气体分布不均、低氧现象,以提高气体交换能力,增强肺功能[3]。因此针对慢性持续期哮喘,临床应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呼吸训练方案,以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生命质量。

发生哮喘后会导致机体气道壁支撑力降低,造成胸腹膜腔压力增加,继而可引发气管腔内壁塌陷,呼吸功能受损,影响生命质量。腹式呼吸是一种最基础的呼吸方法,能让横膈膜上下移动,其中吸气时横膈膜会向下移动,将脏器挤到腹部下方,此时腹部会膨胀,而呼气时横膈膜会向上移动,能吐出较多的二氧化碳,尤其是停留在肺底部的二氧化碳。有研究指出,膈肌每下降1 cm,肺部的通气量可增加250~350 mL,长期坚持采取此种呼吸方法能改善膈肌收缩效率、收缩能力,使呼吸运动中腹肌、膈肌活动更加协调,以增加肺泡通气量,调节呼吸频率,减轻气道阻力,减少呼吸功耗、残气量,是改善肺部通气障碍的主要康复手段之一。王磊等[4]指出,老年脑卒中患者接受腹式呼吸训练可改善呼吸膈肌力量,提升运动功能,呼吸功能,促进患者全面康复。吹气球呼吸训练则是指导患者进行吹气球动作的训练,可以直接升高患者支气管内部的压力,对萎缩的支气管、肺泡等具有明显的扩张作用,在不断吹气球的同时可以锻炼膈肌,提高膈肌的力量[5]。

FEV1、FVC、DLCO 都是检测呼吸状况的指标,可以较好的体现患者的肺部功能。FEV1是指开始呼气时第1 秒内呼出的气量,一般采取FEV1与FVC 的比例来表达,且在正常人体内该指标的值为1,当肺部病变导致通气功能障碍时,FEV1 会小于FVC。FVC 是指患者尽可能地吸气后,尽快地呼出自身能呼出的最大气量,是在没有时间限制的条件下测得的肺活量指标,是指患者用最快速呼出肺内气体的能力[6]。哮喘患者的肺部通气发生障碍时,一秒用力的呼出气体量有所下降,呼出气体的时间有所延长,限制性通气障碍时,呼出气体的时间有所提前。FEV1/FVC能较好地反映通气障碍的类型、程度,比值越小提示患者的肺功能越差。DLCO 也是肺部换气功能障碍的常用标准,是指通过肺泡的毛细血管膜进入毛细血管内一氧化碳的量,正常人体实测值占预计值的80%以上,当患者有肺部换气功能障碍时,该指标则会出现明显的下降。PaO2、Pa-CO2、SaO2,都能直接反映哮喘患者缺氧的程度与肺功能的指标[7]。其中动脉氧分压是指以物理状态溶解在人体血液的血浆中的氧分子的张力,反映了以物理形态表现的氧气在血浆中的存在数量。正常人体如果处于平静的状态下,动脉氧分压的水平也应该处于正常的范围,如果人体自身患有呼气功能的障碍或者肺泡功能的下降,则参与通气的血流比例会失去平衡,导致肺动脉、静脉血液发生功能性增加,进而引起动脉氧分压的下降,当动脉氧分压的值低于正常范围后,患者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缺氧症状,根据缺氧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甚至导致呼吸衰竭。PaCO2是物理溶解在人体血液的血浆中的二氧化碳分子的张力,反映了呼吸的酸碱平衡,也是判断患者呼吸衰竭的类型、是否出现呼吸性酸碱平衡失调或者代谢性酸碱失调的指标。SaO2是指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率,氧的饱和度越高,提示患者吸入的氧气量也越高,肺部功能则越强。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试验组患者FEV1、FVC、DLCO、PaO2、SaO2及AQLQ 评分高于常规组患者,PaCO2低于常规组患者,可见应用腹式呼吸训练+吹气球能有效改善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肺功能,提高生命质量。分析原因在于,应用腹式呼吸训练对膈肌进行反复放松、收缩训练,可下调交感神经兴奋性,预防支气管痉挛,延长呼气、吸气时间,促使肺内残存气量清除,同时,训练期间膈肌上升、下降过程可逐渐提高膈肌肌力,防止气道塌陷,继而能逐渐增加稳定呼吸频率、呼气峰流速、FEV1、FVC 等,以改善肺功能。而吹气球训练中,可充分扩张胸廓,促使呼吸频率下降,以增强肺部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能力。因此腹式呼吸训练+吹气球能显著改善哮喘患者肺功能,提升生命质量。

综上所述,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接受腹式呼吸训练+吹气球干预有利于增强肺功能,提高生命质量。

猜你喜欢

腹式呼气吸气
抽吸气流量对催化惰化系统性能影响
如果你很生气
智能口罩可直接检测呼气中的病毒
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耦合运动数值模拟
腹式全子宫切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20 m 跨径直腹式小箱梁的开发应用
腹式呼吸对人体各系统的影响及临床应用
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多参数灵敏度分析
没事多练壮腰功
13碳-呼气试验质控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