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路文化带文化旅游资源价值评价
——以浙东唐诗之路为例

2022-11-17蒋丽娇张密珍安晓静中共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委党校

管理学家 2022年20期
关键词:浙东台州市绍兴市

蒋丽娇 张密珍 安晓静 中共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委党校

“文化带”是基于国外“文化线路”等线性文化遗产概念提出的,是汇集文化遗产、信仰习俗、地名文化、相关项目和产业等元素的线性设施、文化区域,也是集遗产和生态保护、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功能区域。文化带建设可作为沿线经济发展新增长点,促进文化经济协调发展。

诗路文化带是浙江省积极开展文化浙江和“四大建设”行动提出的,有重大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时代价值。学术界十分重视诗路文化带文化旅游资源价值及开发等研究,如竺岳兵等人[1-3]对诗人行迹考古、相关诗作整理、旅游带建设、文化产业开发等有深入研究。娄欣星等人结合诗路文化带的历史、文化、旅游和时代等多元价值提出了“文化遗产+文化旅游”、文化体验式旅游、“唐诗研学游”等资源开发途径。

文化旅游开发前景广阔,但文化旅游开发需对其资源价值作出评估,国内关于诗路文化带文化旅游资源价值的研究较少,通过定量分析研究其价值的更少,因此,文章以此为出发点,构建诗路文化带文化旅游资源价值评价体系,定量研究其文化旅游资源价值。

“浙东唐诗之路”是一条具有世界文化遗产特征的区域文化路线,沿线名山盘踞、名人辈出、文化兴盛,集文学、文化、宗教、旅游、交通于一体[5],是建设诗路文化带的重要基础。因此,以浙东唐诗之路为例探讨诗路文化带文化旅游资源价值具有典型意义。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文章采用德尔菲法向15 位有关专家征询意见,包括评价体系指标筛选、因子权重赋值和权重结果意见,建立诗路文化带文化旅游资源价值评价体系,借助yaahp 计算处理、确定因子权重。这15 位专家均为诗路文化带相关的研究人员、文旅部门的工作人员及其他相关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通过查询统计年鉴和统计公报、该15 位专家打分、随机发放问卷等方式,对浙东唐诗之路沿线城市宁波市、台州市、绍兴市和舟山市的诗路文化旅游资源各评价因子进行评分。

(二)研究方法

文章从文化带角度出发,以浙东唐诗之路为实证研究对象,立足于国内外现有文献综述及国内实践,首先以《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17)为依据,借鉴学界对文化旅游资源价值的评价方法,用AHP、菲什拜因—罗森伯格模型,构建诗路文化带文化旅游资源价值评价体系,用德尔菲法确定诗路文化带各评价因子权重。其次,以该评价体系为模型,通过量化方式评价浙东唐诗之路文化旅游资源价值,及沿线四大地市诗路资源价值。

二、评价模型

(一)评价指标体系

文章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17)和任唤麟、屠一帆、吕龙等学者相关研究成果,结合诗路文化带实际情况,构建评价体系,包括文化旅游资源条件、区域基础条件、发展保障与潜力3个指标层及8 项要素、23 项评价因子。

其中,“文化旅游资源条件”是诗路文化带的文化旅游资源条件,“区域基础条件”是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外部性条件,“发展保障与潜力”是基于诗路文化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提出的指标。

(二)评价因子权重

1.构建矩阵

以评价体系为基础,构建要素层相较指标层、因子层相较要素层重要度比较矩阵:

2.计算权重

专家根据九级标度法(见表1)进行重要度打分,运用yaahp 计算出评价因子相对于指标层的权重值,并通过计算一致性比例CR判断矩阵是否一致,当CR≤0.1 时,较为一致;CR>0.1 时,则需要重新调整。

表1 九级标度法重要性判断赋值

经测算,所有矩阵的CR值都符合一致性要求,得出诗路文化带文化旅游资源价值评价各指标权重。

3.综合得分计算

在对34 项评价因子打分的基础上,采用公式1(菲什拜因—罗森伯格模型)计算综合得分:

公式中,M是诗路文化带文化旅游资源的综合得分,pi是因子权重,xi是因子分值。

三、结果与分析

运用前述评价模型与方法,计算出浙东唐诗之路文化旅游资源价值综合得分(见表2),浙东唐诗之路文化旅游资源的综合得分为70.9200,说明浙东唐诗之路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处于初级阶段,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表2 浙东唐诗之路文化旅游资源价值评价结果

浙东唐诗之路作为唐代诗人探访浙东名山的行迹路线,沿线文化景观资源丰富,各名山、名河、名人、故里以水系、古道为纽带,有利于资源的开发和各地游客的空间流动。

然而,目前沿线各地的开发合作意识和力度不够,区域间协同发展的格局尚未形成,还未达到串珠成链的效果。因此,应充分利用浙东唐诗之路对沿线各地的连通作用,从空间上保护开发沿线文化和景观价值,提升浙东唐诗之路的文化旅游价值。

就各地市而言,综合评分从高到低分别是宁波市(75.2690)、台州市(75.2195)、绍兴市(75.1494)和舟山市(58.0423)。其中,台州市、绍兴市和宁波市的综合评分相差不多,均在70 分以上,舟山市的文化旅游资源价值较低。具体来看,宁波市虽然诗路文化旅游资源条件不及台州市与绍兴市,但是其文化旅游资源外部条件稍优于其他两市,包括资源影响力、社会经济条件和旅游客源条件等。

台州市和绍兴市同是位于浙东唐诗之路主轴,但台州市的交通便利,在交通条件方面较优于绍兴市,在其他要素评分中,台州市和绍兴市相差较少,因此,台州市的综合评分稍优于绍兴市。

绍兴市是文化大市,是“浙东唐诗之路”概念的发源地。其诗路开发是四个地市中最早的,在文化旅游资源要素价值方面突出,在规模、完整性保护和垄断性上也具有优势,且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但区域基础条件评分位于相对较低水平。

舟山市拥有丰富的海洋诗路文化资源和优美的海岛自然资源,在资源的观赏游憩价值评分方面优于其他三地,但也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与海岛面积局限等因素,其适游期、资源规模度、区位交通和旅游客源条件的评分较低,加上其社会经济条件相对较差,导致其评分偏低。

四、结论与建议

文章采用AHP 综合评价浙东唐诗之路的文化旅游资源价值,得出对诗路文化带文化旅游资源价值重要度最高的要素是文化旅游资源条件(0.4841),其次为区域基础条件(0.3663)、发展保障与潜力(0.1105);浙东唐诗之路文化旅游资源价值综合评分中,宁波市(75.2690)最高,台州市(75.2195)和绍兴市(75.1494)次之,舟山市(58.0423)最低,反映出浙东唐诗之路沿线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存在区域差异,沿线各地应充分结合诗路资源条件,寻找合适的文化旅游发展道路,制定符合本地实际和特色的诗路发展战略与规划,更好地促进浙东唐诗之路文化旅游业的发展。

宁波市在区域基础条件(60.9045)、发展保障与潜力(57.0504)等方面有一定优势,但其文化旅游资源条件(64.4702)相对较差,应更关注诗路资源要素价值的发现挖掘、资源的质量提升和保护,提升资源品质。

台州市是诗路文化资源的汇集地,拥有丰富的诗路文化资源,其文化旅游资源条件(66.743)优越,在浙东唐诗之路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天台山是诗路黄金水道剡溪的发源地,山水神秀、佛宗道源是浙东唐诗之路的文化顶峰。台州市拥有丰富且高端的文化旅游资源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应充分利用和挖掘台州特色的山水神秀、山海辉映的诗路文化优质资源,展现出“山海水城、和合圣地、制造之都”的独特魅力,凸显台州浙东唐诗之路精华段的特色资源优势,形成浙江山海旅游和文化旅游的台州精品线路,创新台州旅游产业发展。同时,因其区域基础条件(54.6394)、发展保障与潜力(54.6209)较差,因此应注重发展地方经济,提升社会文化水平,加大诗路政策资金投入,提供配套的旅游服务,提高设施方面的保障能力,为诗路文化旅游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环境,提升诗路发展潜力。

绍兴市是“浙东唐诗之路”概念的发源地,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秀美的自然风光。从评价结果来看,其文化旅游资源条件(69.8948)和发展保障与潜力(58.4152)比较有明显优势,但其区域基础条件相对较差(48.7355),因此,一方面,应凸显其特色资源方面的优势,发展有别于浙东唐诗之路其他沿线城市的特色文化旅游,注重在诗路产品及线路开发等项目建设上做文章;另一方面,应注重丰富交通方式、提升旅游客运能力,扩大旅游客源市场,平衡各方能力,提升绍兴诗路文化旅游业的品质。

舟山市是海上诗路的起航地,是一座海上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内涵丰富。海洋文化是其最大特色,佛教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名人文化和红色文化也是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其诗路文化资源条件、区域基础条件及发展保障与潜力等都显著落后其他三个地市,但资源的观赏游憩价值、资源质量与保护状况(28.888)相对存在优势,且具备一定的垄断性、完整性和原真性。所以,应结合文化特色,从特色文化资源入手,将文化底蕴融入海洋旅游线路的观赏游憩,让游客能在旅游中感受到文化价值,推进诗路文化产业发展。

总之,宁波市、绍兴市、台州市和舟山市以浙东唐诗之路为纽带,形成了浙东唐诗之路黄金旅游带。应紧抓全域大花园建设和文化浙江建设的契机,以“主副轴联动、四片区协调”为空间发展格局,以“抓特色、树精品、强创新、促融合、大区域”为理念,以全局的科学规划,筑牢诗路建设网络,既凸显各地诗路文化旅游资源产品特色,具象化创新诗路产品,又促进区域合作,推动诗路文化与其他产业、旅游等深入融合,走诗路区域性协同发展之路。

猜你喜欢

浙东台州市绍兴市
清代浙东曲家补考
《〈新浙东报〉史料选编》编辑经过
书画教师作品选登
台州市出台多项措施鼓励外来人员就地过年
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
台州市黄岩区:常态化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
数读绍兴市“五星双强”两新组织
Efficient reading
浙东传统村落祠堂史及建筑形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