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白穗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
2022-11-17商丘市梁园区农业技术推广站张敏霞
商丘市梁园区农业技术推广站 张敏霞
商丘市梁园区是一个农业大区,小麦常年种植面积为26 667 hm2,每667 m2产量跨越了50 kg、100 kg、150 kg、200 kg、250 kg、300 kg、350 kg、400 kg、425 kg九个台阶。特别是2008 年以来,产量连年提高,实现了九连丰。产量的增加,代表了梁园区小麦生产水平的提升。梁园区小麦生产水平的提升,除与品种的更新换代、施肥水平的提高、栽培技术和种植方式的改进等生产措施有关外,病虫害综合防治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小麦是梁园区的主产作物,不过去年小麦单株白穗及连片枯死现象较往年偏重,白穗率为1%~15%,个别田块甚至造成大面积早死,对产量影响很大。梁园区农业技术推广站和植保植检站通过大田普查,找到了小麦白穗形成原因,并给出了防治措施。
一、形成原因
(一)小麦全蚀病
小麦全蚀病是典型的根部病害,既可土传又能种传。因其毁灭性、顽固性、反复性等特点,被多省列为补充检疫对象。“黑脚”和“白穗”是全蚀病的两大田间症状,严重时病株较健株提早10~20 d 枯死,用手轻轻一提,即可将整株拔起。
小麦全蚀病2021 年在梁园区发生较往年偏重。偏重发生的原因:一是播种期土壤湿度大且生育期田间小气候对小麦全蚀病发生有利;二是2020 年发生较轻,防治意识放松。
(二)小麦纹枯病
小麦纹枯病是梁园区小麦常发性病害,田间菌源充足,因目前推广的品种大多不抗纹枯病,加之去年雨水充足,田间湿度及种植密度均高于往年,较适宜于纹枯病发生危害。影响水分和养分的输送形成枯白穗。一般白穗率为1%~2%,高者达5%~7%。
(三)小麦根腐病
小麦根腐病由多种病原菌引起,幼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受害,严重时幼芽烂死。成株期病株根部和茎部褐色腐烂,植株青灰色,茎基部折断枯死,白穗不实。
(四)小麦赤霉病
小麦赤霉病的主要症状是穗腐。天气潮湿时,病穗颖片合缝处或小穗基部产生粉红色霉层。气候干燥时,病害受抑制形成白穗。将病株拔起,其根部生长正常。
小麦赤霉病流行的最关键因素是小麦扬花期的温湿度。去年小麦赤霉病流行的原因就是在小麦扬花期遇雨且高温持续在30℃左右。小麦赤霉病的防治窗口期短(齐穗期至扬花期)。因此,必须主动出击,见花打药,有效控制赤霉病在麦田发生。
二、防治措施
(一)药剂防治
小麦播种前,每10 kg 种子用2.5%适乐时20 mL加3%苯醚甲环唑20 mL 或2.5%适乐时30 mL~40 mL或12.5% 全蚀净20 mL 或3% 苯醚甲环唑50 mL 进行包衣或拌种。
防治药剂品种可选用20%氰烯菌酯悬乳剂、45%咪鲜胺水乳剂、43%戊唑醇悬乳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28%烯肟·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烯肟·戊唑醇悬乳剂、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12%井冈·蜡芽菌水剂、枯草芽孢杆菌等。
(二)强化病虫害监测预报
对小麦全蚀病、小麦纹枯病、小麦赤霉病、小麦根腐病继续执行“严密监测、发现一点,防治一点;发现一片,防治一片”的防控措施,大力推进联防联控、统防统治。加强与气象部门协作,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重点做好干旱、冻害等重大灾害监测,及时发布灾害预警信息,制定落实科学防灾减灾措施,确保小麦安全生产。
三、结论
小麦白穗的原因很多,一旦出现死穗,无法挽回,因此要减少小麦死穗,应根据成因及时做好预防。
小麦生产要落实好“防旱、防冻、防病虫、防倒伏”为重点的春季麦田管理技术。一定要因苗科学运筹肥水。对墒情不足的麦田,根据早春温度条件及时浇水补墒;对弱苗麦田,以促为主,返青期适时浇水追肥,促苗早发快长;对一二类壮苗和种植优质强筋麦田,实施氮肥后移,拔节期追肥浇水,保苗稳健生长;对受冻麦田,早管重管,及时追施速效氮肥,促其正常生长。在小麦生产中,很多年轻力壮农民工外出务工,留守老人对小麦有轻管理现象,结果导致小麦苗情差、管理难度大。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涌现出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改善了劳动力短缺问题,促使小麦规模化管理。小麦白穗不但影响产量,而且影响小麦品质,生产成本增加,效益较低,收入减少。因此,种植小麦,不但要提高播种质量,而且要管理到位,才能实现小麦增产增收。