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推广的组织与管理思考
2022-11-17梁迎辉
梁迎辉
(榆树市农业机械化学校,吉林 榆树 130400)
0 引言
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推广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不可缺少的环节,对于促进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促进农业生产,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作用与意义。其主要工作内容是在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生产中推广新技术、新型机械,并普及农业科学技术知识,在技术推广过程中,要注意各个部门的密切配合与协作,做好农业技术的推广,形成多方面多层次的有机结合。但是,目前在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推广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影响了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快速普及与应用。
1 农业机械化新技术主要内容
1.1 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
水稻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水稻种植主要受气候因素、地理环境及耕作制度的影响,因此不同地区的水稻种植方式有所不同,导致我国各个地区水稻机械化生产发展不平衡,许多地区仍然依靠手工作业,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较高。目前,水稻育秧、移栽及收获环节机械化生产较为薄弱,我国水稻机械化生产作业流程如图1所示。目前,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主要包括水田耕整地机械化技术、水稻制种育秧机械化技术、水稻轻型栽培机械化技术、水稻机械化收获技术及烘干机械化技术。
图1 水稻机械化生产作业流程及工艺
1)水田耕整地机械化技术。是指利用拖拉机等动力机械与铧式犁、水田耙等在水稻插秧前完成水田的平整地作业,基本要求是水田土壤细碎、起浆好、水田表面平整无垄沟,耕深以15~18 cm最为适宜,耕深均匀性大于95%,要求不存在漏耕、重耕等现象。
2)水稻制种育秧机械化技术。主要包括水稻种子的烘干、筛选、药物处理等方面相关技术。
3)水稻轻型栽培机械化技术。主要包括水稻机械插秧、抛秧及摆秧技术。水稻机械化插秧一般采用梭形走法,严格遵守操作流程,在进行插秧过程中应该经常检查水稻插秧深度、每穴深度、漏插率等指标,出现问题后及时进行调整,保证水稻插秧质量;进行水稻抛秧技术时操作者要预测好后抛和侧抛的距离和范围,确定行走路线,避免出现重抛、漏抛等现象。
4)水稻机械化收获技术。包括水稻分段收获技术及联合收获技术,不同地区根据水稻生产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收获技术完成水稻的收获。
5)烘干机械化技术。主要包括水稻移动式烘干机械及固定式烘干机械,是指在不损害粮食口感及品质的前提下,保证谷物含水率达到国家安全储存标准,不同地区的谷物烘干地点、经营规模应该与当地需求相适应。
1.2 保护性耕作技术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之一,主要是对农田土壤实行免耕或者少耕技术,通过秸秆覆盖减轻土壤风蚀及水蚀等不良影响,可以显著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保护性耕作的核心技术包括免耕播种技术、秸秆覆盖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重点是控制田间病虫害的发生及蔓延,避免由于秸秆中残留的病害、虫卵滋生病虫害,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导致作物减产,因此,在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区域应该加强杂草及病虫害控制。控制杂草时应该采用机械、光、热等物理措施进行除草,或者采用生物除草方式。病虫害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合理轮作、种子检疫、种子包衣、药物浸种、天敌控制等。
1.3 玉米机械化生产技术及其应用
玉米机械化生产核心技术为玉米机械化播种及收获作业环节,辅助配套机械化技术主要是玉米田间管理技术,玉米田间作业流程如图2所示,玉米机械化收获方式主要包括分段收获与联合收获两种。依据目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玉米高效种植模式中,一年一作及一年两作玉米种植区目前基本已经实现玉米免耕直播方向发展,对于实现玉米标准化种植,促进玉米全程机械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图2 玉米田间作业流程图
1.4 大豆机械化生产技术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同时也是重要的饲料作物、经济作物与油料作物。我国是大豆栽培的发源地,建国以后很长时间,我国大豆的产量及出口量一直处于世界首位,但是由于大豆高产技术、品种筛选及高效栽培技术的发展及推广应用发展较为缓慢,导致我国大豆产量效益一直较低。与此同时,美国、阿根廷及巴西等国家大豆生产发展较快,在国际市场的市场份额也逐渐增大,给我国大豆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大豆的生产对土壤要求较为严格,要求农田设施排水良好,土壤肥沃,对土壤pH值要求较为严格,一般在6.8~7.5左右,因此,在大豆适宜的种植区域推广大豆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主要包括机械深松技术、精密播种技术、田间管理技术及机械化收获技术。未来大豆种植技术应该以机械化技术为支撑,结合大豆精密播种技术、科学施肥技术等并行,逐步推广大豆与玉米等其他作物轮作技术,推进大豆生产向标准化及集约化发展。
2 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管理的主要内容
不同地区开展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管理,首先相关部门应该根据当地农业生产实际情况,制定行动方案,推进技术推广工作时应该事无巨细地落实各个方案及相关措施,并积极组织农业机械装备的田间试验鉴定、农机安全监理等机构,充分发挥专家及相关农机生产企业等引导与评估作用,推广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的同时注重工作开展的相关经验计录,并整理出地区典型的方案,以示范区域的发展带动整个地区的农业机械化进程[4]。
2.1 农业机械的科学选型
在进行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的实施过程中,按照当地生产模式及生产要求选择适合的农业机械是保证农业机械安全性、适用性及先进性的相关要求,农机设备选型应该遵循适应性高、操作简单、设备先进、可靠性强、价格适中等基本原则,并将所选农机设备作为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推广的重点,如果针对当地地区特色农作物种植模式及生产要求的农机设备,应该对现有设备进行相关的改进,提高地区的农业机械化进程[1]。
2.2 积极发展重点区域粮食生产机械化技术
针对我国目前大豆机械化生产、水稻联合收获技术及保护性耕作技术等薄弱环节,加强农机与农艺技术相结合,研制配套的农业机械设备,弥补当前重点区域粮食生产的机械化技术瓶颈,开展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的推进,以农机企业、农村合作社及粮食生产大户等为主要服务对象,示范推广新型农业机械装备,构建区域化农业机械示范推广技术体系,完善相关农业机械田间使用考核制度,积极引领地区特色优势作物的机械化进程与发展[2]。
2.3 精心组织重要农时农机作业服务
由于农业生产具有很强的时效性,要充分发挥农业机械的作用,在推广农业机械化新技术发展的同时,应该做好农业机械的维修服务及用油储备等工作,为保证农业机械顺利开展田间作业提供技术条件。做好精细管理工作,对农机调度、农业机械跨区作业、农业机械预约服务等做好登记,保证农业机械生产活动稳定、高效的开展[3]。
3 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推广发展策略
3.1 农业机械化推广新方式,提升农机服务能力
为了更好优化农业机械化服务方式及服务质量,应该提高农机机构机械化服务工作,如农业机械田间作业、农机新技术的推广等,选择地区优势农机机构作为发展重点,开展农业机械化与综合农业服务管理工作[5]。以某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例,该农机合作社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员工规模50余人,农机服务专车20余量,拥有各类新进的农业机械120余台,农机资产总值高达1 200万元,并在周边农村建立20个服务站点,并开展农田托管服务工作,每年累计服务农田种植面积高达4万hm2,为当地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的发展提供优良的农机装备及技术服务。
3.2 积极开展跨区农机作业跟踪服务
开展农业机械跨区作业的跟踪服务主要包括农业机械的信息共享、技术指导及纠纷调解等工作。积极组织农机企业及相关维修部门可以及时为跨区作业提供技术保障,保证跨区作业能够顺利、高效地进行并设立相关农机服务审计点,方便为农户进行农机检修工作与安全检查,利用相关通信软件建立地区跨区作业信息交流群,方便农业机械生产部门及操作机手了解各地天气情况及行驶路况,为保证农业高效生产提供服务。
4 结论
积极推广农业机械化新技术对于提高我国各个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快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及实现农业全面可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是转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的首要任务,是辅助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手段,保证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支撑。本研究选取我国目前着力推广的农业机械化新技术及新型农业机械工具进行阐述与分析,对技术特点、工作原理、适用范围等进行说明,提出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的推广、组织及管理的实施路径与方法,对于推动我国各个地区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的发展具有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