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教学中渗透乐学善学教育的探索与研究
2022-11-17广东何伟琦
◎广东/何伟琦
单元教学的特点是将各个单篇的文章组合在一起,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或对比分析,从而帮助学生拓宽视野,丰富知识,掌握所学。“学习之道”单元将《劝学》《师说》等文章整合在一起,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了解提升自我修养的方法,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把握学习的价值、意义、原则、方法,提升理性思维,学会认清事物本质,明辨是非、善恶。由此可见,本单元的学习目的是让学生逐步提升思辨能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探究蕴含文化内容和传统思维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教师要基于单元学习的特点进行教学,让学生形成乐学善学的思想,逐步养成乐学善学的习惯。
一、研读名句,内化于心
《劝学》等文言文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会要求学生熟读、背诵、翻译课文,这种学习方式呆板、枯燥,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笔者认为,要用乐学之道,让文言文课堂充满乐趣,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文本中的句子,让学生分析这些名句如何生动形象地展现学习的状态,并对照自己说说是否能够做到,并且内化于心。
执教《劝学》一文时,笔者用多媒体课件分别展示了“青出于蓝、冰寒于水、木为轮、金就砺则利”的状态,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都是自然界常见的现象,我们在生活中也常常看到,那么,作者想要通过这些现象说明什么问题呢?”学生在自主阅读中认识到:“作者想要说明‘学不可以已’的道理,说明学习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学习需要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努力。”“那么,你在生活中是不是一个坚持不懈的人呢?大家对照一下说说自己的不足之处。”学生提出:“我一开始的时候总是兴致勃勃地学习,但是时间一长,就坚持不下去了,难怪我很难学好。”此后教师又让学生思考:“除了课本中的句子之外,你还知道哪些名句展现了相同的思想呢?”学生提出:“‘水滴石穿’‘铁杵磨成针’这类的词句也是形容勤学状态的,都告诉我们学习没有捷径可走,都需要一丝不苟。”而《师说》中的“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以及《拿来主义》中的“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句在引导学生进行研读的过程中都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的方法,从而进入到善学的状态。
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使学生认识到古人在论述时不会直白地表达想法,常常运用比喻、拟人等方式进行阐述。学生不仅掌握了学习方法,而且还学到了论述的方式。
二、任务驱动,深度探究
在学生进入乐学状态后,教师需进一步启发,帮助学生掌握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进入善学的状态。“学习之道”单元的学习目标要求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了解作者论述问题的方式,并从中得到启迪,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所以,教师在设置学习任务时,也要从这些方面入手,引导学生逐步深度探究。
在学习《劝学》《师说》等文章的时候,笔者设置了两个单元任务。任务一是让学生探究古人的学习之道,说说两篇文章的观点各是什么,用一句话概括,然后分析作者是如何循序渐进地论述自己观点的。以《劝学》为例,作者首先提出观点,阐述“学不可以已”的论点,然后论述了学习的作用,让读者认识到“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的道理,此后又论述学习的态度,认为要有专心、恒心和耐心,才能学好。学生认识到,要清晰地阐述观点,必须先提出观点,然后论述该观点的重要性、合理性,然后再说如何实现该观点。任务二则拓展开来,让学生围绕自己的学习态度思考:“古人的学习方法对你有什么启发呢?《反对党八股》《拿来主义》这两篇文章展现了今人对学习的观点,你认为今人的观点和古人有什么不同?结合自身体会说说哪一种观点对你的影响更大。”“《读书:目的与前提》《上图书馆》两篇课文中,作者的学习经历给了我们哪些启发?”在任务二中,学生首先开展拓展阅读,了解今人对学习的态度,然后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思考,探究自己要如何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伴随着难度逐步提升的任务,学生理解了作者如何论述观点,并思考对自己有什么启迪,其探究也随之更为深入,逐步认识到该如何乐学善学,从而进入更好地学习状态。
三、对比建构,发展思维
在《学习之道》这个单元的课文中,不仅展现了古人的学习之道,而且也展示了今人的学习之道,教师让学生对比分析,看看二者有什么不同之处,并深入思考,探究自己要如何学习,这样能帮助学生进一步进入乐学善学的状态。
“在《劝学》《师说》中,作者分别写了专心学习的重要性和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会遇到各种困难,那么,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如何面对问题,解决困难呢?”围绕这一点,学生将《反对党八股》《拿来主义》融入了进来,进行对比分析,他们认识到:“古人所讲的学习之道主要涉及的是个人的学习态度,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外界因素的干扰,那么我们要如何不受其影响呢?”如在《反对党八股》中,作者列举了各种不好的现象,如“空话连篇、言之无物”,对应的解决方法就是要解决实际问题。又如“装腔作势,借以吓人”,对应的解决方法就是“学习要务实求真,不弄虚作假”。由此可见,作者使用的方法是先列举现象,然后论述危害,最后提出解决方法。这样学生就学到了另一种论述的方法,同时也认识到在自主学习中应该如何面对各种问题,解决问题。在《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中,通过体会学者的学习经历,进一步深入感悟“学习之道”。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不管是古人还是今人,他们都对学习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用例文告诉我们要如何论述,对你有什么启迪呢?”见表1:
表1 比较分析,总结“学习之道”
在对比建构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开展辩论等有趣的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乐学之心,并发展其思维能力。
四、随文练笔,形成语感
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学生通过对比分析的方式了解了论述的不同方法,并认识到如何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此后,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随文练笔,让学生在实践中思考如何阐述自己的观点,提升表达效果。
笔者组织了主题为“我的学习方法最棒”的作文竞赛,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使其进入到乐学的状态。在创作过程中,学生要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然后运用辩证论述的方式阐明观点,提升语感,体现自己善学的一面。“大家认为如何才能阐明自己的学习观点?如果自己的观点和《劝学》《师说》等文章有重合、类似的地方,要如何才能写出新意?”“在写作时,除了论述观点以外,是否可以将自己的真实经历写进文章,让文章更为生动呢?”这些问题都需要学生深入思考。如有学生提出:“我的观点和《劝学》一致,都是要锲而不舍地学习,但是我认为要体现出时代感,要将网络学习等新方法融入其中,这样就能展现出新意。”还有学生提出:“我采用的论述方法与《反对党八股》类似,但是选择的例子都是学习中常常出现的问题,因此读起来觉得更亲切。”学生从观点、内容、结构等方面展开探讨,提出了自己的创新观点,在实践中提升了语感。
在随文练笔中,学生总结了自己的学习方法,探究了未来的学习道路,然后结合掌握的论述方法进行表述,科学辩证地分析问题,其表达能力随之提升,同时也认识到阅读要与写作实践相结合,才能进入乐学善学的状态。
在“学习之道”单元学习中,学生逐步懂得古代思辨性作品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传统思维方式,学会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理解阐述观点的方法,并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述观点。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对比和学习古今学习之道,在“为何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如何学”,从而形成了“乐学善学”的思想,提升了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